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产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804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产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产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产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产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产业.docx

《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产业.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产业.docx

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产业

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产业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在继续扩大,文化的特殊优势和功能也在进一步凸显,这就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山东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把文化品牌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了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2008年,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2009年第一季度,文化产业完成投资122亿元,同比增长28%,正进行的项目740个,同比增长26.5%,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树立以品牌推动发展的新理念

  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代表了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相对经济品牌而言,文化品牌是在文化建设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

文化品牌体现了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对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

一是整合效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二是聚集效应,能够有效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是增值效应,能够大幅度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四是辐射效应,能够带动形成产业链条,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催生更多的市场主体;五是放大效应,能够大幅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文化产业要赢得市场,就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的经济竞争力和文化感召力。

  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总量大,但也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不高、特色文化不突出、龙头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产品少、影响带动力不强的问题,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基于对当今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入把握和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思考,山东省委、省政府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体部署出发,明确提出了实施齐鲁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思路,强调文化品牌是文化强省的标志,也是一个地方竞争力、吸引力的体现。

按照这一思路,省委把齐鲁文化品牌建设作为全省若干战略课题之一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先后形成了60多个调研报告,进一步梳理和明确了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的基础条件、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全省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品牌促发展的意识,在发挥优势上做文章,在工作创新上下工夫,使文化品牌建设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潜力,在齐鲁文化品牌建设上求突破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齐鲁文化源远流长,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影响广泛,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波澜壮阔,以新时期山东精神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异彩纷呈,以民间工艺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各具特色。

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推进齐鲁文化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打造孔子文化品牌,彰显齐鲁文化特色。

诞生在齐鲁大地上的孔子,其思想的精华部分至今仍熠熠闪光,备受世界许多国家的推崇。

山东省把孔子作为核心文化品牌,在抓好传统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着力做大做强孔子文化产业,培育形成了“一节、两会”的品牌优势。

国际孔子文化节已连续举办24届,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带动年旅游收入超过20亿元;山东文博会主打孔子牌,已成功举办两届,成为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世界儒学大会落户山东曲阜,与孔子文化节同时举办,加强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有力推动了齐鲁文化走向世界。

打造文化企业品牌,壮大文化市场主体。

没有品牌文化企业的支撑,文化产业发展就只能是“小而散”或“大而不强”。

山东重点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以大型国有文化企业为骨干,以资本资产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着力培育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一批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品牌文化产业集团初步形成。

2008年,大众报业集团总资产达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07亿元,所属《齐鲁晚报》连续四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和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前10名,品牌价值已超过14亿元;山东出版集团总资产达84.3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7.32亿元;山东广播电视总台资产总额67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23.58亿元。

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全国行业领头羊。

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是全国最大的民营书业集团,山东“爱书人”是全国最大的音像连锁企业,青岛达尼画家村是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荣登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品牌榜”,成为“中国文化制品七大品牌”之一。

  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促进生产要素聚集。

山东从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地域文化品牌发展规划,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文化品牌建设格局。

着力打造泰山文化品牌,以泰山文化旅游为龙头,扶持发展泰山国际登山节、泰山大型实景演出、民俗产业园区等项目;着力打造泉水文化品牌,以泉城济南为核心,以泉水为媒介,借泉韵做文章,培育了泉城动漫、泉城演艺等一批产业项目;着力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彰显创意、时尚、科技等现代元素,做大做优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拓展海滨文化休闲旅游空间;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以沂蒙革命老区为中心,整合鲁南、鲁中、胶东、渤海等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和影视剧制作,形成了红色文化产业链条。

同时,积极打造齐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等特色品牌,建设集文化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和产业带,聚集了众多生产要素,带动了文化生产力的提高。

 打造新兴产业品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特征。

山东大力实施“创意山东”计划,在推进图书报刊、广播影视、艺术演出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优先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集中力量支持和突破高科技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此,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山东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了青岛、烟台、济南三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动漫游戏与软件开发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圆明园》、《晶莹小子》、《新郑和下西洋》、《中国成语故事大全》、《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一批知名动漫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以浪潮集团、海尔集团等为主体,加快发展高科技文化电子产品,培育形成了富有竞争力的数字技术文化产业基地。

打造文化精品品牌,丰富文化产品供给。

着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制定了繁荣文学艺术创作的具体意见,设立了文艺创作专项基金和精品工程奖、泰山文艺奖,形成了优秀作品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

《大羽华裳》、《粉墨》、《蔚蓝青岛》、《梦海》、《蒙山沂水》等一批旅游演艺项目,《闯关东》、《大染坊》、《孔繁森》、《首席执行官》、《铁道游击队》等一批影视剧,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明天出版社少儿类图书、青岛出版社生活健康类图书等一批图书品牌,在文化市场上也占有较大份额。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齐鲁文化品牌建设注入强大活力

 文化品牌与市场紧密相连。

为了解放文化生产力,数年来山东坚持深化市场方向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重塑市场主体。

紧紧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个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着眼“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积极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并对传统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

山东出版集团、青岛出版社、泰山出版社整体转企改制,山东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等挂牌成立,济南东港安全印务有限公司、青岛人民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转制重组成功上市。

转制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打品牌、树形象,积极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高层次策划,大手笔运作,成为推动齐鲁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

 2.改善宏观管理。

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管理体制。

临沂、潍坊等市合并原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成立文化新闻出版局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有效解决了多头管理、多头执法问题。

全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正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主要管理下属单位向社会管理转变。

同时,加快培育各类文化产品市场,完善现代流通体制,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极大地增强了文化品牌建设的活力。

 3.优化政策环境。

改革每推进一步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山东坚持用政策引路,用政策激励,用政策保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家的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等15个政策文件。

重点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在财政、税收、工商、价格、资产管理、社会保障、国有土地等方面,对齐鲁文化品牌建设给予有力支持。

近几年来,全省共为文化企业减免税收4亿多元。

同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发布投资指导目录,出台金融扶持政策,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条件,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多渠道多元化吸收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充分激发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4.加大投入力度。

山东积极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文化投入保障机制,采取建立专项资金、项目资助、贷款贴息、奖励等多种形式,确保财政对文化的投入逐年增加。

全省各级普遍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总额近3亿元,重点扶持改革单位和能够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文化品牌。

2008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文化与传媒支出55.16亿元,投入总量比上年增长25.06%,为齐鲁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5.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文化品牌建设的第一资源。

山东深入实施“齐鲁文化英才工程”,大力培养文化资本运营、文化经纪代理、文化产业经营和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人才。

具体做法是:

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选拔30人左右,入选人才的培养期为5年,每年给予每位入选人才工作津贴1万元、课题项目等资助费3万元。

去年,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向5位老艺术家颁发了“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分别奖励20万元,调动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