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届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题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6600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届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题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届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题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届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题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届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题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届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题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届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题5.docx

《江苏省苏州届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届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题5.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届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题5.docx

江苏省苏州届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题5

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校2016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苏教版,解析版)

1.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O3B.H2OC.K2SO4D.C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所以选项C是离子化合物,A是单质,B和D是共价化合物,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

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离子化合物的判断依据,然后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纯水的pH=6,该温度下10LpH=11的NaOH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NA

B.以Mg、Al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导线上流过NA个电子,则正极放出H2的体积为11.2L

C.在反应Zn+2HNO3+NH4NO3===N2↑+3H2O+Zn(NO3)2中每溶解1molZn,转移的电子总数等于2NA

D.5.4gAl分别与含溶质0.2mol的NaOH溶液、盐酸反应,生成H2分子数均为0.3N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pH=6的纯水中,离子积常为10-12,该温度下10LpH=11的NaOH溶液中OH-的浓度是0.1mol/L,物质的量是1mol,数目为NA,A正确;B、导线上流过NA个电子即1mol,正极放出0.5molH2,因为温度压强未知,所以体积无法求得,B错误;C、在反应Zn+2HNO3+NH4NO3===N2↑+3H2O+Zn(NO3)2中,锌的化合价由0变为+2价,氮元素由-3变为0价、由+5变为0价,即每摩尔反应转移5mol电子,则每溶解1molZn,转移的电子总数等于5NA,C错误;D、5.4gAl即0.2molAl,分别与含溶质0.2mol的NaOH溶液、盐酸反应,酸不足,,D错误。

答案选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中的大气污染物包括SO2、NO2、CO、烟尘等

B.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C.赤潮、白色污染、绿色食品中的“赤”“白”“绿”均指相关物质的颜色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正确,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中的大气污染物包括SO2、NO2、CO、烟尘等,改善空气质量,必须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B、不正确,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正确,绿色食品并不是绿颜色的食品或者经济价值必须高的食品,而是安全、无公害、无毒、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营养食品,塑料袋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赤潮是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的结果,能使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和颜色有关;D、不正确,“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选A。

考点:

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

B.可用无色广口玻璃瓶保存氨水

C.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粘有的硫磺

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稀盐酸不能与二氧化锰反应,用浓盐酸、加热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故A错误;B.氨水是溶液,应该是细口瓶,故B错误;C.硫磺与稀硝酸不反应,不可以除去试管内壁的硫磺,故C错误;D.自来水煮沸,Ca(HCO3)2可以转化为CaCO3,使硬水得到软化,故D正确,故选D。

考点:

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试剂保持、硬水软化等。

5.下列解释实际应用的原理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A.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Cl2+H2O

H++Cl-+HClO

B.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

CO32-+2H2O

H2CO3+2OH-

C.用Na2CO3溶液处理水垢中的CaSO4:

CaSO4+CO32-=CaCO3+SO42-

D.用TiCl4制备TiO2:

TiCl4+(x+2)H2O(过量)

TiO2·xH2O↓+4HCl

【答案】B

【解析】A正确,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是为了降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B错误,CO32-水解,应分部水解

C正确,把溶度积大的硫酸钙转变为溶度积小的碳酸钙,从而除去水垢中的CaSO4

D正确,渗透水解TiCl4制备纳米TiO2

6.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有()种

A.3B.4C.5D.6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可能结构是

,共4种,故选项B正确。

考点:

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的知识。

7.X、Y、Z、W、N为前四周期五种元素,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三个紧邻的周期,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X、Y、Z的氢化物都比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

N原子外围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中最多的。

W元素的电离能数据见下表(kJ·mol-1):

I1

I2

I3

I4

496

4562

6912

9540

请回答:

(1)W2Y2含有的电子式为。

灼烧W2Y2时,火焰呈特殊颜色,请从原理上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2)N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

(3)X3-的空间构型是,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Z的氢化物水溶液中存在的氢键 。

【答案】(共13分)

(1)

(2分)在加热条件下,低能级电子跃迁到高能级,不稳定,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能量以光波形式释放,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2分,提到“电子跃迁”即可得分)

