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十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0400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的十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的十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的十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的十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的十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的十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docx

《我国的十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的十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的十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docx

我国的十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

HONGGUANJINGJIGUANLI

第七个五年计划——

在两种体制碰撞中推进改革与发展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是从1986年到1990年。

实际上,从开始考虑“七五”计划指标到“七五”计划结束,前后经历了10年。

这期间正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两种体制之间的转换和碰撞,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也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五年计划的作用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一以冷静的态度编制“七五”计划

“七五”计划主要指标的提出,最早是在重新编制“六五”计划时。

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编制1981年 ̄1990年的十年规划。

虽然十年规划的重点是“六五”计划,但也提出了一些“七五”的计划指标的设想。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提出了1981年到2000年经济建设发展目标,同时提出了“六五”计划的设想和“七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12月17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计委《关于制订长远规划工作安排的报告》。

这个报告提出,在落实“六五”计划的同时,抓紧制订第七个五年计划和1991年 ̄200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战略设想。

可以说,从1982年底

开始,正式启动了“七五”计划的编

制工作。

此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多次听取国家

计委关于“七五”计划指导方针、建

设规模的汇报,研究“七五”时期改

革发展、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

1986年3月召开的六届全国人大

四次会议上,批准了“七五”计划草

案。

1985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

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这是在新

中国五年计划编制史上,第一次在

新的五年计划期开始时批准的五

年计划,标志着我国的五年计划编

制工作开始走上了正轨。

“六五”计划期的前两年,由于

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的方针,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有

所缓解,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

效,经济活力增强。

历史经验表明,

在发展形势好转时,经济工作最需

要防止的问题是头脑过热和急于

求成。

据有关资料和亲历者的回

忆,启动“七五”计划编制工作后,

确实出现过一些需要防止的倾向,

例如:

在确定“七五”发展速度时,

由于“六五”前两年经济增长速度

超过计划确定的“保四争五”的要

求,一部分人的头脑开始过热,希

望“七五”计划的经济增长速度快

一些,建设规模大一些,提出20世

纪后20年的发展速度不要“前松

后紧”,实际上是想改变邓小平、陈

云提出的前10年打基础,后10年

发展的设想。

在经济体制改革成绩

面前,有些同志不顾经济发展与改

革中出现的问题,希望加快改革步

伐,加大放权的力度。

当时,这些过

热的倾向给“七五”计划编制工作

造成很大的压力。

幸运的是,在压

力面前,处于经济工作一线的主要

领导和同志保持了头脑的冷静,并

敢于提出意见,得到了邓小平、陈

云同志的支持,保证了“七五”计划

编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总体上看,

“七五”计划编制工作继续贯彻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实

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既肯定

了“六五”时期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所取得的成绩,看到良好的发展前

景,也清醒地认识到体制改革和经

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把改革

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互相适

应、互相促进;坚持社会总需求和

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

保持恰当的比例;坚持把提高经济

效益特别是提高产品质量放到十

分突出的位置上来,正确处理好质

量和数量、效益和速度的关系;坚

持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

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七五”计划提出的指导原则、基本

方针、奋斗目标、战略布局等,

较好

2006年第11

2006年第11期

地吸取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例如:

“七五”计划建议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年均增长7%以上。

这个速度高于“六五”计划“保四争五”的目标,低于“六五”实际增长10%的水平,是一个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的发展目标。

“七五”计划草案提出的三项基本任务可以概括为:

进一步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为90年代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在发展生产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改善人民生活。

这三项主要任务,较好地体现了“前10年打基础,后10年发展”的战略部署。

实践证明,“七五”计划是一个科学而冷静的五年计划。

(二“七五”计划的编制工作推进了五年计划编制工作的改革

“七五”

计划,在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以往五年计划中的科学思想的同时,还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例如:

在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方面,明确提出建设的安排要有利于改革的进行,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改革的步骤必须稳妥,各项改革措施要相互配套,既有利于微观搞活又有利于宏观控制,以保证和促进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方面,明确提出走内涵型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路子,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并且在五年计划中第一次提出要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第一次提出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和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

为了适应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从“七五”

计划开始,五年计划的编制方法和工作程序进行了必要调

整:

一是规范了五年计划编制工作的程序。

从“七五”计划开始,在计划期的前二三年启动五年计划编制工作,总结上一个五年计划经验教训,并在对有关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设想,然后由党中央提出五年计划建议,通过全国人大会议批准五年计划草案。

