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715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4546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715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715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715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715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715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715课.docx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715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715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715课.docx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715课

第7课 沿规则路线行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直行、转向和启动电机等模块的用法。

 2.能综合运用各种模块让机器人沿规则路线行走。

 3.学会编有循环嵌套结构的程序。

 

【教学重点】 

1.能综合运用各种模块。

 2.能控制机器人沿规则路线行走。

 3.能编写有循环嵌套结构的程序。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沿正多边形的边行走 

每条边相等,每个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利用多次循环,可以非常简单地控制机器人沿正多边形的边行走。

 

动手做:

 

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

 

第1步:

启动VJC,打开流程图编辑窗口。

 

第2步:

选定“控制模块库”面板中的“多次循环”按钮,再单击

               

模块上的红点,在流程图中添加“多次循环”模块。

 

第3步:

选定“执行器模块库”面板中的按钮,单击“多次循环”模块

下的第一个红点,在循环体中添加

模块。

 

第4步:

选定按钮,单击

模块上的红点,把模块插入循环体。

第5步:

在程序末尾添加模块。

操作后,流程图程序如右图所示。

 

第6步:

以“走正多边形”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观察与实践 

1.让机器人走正三角形  2.让机器人走正六边形 

提示:

用多次循环结构控制机器人沿正多边形的边行走时,循环次数=正多边形的边数,转动角度=360°÷ 循环次数。

 

二、沿“8”字行走 

控制机器人依次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沿圆周运动,可以使它走一个“8”字。

 

动手做:

 

控制机器人沿下面的路线行走。

第1步:

编上图所示的流程图程序。

 第2步:

修改第一个模块的属性,把左、右电机的功率分别设为90

和20。

 

第3步:

修改第二个模块的属性,把左、右电机的功率分别设为20

和90。

 

第4步:

调整

模块的时间属性,控制机器人沿圆周运动的路程。

 

第5步:

以“走8字”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第6步:

运行程序,可以看到,机器人先按顺时针方向沿圆周运动,再按逆时针方向沿圆周运动。

 

三、沿其他图形行走 

实际操作时,还可以控制机器人按照由矩形、三角形、圆形等组成的规则图形的边行走。

 

动手做:

 

控制机器人沿下图所示的路线行走。

课后反思:

第8课 使用声音传感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真实机器人声音传感器的检测与应用。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增加对机器人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真实机器人声音传感器的检测与应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我们人和动物是用耳朵来“听声音”的,你知道机器人用什么“听声音”吗?

机器人的“耳朵”又是什么样的?

   

本节课,我们将认识机器人的“耳朵”,并学会检测和使用。

让机器人“听到”发令时,能够根据任务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新课教学    

1.使用真实机器人前的准备工作   

步骤1:

检查计算机是否安装了“能力风暴vjc2.0”的应用软件。

  步骤2:

认识真实机器人。

  

步骤3:

检查实验用机器人是否已充电。

   

步骤4:

检查下载程序的usb数据线是否已经插在计算机的usb接口上。

  2.机器自检   

步骤1:

双击桌面图标,打开VJC窗口。

   

步骤2:

选择“流程图程序”,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编程界面。

步骤3:

在“工具”栏中选择“机器人自检程序”。

打开“编译和下载”窗口。

   

步骤4:

将下载线与机器人连接。

 步骤5:

按下机器人“开关”键。

  

步骤6:

下载结束,下载窗口关闭后,关闭机器人电源,拔下机器人一端的下载线。

 

 3. 问题研究——“听力”检测  

(1)编写声音检测程序   

步骤1:

进入流程图编辑区,编写声音检测程序。

  步骤2:

用usb下载线连接计算机与机器人。

  步骤3:

单击“下载”按钮,打开机器人电源。

  步骤4:

关闭机器人电源,拔出下载线。

  

(2)运行“听力”检测程序  步骤1:

按下机器人电源开关。

  步骤2:

按下“运行”键。

  (3)研究结论   

机器人在“听”到我们发出的声音或者是环境的噪声时,会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些数据,这些数据表示“听”到的声音。

环境声音大,显示数值大,反之数值小。

  

4.问题研究——机器人如何“听令”出发  

(1)编写“听令”回复程序  

(2)运行“听令”回复程序  (3)实验结果   

(4)编写“听令”出发程序  (5)研究结论 

课后反思:

第9课 使用光敏传感器 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亮度传感器的功能,学会用亮度传感器获取亮度信息。

学习使用变量百宝箱为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设置存储变量   

2.能力目标:

学会亮度传感器的检测,学会使用条件循环控制模块、永远循环控制模块。

学会使用条件判断模块。

学会在仿真环境下设置光源。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耐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传感器的功能,百宝箱设置变量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传感器的功能,百宝箱设置变量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计    

本课是传感器学习的第一课,由于需要对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所以需要循环和条件判断知识的支持,由于本课包括存储传感器获得的信息需要通过百宝箱设置变量的操作,所以本课新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学难点也比较多。

   

