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9351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docx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docx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

 

热点专题

创先争优专栏

“环三”战略专题

 

首页>热点专题-“环三”战略专题-《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

“环三”战略专题  加入时间:

2010-6-3015:

48:

33  本站  点击:

482

2008年七月五日,台湾民俗进香团一行三百余人搭乘的直航轮船顺利抵达福安下白石码头,这是我市近六十年来迎来的第一艘台湾直航客轮,开启了宁台两地海上客运直航的“破冰”之旅,为环三都澳区域对台经贸交流合作抹上了浓重一笔。

记者李民雄/摄

宁德网消息

坚持“港业城”互动的战略导向,走港口、产业、城镇、生态相协调的发展道路,加快构建海峡西岸东北翼重要经济增长极。

——海西对接长三角前沿区域。

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增强与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互动融合,大力推进金融、物流服务、商贸流通、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及招商平台建设等领域的双向对接,重点加强与浙南地区的区域合作,主动承接其产业、资金、技术及人才转移,增强要素的吸纳与集聚能力,加快建成海峡西岸对接长三角的前沿区域。

——对台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积极把握海峡两岸关系出现新变化的重要机遇,着力先行先试,争取各项对台优惠政策,推动经贸、农业、民俗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主动承接台湾新一轮产业转移,加快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建设,争取设立以对台贸易为主的保税加工区,使环三都澳区域成为密切两岸三地联系的重要平台。

——新兴临港工业基地。

加快开发深水港湾资源,积极推进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重大临港工业项目,大力发展能源、冶金、船舶等产业,鼓励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打造技术先进、支撑有力、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

加快港口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高等级公路、大运力铁路等交通通道建设,构建便捷的“北承南联,西进东出”的集疏运网络,形成海峡西岸通往内陆省份的出海大通道,打造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交通枢纽。

——绿色宜居海湾新城。

充分发挥区域天然景观海湾、自然与人文资源交融的独特优势,加快整合山海川岛景观、历史人文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度假,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海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推动环三都澳城市群建设,构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滨海休闲度假和绿色宜居海湾新城。

 

  发展机遇

  ———加快环三都澳区域开发建设已成共识。

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必将促进包括环三都澳区域在内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全面崛起。

福建省高度重视环三都澳区域的发展,提出要将环三都澳区域打造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宁德市将环三都澳区域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以带动全市发展,支撑海峡西岸东北翼崛起。

这为加快环三都澳区域的开发建设步伐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周边地区对港口运输需求日益扩大。

世界航运的深水化、大型化发展将改变我国沿海港口格局,这为开发环三都澳区域深水港口资源,弥补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港口接卸能力不足,打造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和连接内陆的重要出海口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重化产业呈现向深水港区集聚的趋势。

我国能源、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及重化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将促使重化工业加快向沿海地区转移,深水港口岸线已成为发展临港产业、港口物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

环三都澳区域深水港口岸线资源富集且大多处于待开发状态,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潜力和价值日趋凸显,具备大规模集聚发展临港产业的优越条件。

  开发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科学开发。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环三都澳区域,统筹推进港口开发、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加快构建环三都澳港口群、产业群、城镇群和交通网、风景带、生态链,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互动并进,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

  ———发挥优势,集约开发。

充分发挥天然深水良港和海运成本低廉等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及台湾的产业转移,着力发展高效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强化国土、海域、岸线的集约利用,推动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新兴临港工业基地,实现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中布局、城镇集聚发展。

  ———合理布局,有序开发。

强化主体功能定位,推进资源整合,优化空间布局,把握开发时序,重点推进溪南、漳湾、赛江三个临港工业区开发建设,带动滨海新城及相关片区协调发展。

  ———改革创新,合作开发。

打破行政区划,积极探索创新区域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协调处理区域之间关系,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积极吸引境内外、周边发达省市大型企业资金投入,鼓励与央企的长期合作开发,带动区域经济跨跃式发展。

  ———保护生态,永续开发。

按照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妥善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重视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港口岸线资源、土地资源,保护好海洋生态资源,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区域联动,协调开发。

树立整体发展意识,统筹处理环三都澳区域与海峡西岸东北翼的关系,强化环三都澳区域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协调推进宁德市整体跨越,进而实现与周边更大区域的功能互补和联动发展。

  发展目标

  环三都澳区域的开发建设分为近期的“开发起步”阶段、近中期的“加快开发”阶段和中远期的“全面发展”阶段,并对2020年后作了远景展望。

  ———开发起步阶段(2008-2010年)。

环三都澳区域的开发启动期。

通过加快疏港通道、重点围填海项目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带动重大项目入驻和重点区域开发,先期启动溪南半岛区域开发,为下一步大规模区域开发奠定基础。

通过三年的发展,区域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在宁德市域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加快开发阶段(2011-2015年)。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突破期。

规划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及疏港连接线全面建成,区域供水、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溪南、漳湾、赛江三大重点片区全面开发,重大临港工业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带动相关临港产业及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升级发展。

