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最全考试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097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最全考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毛概最全考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毛概最全考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毛概最全考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毛概最全考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最全考试题库.docx

《毛概最全考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最全考试题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最全考试题库.docx

毛概最全考试题库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命题的会议是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由谁最先提出的?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全党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是在延安整风之后

“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延安整风时期(党的七大)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是在遵义会议之后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党的七大

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党的“七大”

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会议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土地革命前、中期

毛泽东思想是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的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是(20世纪,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关于建党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B.毛泽东

将辩证唯物主义认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的是:

毛泽东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

界定。

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党的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明确地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党的

思想路线的组成部分。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党的代表大会是提出的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9年,邓小平对江泽民等新的中央领导作出了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政治交代”

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党的十五大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5.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1992年南巡谈话

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在什么时候1992

邓小平讲,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10“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

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D.坚持与时俱进

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提出是在2000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D.科学发展观

18.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和重要借鉴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11.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

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提出的时间是(1992年)。

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辨证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式重新确立的标志是: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实践基础上:

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

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创新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和社会性质是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革命领导力量不同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领导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

5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革命性与妥协性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7.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8.中国革命的最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

9.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10.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1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2.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

14.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错误的主要思想影响是小资产阶级思想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要特征是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B.1949年

年10月----1956年12月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3.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

4.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半社会主义性质

5.手工业供销小组的性质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8.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9.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0.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1.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

12..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的性质是半社会主义性质

13..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14.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互助组的性质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15.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高级社的性质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3.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生产力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快更高,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4.邓小平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论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是(邓小平)。

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时间是在(1992)。

5.中国共产党保持其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是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2.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他们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代表全体劳动者占有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是社会主义国家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摆在首位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7.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应采取有力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指.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5.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6.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4.我国实施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引进来和“走出去”

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实施“走出去”战略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3.稳定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中国的最高利益。

4.改革开放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5.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6.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7.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8.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9.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

拥护和支持。

1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从根本上解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范畴是在.十四大

2.我国之所以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4.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

6.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8.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9对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正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1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3.21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体制必须解决好的历史课题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所有制经济形式是私营经济

6.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而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兼公平顾

7.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集体经济

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10.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11.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1、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3、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流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6、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7、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9、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11、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12、我们应该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

1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1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6、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

它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17、列宁所说的“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含义是高度的民主需要发达的文化条件

18、“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19、邓小平说: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这个论断指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20、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21、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它们的核心内容都是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3标志党和国家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5、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6、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

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27、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

28、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

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1、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共产党的领导

32、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区域自治机构既享有一级行政单位所享有的权利,又享有法律规定的若干自治权

33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5、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37、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8、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关于我国立法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法律体系

39、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4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它们的核心和内容都是坚持.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5.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7.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这一政策的核心是法治代替人治

8.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个论断指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哪个阶级幅统治地位

3.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段专政

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8.把依法治国确定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十五大

.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方针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体治国有机统一

9.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在十七大

.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是在党的十二大

10.下列不属于我国民主党派的是中国国民党建设委员会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

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总要求)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6.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制度

8.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公平正义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公平和正义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

3、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纳入社会建设的内容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

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社会条件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一国两制”的提出当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1982年提出)

4.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口号的时间是1949

5.反“台独”斗争的总方略是文攻武备

1.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反对和遏制“台独”

2.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4.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5.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在1997年7月1日

6.中国政府对澳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