本课通过传感器的检测引入“亮度检测”模块(传感器),通过亮度检测值的存储引入变量百宝箱,通过反复检测的需求引入“永远循环”控制模块。

   

通过“机器人追光”的活动要求,引入“条件循环”模块,即循环条件要满足“没有达到光源亮度”时循环的判断,若该条件不成立就退出循环。

通过对左右亮度的比较判断,引入“条件判断”模块,即“左侧亮度小于或等于右侧亮度”时条件成立,机器人左转;否则机器人右转。

   

重点内容分析   

(1)理解传感器的功能。

传感器是机器人获取外界信息的装置,亮度传感器是学习的第一个传感器。

   

(2)理解循环控制中的永远循环是条件循环中循环条件永远成立时的特例。

 (3)在对亮度变量设置时,要注意百宝箱设置变量的一般方法。

  (4)传感器检测结果是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的,其显示内容是传感器的检测值,所以要熟悉不同传感器的检测值的表达和意义。

 

教学补充   

本课创作天地的参考程序与第10课中机器人绕月中的“入轨绕月”子程序类似。

本课创作天地的活动项目也是对“机器人绕月”的铺垫。

 

上机练习   完成机器人追光的程序设计 

 教学反思   :

对于亮度检测值有些同学还很模糊,“条件循环”模块初次使用掌握的还不是很好,上机练习能完成的只有少数同学,出现的问题较多,主要有,1、变量百宝箱的变量应用出现错误较多。

2、设计条件判断时,条件一和条件二给值不清楚。

 

第10课 使用地面探测传感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面检测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与工作原理,理解条件间的逻辑关系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学会使用地面检测传感器。

   

⑵学会在编写程序时应用多条件的判断。

   ⑶能应用地面检测传感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地面检测传感器的使用。

  ⑵编写使用逻辑关系进行多个条件判断的程序。

  

2.教学难点:

  条件间逻辑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演示娱乐机器人的视频,生观看。

  二、新课教学:

   

师:

模特在进行时装表演时,按照一定的路线来走步的,如想让机器人也按照固定的路线走,就需要安装地面检测传感器。

   

1展示行走路线图和程序流程图,分析;

②师请学生完成本课第一部分知识点的内容。

③生自学,师巡视,予以指导。

   

④师对学生操作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学下去。

  小提示:

   

逆时针旋转,可以获取的数值越大,顺时针旋转,则数值越小。

   板书:

判断是否到达终点。

  ①师指导教学。

  ②生动手操作。

  师讲述:

   

当机器人地面传感器检测到灰线时,机器人右转,当机器人地面传感器检测到红线时,机器人左转;否则机器人会前进。

  

三、课堂练习。

 

四、全课小结。

  

五、教学反思:

   

从了解机器人硬件的角度来说,本课是想让学生掌握地面检测传感器的使用,但就机器人程序设计方面来说,本课又是想让学生理解和使用条件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程序中使用更加复杂的条件判断。

对学生来说没有多大难度,上课时教师以引导为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11课 使用红外线传感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⑴了解红外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与工作原理。

 ⑵了解选择结构语句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学会红外传感器。

   

⑵学会编写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⑶学会应用红外传感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感目标:

   

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调试中出现的现象,并根据现象确定其原因。

   

⑵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共同随失败,分享成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红外传感器的使用。

 ⑵编写带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2.教学难点:

  ⑴红外传感器检测原理。

 ⑵选择结构程序的理解与编写。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

“红外测障”。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师播放机器人视频,生观看。

   

师:

刚才同学们观看了视频,知道了机器人在散步时都做了哪些动作,如:

前进、左转、右转、停止等等,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学习程序的流程图。

师分析流程图,提出:

机器人之所以会做出反应是因为通过它的“眼睛”──红外传感器来接收外面的信息。

  

板书:

检测前方是否有人。

   

师:

当机器人正前方的红外传感器探测到有人的时候,机器人开始前进。

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学方式完成本知识点的操作。

   

1.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提示:

  “数字输入”参数有0、1两个,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时,返回的数值是1,否则为0。

 

3.师请做好的学生讲解并展示。

  4.师生共同点评。

  

5.师对学生操作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学下去。

  板书:

检测左右是否有人。

   

师: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如果机器人探测到前方有人,它就会开始前进,当机器人的左方有人时,机器人左转调整方向;右方有人时,机器人右转调整方向,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操作步骤。

   

①师演示操作步骤。

(过程略)  ②学生观看。

   ③师请学生动手操作。

   ④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⑤师对学生操作情况予以小结。

 

 三、全课总结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始涉及到传感器的使用,在上课的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作为一个任务范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安装传感器是本课一个难点,需要学生耐心地分析问题,找出原因。

 

 

第12课 使用碰撞传感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碰撞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与工作原理,理解嵌套选择结构程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⑴让机器人学会使用碰撞传感器。

  ⑵学会在编写程序时应用嵌套选择结构。

  ⑶能应用碰撞传感器解决日常行政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愉快、成功、竞争和谐的心情,培养学生团结协助、协同使用、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