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匝道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7541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6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匝道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A匝道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A匝道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A匝道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A匝道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匝道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

《A匝道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匝道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匝道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

A匝道桥桩基施工方案

陡兴场互通A匝道桥桩基施工方案

陡兴场互通AK1+022.5匝道桥桩基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陡兴场互通A匝道桥位于公安县狮子口镇陡兴场村境内,桥梁中心里程为AK1+022.5,起讫里程为AK0+784.96~AK1+260.04,桥长475.08m。

该桥以主跨(28+48+28)m连续梁跨越荆东高速及(3×25+40+2×25)m连续梁跨陡兴场互通B匝道。

陡兴场互通A匝道桥下部结构型式为:

0#台采用肋板式桥台,17#台采用坐凳式桥台;1#~16#墩采用桩基础,薄壁式桥墩。

其中0#台~17#台桩顶设置承台。

陡兴场互通A匝道桥0#台~17#台桩基础工程数量有:

φ1.2m桩基200m/8根,φ1.5m桩基1040m/24根,φ1.8m桩基360m/8根,设计均为摩擦桩。

其中C25混凝土2980.16m3,HPA235钢筋26013.92kg,HRA335钢筋143527.86kg。

桥址地质情况从上至下依次为:

素填土、种植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砂,卵石土。

2施工进度计划

陡兴场互通A匝道桥0#台~17#台桩基计划开工日期2012年02月15日,完工日期2012年04月30日,工期76天。

详见“施工进度横道图”

施工进度横道图

进度

项目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工期(d)

2012年2月

2012年3月

2012年4月

1~29

1~31

1~30

桩基

2012.2.15

2012.4.30

76

3施工组织

3.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队伍安排

为加强陡兴场互通A匝道桥桩基施工管理,确保按期完成桩基础施工,根据陡兴场互通A匝道桥桩基施工特点,安排架子一队桩基一工班负责本桥桩基施工任务。

3.2资源配置

3.2.1管理人员配置

为了加强陡兴场互通A匝道桥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工期,确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全面实现建设目标,针对陡兴场互通A匝道桥桩基施工特点,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见“管理人员配置表”。

管理人员配置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备注

1

邓小青

项目副经理

负责现场施工管理

2

刘豪

项目总工程师

负责施工技术、质量、安全

3

李兴勇

项目工程部长

负责施工方案制定及技术交底

4

赵兵

项目试验室主任

负责试验检测工作

5

蔡勋林

二分部经理

全面负责施工管理

6

乔玉良

二分部副经理

负责现场管理及资源调配

7

卢国军

二分部总工程师

负责施工技术、安全、质量

8

赵春

二分部安质部长

负责施工安全、质量及环境保护

9

张耀

二分部工程部长

负责施工方案制定及技术交底

10

王小林

二分部测量队长

负责测量工作

11

代民

二分部试验室主任

负责试验工作

12

周小辉

二分部物资部长

负责施工物资的调配

13

刘志明

二分部设备部长

负责施工设备的调配

14

闫振鹏

二分部主管工程师

负责现场技术指导

15

薛建峰

二分部技术员

配合现场技术指导

16

崔顺利

二分部试验员

配合试验工作

17

张克乾

二分部测量员

配合测量工作

3.2.2机械设备配置

根据施工进度要求,计划投入机械设备见“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功率及型号

备注

1

旋挖钻机

4

2

混凝土输送车

8

8m3

3

混凝土搅拌机

2

HZS120、90

4

泥浆泵

2

5

汽车吊

2

25t

6

运输汽车

2

7

变压器

1

630KVA

8

发电机

2

200KW

9

电焊机

2

AX1-500

10

钢筋切割机

2

2.2KW/A40C

11

钢筋弯曲机

2

4.3KW/AW-40

12

直螺纹滚丝机

6

HAS-40

13

水泵

4

QY-10

4施工工艺、施工方法

根据陡兴场A匝道桥地质情况,桩基础旋挖钻机施工,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所有钢筋加工实行工厂化加工制作,采用电脑数控加工。

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简单的拼装,调整、加固。

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水泥砼拌合站集中生产,砼输送车运输。

4.1施工工艺

旋挖钻孔桩施工工艺见“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4.2施工方法

(1)场地布置及平整

根据墩台位置及现场情况,合理布置电路、水路、场地,设置泥浆循环和净化系统,旱地桩基可在原地适当平整并填土压实形成工作平台。

(2)桩位测量及埋设护筒

根据桩基布置情况导引测量控制点,以备校核桩位之用,该控制点应设保护标志。

桩位测放后,先用φ8钢筋作四角护桩标志,经复测后,据此埋设护筒,并把四角控制桩引到护筒上并用十字线标明钻孔的中心,钻机据此对正孔位。

为了保持孔壁稳定,防止钻孔坍塌,必须埋设孔口护筒。

护筒采用钢板卷制而成,内径大于桩径至少200mm,壁厚应能使护筒保持圆筒状且不变形。

护筒埋置深度2~4m,高出地面0.3m。

护筒埋设

时,其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的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并应保证护筒垂直。