从“七五”计划至今,我国基本沿用了这个程序来安排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经济研究机构参与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

以往的五年计划编制工作主要由各级发展改革委(原计委和各部委的计划部门承担,社会参与的程度非常有限。

编制“七五”

计划时,不仅有当时的国家计委、国务院有关部委参与,还吸收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中心、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现宏观经济研究院等经济研究机构参加,在总结“六五”计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七五”计划时期的方针、政策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建议。

此后,计划部门以外的力量参与五年计划编制工作的形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

三是将政策作为五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中,专门提出要加强政策的研究,将政策作成五年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七五”计划开始,五年计划编制工作除了要确定必要的生产建设指标外,非常重视对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高了五年计划的战略性、宏观性。

四是采用了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

前六个五年计划使用的是工农业总产值指标。

1985年,我国正式使用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指标。

因此,从“七

五”计划开始将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及其反映的产业结构,作为五年计划指标。

这个调整不仅使计划指标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成果,也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总之,“七五”计划中提出的一些战略思想和编制方法,为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五年计划的编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三“七五”计划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及经验教训

“七五”

计划是一个积极而又留有余地的五年计划,如果真正落实,将有利于克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利于推进改革,有利于将经济发展引导到注重效益、讲究质量的轨道上来。

但是,“七五”计划提出的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在经济发展方面,

1984年四季度出现了经济过热、

货币投放过多、国民收入超分配等现象。

当时设想以“软着陆”的方式缓解经济生活中的矛盾,没有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致使进入“七五“计划期后,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愈益加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87年提出财政、货币“双紧”方针。

但这一方针又没有得到认真贯彻,以致问题越积越严重。

在改革方面,在搞活微观的同时,忽视了必要的适当集中,忽视了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

虽然看到了改革遇到困难,大胆地提出要“闯关”,突破难关,但忽视了经济和社会对改革的承受力。

由于在建设和改革方面都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再加上经济秩序混乱,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开始的价格改革,使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集中地爆发出来。

1988年四五月和八九月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

68

2006年第11

○贾若祥肖金成

日本综合规划对我国规划的启示

一、日本的历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

(一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保持50年代的高速增长,重点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同时日本还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和重点发展太平洋沿岸地带的构想。

在此背景下,日本于1962年由内阁会议通过了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其基本目的在于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并提出了增长

极开发构想。

不断开发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极,并通过交通通信等基础

设施使之与东京等既有经济密集

区有机相连,以实现区域间的均衡

发展。

通过这次规划,日本太平洋

沿岸的重化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并

由此拉动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增

长速度高达8% ̄11%。

但是由于工

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分散化布局,

也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公害问题。

(二第二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

60年代,日本经济一直保持

快速增长的势头,人口和产业也呈

现向大城市不断集中的趋势,随着

汽车、彩电、空调的普及,使公害问

题更为严重,交通堵塞、交通事故

激增、住宅及医院不足、垃圾战争

等成为制约日本经济健康发展的

主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日本内阁

会议于1969年通过了第二次全国

综合开发规划。

此次规划的基本目

出现过的全国性的抢购风潮。

为了尽快稳定形势,制止抢购风潮,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建议,开始进行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包括1989年在内,用三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

就这样,我国的“七五”计划在治理整顿中结束了。

总结“七五“计划时期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时,使人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领导经济建设必须尊重

客观规律,切忌急于求成。

由此带

来一个反思:

为什么在制定五年计

划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在执

行五年计划时却宜于犯急于求成

的错误呢?

尽管“七五”计划出现了挫折,

但总体看,这个时期的改革开放和

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邓小

平曾经说,这个时期的发展,使“整

个经济上了一个台阶”。

到1990

年,我国基本实现了党的十二大提

出的“三步走”战略部署的第一步

目标,初步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

问题,开始向第二步战略目标——

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但是,这一时

期的教训,也使人更加深刻认识

到,我国经济发展仍然没有从传统

体制下形成的“发展——

—整顿——

再发展——

—再整顿“的循环中摆脱

出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

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

展,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

间的关系,如何发挥五年计划的作

用,还需要不断探索。

(未完待续

(宏观经济研究院石康供稿

""""""""""""""""""""""""""""""""""""""""""""""""

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