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港港口集装箱口吞吐量行业分析概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9364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港港口集装箱口吞吐量行业分析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连港港口集装箱口吞吐量行业分析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连港港口集装箱口吞吐量行业分析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连港港口集装箱口吞吐量行业分析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连港港口集装箱口吞吐量行业分析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港港口集装箱口吞吐量行业分析概要.docx

《大连港港口集装箱口吞吐量行业分析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港港口集装箱口吞吐量行业分析概要.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连港港口集装箱口吞吐量行业分析概要.docx

大连港港口集装箱口吞吐量行业分析概要

2010年1-7月大连港港口集装箱口吞吐量行业分析和8月预测报告

报告描述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持续高速增长。

集装箱的使用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货运质量,减少了运输环节和运输时间,降低了货运成本,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港口作为集装箱运输的重要节点,对其进行集装箱吞吐量预测在确定港口的发展方向、投资规模、泊位选址和经营策略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的旗舰,大连港是转运远东、南亚、北美、欧洲货物最便捷的港口。

现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建立了海上经贸航运往来关系,开辟了集装箱国际航线57条,已成为全国第二大集装箱中转港;是全国铁路集装箱转运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口岸;是东北亚油品转运中心;是亚洲最先进的散装液体化工产品转运基地;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客运港和最大的海上客/车滚装运输港口;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散粮运输中转港。

现有港内铁路专用线160余公里、仓库30余万平方米、货物堆场180万平方米、各类装卸机械千余台;拥有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煤炭、散矿、化工产品、客货滚装等近80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

从2010年1-7月的大连港口运行数据来看,今年1-7月,大连港货物吞吐量完成吞吐量18318.60万吨,同比增加3443.9万吨,增幅为18.8%。

大连港2010年度目标为2.35亿吨,1-7月已完成78%。

本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中国海关总署、中国港口协会及各地分会、大连市统计局等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港口码头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立足于2010年下半年我国港口码头行业整体发展大势,通过对大连港港口码头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从而实现了大连港1-7月的集装箱吞吐量的发展现状、市场运行以及竞争格局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于大连港8月份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这一点很具有现实意义,包括为大连乃至全国港口码头企业提供数据参考,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相关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提供相应的依据。

目录

报告描述1

目录2

第一章大连港口发展状况分析3

第一节大连宏观经济分析3

1.1.1GDP3

1.1.2工业发展形势3

1.1.3社会消费品分析5

第二节大连港口概况6

1.2.1基本概况6

1.2.2自然条件8

1.2.3大连港口处理能力8

第三节大连港口优势式分析9

1.3.1大连港口业发展现状10

1.3.2大连港口发展的新机遇10

1.3.3大连港口未来发展的相关策略11

第二章2010年大连港口集装箱发展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12

第一节2010年1-7月中国港口业整体趋势简述12

第二节2010年1-7月中国对外贸易情况概述及展望12

第三节2010年1-7月大连港口集装箱贸易情况13

2.3.1外贸13

2.3.2内贸13

第四节未来大连港口供需形势分析14

2.4.1大连港口面临的形势和任务14

2.4.2对我国沿海港口能力需求的分析与思考16

第五节取消出口退税对港口业影响18

第六节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影响19

第三章2010年8月大连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20

第一节预测方法介绍20

4.1.1同比增长法20

4.1.2弹性系数法20

4.1.3组合测试法20

第二节2010年8月大连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结果21

4.2.1同比增长法预测结果21

4.2.2弹性系数法预测结果21

4.2.3组合测试法22

第三节2010年1-7月大连港口图表汇总22

4.3.12010年1-7月大连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22

4.3.22010年1-7月大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22

第四章结语25

第五章参考文献26

第一章大连港口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大连宏观经济分析

1.1.1GDP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6%,超过了年初确定的16%的目标。

”市委书记夏德仁昨日在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上的报告中表示,今年以来,全市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民生不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的良好局面。

下半年,在继续改善民生的基础上,要以大项目带动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6%,超过了年初确定的16%的目标。

今年以来,全市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民生不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的良好局面。

市委书记夏德仁在报告中指出,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2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156元,增长11.6%。

上半年,本市加快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新材料、软件及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加大投资力度,地铁、奇瑞汽车、恒力石化、庄河生态静脉产业园、海洋经济产业园等开工建设,中远造船等项目陆续投产。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高新园区十大软件园和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全面启动,科技孵化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涌现出融科储能、新源动力和美恒自动化等一批高科技企业。

本市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成功举办。

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明显。

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1.7%,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12.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0.9%。

县域经济、城区经济迅猛发展。

都市型现代农业规模和水平持续提升,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1.1.2工业发展形势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3.4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2314.8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1789.5亿元,增长14.6%。

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7.1:

52.4:

4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55%和41.5%。

按常住平均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183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0515美元。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06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4%。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1733.1亿元,增长17.5%。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1266.3亿元,增长16.2%;轻工业466.8亿元,增长21.3%。

“四个基地”实现工业增加值1126.3亿元,增长14.6%。

其中,石化工业345.5亿元,增长19.8%;现代装备制造业547.2亿元,增长19.2%;船舶制造业155.3亿元,增长8.6%;电子信息产品工业78.3亿元,下降14%。

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93%,提高0.92个百分点。

实现销售产值6037.6亿元,增长16.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图表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算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啤酒

千升

557462.18

8.4

软饮料

万吨

35.93

13.2

服装

万件

13881.15

11.0

橡胶轮胎外胎

万条

463.01

178.9

水泥

万吨

986.62

16.8

原油加工量

万吨

2465.44

9.0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1098.81

12.8

煤气

万立方米

25422

6.1

金属切削机床

61199

-21.6

滚动轴承

万套

5234.1

-28.3

金属轧制设备

万吨

4.27

-50.9

起重设备

万吨

11.84

-18.8

改装汽车

1394

25.8

程控交换机

万线

37.79

35.8

机车

435

7.1

民用钢质船舶

万总吨

416.62

38.7

打印机

万台

48.73

-54.4

激光视盘机

万台

277.5

9.6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99.77

-3.7

重点项目建设:

强化优势产业集聚效应。

组织实施工业项目25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0个,比上年增加9个。

工业投资1338.1亿元,增长36.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0.9%。

一重大连核电装备基地、北车大连机车产业基地、一汽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等2320个项目开工建设。

PTA、PX、甲醇项目投产,重工·起重风电扩能改造等9个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计划,90型船用曲轴等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产品下线。

英特尔芯片、中远旅顺造船基地、船柴扩能、9600KW电力机车等重点项目和大化、东北特钢、固特异等搬迁改造项目进展顺利。

奇瑞、曙光整车项目落户保税区,填补了本市汽车产业的空白。

工业经济效益:

利税总额成倍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利税总额490.4亿元,增长6.1倍;利润总额239.3亿元,减亏增盈274.8亿元。

剔除“两油”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37.5%和31.2%。

1.1.3社会消费品分析

图表22010年1-6月大连统计月报

指标

单位

6月

1-6月

累计同比增长%

生产总值(1-6月)

亿元

-

2511.2

16.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50.2

245.6

25.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亿元

48.8

229.1

17

外贸进出口总额(自营)

亿美元

40.03

245.55

40.9

 出口总额

亿美元

20.02

124

31.8

  进口总额

亿美元

20.02

121.55

5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

1582.8

27.9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

1352.1

36.4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

230.7

-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30.4

776.2

17.9

规模以上工业现价增加值 

 亿元 

214.3

1032.8

26.8

规模以上工业现价销售产值

亿元

735.3

3584

38.4

 出口交货值

亿元

167

915.4

32.2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

%

97.88

97.74

2.09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

101.3

101.9

-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

103.51

104.61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月)

-

10562

10.6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月)

-

7798

9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月)

-

7156

11.6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月)

-

2902

12.5

 

 

 

 

 

指标

单位

6月末

比年初增减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

亿元

8019.03

807.64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本外币)

亿元

6215.5

826.03

 来源:

大连统计局

第二节大连港口概况

1.2.1基本概况

大连港始建于1899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是政企分开后以原大连港务局为主体而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企业资产总额134亿元。

大连港位居西北太平洋的中枢,是正在兴起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该区域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的海上门户。

港口港阔水深,不淤不冻,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转运远东、南亚、北美、欧洲货物最便捷的港口。

港口自由水域346平方公里,陆地面积近15平方公里;现有港内铁路专用线160余公里、仓库30余万平方米、货物堆场180万平方米、各类装卸机械千余台;拥有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煤炭、散矿、化工产品、客货滚装等近80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

截止2004年5月,大连港集团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建立了海上经贸航运往来关系,开辟了集装箱国际航线57条,已成为全国第二大集装箱中转港;是全国铁路集装箱转运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口岸;是东北亚油品转运中心;是亚洲最先进的散装液体化工产品转运基地;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客运港和最大的海上客/车滚装运输港口;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散粮运输中转港。

近年来,大连港集团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预计到2010年港口建设改造的总投资将达270亿元,重点要建设"六大中心"、"三大基地"和"四大系统"。

“六大中心”:

国际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分拨中心;集装箱转运中心;粮食转运中心;杂货及煤炭转运中心;专业汽车及客滚旅游中心;散矿分拨中心。

“三大基地”:

将大孤山半岛建成集装箱、粮食、汽车、矿石、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的临港产业基地;将大连湾港区建成钢铁、化肥、大型构件、大宗杂货和货运滚装为主的综合物流和临港加工基地;将大港区建成国际旅游、国内集装箱和客运滚装基地。