  ———全面发展阶段(2016-2020年)。

环三都澳区域的全面振兴期。

依托重大项目和产业带动,港口物流、城市服务功能有效发挥;滨海居住、休闲旅游等海湾功能初具雏型,区域功能定位目标初步实现,基本建成海峡西岸东北翼重要经济增长极。

  再经过20-30年的努力,环三都澳区域的功能定位全面实现,形成设施完善、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区域和谐、城乡协调的发展局面,建成发达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基地、重要港口枢纽和绿色宜居的滨海新城。

漳湾临港工业片区布局示意图

总体空间区划

依据环三都澳区域的发展需求、空间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全区域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与禁止开发三类区域,协调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重点开发区域。

规划期控制面积为161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9%,主要包括城镇发展用地、工业发展用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用地。

重点开发区域是城镇化与产业化布局核心区域,应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产业集聚的能力,形成产业配套能力较强、产业链相对完整的新兴临港工业基地;带动中心城市规模扩张,提高集聚人口的能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成为海峡西岸东北翼中心城市和新兴临港工业基地。

——限制开发区域。

规划期控制面积为577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1%,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点、农业生产地区和发展备用地。

农村居民点和农业生产地区集中分布在七都、八都和甘棠西部的浅山地区、湾坞和溪尾北部的浅山地区、溪南半岛的山间谷地以及东冲半岛东岸的浅山地区和滨海平原。

规划期内预留145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特别是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功能区,必须严格加以保护控制。

适度发展旅游、农林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

按照《土地管理法》严格管理基本农田,保证农业安全底限。

应有序引导该区域人口向其他区域和城镇转移。

——禁止开发区域。

规划期控制面积为111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0%,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和各类陆域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与水源保护地区、生态保育地区,是需要禁止开发管制的地区。

各类保护区应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格禁止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行为,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功能布局结构

构建“一线三湾四片区”的整体空间功能结构。

依托由东冲口经东冲水道、官井洋、加仔门水道至赛江白马门的深水航线,形成“以港兴城”的区域功能发展主线,集中布局功能各异、空间相对分离的城市湾、产业湾、旅游湾三个特色突出的功能湾区,促进“港业城”互动,实现区域内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

通过内部空间整合、交通网络组织形成四大片区,包括宁德主城片区、溪南片区、漳湾片区和赛江片区。

城市功能湾。

位于区域西南部,空间以宁德主城片区为主要依托,结合漳湾片区,在现有基础上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并向滨海方向拓展。

产业功能湾。

位于区域北部,空间范围涵盖溪南片区、漳湾片区以及赛江片区,依托深水岸线着重发展临港产业。

旅游功能湾。

位于区域东北部,空间范围涵盖整个东冲半岛外侧至澳内青山岛、斗帽岛、三都岛一带,依托面海靠山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快开发澳内旅游业。

宁德主城片区布局示意图

功能布局分区

环三都澳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呈东(溪南)、西(漳湾)两翼开发,促进中部(赛江)提升的空间发展格局。

重点建设溪南、漳湾和赛江三大临港工业片区,加快建设宁德主城城镇功能片区,实现区域功能的整体提升。

1.溪南临港工业片区

位于霞浦县溪南半岛溪南镇、沙江镇和盐田乡范围内,近期作为环三都澳区域的启动开发区,积极引进国内大型企业入驻开发。

布局7个功能组团,包括长腰岛、猴屿、下砚、霞塘和关厝埕等5个产业组团和溪南镇、沙江等2个配套服务组团。

长腰岛组团建设液散码头,发展油气储备,依托储备基地,在后方猴屿组团布局延伸产业;下砚组团利用深水岸线建设干散码头,发展其它临港工业;霞塘组团发展配套工业;关厝埕组团预留公共码头区和配套加工工业区;以溪南镇区和沙江镇区为基础,形成溪南镇组团和沙江组团,发展综合公共服务和居住配套职能,建设成为环三都澳区域副中心,主要承担服务于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产业的生产组织功能,并提供医疗、基础教育等社会服务。

规划期产业发展和配套服务区总用地规模控制在40平方公里,预留60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10万人以内。

2.漳湾临港工业片区

包括东侨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蕉城区漳湾镇、七都镇和金涵乡部分用地,布局横屿、井上、漳湾、七都等4个功能组团,形成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港口物流业等综合产业区。

横屿组团利用漳湾地区丰富的国土空间资源,优越的铁路、公路交通条件和深水条件,建设公共码头,发展港口物流业,形成区域航运物流中心,同时争取国家支持,发展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井上组团作为横屿组团的下游配套产业组团;漳湾组团以漳湾镇区为基础,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发展高新技术和机电装备工业,同时布局片区城镇服务中心,提供医疗、基础教育等社会服务;七都组团以七都镇区为基础,布局片区城镇服务中心,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市域山区人口转移和安置。

规划期产业发展与配套服务区总用地规模控制在17平方公里。

规划期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10万人以内。

3.赛江临港工业片区

位于福安市赛岐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湾坞乡和溪尾镇域范围内,布局湾坞、下白石、白马门、赛岐和甘棠等5个功能组团。

该片区主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整合提升福安湾坞工贸集中区和白马船舶工业园,在湾坞、下白石、白马门组团集聚发展能源、船舶等临港工业;整合福安经济开发区,依托赛岐和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