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人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0110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人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人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人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人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人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人口.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人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人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人口.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人口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

人口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和下面材料,回答1~3题。

材料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是(  )

A.经济差距B.战争

C.气候D.水源

2.现在黑龙江人口出现“雁南飞”迁往山东的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差异B.两地城镇化水平差异

C.两地经济收入差别D.两地资源丰富程度的差异

3.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图中的(  )

答案:

1.A 2.C 3.A

4.引起春节期间下图城市人口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我国某城市总人口的逐日变化示意图

(2008年11月28日—2009年3月8日)

A.洪涝灾害 B.疾病传播

C.旅行度假 D.民工返乡

答案:

D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人口比重低。

若总扶养比(0—14岁和65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超过50%,人口红利消失。

读我国抚养系数表,回答5~6题。

少儿抚养系数(0~1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老人抚养系数(65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

1982

45.12

6.01

1990

41.28

8.22

2000

32.63

9.22

2010

26.47

11.88

2020

27.48

17.45

2030

24.25

24.07

2033

23.39

27.39

2040

24.09

34.92

2050

25.74

37.71

5.1982年至2010年间,按照我国人口国情,适合发展的产业为(  )

A.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B.汽车、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C.金融、软件维护等服务业

D.矿产资源开发等基础产业

6.表中所列年代中,人口红利最大的是(  )

A.1982年 B.2000年

C.2010年 D.2050年

答案:

5.A 6.C

7.下图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均呈上升趋势

B.人口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呈正比

C.8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都呈下降趋势

D.从当前情况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还不会出现

答案:

C

读漫画,回答8~10题。

8.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  )

A.8000B.10000

C.6000D.4500

9.如果用a表示2009年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a

C.b

10.下列有关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D.新疆—水资源

答案:

8.D 9.C 10.D

读下列“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对比表”。

人口总数

(亿)

城市化

(%)

性别比

1-14岁人口比重(%)

≥60岁人口比重(%)

文盲率

(%)

流动人口(万)

第五次

12.658

36.22

106.74

22.89

10.33

6.72

14440

第六次

13.397

49.68

105.20

16.60

13.26

4.08

26139

11.数据显示我国人口中绝对数增长最多的是

A.城市人口B.女性人口C.老龄人口D.流动人口

12.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男性人口数量在减少B.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大

C.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D.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偏高

答案:

11.A12.B

下图为某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13.由图中数据可知

A.该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B.外来移民人口数量超过本国人口数量

C.该国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该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14.导致外来人口迁入该国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家庭因素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5.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

答案:

13.D14.D15.C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16.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17.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18.目前,我国调整人口政策,是为了

A.大量增加劳动力

B.缓解人口老龄化

C.刺激消费,拉动经济

D.减少人口迁移数量

答案:

16.D17.B18.B

作为上海发展十分重要的五年,上海在“十三五”建议稿中牢牢把握底线思维。

底线一:

守住常住人口规模底线,就是把常住人口不超过2500万作为长期调控目标。

19.有关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B.人口容量主要决定于生存空间的大小

C.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人口容量影响很大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

20.针对把常住人口不超过2500万作为长期调控目标,上海市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9.C20.B

二、综合题

21.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0年、1980年、2010年、2050年(预计)人口金字塔结构图。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1)读材料一,属于2010年人口金字塔的是________。

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

 

(1)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有的专家提出应放宽生育控制、实行二胎化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

理由是什么?

 

答案:

(1)丁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2)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负担过重等。

(3)赞成。

可以改变我国的年龄结构,减轻青壮年和社会的负担。

不赞成。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仍很快;将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2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年卷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流动迁移人口将保持2亿至3亿的规模,其分布、结构、素质的复杂变化,对国家的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图简述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概述材料二中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4)综上所述,影响人口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

 

答案:

(1)从三大产业看:

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原因:

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合理即可)。

从转移的空间看:

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向国外转移最少。

原因:

乡镇内部迁移成本较低,同时要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合理即可)。

(2)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交通压力等。

(3)图1:

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

图2:

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部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部郊区。

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4)经济因素

2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迀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由于人口迁移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

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

 

2.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3.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4.有人认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就是放弃坚挣30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多生多育,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

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有利影响:

促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缓解了当地的就业、环境压力;不利影响:

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等;农村凋敝,使农村文化景观、乡土建筑遭到破坏;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

2.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

原因: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下降明显;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进步,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3.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高,四川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广东常住人口属于老龄化。

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人,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

4.不认同。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依然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对原有人口发展战略的调整完善,并不是鼓励多生多育;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依然较大,所以现在还本能鼓励多生多育。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1年10月31日凌晨,将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

材料二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