(2)3d54s1(2分)

(3)直线型sp(每空2分)

(4)F—H…FF—H…OO—H…FO—H…O(3分,写对1个就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中信息得,X、Y、Z的氢化物中都含有氢键,故X为N元素;Y为O元素;Z为F元素。

N原子外围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中最多的,N为二十四号元素铬(Cr)。

六对,d五对,s一对。

根据W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可以出,第一电离能远大于第二电离能,W原子最外层为1个电子,W为Na元素。

(1)W2Y2是Na2O2,电子式为

灼烧Na2O2时,火焰呈黄色,发生的是焰色反应,原理是在加热条件下,低能级电子跃迁到高能级,不稳定,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能量以光波形式释放,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

(2)N元素是Cr元素,其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d54s1。

(3)X3-为N3-,空间构型是直线型,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

(4)Z的氢化物为HF,其氢键的表示式是F—H…FF—H…OO—H…FO—H…O。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氢键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电子式电子跃迁

点评:

题目综合性较大,涉及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元素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氢键、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电子式、电子跃迁等,难度中等,是物质结构的综合性题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是推断的突破口。

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所含分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8g水所含原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11.2LCO2所含的原子数为1.5NA

D.常温常压下,48gO2与O3混合物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错误;B.18g水是1mol所含原子数为3NA,错误;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错误;D.由于O2和O3都只含O元素,所以48克就是48/16=3molO,即氧原子数为3N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

【名师点睛】阿伏伽德罗常数(NA)是历年高考的热点,经久不衰,常常在考题中有意设置一些极易疏忽的干扰因素,在分析解答这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

例如,一个D2O分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20;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应根据元素价态的升降和反应的物质的量来计算。

通常情况下,铁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而与氧化性酸生成铁离子。

9.25℃时,0.05mol/L的Ba(OH)2溶液,pH为

A.12.7B.12.0C.13.0D.13.7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氢氧化钡溶液的C(OH-)=0.05×2=0.1mol/L,C(H+)=KW/C(OH-)=10-13,根据公式pH=-lg[c(H+)],得PH=13;C项正确;答案选C。

考点:

PH计算

10.如图所示,将锌片和铜片通过导线相连,置于稀硫酸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

A.铜片上有气泡逸出B.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电子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装置为原电池,锌为负极,铜为正极,铜上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正确,选A;B、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不选B;C、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锌经导线流向铜,不选C;D、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不选D。

考点:

原电池的原理。

11.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2CO3和NaHCO3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B.NaHCO3比Na2CO3热稳定性强

C.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气体的量相同

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二者消耗的盐酸一样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和NaOH溶液不反应,A项错误;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CO2和水,而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所以NaHCO3比Na2CO3热稳定性差,B项错误;C.根据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则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气体的量相同,C项正确;D.根据上述分析,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不相同,碳酸氢钠产生的CO2多,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

Fe(OH)3+3H+=Fe3++3H2O

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C.向100mL1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0.15molCl2:

2Fe2++4Br-+3Cl2=2Fe3++2Br2+6Cl-

D.向明矾溶液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Al3+离子刚好沉淀完全

Al3++SO42-+Ba2++3OH-=BaSO4↓+Al(OH)3↓

【答案】C

【解析】

正确答案:

C

A、不正确,2I―+2Fe(OH)3+6H+=2Fe2++6H2O

B、不正确,ClO-+H2O+CO2=HCO3―+HClO

D、不正确,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

13.短周期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在同一周期,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X和Y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比6∶7,X的最高正价是W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单质不可以与CO2反应

B.Y的氧化物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Z的氢化物比W的氢化物更稳定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合的产物中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X和Y元素的原子序数比6:

7,设X的原子序数6,X:

C,则Y的原子序数7,Y:

N,X的最高价是W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的2倍且它们属于同周期,即W:

O,不符合题意,则X和Y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12、14,则是:

Mg、Si,X的最高价是W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的2倍且它们属于同周期,即W:

Cl,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Z:

S,A、2Mg+CO2=2MgO+C,错误;B、SiO2是石英,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不是二氧化硅,错误;C、Cl的非金属性强于S,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稳定性:

