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协作校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0158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重点协作校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重点协作校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重点协作校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重点协作校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重点协作校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重点协作校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辽宁省重点协作校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重点协作校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重点协作校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辽宁省重点协作校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会的诞生虽然得益于清朝政府的“劝办”支持,但成立之后的商会并不是官办或半官方机构,而是具有明显独立性和自治特征的商办新式社会团体,有时甚至还由于为商请命,与各级官府发生矛盾和冲突。

作为传统商人团体的会馆与公所,我们一般又称之为行会。

会馆的成员有乡缘或地域限制,是由在外地经商的同籍商人,即俗称的老乡联合组成,所以又兼有同乡会色彩;公所不依赖于乡缘或地缘关系,但其成员却限于同一行业的商人或手工业者,所依靠的是行缘关系。

也就是说,只有从事同一行当的商人或手工业者,才能组成某个公所。

会馆和公所大都制定有严格的行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垄断利益。

各个会馆和公所之间互不相连,具有排他性特点,而且内部壁垒森严,体现出封闭保守的传统特征。

广大的工商业者也因此而被分散隔绝在各个会馆和公所之中,无法形成一支统一协调的整体社会力量。

不仅如此,如有成员违反了行规将会受到十分严厉的惩罚。

黄钧宰的《金壶七墨》一书中就曾记载了一个败坏行规的商董遭受严厉处罚的事件。

虽然,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事例,但反映了行会保守落后甚至无人道的一面。

新诞生的商会则是由所在地区不同籍贯和不同行业的商人共同组成的新式社会团体,而且具有开放性、自愿性原则。

如同当时的人所说“公所为一业之团体”,商会为“各业之团体”,是“众商业之代表人”。

正因为如此,商会才得以将以前分散隔绝在各个会馆和公所的商人凝聚联结成为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具备了巨大号召力。

商会诞生的重要意义也在于,使商人开始摆脱以往个人和行帮的落后形象,取得了社团“法人”的地位,形成为一支统一和独立的社会力量,其气度与能量大为改观。

商会不同于会馆和公所的独特组织系统,则为其奠定了通过联动机制组织商人开展大规模社会活动的基础与条件。

商会在诞生之初就形成商务总会、商务分会、商务分所层层相连的三级组织体制。

虽然清朝商部曾说明:

“总、分会之实质在联络,不在统辖,非地方隶属政体可比”,但这种以往从未有过的密切“联络”,使宗旨相同、规章一致的各级商会建立起联系紧密的网络组织系统,形成一个行动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民国建立之后,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正式成立,商会又在全国范围形成层层相连的四级组织体制,联动机制更加广泛。

商会引人瞩目的是不仅组织系统独具特色,而且具备了明显的近代特征。

商会不仅实行选举制度,清末的商会还制定了类似监督与弹劾制相似的规定,以及具有现代意义的开会议事制度。

以上种种都说明新诞生的商会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会馆和公所的组织特点和民主特征,是名副其实的近代新式商人团体。

(摘编自朱英《近代商会:

商人最重要的社团组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朝政府并不反对官办或半官办商会,对于商会的出现还是支持的,但是对于商会替商人说话等行为,官府还是与之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B.会馆是传统商人的团体,它的成员是由在外地经商的同籍商人联合组成,而公所则只能由同一行业的商人组成,并不要求一定是同乡。

C.新的商会具比传统的会馆和公馆所有着更大的号召力,是因为它将以前分散隔绝在各个会馆和公馆的商人凝聚联结成为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

D.商会所以通过联运机制组织商人开展大规模社会活动,是要在公馆和公所的独特组织系统各自的开展工作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先是从商会的诞生及性质谈起,进而又介绍了会馆和公所的组成特点及弊端,再介绍商会的组织特点和控特征。

B.本文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商会与传统的会馆、公所进行了对比,展示了传统行会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垄断利益,导致出现了封闭保守的特征。

C.文章引用了黄钧宰的《金壶七墨》一书中记载的一个事例,虽然这个论据非常极端,但仍然生动地反映了行会保守落后甚至无人道的一面

D.文章最后一段谈到商会的民主特征,是在进一步地论证商会相对于传统行会的先进性,从中可以看出文章作者对商会的推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会无法形成一支统一协调的整体社会力量,是因为各个会馆和公所具有排他性特点,并且把广大的工商业者分散隔绝了。

B.一个商人可以加入由其他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商会,至于是否参加商会也完全是自愿的。

加入商会,可以使商人的气度大为改观。

C.民国时成立了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商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四级组织体制,它们层层相连,也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网络系统。

D.由于商会实行选举制度、监督弹劾制度、开会议事制度,自诞生之日起,就超越会馆与公所,体现了近代新式商人团体的特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口中剿匪记

丰子恺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

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呢?

因为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常常作祟,使我受苦不浅。

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肃清,从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

这比喻非常确切,所以我要这样说。

把我的十七颗牙齿,比方一群匪,再像没有了。

不过这匪不是普通所谓“匪”,而是官匪,即贪官污吏。

何以言之?

因为普通所谓“匪”,是当局明令通缉的,或地方合力严防的,直称为“匪”。

而我的牙齿则不然:

它们虽然向我作祟,而我非但不通缉它们,严防它们,反而袒护它们。

我天天洗刷它们;我留心保养它们;吃食物的时候我让它们先尝;说话的时候我委屈地迁就它们;我决心不敢冒犯它们。

我如此爱护它们,所以我口中这群匪,不是普通所谓“匪”。

怎见得像官匪,即贪官污吏呢?

