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8635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研究.docx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研究.docx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研究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研究

课题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

世纪初,国务院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化学课程标准》,标志着化学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新的化学学习必须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内容,应当包括“化学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内容的要求。

要改变过去孤立学习化学知识、忽视化学实验探究价值、忽视化学科学学习方法指导、忽视化学对生活对社会作用的现象;要强化化学学习的过程性,注意通过科学探究实现过程、方法目标要求的落实,改变“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弊病。

教师要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状况,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各种资源的利用,并逐步提升,形成自己的理论。

(二)我校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现状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我校学生化学学习方法到底是怎样呢?

下面几组问卷调查结果可说明一些问题:

1、在学习化学的态度方面,愿意学习化学的比例高于95.2%,说明学生普遍是愿意学习化学的。

2、在对化学好学程度的看法上,认为好学的少于25.6%,一般的占52.1%,认为不好学的超过20%。

3、对待预习的问题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预习,但认为预习很有必要。

问题在于

(1)没有预习习惯;

(2)没有时间预习。

4、在听课方面,认为老师还是讲细点,因为他们自学能力差。

5、做作业的习惯不好,边做边翻书的人为62%。

6、复习这个环节抓得不好,在当天没有复习的超过60%,晚上睡觉前90%以上的人在与其他同学聊天,缺乏对学习的反省行为。

7、80%以上的人愿意配合教师改进学法,说明进行学法指导能受到学生欢迎。

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因素:

1、环境的影响。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小学读书时,没有受到科学学习方法的系统训练、培养,加之农村家庭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有明显不足。

我校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属留守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在家靠爷、婆管教,放假后学习无人管,爷、婆想管也管不了,家长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

2、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机制没能真正建立。

教师的重心仍在于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也对学法做了一些指导,但还很不够。

3、学生自身因素。

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成绩差主要是脑袋笨,再好的学习方法也没有用。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不反思,对自己的现状得过且过,没有较高要求。

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两河中学将于2005年秋季开始在初三年级使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近年来,我们通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领会《化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总结和探索课堂教学方面的情况、分析我校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我们觉得两河中学学生在学习化学方法上存在较大问题。

根据我校关于科研课题立项的要求,结合我校化学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参照盐亭县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指南,确定了《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研究》这个课题。

计划用3年时间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逐步开创我校初三化学教学的新局面,全面推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培养他们具有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

化学学科的特点,学生常称之为第二外语,又认为它是理科中的文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将研究成果向其他学科辐射,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是化学学习方法,那么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有那些不同呢?

1、化学学习方法:

化学学习方法是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习者获得经验方法的总和,是学习者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关学习活动的经验系统。

学习方法既有外显的动作行为,又有内隐的心智活动,所以把握学习方法实际上既是掌握一套学习经验,也是进行心智的训练。

2、学习策略:

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同时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和监控过程。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学习策略概念的分析,学习策略的内涵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①学习策略是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而形成的;②学习策略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执行过程;③学习策略既有内隐、外显之分,又有水平之别;④一系列具体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都属于学习策略范畴。

由此看来,学习策略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按部就班的学习活动的一个环节,它是一种主动的、超越一般的学习程序之上的但又紧紧监视与调控学习活动的一套操作系统。

3、学习方式:

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从这一定义中看出,学习方式主要是一种行为和认知取向,反映了学生倾向于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的。

因此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而是高于策略和方法层面,影响并指导学生对具体策略和方法作出选择的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

由此可见,化学学法,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存在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就谈不上策略的培养,更谈不上形成新课标要求的新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根据我校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习情况,只有从基础的学习方法开始训练,才能顺利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

本课题研究的化学学法就是要把一般通用的学习方法与化学学科具体的学习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学法,当然也包括基本的学习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它冲击着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因此,《化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总的指导思想,它赋予了本课题研究新的内涵和新的起点,为实现课题研究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举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化学课程标准》与大纲的差别

根据“教育部国家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的研究结论,与现行的化学教学大纲相比,《化学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更加全面、合理

《化学课程标准》不仅阐述了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对标准中的一些目标要求的说明,对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内容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而且还针对实施新课程标准有关的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针对性建议,以便于教材编写人员、教师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正确理解和把握初中化学课程。

2、从三个维度构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是在吸取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深入分析和研究科学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内海实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全面体现了这次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社会对初中毕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与现行的教学大纲中的教育目的的表述相比,新的课程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3、选择理念和呈现方式不同

《化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再单纯依据化学学科的知识系统,而是结合学生以有经验、社会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化学学科内容的特点来选取和构建学生发展最需要的、最基础的内容,这些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与教学大纲相比,《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纯粹的化学知识内容总量减少了,增加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删除了过于繁难、陈旧的成分,降低了原来过高的学习要求,增加了可供师生选择的“活动与探究”内容和现代新颖的学习素材,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要求。

4、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化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内容标准中单独设立了主题,明确提出了初中化学课程中对科学探究的学习要求;同时又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各个主题的具体内容中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探究活动建议,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可实现的具体途径。

5、重视化学实验的全面的教学功能

《化学课程标准》将化学实验与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了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和技能,而不是简单的为训练某个技能、验证某个知识而进行实验。

此外,《化学课程标准》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留有一定的空间。

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的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而不局限于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

6、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

为此,《化学课程标准》不仅在内容标准的主题设置上突出生活情景,还在内容标准的每一单元下列出若干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这有助于教师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启发教师不断的从社会生活和新的科技发展中去吸取新鲜的消息,以创设更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化学课程标准》学习方式要求与现阶段教学要求的差异

传统学习方式的特点:

(1)被动性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其显著的特点,就是被动性。

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学生没有主体性可言,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在这种观念下,学生的学习只能是被动的。

(2)接受性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往往发现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慷慨激昂,学生在下面聚精会神忙于记笔记。

学习已经异化为一种应付考试,对老师交差的活动,何谈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单纯的接受性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学生不再积极探究,扭曲了学习价值,丧失了儿童的创造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