HCl>H2S,错误;D、X的最高价氧化物:

MgO,Z的最高价氧化物:

SO3,两者化合物是MgSO4,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正确。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性质。

14.合成氨反应为N2+3H2

2NH3,今有A、B、C、D四个容器,每个容器中有两种操作,两种操作分别达到平衡后,操作1中N2和操作2中NH3转化率之和一定不为1的是(起始体积相同)

A.恒温恒容:

操作1:

加1molN2+3molH2,操作2:

加2molNH3

B.恒温恒压:

操作1:

加1molN2+3molH2,操作2:

加2molNH3

C.恒温恒容:

操作1:

加1molN2+3molH2,操作2:

加3molNH3

D.恒温恒压:

操作1:

加1molN2+3molH2,操作2:

加3molNH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操作1中N2和操作2中NH3转化率之和为1的是(起始体积相同)等效平衡,C不是等效平衡。

故选C。

考点:

考查等效平衡等相关知识。

15.VL含有(NH4)2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已知NH4+浓度为amol·L-1;SO42-浓度为bmol·L-1。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b-2a)mol·L-1B.(b-2a)/2mol·L-1

C.(2b-a)mol·L-1D.(2b-a)/2mol·L-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溶液呈现电中性,即c(NH4+)+c(K+)=2c(SO42-),则c(K+)=(2×b-a)mol·L-1,故选项C正确。

考点:

考查守恒思想的化学计算等知识。

16.(14分)铜是第四周期重要的过渡元素之一,其单质及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铜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是▲。

比较第一电离能Cu▲Zn(填“>”、“=”、“<”),说明理由▲。

⑵氮和铜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其化学式为▲。

(每个球均表示1个原子)

⑶铜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配合物。

①NH3可以和很多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

NH3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杂化,与NH3互为等电子体的粒子有▲。

(只写其中一种)

②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  ▲ 。

⑷在绿色植物标本的制作过程中,将植物材料洗净后浸入5%的硫酸铜溶液中,叶绿素(如图1)中心离子Mg2+被置换成Cu2+(如图2),叶片则永保绿色,请在图2中用箭头表示出配位键。

【答案】(14分)

(1)①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2分)<(1分) Cu失去1个电子后内层电子达到全充满的稳定状态(1分)

(2)Cu3N(2分)

(3)①SP3H3O+  (各1分)

②Cu2++2NH3·H2O=Cu(OH)2↓+2NH4+(2分)

Cu(OH)2+4NH3=Cu(NH3)42++2OH-(2分)

(3)(2分)

【解析】

17.(5分)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分子数之比为   ,物质的量之比为 ,原子总数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密度之比为 。

【答案】1:

1;1:

1;5:

3;4:

11;4:

11。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这就是阿伏伽德罗定律。

N(CH4):

N(CO2)=V(CH4):

V(CO2)=1:

1;n((CH4):

n(CO2)=V(CH4):

V(CO2)=1:

1;原子个数的比为5:

3;

m(CH4):

m(CO2)=M(CH4):

M(CO2)=16:

44=4:

11;ρ(CH4):

ρ(CO2)=M(CH4):

M(CO2)=16:

44=4:

11.

考点:

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

18.已知非金属单质硫(S)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

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烧瓶中加入的试剂是。

(2)画出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图,并注明所加试剂,说明装置的作用。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选填下列所给试剂的代码),

A.Na2S溶液B.Na2SO3溶液C.Na2SO4溶液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还有哪些事实能够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试举一例)。

【答案】

【解析】

19.(8分)

(1)已知反应: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甲同学通过测定该反应发生时溶液变浑浊的时间,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编号

实验温度/℃

c(Na2S2O3)/mol·L-1

V(Na2S2O3)/mL

c(H2SO4)/mol·L-1

V(H2SO4)/mL

V(H2O)/mL

25

0.1

5.0

0.1

10.0

a

25

0.1

10.0

0.1

10.0

0

25

0.2

5.0

0.1

5.0

b

50

0.2

5.0

0.1

10.0

5.0

其他条件不变时: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实验(填实验编号);若同时选择实验①②、实验②③,测定混合液变浑浊的时间,可分别探究Na2S2O3浓度和H2SO4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表中a和b分别为和。

