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6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二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二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二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二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

《届二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

届二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考点热度   ★★★☆☆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1)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2)北煤南运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

(3)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四大气区:

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

(3)油气发展战略: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特别提示】  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线走向的因素很多,如地形、地质条件、河流、补充气源地等,而城市的分布决定了天然气的市场消费量,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之一。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意义:

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及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效应: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

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②沿线农村地区:

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图文拓展〗

1.天然气与工业发展

天然气作为一种更清洁、更优质、更经济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在我国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天然气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

天然气是典型的清洁能源。

如果脱硫正常的话,它几乎不产生大气污染物,也没有废水废渣排放。

此外,与水电之外的其他常规能源相比,它的碳含量最低,可以算作低碳能源。

 

考向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

意义

方面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B.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D.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石油

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C  2.A

【解析】1.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

故选C。

2.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减少需求,可缓解供需矛盾。

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目前不现实;应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故选A。

考向二  我国其他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而水资源十分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南水北调工程可有效地缓解北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工程线路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和西线方案。

调水路线

西线

中线

东线

水源区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长江中游丹江口

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下游江苏

扬州至江阴段

供水区

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

京津、华北平原

中西部及沿线湖北、

河南部分地区

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

可调水量与水质

调水量较小、水质量好

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

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地势南高北低,

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

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

现有可用设施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好,有京杭大运河

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2.西电东送

概况

线路

对输入地的影响

对输出地的影响

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北线:

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变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中线:

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南线:

南盘江、北盘江、江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

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A.弥补西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D.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1.A  2.C

【解析】1.甲位于内蒙古东部,煤炭资源丰富;乙位于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丰富,都以火电为主。

丙、丁两处水能资源丰富,以水电为主。

故选A。

2.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西电东送能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同时能减少煤炭消费比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故选C。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主体工程2014年实现汛后通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解决黄淮海平原缺水问题。

读“河南境内调水线路走向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带动沿线经济结构的调整

B.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威胁

C.总干渠沿平原西部山麓分布,居高临下,供水区域广

D.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可自流供水

4.中线工程需要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由此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①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土壤盐碱化  ②水库蓄水淹没的土地和耕地增多,移民安置量增大

③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  ④诱发滑坡、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  ⑤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③⑤

【答案】3.B  4.D

【解析】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提水输送到京津地区,据图可知,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可自流供水,D正确;总干渠基本经过200米以下区域,即沿平原西部山麓分布,居高临下,供水区域广,C正确;该工程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A正确,而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关键是提高泄洪能力,与该工程无关,B错误。

故选B。

4.土壤盐碱化是由于地下水位大幅上升引起,①错;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增大调蓄功能,可减轻下游的的洪涝灾害,④错。

故选D。

考向三  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题目

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一般涉及以下四方面内容:

(1)结合区域图或相关材料考查资源的空间、时间分布,或对比两地的资源状况,分析区域资源调配的主要原因。

(2)结合区域特征,考查资源调配的线路选择、修建线路时遇到的自然障碍以及对所经地区自然环境、区域发展的影响。

(3)针对区域环境特征,从开源、节流角度探究解决资源短缺的措施。

(4)分析资源调配对调出区、调入区的有利、不利影响。

〖答题思路〗

角度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答题思路为。

1.资源调配的原因

原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资源多少

气候特征资源分布

位于××气候区(背、迎风坡),降水少(多);××资源贫乏(丰富)

需求量大小;

利用的合理性

工农业、人口、浪费、污染

位于××发达(不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稀少),资源需求量大(小);污染、浪费严重

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3.资源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对调入区的意义

环境意义

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调出区的意义

环境意义

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4.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开源                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

节流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关键。

上游流域存在着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济落后,治污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综合治理任务重;移民安置遗留问题多,解决较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中线工程给该地区提出了高标准的环境要求,同时给该地区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材料二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郑州到焦作段走线发生较大弯曲最可能的自然原因。

(2)依据材料一分析水源地为保障水质安全应做的工作。

【答案】

(1)避开山地地形,使水能自流。

(2)做好污水处理和达标排放;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做好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封山育林;加强库区的绿化和美化。

【解析】

(1)主要从地形方面进行分析。

(2)水源地为保障水质安全应做的工作应从预防和整治两方面进行思考,可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进行回答。

 

经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于2009年2月7日正式在广东深圳开工建设,标志着这个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的世界最大管道工程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回答1—3题。

 

1.继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工程之后,再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是

①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利用广州港的优势扩大我国天然气的出口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干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具有的优点是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