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仓储技术II.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753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仓储技术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物流仓储技术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物流仓储技术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物流仓储技术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物流仓储技术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仓储技术II.docx

《物流仓储技术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仓储技术II.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仓储技术II.docx

物流仓储技术II

第二章仓储货物的集装单元化技术

无论何种类型的物流,只要形成完成的物流过程,都离不开装卸搬运环节。

据统计,在一次物料搬运作业中,装和卸的次数与移动次数之比是2:

1的关系。

由于装卸作业的劳动强度大,花费的时间也多,因此在提高仓储的作业速度和物流质量的过程中,要重视装卸环节,实现装卸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

实现装卸作业现代化的基本和必要的前提,是做好货物单元的标准化,要应根据标准化的要求,做好包装的标准化、物流容器的标准化,把杂货、粮食、饮料、食盐、食糖、饲料等散装货物、外形不规则的货物组成标准的运输单元和仓储单元,实现集装化,从而将各项作业连贯起来,提高仓储作业效率。

与此对应,还需在相关的装卸设备、装置和包装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工作。

第一节物流标准化

一、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物流标准化的内容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物流标准化可以包括三个层次方面的内容:

⑴ 制定物流系统内各分系统的设施、装备和工具的技术标准,以及作业和管理标准;⑵ 研究各分系统技术标准、作业和管理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⑶ 研究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性,实现物流大系统的和谐一致。

2、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物流标准的国际化已成为全球普遍发展的趋势。

我国也正积极开展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做了大量工作,参与制定了一些物流相关标准,为物流标准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我国在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标准化的研究等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了一系列的物流标准。

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制定了近千个与物流有关的国家标准,还制定了一些行业标准和地区标准。

这其中不仅有物流技术标准,还有有关物流行业的作业标准和管理标准。

这些标准覆盖了物流系统的每个环节,跨越了各个行业部门。

(2)成立与物流有关的标准化组织与机构,积极开展物流标准化活动。

我国标准化的主管机构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其中设有许多从事物流标准化研究与管理的机构和组织。

针对国际物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我国都确定有归口技术单位。

我国还积极开展各项与物流标准化有关的活动,如召开“物流信息标准化研讨会”、“现代物流业标准化国际研讨会”等。

另外,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正式成立。

(3)积极开展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工作。

物流标准化在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与国际物流实现顺利接轨中的关键地位和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被国家和各行业所认同,物流标准化工作越来越受到的重视。

目前,我国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科研机构,都积极投入到这项研究当中。

如2002年国家科技部“十五”基础性研究项目“物流配送系统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正在进行中,目前,该项目研究进展顺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3、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物流标准化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物流标准化的操作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物流标准化的发展规划以及物流标准化体系,尚未制定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物流术语、物流设备、物流作业以及物流系统的建立规范化程度低,非标准化的物流装备、设施、信息表示和信息交换仍然相当普遍,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低。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有标准而得不到承认和推广,标准的推广应用差,以及已有标准应用不好等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物流标准化意识淡薄、物流市场发育不足、物流标准化人才缺乏以及体制性障碍所造成的。

(2)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混乱,各地区、行业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物流标准化归口单位。

物流各分系统的标准往往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制定,缺乏统一的规范,非常不利于物流系统各环节的有效配合和衔接,难以进行物流的系统化管理。

4、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建议

从物流标准化所包含的三个层次的内容可以看出,物流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协调和理顺物流各分系统之间,以及物流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之间的关系,保障物流环节畅通,最终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我国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

通过前面对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问题的分析,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的最大阻碍就是体制性障碍。

由于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致使各物流节点独自开发的信息系统普遍都存在着结构差异。

因此,物流标准化的核心任务应该是为这些异构的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效率的多式联运体系和物流管理的协同工作机制。

也就是借助现代物流的核心技术,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等先进技术,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物流环节,以及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等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实现完整的供应链管理。

将原属于不同行业部门、不同产业领域的,运作体系相对独立的节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这项工作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能有效地展开。

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更是远远落后于物流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尤其是现在我国已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为了建立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实现我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顺利接轨,增强我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把物流标准化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从战略的高度看待物流标准化工作,对物流标准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物流标准化的定义及其基础标准

1、物流标准化的定义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2、物流标准的基础标准

(1)标识代码标准

主要包括:

贸易单元标识代码、物流单元标识代码、物流节点标识代码、应用标识代码等。

(2)数据库结构标准

主要是指贸易单元数据库、物流单元数据库以及物流节点数据库。

三、物流标准化的基点

1、集装单元化是物流标准化基点。

物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的面又很广泛,过去,构成物流这个大系统的许多组成部分也并非完全没有搞标准化,但是,这往往只形成局部标准化或与物流某一局部有关的横向系统的标准化。

从物流系统来看,这些互相缺乏联系的局部的标准化之间却缺乏配合性,不能形成纵向的标准化体系。

所以,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这个局部中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点,这个基点能贯穿物流全过程,形成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核心,这个基点的标准化成了衡量物流全系统的基准,为各个局部的标准化的准绳。

为了确定这个基点,人们将进人物流领域的产品(货物)分成了三类,即:

零杂货物、散装货物与集装货物三类。

这三类的标准化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零杂货物及散装货物在物流的“结节”点上,例如在换载、装卸时,都必然发生组合数量及包装形式的变化,因此,要想在这些“结点”上实现操作及处理的标准化,那是相当困难的。

集装货物在物流过程的始终都是以一个集装体为基本单位,其包装形态在装卸、输送及保管的各个阶段都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集装货物在结点上容易实现标准化的处理。

至于零杂货物的未来,一部分可向集装靠拢,向标准包装尺寸靠拢;另一部分还会保持其多样化的形态而难以实现标准化。

所以,不论是国际物流还是国内物流,都可以肯定讲:

集装系统是使物流全过程贯通而形成体系,是保持物流各环节上使用的设备、装置及机械之间整体性及配合性的核心,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

四、物流标准化的重点

物流全系统标准化取决于和集装单位的配合性。

因此物流标准化的重点内容就是:

货物的集装单位与物流过程中的固定设施、移动设备、专用工具的配合性。

具体来讲,以集装系统为物流标准化的基点,这个基点的作用之一,就是以此为准来解决全面的标准化。

因此,必须实现集装与物流其它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性。

其中包括:

(1)集装单位与生产企业最后工序(也是物流活动的初始环节)——包装的配合性。

包装尺寸和集装尺寸的关系应当是:

集装单位是包装尺寸的倍数系列,而包装是集装尺寸的分割系列。

(2)集装单位与装卸机具、装卸场所、装卸小工具(如吊索、跳板等)的配合性。

不同系列的集装单位如托盘、货箱、集装箱等不仅要与相应的专用车辆系列配合,同时应与相应的装卸场所、装卸设备、装卸工具相配和。

(3)集装单位与仓储设施的配合。

仓库站台、货架结构、装卸器具、保管设施等也应与集装单位相配合。

集装单位特别是基本集装单位要能与仓库建筑设施尺寸:

门高、门宽、通道宽带有较好的配合性。

(4)集装单位与运输设备、设施,如运输设备的载重、有效空间尺寸等的配合性。

在以集装单位为基本物流单位的物流系统中,经常有许多基本集装单位进一步组合成大集装单位或输送保管单位的情况。

例如,将集装托盘货载放人大型集装箱或国际集装箱,就组成了以大型集装箱或国际集装箱为整体的更大的集装单位;将集装托盘货载或小型集装箱放人卡车车厢、货车车厢,就组成了一个大的运输单位等。

如果形成了倍数系列的尺寸关系,就能提高装运的密度和形成坚实的货垛。

(5)集装单位与未端物流的配合性。

随着整个经济活动越来越以消费者(再生产者)的需要为转移,消费者的地位越来越强固,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等经济管理活动都确立了“用户第一”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在物流活动中的反映,就是未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端物流是送达给消费者的物流,因此是以消费者的旨趣为转移的。

一般说来,占消费者中大多数的零星消费者的要求,是逆规格化方向而行的,消费者追求多样化,这就使多样化的未端物流与简单化的主体物流(集装系统)的配合性出现困难

集装物流转变为未端物流,要对简单性的集装进行多样化的分割,以解决集装的简单化与未端物流多样化要求的矛盾。

衔接消费者的“分割系列”与衔接生产者的“倍数系列”有时是有矛盾的,标准化要解决的就是要选择最优。

(6)集装单位与国际物流的配合性。

从国际经济交往来讲,由于我国是“后发性”国家,以国际标准为主体和国际标准接轨是我们集装标准化应该做的事情。

其中最重要的是和国际海运集装箱接轨。

这个接轨可以使国际海运集装箱通过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直达内地,从而充分发挥集装箱联运“门到门”的优势。

五、物流的尺寸标准

1、物流基础模数尺寸。

和建筑模数尺寸的作用大体是相同的,考虑的基点主要是简单化,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有所依据。

ISO中央秘书处及欧洲各国已基本认定600*400(毫米)为基础模数尺寸。

由于物流标准化系统较之其它标准系统建立较晚,所以,确定基础模数尺寸主要考虑了目前对物流系统影响最大而又最难改变的事物,即输送设备。

采取“逆推法”,由输送设备的尺寸来推算最佳的基础模数。

当然,在确定基础模数尺寸时也考虑到了现在已通行的包装模数和已使用的集装设备,并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了人及社会的影响。

从其与人的关系看,基础模数尺寸是适合人体操作的最高限尺寸。

2、物流模数。

物流模数即集装单位基础模数尺寸。

前面已提到,物流标准化的基点应建立在集装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基础模数尺寸之上,还要确定集装的基础模数尺寸(即最小的集装尺寸)。

ISO中央秘书处及欧洲各国基本认定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模数尺寸方案为:

(1)物流基础模数尺寸:

600*400(毫米)。

(2)物流模数尺寸(集装基础模数尺寸):

物流集装基础模数尺寸的确定是以物流基础模数为基础,按倍数系列推导出来的的,即:

1200*1000(毫米)为主,也允许800*1000(毫米)、800*1200(毫米)以及1100*1100(毫米)

(3)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与集装基础模数尺寸的配合关系,如图所示P22。

 

第二节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