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4790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58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8页
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8页
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8页
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8页
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 2.docx

《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 2.docx(2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 2.docx

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2

尹才根七年级语文上题库

(一)

四川省简阳市同合九义校

七年级(上)同步试卷(第六单元)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文学常识填空。

(5分)

①《论语》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孔子,名,字,末期思想思想家、家、家。

②《世说新语》是朝文学家组织人编写的。

③《木兰诗》是________期一首北方民歌,选自《》。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产生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默写填空。

(1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所作。

其中透视出作者达观的态度的名是:

,。

③《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

④由“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可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而这首诗中写友情的名句是:

   ,   。

⑤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3、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3分)

(1)不入虎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满盘皆输。

(3)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4分)

⑴默而识之通⑵尊君在不通

⑶出门看火伴通⑷不亦说乎通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格。

(4分)

⑴宁可以急相弃邪?

()

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⑶沉舟侧畔千帆过。

()

⑷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6、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

(6分)

⑴学而时习之()⑵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⑶其不善者而改之()⑷余闻之也久()

⑸不能称前时之闻()⑹歆辄难之()

二、理解·感悟(64分)

(一)阅读《〈论语〉六则》,回答问题。

(19分)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解释加点词语(4分)

(1)诲人不倦_______________

(2)可以为师矣可以___________

(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__________(4)是以谓之文也__________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

有同学说,自己弄不懂得东西就要虚心去问老师和同学,这叫“不耻下问”,你同意这种观点么?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10.所选文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学习的态度;

(2)关于学习的方法;(3)关于道德修养。

请分别举例。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论语》六则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把他们找出来。

(至少二个)(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期行》和《乘船》回答下列问题:

(21分)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4分)

歆辄难之()遂携拯如初()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宁可以急相弃邪()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王欲舍所携人()

既已纳其自托()待君久不至()

1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宁可以急相弃邪是以谓之“文”也

B.王欲舍所携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传一乡秀才观之

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

15.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6、《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4分)

17.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3分)

18、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2分)(多写加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26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19、根据课文回答:

①本文选自作者是代。

(3分)

②《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  )(1分)

A、痛心忱惜  B、哀怜惋惜  C、哀怜痛心  D、痛苦惋惜

③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

(2分)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6分)

(1)世隶耕

(2)父异焉

(3)或以钱币丐之。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⑸不能称前时之闻⑹父利其然也

21、指出下面句中“以”字的含义。

(2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2)或以钱币乞之()

22、作者通过方仲永的故事阐明了什么道理?

(3分)

2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2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5、写出两句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

(4分)

三、表达·交流(50分)

26、题目:

我又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那句话

要求:

1。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上“爸爸”、“老师”、“同学”、“孔子”等均可。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题目

 

 

 

 

 

 

 

 

 

 

 

 

 

 

 

 

 

 

 

 

 

 

 

 

 

 

 

 

 

 

 

 

 

 

 

 

 

 

 

 

 

 

 

 

 

 

 

 

 

 

 

 

 

 

 

 

 

 

 

 

 

 

 

 

 

 

 

 

 

 

 

 

 

 

 

 

 

 

 

 

 

 

 

 

 

 

 

 

 

 

 

 

 

 

 

 

 

 

 

 

 

 

 

 

 

 

 

 

 

 

 

 

 

 

 

 

 

 

 

 

 

 

 

 

 

 

 

 

 

 

 

 

 

 

 

 

 

 

 

 

 

 

 

 

 

 

 

 

 

 

 

 

 

 

 

 

 

 

 

 

 

 

 

 

 

 

 

 

 

 

 

 

 

 

 

 

 

 

 

 

 

 

 

 

 

 

 

 

 

 

 

 

 

 

 

 

 

 

 

 

 

 

 

 

 

 

 

 

 

 

 

 

 

 

 

 

 

 

 

 

 

 

 

 

 

 

 

 

 

 

 

 

 

 

 

 

 

 

 

 

 

 

 

 

 

 

 

 

 

 

 

 

 

 

 

 

 

 

 

 

 

 

 

 

 

 

 

 

 

 

 

 

 

 

 

 

 

 

 

 

 

 

 

 

 

 

 

 

 

 

 

 

 

 

 

 

 

 

 

 

 

 

 

 

 

 

 

 

 

 

 

 

 

 

 

 

 

 

 

 

 

 

 

 

 

 

 

 

 

 

 

 

 

 

 

 

 

 

 

 

 

 

 

 

 

 

 

 

 

 

 

 

 

 

 

 

 

 

 

 

 

 

 

 

 

 

 

 

 

 

 

 

 

 

 

 

 

 

 

 

 

 

 

 

 

 

 

 

