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届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87739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届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届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届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届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届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届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案.docx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届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届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届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案.docx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届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案

光的反射和折射

考点透视

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值。

3.知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知道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实验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关系。

6.初步了解平面镜成虚像。

7.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了解折射的初步规律,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8.通过观察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颜料混合和色光混合的不同现象。

9.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初步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

知识梳理

[光的直线传播及反射]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2.光的反射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实验规律,对它的理解要抓住“一面”、“三线”、“两角”的关系;即、和都在同一平面内,光线和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角等于角。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如果让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将以的方向射出。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象,像与物休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光的折射及散射]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将偏折;光从水中或玻璃等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

偏折。

2.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混合而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颜料的三原色是。

3.红外线主要应用有,紫外线主要应用有。

试题研究



分析: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即物体上的某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光屏上,在光屏上便形成该发光点的像点,物休的不同发光点形成无数个对应不同的像点,所有像点的组合便是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显然,像的形状应该和物体相似,而且物体的左面成像后将变成像的右面,上面成像后将成为下面,即“上下、左右”将倒置。

试题类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海市蜃楼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

2.关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C.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一定相等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3.小明同学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以下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湖水中的太阳B.树在湖水中的倒影C.湖水中的游鱼

D.阳光下自己在地面上的影子

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其点燃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5在风平浪静、清澈见底的水里,很容易观察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而起风后,在水边不同的位置都会看到水面上到处波光粼粼,对观察到的“鱼”、“白云”和“波光粼粼”三种现象的下面几种解释,正确的是()

A.鱼和白云都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都是漫反射形成的

B.鱼是镜面反射形成的,白云和波光粦粼都是屋反射形成的

c.鱼是折射形成的,白云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D.鱼和白云都是折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6.下列各图中,对现象或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

 

 

7.如图所示,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迎风招展的红旗

A.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折射红色光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C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

D.士兵响亮的口号,是通

过电磁波传入周围观众耳内的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雨后的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D.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9.下列现象中,利用光的折射的是()

 

A.激光引导掘进方向B.平面镜检

查视力C凸面镜扩大视野D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10.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1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应用光的反射的是()

 

A.凸透镜可把光聚到一点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C.盛水玻璃杯后的字变大了D.钢笔“错位了”

12.下列

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是()

 

13.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

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14.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

她让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射出,回到了空气中.下列图中,哪幅图能正确反映实验时的光路()

 

二、填空题

1.小华站在一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如果她沿着与平面镜平行的方向移动,那么她的像相对于小华的距离是m;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她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夏天太阳光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面上会形成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太阳的像;将放大镜正对着太阳,调整它与地面的距离,地面上会形成很小很亮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3.小立身高1.60m,站在镜前0.50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_m,像高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枣阳市素有“中国桃之乡”之称.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在三月和照的阳光中,显得妩媚令人陶醉;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反射的缘故。

5.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为;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6.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

7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键因为在“光在纤维中的传输用于光学通信”的成就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而不折射,从而使光在不断的反射中沿内层玻璃芯向远处传播,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

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CD光线的入射角(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D点将要向侧移动(选填“左”

或“右”)

三、作图与简答题

1.水中有一发光体A,A’是人在空气中看到它的位置,如图所示,请画出A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如图所示,在O点放置一个平面镜,使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太阳光经O点射后,水平射入窗口P中,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3.如图所示,是自行车尾灯的示意图,它本身不发光,但在夜间骑车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射到尾灯后,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

请大致作出汽车发出的三条入射光线被反射回去的光路图.

 

C

4.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B

A

四、实验与探究题

l.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

另一个重要作用是:

(1)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完整。

量角器、激光手电筒、如图纸版、

如图装置,其中NO为法线,光沿AO入射,沿OB射出。

若把法线左边的纸板向后或向前折,则在纸板上将看到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

实验

次数

入射

光线

入射角

i/°

反射角

r/°

1

AO

70

2

CO

45

45

3

EO

30

30

3.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1)甲图中的B表示研究对象“平面镜”,应选择(填“梳妆用小方镜”或“平板玻璃”)来做。

(2)如图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能否成功?

说出理由:

4.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i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γ

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b.。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构飞新的发现写在下面:

5.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2-22),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

说明

(3)如图2-23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

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

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

说出你的理由:

 

考题预测

l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竖直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可以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以看到放在后面的蜡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C.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2-24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_m。

4.如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