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山东教学研究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9693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山东教学研究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山东教学研究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山东教学研究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山东教学研究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山东教学研究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山东教学研究网.docx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山东教学研究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山东教学研究网.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山东教学研究网.docx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山东教学研究网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

总复习一共分为两轮

第一轮复习:

整合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

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坚持“全、准、深、新”的原则。

“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

指导学生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通过梳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提升能力。

在专题复习中,把所学知识进行有的效重组和整合,加强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结构、层次、体系的能力。

,把专题知识平面的“广”度、垂直“深”度和理论“高”度有机统一起来,揭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归纳概括这一特定阶段历史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趋向。

同时,注意分析专题与专题之间、各历史阶段特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某一历史阶段特征纳入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加以动态考察和把握,保持历史教学的连续性,使历史阶段特征成为通向历史规律的“阶梯”。

第一轮复习详情

⏹主要任务:

是理清重要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形成比较完整的历史认知结构。

⏹课时安排:

约占11课时左右。

复习依据:

“以纲(《考试说明》)为纲、以本(课本)为本”。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法规性文件,更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

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

认真研读、揣摩《考试说明》,了解考点的增删情况,明确哪些是要考的,哪些是不考的,这样,就可以不做或少做无用功,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可以起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复习什么?

1、微观分析,即从细微处入手,多角度思考,挖掘知识内涵,把握知识的核心和精髓。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

2、宏观把握,即从大处着眼,理清知识线索,将考点放到特定的专题中,前后联系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怎么复习?

原则:

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坚持“全、准、深、新”的原则。

“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

指导学生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通过梳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

1、抓点理线,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

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强调基础就是要先做抓点理线工作,也就是立足《考纲》所圈定的“知识范围”,全面、深入、细致地阅读中学教材,在熟读和精思的基础上,从课本中抓住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点”,还应注意“面”。

在总复习的第一轮复习阶段,必须按“考试说明”的要求照顾全面,落实知识点,编制的试题也应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特别要重视那些易为人们所疏忽的所谓“非重点内容”。

因此在复习中应从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去剖析一些重点内容,抓点理线,将历史知识要点化、条理化、线索化,使学生掌握各个部分的历史内容,并将此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

线索:

(以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上册为例)

本册书的核心和关键字眼是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的条件:

(思想)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运动;

(物质)新航路的开辟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英美法的资产阶级革命(用革命的手段达到政治上的变革)

工业革命(经济的刺激)

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美日的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的斗争:

与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无产阶级的斗争(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成立)

资本主义的矛盾:

突出体现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2、概括综合,将历史知识概要化、系统化

概括与综合是《考纲》对中学生“历史阐释”能力要求的初级目标之一,是历史复习的最基本要求,用概括的方法是把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提炼出要点,将分散状态的知识归纳出清晰的脉络。

建议用编目、列纲、图表等办法,形成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结构系统。

用综合的方法把那些分布在不同章节、互有联系的知识点通过聚拢、汇合,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

3、联系比较,将历史知识网络化、深刻化

在复习中必须以发展变化和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历史和分析历史。

历史知识间的各种联系既包括历史事件演变过程中时间先后的纵向联系,即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或同一地区和国家内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因素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包括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即通过发掘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之间明显的或不明显的联系,从中把握历史的本质、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

把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对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历史知识内涵的精神实质。

  比较是指在历史复习中不断进行某些方面的对比,以揭示同类历史事件的异同,鉴别异类历史事件之间本质区别的方法。

在历史复习中经常性地使用比较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自己避免知识间的相互混淆,答题时的张冠李戴。

比较法可以使学生判明各种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有意识地、有系统地复习。

4、史论结合,达到史实、史论、史法的结合将历史知识理论化、能力化

历史学科的能力是以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为载体的,因而还要注重培养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中就必须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即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

“从历史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出观点:

“到历史去”,则是由观点来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辩证统一。

那种脱离史实的纯理论复习,或只讲史实而不去认真对史实进行理论分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第二轮复习详情

一、历史专题复习的重要性

历史专题复习是指在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把分散于历史教材各册、各单元中同类型、同性质、同特征、相互联系的内容予以纵横联系,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上升到理性的、本质性的认知,形成一条条清晰的专题知识线。

从以往历史试题的命题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选择题还是材料解析题,基本都采用专题式命题方式,这种专题式命题方式,体现了对学科内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对我们进行专题复习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另外,历史专题复习在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综合学科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突出特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突破历史知识的时空性,去整合知识、运用知识,以期通过专题的复习、同类问题的分析归纳对比,培养学生以辩证发展观点去审视历史事物在不同的时空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价值,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发展的轨迹和方向,宏观上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及未来社会的历史意识。

二、设置历史复习专题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类似性原则。

一个专题必须是由若干相似历史事实,经过提炼综合而成。

如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因为都是改革我们可以设置成一个或几个专题。

   第二,重点性原则。

设置专题应选择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影响,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作为设置专题的重点,例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又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第三,创新性原则。

古人云:

温故而知新,显而易见,温故仅仅是手段,知新才是目的。

设置专题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新组合,而要有创新性,要用新的视角来设计专题体系。

将以前系统学过的内容按新的模式进行编排,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感到内容虽熟,却新意盎然。

   第四,拓展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系统复习重在历史基础知识的表述,但是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在温故知新过程中使所学知识升华,转换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这就需要在专题复习中创设情境,拓展学生思维,透过历史现象发现其实质,比较历史事物的异同,阐释历史概念的含义,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是非功过,进行知识提升,提高学生能力。

三、历史复习专题设置

根据以上原则,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设置专题如下:

专题一:

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专题三:

殖民扩张和民族解放运动

 

 

 

专题四:

世界格局发展

 

 

 

专题五: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专题六:

中国的外交

 

专题七: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八: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专题九:

近现代科技文化(三次科技革命表格、文化列表)

(一)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比较内容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初

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及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网络信息时代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新兴的部门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

主要发明(成果)

(最重要发明:

蒸汽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斯蒂芬孙发明火车

(最重要发明:

电机、内燃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

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

(最重要发明:

电子计算机)

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

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核能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