 

 

 

 

 

 

 

 

 

 

 

 

 

 

 

 

 

 

 

 

 

 

 

 

 

 

 

 

 

 

 

 

 

 

 

 

 

 

 

 

 

 

 

 

 

 

 

 

 

 

 

 

 

 

 

 

 

 

 

 

 

 

 

 

 

 

 

 

 

 

 

 

500

 

 

 

 

 

 

 

 

 

 

 

 

 

 

 

 

 

 

 

 

 

 

 

 

 

 

 

 

 

 

 

 

 

 

 

 

 

 

 

 

 

 

 

 

 

 

 

 

 

 

 

 

 

 

 

 

 

 

 

 

 

 

 

 

 

 

 

 

 

 

 

 

 

 

 

 

 

 

 

 

 

 

 

 

 

 

 

 

 

 

 

 

 

 

 

 

 

 

 

 

 

 

 

 

 

 

 

 

 

 

 

 

 

 

 

 

 

 

 

 

 

 

 

 

 

 

 

 

 

 

 

 

 

 

 

 

 

 

 

 

 

 

 

 

 

 

 

 

 

 

 

 

 

 

 

 

 

 

 

 

 

 

 

 

 

 

 

 

 

 

 

 

 

 

 

 

 

 

 

 

 

 

 

 

 

 

 

 

 

 

 

 

 

 

 

 

 

 

 

 

 

 

 

 

 

 

 

 

 

 

 

 

 

 

 

 

 

 

 

 

 

 

 

 

 

 

 

 

 

 

 

 

 

 

 

 

 

 

 

 

 

 

 

 

 

 

 

 

 

 

 

 

 

 

 

 

 

 

 

 

 

 

 

 

 

 

 

 

 

 

 

 

 

 

 

 

 

 

 

 

 

 

 

 

 

 

 

 

 

 

 

 

 

 

 

 

 

 

 

 

 

 

 

 

 

 

 

 

 

 

 

 

 

 

 

 

 

 

 

 

 

 

 

 

 

 

 

 

 

 

 

 

 

 

 

 

 

 

 

 

 

 

 

 

 

 

 

 

 

 

 

 

 

 

 

 

 

 

 

 

 

 

 

 

 

 

 

 

 

 

 

 

 

 

 

 

 

 

 

 

 

 

 

 

 

 

 

 

 

 

 

 

 

 

 

 

 

 

 

 

 

 

 

 

 

 

 

 

 

 

 

 

 

 

 

 

 

 

 

 

 

 

 

 

 

 

 

 

 

 

 

 

 

 

 

 

 

 

 

 

500

 

 

 

 

 

 

 

 

 

 

 

 

 

 

 

 

 

 

 

 

 

 

 

 

 

 

 

 

 

 

 

 

 

 

 

 

 

 

 

 

 

 

 

 

 

 

 

 

 

 

 

 

 

 

 

 

 

 

 

 

 

 

 

 

 

 

 

 

 

 

 

 

 

 

 

 

 

 

 

 

语文版七年级(上)同步试卷(六)答案

1、①丘仲尼春秋政治教育②南朝(宋)刘义庆③南北朝;乐府诗集;扑朔迷离2、①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④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临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

(1)焉得虎子

(2)一着不慎(3)而知也无涯4、⑴识—志⑵不—否⑶火—伙⑷说—悦5、⑴反问⑵互文⑶借代⑷对偶6、⑴代指学过的知识⑵代“他”⑶协调音节⑷代这件事⑸的⑹代这件事7.

(1)诱导,教导

(2)凭借(3)凭什么(4)因此

8.

(1)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2)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也是否有,如果有,如果有,则加以改正。

9.不对,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是“下问”。

10、

(1)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3)道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11.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12、zhé;zhěng;nànyé

13、一并想要请求您14、B15、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表示歉意。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16、《期行》一文告诉我们:

做人要明礼诚信。

《乘船》告诉我们:

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17、华歆开始的时候感到为难,而后来遇到紧急情况坚持两人当初的选择;王朗开始爽快地答应了别人的请求,而当遇到紧急情况后想抛弃搭船人,改变当初的选择。

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华优王劣18、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19、①《临川先生文集》,北宋,王安石②B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0、属于;对……感到诧异;求,索取;通“攀”,牵或引;相当,符合;以……为利21、把;用22、提示:

围绕天资与成才的关系回答即可23、B24

(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5、①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②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风筝》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憔悴(  )(  ) 诀别(  ) 什物(  )

虐杀(  ) 恍然(  ) 荡漾(  )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肃杀:

⑵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

⑶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

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4.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5.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

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8.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      (体裁),选自散文集。

9.读微型小说《同意》,补出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