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农业生产教师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7572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农业生产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农业生产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农业生产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农业生产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农业生产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农业生产教师版.docx

《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农业生产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农业生产教师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农业生产教师版.docx

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农业生产教师版

专题十二农业生产

【案例】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北大荒——北大仓——北大商)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典例体验】

[例1] 分别说出图中①、②、③所在地主要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名称?

并从气候角度分析三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是林地,气候寒凉,病虫害少,树木生长慢,林木材质好。

②是耕地,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中温带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冬季积雪和冻土,春季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可满足春播作物所需;气温低,作物生育期较长,有利于作物积累营养物质。

③是草地,降水量小于400毫米,草原分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错因分析】

【核心知识】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东北地区农业区位条件评价

区位条件

描述

评价

自然条件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交通

政策

劳动力

区位条件

描述

评价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但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地形条件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辽东丘陵、辽西丘陵、内蒙古高原(东部)

地形多样,山环水绕,平原广阔,适合农业多种经营

土壤条件

黑土、黑钙土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条件

铁路:

京哈线、沈大线、滨洲线等

高速公路:

沈大线

哈尔滨是东北重要的河港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对内对外联系便利

工业条件

我国最早最大的重工基地

提供机械设备、化肥、农药,也为农业产品提供市场

其他条件

人均耕多、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商品率高

 

3.我国种植业主要农业区分布及其区位条件

 

【规律方法】

1.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2.解答区位分析、评价类试题时,要特别注重审题和材料中信息的提取。

 

【能力提升】

(2013年东城一模

)36.(36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崖城是海南大型冬季蔬菜产地之一,距三亚市区45千米,地处宁远河出海口的冲积平原上,是三亚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农业大镇。

(2)分析崖城冬季蔬菜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

(8分)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典例体验】

[例2] 简要说明目前东北地区种植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及生产特点。

(3)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错因分析】

【核心知识】

1.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区位条件

生产特点

以种植业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

 

 

混合农业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典型分布

区位条件分析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南非、美国、澳大利亚等

有优质草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

乳畜业

西欧、美国等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

接近市场及饲料供应地,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4.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分析和借鉴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两大优势:

优越的气候条件,季风气候区的水热组合;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该区农业和经济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

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有限;科技水平低。

③对策:

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行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商品生产上来;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方向发展。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可借鉴之处:

①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②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区借鉴;

③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3)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可借鉴之处:

①人工草场建设;

②牧区交通条件和加工体系的发展;

③牲畜品种的改良和疾病的防治。

(4)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可借鉴之处:

①生态农业体系:

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

②多样化经济:

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济。

③市场灵活性:

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的特色经济。

 

 

2.我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能力提升】

(2010年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

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考点三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典例体验】

[例3] 依据材料回答第

(1)-(3)题。

材料一: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

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

东北黑土地以其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

但是经过近百年的过度开发,作为耕作层的黑土层已流失三分之二以上,按现在的耕作强度和方式,黑土耕作层再过几十年有流失殆尽、成为不毛之地的危险。

材料三: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

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1)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

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黑土将大量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生产能力逐渐降低及至丧失。

(黑土流失)

(2)2000年,黑龙江省政府做出决定,停止对北大荒沼泽地的开垦。

停止开垦后,耕地面积不再增加,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

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走农业资源综合发展的路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3)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

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①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②实行产业化集约经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③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④加快水利建设和提高机械化水平

【错因分析】

【核心知识】

1.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南方地区陡坡开荒主要引起水土流失,肥力下降,产生石漠化;

西北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华北地区及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等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灌溉易引起土壤盐渍化等。

2.东北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平原农业区

面面市场,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区

森林资源保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3.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地区

有利区位条件

限制因素

生产特点

发展方向

【能力提升】

(2011年江苏卷)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

完成27~28题。

2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8.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013年朝阳二模)39.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调整农业生产的方法和形式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

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其农业发展方向是围绕粮、牧、企的产业结构,把“北大仓”发展成为“北大商”。

图12为某地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

(3)借鉴图12所示农业发展模式,为黑龙江省农垦区发展成为“北大商”提出合理化建议。

(10分)

 

(2013年海淀二模)36.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简图和区域内两个城市的

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表1:

中国和印度的人口与农业的

相关数据比较(2011年)

国家

中国

印度

人口(亿)

13.47

12.1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

8790.6

8135.7

粮食总产量(亿吨)

5.897

2.53

与中国相比,说出印度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0分)

【专题训练】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 解放前,我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

“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 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_______,北方荒地属于________。

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西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____。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4)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

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丘陵 平原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

(2)南大荒:

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西大荒: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

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

(4)原因:

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

措施: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侵蚀严重地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②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打坝淤地;③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林、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

(2012年北京卷)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5)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8分)

(5)制约因素:

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

应对措施: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41.(27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读图15,回答第

(1)题。

图15

(1)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10分)

【答案】甲区域:

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乙区域:

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6.(36分)读图ll.回答下列问题。

(4)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困.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分)

(4)由于构造下沉(构造运动形成地堑)。

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表2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

农业区

主要分布区

主要农作物

名称

分布

耕作

农业区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

玉米

很普通,由南向北渐少

小麦和大豆

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水稻

辽河、松花江流域大型灌区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林业和

特产区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林区

大小安岭、长白山区

鹿茸、人参

长白山区

苹果梨

延边

柞蚕茧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

苹果

辽南

畜牲业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

部分林区草地

三河牛

三河马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

东北红牛

松嫩平原西部

 

20世纪以来,东北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是什么?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东北地区的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有何不同?

学生利用已获得的新知识,分析得出:

东北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草场退化、黑土退化、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即“一流四化”),森林质量下降,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严重”;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区域农业发展”认知结构示意图,具体如图4所示。

图4“区域农业发展”认知结构示意图

1.依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进行评价。

【专题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