(2)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

实验操作①中测试时pH试纸的颜色应该接近。

A.红色B.黄色C.深蓝色D.绿色

上述流程中实验②、③的目的是为了探究Na2S2O3某种化学性质,你认为是探究了Na2S2O3的性。

【答案】

(1)②④,5.0,10.0;

(2)D,还原。

【解析】

试题分析:

(1)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要求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如何改变,,②中c(Na2S2O3)=0.1×10×10-3/20×10-3mol·L-1=0.05mol·L-1,④c(Na2S2O3)=0.2×5×10-3/20×10-3mol·L-1=0.05mol·L-1,只有温度不同,因此应是②④,②③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求溶液的体积应是相同的,混合后的体积应是20.0mL,因此a=5.0,b=10.0;

(2)硫代硫酸钠是强碱弱酸盐,S2O32-要发生水解,S2O32-+H2O

H2S2O3+OH-,溶液显碱性,对照标准比色卡,应显绿色,故D选项正确,白色沉淀B应是硫酸钡,硫代硫酸钠中硫原子的化合价应是+2价,而SO42-中硫显+6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是探究硫代硫酸钠的还原性。

考点:

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

20.(14分)二氧化氯(ClO2)作为一种高效强氧化剂已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I级安全消毒剂。

常温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或橘黄色气体,性质非常不稳定,温度过高或水溶液中ClO2的质量分数高于30%等均有可能引起爆炸,易与碱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1)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制备ClO2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H2C2O4+2H2SO4

2KHSO4+2ClO2↑+2CO2↑+2H2O

①在反应开始之前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80℃,然后停止加热,并使其温度保持在60~80℃之间。

控制温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装置A用于溶解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其中最好盛放_______(填字母)。

a.20mL60℃的温水b.100mL冰水

c.100mL饱和食盐水d.100mL沸水

③在烧瓶中加入12.25gKClO3和9g草酸(H2C2O4),然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水浴加热,反应后生成Cl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ClO2

(2)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2-)。

饮用水中ClO2、ClO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锥形瓶中;

步骤2:

调节水样的pH至7.0~8.0;

步骤3:

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

加入少量指示剂,用一定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步骤5:

再调节溶液的pH≤2.0;

步骤6:

继续用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①步骤1中若要量取20.00mL水样,则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1~4的目的是测定水样中ClO2的含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lO2+2KI=2KClO2+I22Na2S2O3+I2=Na2S4O6+2NaI,则步骤4中加入的指示剂为_________,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5的目的是用I-将溶液中的ClO2-还原为Cl-以测定其含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空2分,共14分)

(1)①使反应正常进行,并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爆炸。

②b③6.75g

(2)①25mL酸式滴定管

②淀粉溶液溶液颜色褪去,且30秒内不恢复蓝色。

③ClO2-+4I-+4H+=Cl-+2I2+2H2O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反应温度保持在60~80℃之间,可以使反应正常进行,并防止温度过高ClO2引起爆炸。

②装置A用于溶解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由于二氧化氯常温下为黄绿色或橘黄色气体,性质非常不稳定,温度过高或水溶液中ClO2的质量分数高于30%等均有可能引起爆炸,易与碱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装置A最好盛放100mL冰水,选项是b;③n(KClO3)=12.25g÷122.5g/mol=0.1mol;n(H2C2O4)=9g÷90g/mol=0.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在反应时n(KClO3):

n(H2C2O4)2:

1,可见草酸过量,反应产生的物质应该以不足量的KClO3为标准。

n(ClO2)=0.1mol,其质量是m(ClO2)=0.1mol×67.5g/mol=6.75g。

(2)①步骤1中若要量取20.00mL水样,由于ClO2的水溶液显酸性,所以应选用的仪器是25mL酸式滴定管;②在反应中若水中不存在氧化性的物质,则前边滴加KI反应产生的I2不再产生,再滴加Na2S2O3也不会发生反应,所以步骤4中加入的指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