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0349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伪满洲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伪满洲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伪满洲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伪满洲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伪满洲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伪满洲国.docx

《伪满洲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伪满洲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伪满洲国.docx

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傀儡政权)

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

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

“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除关东州(今旅顺和大连)以外的东三省全境,以及蒙东和河北省的承德市。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使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军队的撺掇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日本语:

まんしゅうこく)。

1932年9月15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和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在长春签订《日满议定书》,日本正式承认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初期为“共和”体制,不久后以立清废帝溥仪为“元首”,初期称号为“执政”,年号“大同”,溥仪后称“皇帝”,年号“康德”。

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国投下的两枚原子弹的攻击,苏联红军突袭了驻守在伪满洲国的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1945年日本战败;同年的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仪在通化临江县(今属白山市)大栗子沟矿山株式会社技工培养所(日语:

鉱山株式会社技术养成所,今白山临江大栗子镇伪满皇帝溥仪行宫博物馆)内举行“退位仪式”,宣读“退位诏书”,伪满灭亡,之后包括溥仪在内的伪满战犯被苏军抓获,并于1950年被移交给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改造。

民国曾是东北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日本为殖民东北曾投入130亿。

民国时期,可以说是东北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农业、矿产、商业、金融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经营规模,生产效益以及发展速度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伪满皇宫:

伪满皇宫博物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光复北路5号,前身是民国时期管理吉林、黑龙江两省盐务的吉黑榷运局官署,总占地25.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

伪满皇宫博物院现有包括缉熙([jīxī])楼、勤民楼、同德殿等伪满宫廷原状陈列50个,大型基本陈列2个,专题展览3个,举办临时展览33个,中国国内巡展17个,出国展览11个。

伪满皇宫博物院收藏了大批伪满宫廷文物、日本近现代文物、东北近现代文物、民俗文物、近现代有代表性的书画、雕刻、非遗传承人作品等艺术精品。

2007年5月24日,伪满皇宫博物院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2009年,伪满皇宫博物院被评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3年,伪满皇宫博物院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5月18日,伪满皇宫博物院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8年10月11日,伪满皇宫博物院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字:

曜(yào)之,号:

浩然。

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是道光帝旻[mín]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xuān]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

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

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

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

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清朝历代皇帝(按时间排列)

入关前:

努尔哈赤(太祖-11年),皇太极(太宗-10年);

入关后10帝:

顺治(世祖-18年),康熙(圣祖-61年),雍正(世宗-13年),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12帝。

一,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二,皇太极(太宗),年号天聪,1627年登基,在位10年。

三,福临(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登基,在位18年。

四,玄烨(圣祖),年号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

五,胤祯(世宗),年号雍正,1723年登基,在位13年。

六,弘历(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七,永琰(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登基,在位25年。

八,绵宁(宣宗),年号道光,1821年登基,在位30年。

九,奕宁(文宗),年号咸丰,1851年登基,在位11年。

十,载淳(穆宗),年号同治,1862年登基,在位13年。

十一,载恬(德宗),年号光绪,1875年登基,在位34年。

十二,溥仪 ,年号宣统,1909年登基,在位3年。

 

中国历史朝代歌诀:

第1种[大陆人教版小学历史教材]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2种[香港版本]第一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3种

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人民共和开新篇。

 

朝代由来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大致有五个来由:

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

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商:

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

周人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

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

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新:

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

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

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

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魏: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曹操谥号魏武帝。

蜀(汉):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又称“季汉”。

吴: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

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

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

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

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

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

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

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

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

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

据《元史》记载:

“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

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

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

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

所以又称“光明教”。

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

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

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

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

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

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

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

“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10-11] 

历史朝代顺序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有争议)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有争议)

周朝: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

791年

秦朝:

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

16年

西楚: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

5年

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

210年

新朝:

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

16年

玄汉:

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

3年

东汉:

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

196年

三国:

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

6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