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知识分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9621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知识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知识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知识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知识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知识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知识分享.docx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知识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知识分享.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知识分享.docx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知识分享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一单元第五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悉《论语》相关语句中出现的文言现象

2、了解孔子眼中“义”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掌握十则的含义,并领会孔子“义”的思想。

2、讲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握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思考这种价值取向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点

1、文言字词句式积累2、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

教学难点

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

教学时数

2课时

电教手段

第1课时

集体备课札记

 一、创设情境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

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

现在,许多人都为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

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爱因斯坦

义,它是一种道德,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仁这个最高的道德,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中间有很多环节,义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到人们把“义”与其他一些概念进行挂钩,比如“利”,比如“君子”,比如“勇”。

这些和义都有着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孔子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

再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

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

试加以概述。

2、对10章节进行分类。

明确:

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

2、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义与富贵---134则;

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5679则;

三是义与勇敢---810则

3、合作探究——学习第一部分义与富贵

1、【原文1】子曰:

“富

(1)而可求

(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

(1)富:

指升官发财。

(2)求:

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3)执鞭之士:

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

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译文】孔子说:

“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评析】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

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

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2、【原文3】子曰:

“饭疏食

(1)饮水,曲肱

(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2)曲肱:

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评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3、【原文4】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

“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

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

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

事实上并非如此。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问题探究:

(一)、孔子对富是完全拒绝的吗?

用文中的语句佐证并简析。

要点明确:

①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②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孔子对富贵并非完全拒绝,他希望对其有所向往,他认为希望得到富贵是符合人的天性的.

(二)、孔子心中轻视富贵的标准是什么?

由此看出在孔子的心中有着怎样的“义利观”,简要准确概况

要点明确:

“不义而富且贵”

孔子的义利观:

义重于利。

(三)、孔子的“义利观”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世许多人遵从的伦理道德标准。

列举几个自己熟知的例子提示:

文天祥,苏轼,谭嗣同,朱自清,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人。

(四)、警钟长鸣,概括自己所了解的无义获利、赢利博利的卑劣手段主要有哪些,何以才能有效杜绝。

要点提示:

杀人越货,偷盗抢劫,投机取巧,欺蒙拐骗,巧取豪夺,敲诈勒索,假冒伪劣

杜绝方法是加强法制;加强道德教育

材料补充:

例子“儒商楷模”

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做子贡。

一次,吴越大军隆冬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造成丝棉紧缺,价格走高。

子贡抓住商机,从各国低价收购,然后到吴国高价贩卖,被抢购一空。

还有记载,他是依靠智商生财。

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使其经商获得了空前成功。

为追忆先师,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诸侯将相前来祭拜时,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

子贡从中看准商机,就招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回报颇丰。

此外,他还跨国经营。

《史记》记载,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鬻财于曹、鲁之间”。

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为时尚,他就专门生产贵重配饰跨国营销,赢得收益。

子贡到各国做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见他,这足以说明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已是春秋时代的商界巨子。

儒商亦儒亦商,即信守儒家思想的商人。

孔子开创了儒学,其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饶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首推子贡。

  

1.追求和谐。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他的格言是“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治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做到互相尊重,平等相处。

  2.诚信为本。

在《论语》中多处记载着子贡与孔子探讨“信”的问题。

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了“信”,一切都不可能存在,极力奉行“言必信、行必果”。

“一言九鼎”,使他在经商中赢得了很好的信誉,立于不败之地。

  3.崇仁立德。

他坚持“以德立人,崇实务本”。

子贡和范蠡都因货殖发财而名扬于世,他们交往富者,同时也抚恤贫者。

  4.义利兼顾。

敢为人先,把握商道规律,义中取利的正确义利观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达到了“义利双赢”的经商最高境界。

三、课堂小结:

这三则主要是谈义与富贵的问题,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发财做官,但前提必须符合道义;他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他乐于在贫困中享受道义;他指出,人们都不会甘愿过贫困流离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

四、作业补充:

(1)熟语释义

大义凛然:

严肃或敬畏。

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大义灭亲:

为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

义形于色:

主持正义的心情表现在脸上。

舍生取义:

为正义牺牲生命。

义无反顾:

为了正义绝不回头,勇敢向前。

微言大义:

经书的要义,后泛指大道理。

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道理.

见义勇为:

看到正义的事就能勇敢的去做多行不义必自毙:

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春秋无义战:

泛指非正义战争。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集体备课札记

1、创设情境

从一个小山村的放牛娃,到大清国最富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是一个传奇。

胡雪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迅速发迹,成为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巨商富贾;胡雪岩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胡雪岩奉母命建起一座胡庆馀堂,真不二价,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还向百姓舍药舍粥,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

“红顶商人”胡雪岩在胡庆余堂店内设立两块巨大的金匾,上写“真不二价”和“戒欺”。

由于他们坚持“以诚待人,以信服人”非义不取,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每到一地就会出现"归市如流"的局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二、学习第二部分——“义与君子”。

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他的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孔子做了很多回答,但是始终包含一个“义”字。

1、【原文2】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信乎?

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

“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

“其然?

岂其然乎?

【注释】

(1)公叔之子:

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之子。

谥号“文”。

(2)公明贾:

姓公明字贾。

卫国人。

(3)夫子:

文中指公叔文子。

(4)以:

此处是“这个”

【译文】孔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

“他不说、不笑、不取,是真的吗?

”公明贾答:

“这话过分了。

他该说时才说,人不厌其说;快乐时才笑,人不厌其笑;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

”孔子说:

“是这样吗?

难道真是这样吗?

【评析】“义”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

就像这位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

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

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

周朝时,有个人叫陶答子,他在陶城做官三年,名声并不怎么好,但他的家产财富却翻了三倍。

他的妻子劝他说:

“没有能力而做大官,这是祸害;没有功劳而家昌盛,这是积灾。

现在你只贪求富贵越来越多。

我听说南山有玄豹,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觅食,为什么呢?

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为的是能够隐藏自己躲避祸害。

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就会被杀掉。

现在你不修德而家越来越富有,灾祸就要到了。

”陶答子没有听妻子的话,反而将其赶出家门。

结果仅过了一年,陶答子就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

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

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2、【原文5】子路问成人

(1)。

子曰:

“若臧武仲

(2)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3)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4)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1)成人:

人格完备的完人。

(2)臧武仲:

鲁国大夫臧孙纥。

(3)卞庄子:

鲁国卞邑大夫。

(4)久要:

长久处于穷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