“四大系统”:

以集装箱、矿石、原油中转为支撑的海上中转系统;贯穿港区的高速公路集疏运网络系统;以矿石、粮食、集装箱、汽车为重点的专业化铁路集疏运网络系统;服务于国际港航和区域性物流业务的数字物流口岸系统。

目前,大连港集团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于今年5月底开始试投产。

截止目前,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已接卸VLCC大型油轮12艘,接卸外进原油263万吨。

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接卸11条进口矿石船舶,累计完成进口矿石130多万吨。

大连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原油码头。

它位于大连新港沙砣子南侧水域,工程总投资5.3亿元,年设计通过能力为2286万吨,实际能力可达3000万吨。

码头平面布置为蝶型,泊位全长510米,码头前沿水深-25米。

30万吨级原油码头全年可作业天数为312天。

由于配备了4套国内最大的输油臂。

30万吨级原油码头每小时卸油量最高可达12000立方米,一艘满载的30万吨级原油船,仅用30小时就可以卸完。

大连港新港港区是国内较大的油品转运港之一,现已建成一座15万吨级、一座5万吨级原油码头及部分成品油、液化油气泊位,码头后方的原油储罐容积达到了175万立方米。

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投入使用,使得新港港区的码头梯次布置更加合理,功能趋于完善,可满足客户油品装卸、储运等各种需求。

在未来几年里,大连港将继续在新港港区建设一个新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一批成品油、液体化工泊位,在码头后方陆域建设400万立方米的原油储罐,加上国家原油储备基地在大连规划建设的一期300万立方米储罐,远期的原油储存能力可达到1000万立方米。

预计到2010年,大连港新港港区将最终形成一个拥有20个油品码头、年通过能力8000万吨的国际油品与液体化工产品转运中心。

大连港30万吨矿石码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矿石码头,可以靠泊目前世界上所有适航的散矿运输船舶。

它位于大连大孤山半岛东南端,总投资16.3亿元,泊位水深-23米,年通过能力2000万吨。

码头为栈桥式。

其中大码头引桥长465米,泊位长450米,可停靠5到30万吨级的矿石船。

其中,大码头配备3台负荷为64吨的桥式抓斗卸船机,单台平均卸船率为2500吨/小时。

后方堆场配备的斗轮堆取料机,堆料能力为5000吨/小时,取料能力为4500吨/小时;铁路单线装车能力可达4500吨/小时,装一节车皮的时间仅为48秒;转水码头将配备一台效率为4000吨/小时的装船机和3台1600吨/小时的卸船机,可使装船和卸船作业同时进行。

 30万吨矿石码头的后方是由开山、回填形成的30万平方米的陆域,其中堆场面积为20万立方米,可一次堆存矿石228万吨。

为完善集疏运网络,码头配套新建了8公里铁路专用线,可通过金窑铁路直接进入东北铁路路网。

目前在建的第二条装卸线和第二、第三堆场,不久将使码头堆存面积再增加40万平方米,使整个堆存能力提高到600万吨。

两个30万吨级码头的建成投产,不仅增强了大连港的比较优势,提升了港口的核心竞争力,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增加了两颗极具分量的砝码,而且也为石化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对腹地石油化工基地、钢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外,大窑湾二期集装箱码头、大连湾深水杂货码头、新港原油、成品油化工品码头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已经或即将竣工投产;国家300万立方米战略储油罐工程、大窑湾汽车物流专用码头及后方物流园区、大窑湾三期集装箱码头、大窑湾铁路复线及港区疏港高速公路等一批新的项目也将要开工建设。

这些工程建成后,大连港的综合功能将有质的飞跃,核心竞争力将会大大增强。

建设全方位、多功能、现代化国际大港是几代大连港人的梦想与追求,大连港集团将以“经营国际化、服务物流化、管理数字化”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胸怀大海,港容天下"的企业精神,始终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客户共发展,一如既往地秉承"客户需求是我们的责任、客户满意是我们的标准"的经营服务理念,竭诚为中外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1.2.2自然条件

位置:

大连港位于北纬38°55′44″,东经121°39′17″。

气温:

年平均气温10.4℃。

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为23.5℃。

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零下5.9℃。

风:

全年以北风及西北风最强,次数最多。

春、夏季以南风居多,冬季以北风及西北风最强。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600毫米。

七、八、九三个月雨量集中,可占全年的三分之二。

雾:

每年入春以后,雾逐渐增加,多发生在早晨。

七月份雾略多,对船舶出入影响不大。

九月份以后很少有雾。

冰:

本港每年冰冻期为一月初至三月初,港区有的年份可有部分结冰,约为六十天,结冰厚度为五至二十毫米,对船舶航行靠泊无影响。

水文:

潮汐属半日潮混合型。

历年最高潮位4.6米,最低潮位0.66米,平均潮位2.14米,平均海面1.63米。

航道:

大港区航道底为淤泥,设计水深为负10米,航道宽度270米,长度2500米,吃水在10米左右的船舶可随时进出。

香炉礁航道水深负8米,宽100米。

甘井子航道底为淤泥,设计水深负9米,宽180米。

新港原油码头航道为天然航道,水深负17.5米,宽300米。

大窑湾航道为天然航道,水深负10.7米,宽210米。

大连湾码头航道为天然航道,水深负9.5米,宽100米。

寺儿沟一栈桥航道负9.5米,宽120米。

寺儿沟二栈桥航道负9.5米,宽120米。

防波堤:

全港共有防波堤9座,总长7000米。

其中大港区的东、西、北三面有防波堤环抱,东口门宽度360余米,外国籍船舶主要在东口门进出港口。

1.2.3大连港口处理能力

港口业务

大连港是亚洲最先进的散装液体化工产品转运基地。

大连港油品码头公司新港区和寺儿沟作业区主要从事原油,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品装、卸、储运服务等方面业务,具备集水路、管道、铁路、公路四位一体的集疏运服务优势。

大连港湾液体储罐码头有限公司由大连港和挪威奥德菲尔集团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主要从事液体化工产品转运。

油品码头的储存能力:

大连港油品码头现有原油储罐38座,共275万立方米;成品油储罐39座,储存能力36.8万立方米,以及液体化工品储罐24座,6.64万立方米;总储存能力达到318.4万立方米。

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是以通用杂货、客运滚装为主的专业化公司,是大连港集团“六大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拥有遍布大连市区的大连湾、大港、香炉礁、黑嘴子四个作业区。

港内外交通四通八达,具有货物集疏运的良好内外部环境,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贸易口岸。

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有陆域面积4平方公里,资产总额7.43亿元,有生产泊位37个,其中5万吨以上泊位8个,煤炭专用泊位1个,滚装泊位3个。

煤炭专用泊位为大连华能电厂输送发电用煤;杂货泊位可为客户提供钢材、原木、粮食、水泥、化肥等二十余种散杂货的装卸运输服务;滚装泊位承运大连至烟台、大连至蓬莱的客运滚装服务。

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和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港口建立了经贸航运往来关系。

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拥有仓库、堆场面积195万平方米,可为货主提供内外贸货物长期存储、转运、加工和代购、代销服务;港口生产采用信息化管理,8台60吨、80吨、100吨电子汽车衡与计算机联网,日接货量在16万吨以上;港内各联检部门齐全,“三检合一”,归口管理,方便快捷。

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拥有一支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管理团队;公司将以管理输出为契机,以经营港口杂货业务为核心,发挥多年经营和管理港口的优势,延伸主业功能,探索建立适合通用杂货特色的腹地-铁路-港口物流链,为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公司拥有规范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用现代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公司倡导“以文化人”的管理理念,正向企业管理最高层次迈进;公司奉行“诚信合作,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严格践行对外服务承诺,是名副其实的货主放心港、满意港。

集装箱转运中心

大连港是中国东北最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拥有国际国内集装箱航线74条,航班密度为300多班/月,东北三省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均在大连港转运。

大连港与新加坡港务集团合资组建的外贸集装箱码头公司(DCT)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CITOS—1码头操作系统,使集装箱年处理能力达到230万标箱,连续多年被国内外港航权威机构评为中国作业效率最佳集装箱码头、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以及亚洲新崛起集装箱码头。

大连港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DPCM)是大连港适应当今全球港航合作经营集装箱码头发展趋势,在与新加坡港务集团成功合作基础上,携手航运业巨子丹麦马士基集团、中远集团四方共同经营的又一座国际化集装箱码头。

公司在国内率先采用的无人值守、集装箱道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货主提箱用时和车辆在港停时,使码头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大连大港中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DDCT.CS)是由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大连港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公司,主要经营内贸集装箱业务。

以大连至黄埔、大连至上海为主要干线,联接珠江、长江和渤海湾三大区域性运输体系,使大连港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内贸集装箱中转港。

一、码头状况:

DCT、DPCM现有泊位11个,水深9.8米-16.0米,能力360万TEU/年,其中10万吨级泊位4个,DCT、DPCM均可靠泊10000TEU船舶。

二、堆场情况:

DCT堆场面积60万平米,一次性堆存能力6.6万TEU

DPCM堆场面积25.5万平米,一次性堆存能力2.5万TEU

三、码头作业效率:

DCT最高单机效率:

88自然箱/小时,最高单船效率:

294自然箱/小时

DPCM最高单机效率:

67自然箱/小时,最高单船效率:

154自然箱/小时

第三节大连港口优势式分析

1.3.1大连港口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以及“港航立市战略”的贯彻实施,大连沿海港口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港口规模不断扩大,港口货物吞吐量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