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推戴的。

但他们竟不尽责任,而贪赃枉法,作恶为非,以危害国家,蹂躏人民。

我的十七颗牙齿,正同这批人物一样。

它们原是我亲生的,从小在我口中长大起来的。

它们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与我痛痒相关的。

它们是我吸取营养的第一道关口。

它们替我研磨食物,送到我的胃里去营养我全身。

它们站在我的言论机关的要路上,帮助我发表意见。

它们真是我的忠仆,我的护卫。

讵料它们居心不良,渐渐变坏。

起初,有时还替我服务,为我造福,而有时对我虐害,使我苦痛。

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能力,而一味对我贼害,使我奇痒,使我大痛,使我不能吸烟,使我不得喝酒,使我不能作画,使我不能作文,使我不得说话,使我不得安眠。

这种苦头是谁给我吃的?

便是我亲生的,本当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牙齿!

因此,我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

在这班贪官污吏的苛政之下,我茹苦含辛;已经隐忍了近十年了!

不但隐忍,还要不断地买黑人牙膏、消治龙牙膏来孝敬它们呢!

我以前反对拔牙,一则怕痛,二则我认为此事违背天命,不近人情。

现在回想,我那时真有文王之至德,宁可让商纣方命虐民,而不肯加以诛戮,直到最近,我受了易昭雪牙医师的一次劝告,文王忽然变了武王,毅然决然地兴兵伐纣,代天行道了。

而且这一次革命,顺利进行,—迅速成功。

武王伐纣要“血流标杵”,而我的口中剿匪,不见血光,不觉苦痛,比武王高明得多呢。

饮水思源,我得感谢许钦文先生。

秋初有一天,他来看我,他满口金牙,欣然地对我说:

“我认识一位牙医生,就是易昭雪。

我劝你也去请教一下。

”那时我还有文王之德,不忍诛暴,便反问他:

“装了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他说:

“夫妻从此不讨相骂了。

”我不胜赞叹。

并非羡慕夫妻不相骂,却是佩服许先生说话的幽默。

幽默的功用真伟大,后来有一天,我居然自动地走进易医师的诊所里去,躺在他的椅子上了。

经过他的检查和忠告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口中的国土内,养了一大批官匪,若不把这批人物杀光,国家永远不得太平,民生永远不得幸福。

我就下决心,马上任命易医师为口中剿匪总司令,次日立即向口中进攻。

攻了十一天,连根拔起,满门抄斩,全部贪官,从此肃清。

我方不伤一兵一卒,全无苦痛,顺利成功。

于是我再托易医师另行物色一批人才来。

要个个方正,个个干练,个个为国效劳,为民服务。

我口中的国土,从此可以天下太平了。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作者平时注意牙齿保护,但是十七颗牙齿还是坏了。

作者以小见大,写出了保护牙齿不仅对自己的身体,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B.本文语言诙谐幽默。

作者嬉笑怒骂大有深意,借“拔牙”说“剿匪”,同时表达出对社会贪官污吏横行为害的憎恶。

C.作者不愧为运用语言的大师。

本文不仅有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还巧用典故,讲生活琐事写得隆重而热烈。

D.本文以“口中剿匪记”为题目,比起以“拔牙记”的题目,更显出作者独具匠心,读来饶有趣味,令人忍俊不禁。

5.文章最后一段写许钦文先生来访和拔牙的情节,有什么表达作用?

(5分)

6.有人评价丰子恺的散文,“题材不避俗,但写得不落俗”。

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目前大学生就业仍然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较多,对薪资、行业、职位、地理位置等看的比较重要。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为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发展不惜放弃一定物质生活水平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为此,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提出新的衡量大学生就业城市的指标,即“城市非物质吸引力”。

人的效用来自于两种消费:

一是私有品消费,另外是公共品消费。

衣、食、住、行都属于物质消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城市文明、基础设施配套、国际化发展环境,以及个人成长机会,消费习惯等等,就属于非物质消费,这两个因素加起来成为了今天大学生选择就业的时候的投资组合。

很显然,当某一个城市与另外城市拥有相同或者是相近非物质吸引力的时候,毕业生将选择物质消费高的城市,这是一种理性选择。

如果某一个城市非物质吸引力足够大,大学生同样愿意放弃一定的物质回报,而选择这种非物质的回报比较高的地方,这也是一种理性选择。

大学生需要在这两种因素当中找到属于自身的一种平衡的关系。

可以说,目前一线城市依靠其城市发展的绝对优势,在非物质吸引力方面占据领先地位。

随着一线城市在人才政策的突破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持续发展,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争夺仍掌握更多主动权。

但是一线城市仍有产业转移和人口疏解的迫切需求,加之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户籍制度条件苛刻,大学习毕业生逃离一线城市,回到准一线,甚至二三线城市的情况正在悄然上升。

核心城市过快发展,也会对区域内外的周边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造成一定挑战。

需要区域统筹协调,合作发展,建立人才共享制度。

(摘编自苗绿《非物质因素:

大学生择业的重要衡量指标》,2017年02月16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届毕业生去向

截止2017年12月15日,我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98.45%。

其中,本科生就业率98.06%,硕士生就业率99.73%,博士生就业率为95.20%。

毕业生就业去向分为国内升学、出国出境留学、就业(含签约就业和灵活就业)。

去向如下:

(摘编自《2017年中国顶尖高校毕业生去了哪儿?

》,2018年01月8日《新浪综合》)

材料三:

201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20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就业难成为报考研究生的最主要动因。

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

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

(《中国青年报》12月25日)

学历膨胀会制造这样一种现象:

高学历——高薪水——刺激追求高学历——学历膨胀——学历注水——更高的学历。

很多院校在本科阶段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而较多的人上了大学,意味着实质的竞争被推迟到下一轮,本科学历的含金量已经不足,要竞争研究生的学历了。

这也意味着学生在时间和金钱上需要加倍投入。

学历的增发,导致的是学制的延长,以及青少年时间和精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