开挖埋设的护筒周围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

护筒口周围设十字定位桩。

(3)泥浆配置

准备足够数量的造浆原材料,选用优质膨胀土配置低比重的泥浆。

泥浆的配合比、泥浆性能指标及工业纯碱质量指标按照施工规范设置。

现场设置泥浆池和沉淀池,使泥浆得到充分利用,沉渣清除外运之指定弃渣场。

施工中采用泥浆做到以下几点:

泥浆配比由试验确定,黏度应控制在18~22Pa·s,泥浆含砂率≤4%,泥浆比重为1.02~1.10。

初次使用的泥浆根据试验充分搅拌,要求搅拌时间>2min。

开钻时(地表下5m以内)时,轻压慢进,适当延长钻进时间,并及时将优质的膨润土泥浆注入孔内,平衡地层压力,并在孔壁四周形成护壁,通过钻头旋挖切削土体,提出孔外,打开钻头底盖倒土至铲车斗内运至指定地点。

严格控制孔内液面高度,采取储浆池通过泥浆沟与钻孔相连,及时补充泥浆到孔内,钻进过程中始终保持泥浆面不低于护筒底部50cm以上,并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进尺过快造成坍孔埋钻事故。

(4)钻机就位

钻机安装就位之前进行检查和维修,钻机对位与设计钻孔中心位置误差不应超过50mm,就位后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栓牢拉紧,以使钻机保持平稳。

安装泥浆泵接通电源试机下沉后,开始钻孔作业。

(5)钻孔

向埋好护筒已被挖进的孔内注入泥浆,开动钻机,先低速钻进,钻至护筒底后,再调至正常速度。

钻进过程中,先用螺旋钻切土,然后用旋挖斗捞取钻渣,同时取渣样并检查泥浆指标,注意土层变化,以便及时对不同地层调整钻速、钻进压力和泥浆比重。

开钻时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正常钻进。

钻机在钻进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泥浆面不低于护筒底部50cm以上,并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进尺过快造成坍孔埋钻事故。

钻斗的升降速度宜控制在0.75~0.8m/s,在粉砂层或亚粘土层中,升降速度应更加缓慢。

泥浆初次注入时,应垂直向桩孔中间进行注浆。

(6)清孔

钻孔深度达到设计高程,及时对孔径、孔深和倾斜度进行检查,满足表“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标准”要求后方可清孔。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标准

序号

检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

孔的中心位置(mm)

50

2

孔径(mm)

不小于设计

3

倾斜度(%)

<1

4

孔深(mm)

不小于设计规定

清孔用抽碴筒配合吸泥机进行,清孔后沉渣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对直径≤1.5m的桩,沉渣厚度不大于200mm,对直径>1.5m的桩,沉渣厚度不大于300mm。

在吊入钢筋笼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要再次检查孔内泥浆的性能指标和沉渣厚度,若超过上述规定,必须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严禁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清孔排渣时,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7)钢筋笼制作与吊装

在终孔之前,即要提前将钢筋笼制作成型。

钢筋笼根据情况在钢筋加工场内整体或分段加工制作,运输至孔口处利用吊车来完成吊装。

为使钢筋笼下到孔内时不靠孔壁而有足够的保护层,按照设计图纸在钢筋笼主筋上每隔2米对称设置四个“钢筋耳朵”。

钢筋笼主筋均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套筒长度7cm。

连接套筒相关质量要求见表“套筒尺寸偏差及精度要”、“套筒出场质量检验要求”。

套筒尺寸偏差及精度要求

套筒直径D(mm)

外径允许偏差

长度允许偏差

螺纹精度

≤50

±0.5

±0.5

6H/AA197-81

>50

±0.01D

±0.5

6H/AA197-81

套筒出场质量检验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量具名称

检验要求

1

外观质量

目测

表面应无裂纹和影响接头质量的其它缺陷

2

外型尺寸

卡尺或专用量规

长度及外径应满足图纸要求

3

螺纹尺寸

通端螺纹塞规

能顺利连接套筒并达到旋合长度,止端螺纹塞规允许从套筒两端部分旋合,旋入量不应超过3P

滚压直螺纹连接的工艺要求

A滚压直螺纹接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力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且不得小于20mm。

B受力钢筋滚压直螺纹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的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受拉区的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宜超过50%;b、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接头的百分率不应超过50%;c、受压区和装配式构件中钢筋受力较小部位,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C根据待连接钢筋的实际情况,选择好套筒的型号、丝扣的方向,并及时调整因在下料、加工丝头、随机切断抽验检验而切短了的钢筋。

滚压直螺纹连接施工方法

A工艺流程:

下料、平头→剥肋滚压螺纹→丝头检验→利用套筒连接→接头检验→完成。

B接头施工

a切割下料:

对端部不直的钢筋要预先调直,按规程要求,切口的端面应与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因此刀片式切断机和氧气吹割都无法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通常采用砂轮切割机,按配料长度逐根进行切割。

b加工丝头:

将待加工钢筋夹持在设备的台钳上,开动机器,扳动给进装置,动力头向前移动,开始剥肋滚压螺纹,等滚压到调定位置后,设备自动停机并反转,将钢筋端部退出动力头,扳动进给装置将设备复位,钢筋丝头即加工完成。

加工丝头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液,当气温低于0℃时,应掺入15~20%亚硝酸钠。

严禁用机油作切削液或不加切削液加工丝头。

丝头加工长度为标准型套筒长度的1/2,其公差为+2P(P为螺距)。

操作工人应按表“钢筋丝头质量检验的方法及要求”的要求检查丝头的加工质量,每加工10个丝头用通、止环规检查一次。

钢筋丝头质量检验的方法及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量具名称

检验要求

1

螺纹牙型

目测、卡尺

牙型完整,螺纹大径低于中径的不完整丝扣累计长度不得超过两螺纹周长

2

丝头长度

卡尺、专用量规

标准套筒长度的1/2,其公差为2P(P为螺距)

3

螺纹直径

通端螺纹环规

能顺利旋入螺纹,止端螺纹环规允许环规与端部螺纹部分旋合,旋入量不应超过3P

经自检合格的丝头,应由项目部专职质检员随机抽样进行检查,切去不合格的丝头,查明原因并解决后重新加工螺纹。

检查合格的丝头应加以保护,在其端头加带保护帽或用套筒拧紧,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

C现场连接加工

a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套筒的规格必须一致,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应干净、完好无损。

b采用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筒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带连接套筒的钢筋应固定牢,连接套筒的外露端应有保护盖。

c滚压直螺纹接头应使用管钳和力矩扳手进行施工,将两个钢筋丝头在套筒中间位置相互顶紧,接头拧紧力矩应符合表“滚压直螺纹钢筋接头拧紧力矩值”规定。

力矩扳手的精度为±5%。

滚压直螺纹钢筋接头拧紧力矩值

钢筋直径(mm)

≤16

18~20

22~25

28~32

36~40

拧紧力矩(N.m)

80

160

230

300

360

d经拧紧后的滚压直螺纹接头应随手刷上红漆以作标识,单边外露丝扣长度不应超过2P。

桩基钢筋笼制作与安装质量标准

桩基钢筋笼制作与安装质量标准见表“灌注桩钢筋骨架制作和安装质量标准”。

灌注桩钢筋骨架制作和安装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主筋间距(mm)

±10

保护层厚度(mm)

±20

箍筋间距(mm)

±20

中心平面位置(mm)

20

外径(mm)

±10

顶端高程(mm)

±20

倾斜度(%)

0.5

底面高程(mm)

±50

钢筋笼到达标高后,要牢固地将对称焊在钢筋笼顶部主筋上的四根吊筋(定位钢筋)与孔口固定,以防浮笼,不得直接将钢筋笼支承在孔底。

连接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的长度,核对无误后再焊接。

定位钢筋在灌注完毕、混凝土初凝后割断,使钢筋笼不影响混凝土的收缩。

声测管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安装,同时特别注意接头处的密封,防止水泥浆进入声测管。

声测管超出设计桩顶0.7m,以便检测。

(8)导管配制及吊装就位

导管根据桩孔深度、桩径合适配置,导管内壁应光滑、顺直、光洁和无局部凹凸。

各节导管内径应大小一致,偏差不大于±2mm。

配置完毕进行试拼后将导管自下而上加以编号并标示其长度,然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使用。

安装时导管底部距孔底高度一般不大于0.4m,既要能保证初灌后导管埋入砼深度不小于1.0m,同时也能保证初灌砼顺利排除管外。

并且要控制好导管的竖直度,防止导管弯曲撞击孔壁,造成塌孔。

吊放导管时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挂卡钢筋笼。

导管安装完毕,再次测量孔深,如果沉渣厚度大于设计及规范要求时,再次进行清孔;砼灌注前要检查是否有足够的材料,砼拌合设备是否良好,应急措施到位,保证一旦开始灌注水下砼不中途停顿。

(9)灌注水下混凝土

混凝土初灌时采用拔球法。

水下砼灌注前再次校核钢筋笼标高、孔深、孔底沉渣厚度及泥浆指标(比重、黏度、含砂率),检查有无塌孔现象,待符合要求后即开盘灌注,先向灌注斗内加一盘不低于水下砼标号的水泥砂浆于隔水球塞周围,以防止集料卡球而堵塞导管,再继续加入砼使灌注漏斗和储料斗装满。

砼的初装量必须确保首批砼入孔后导管埋入砼中的深度不小于1.0m。

第一次混凝土灌注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

D—桩孔直径(m);H1—孔桩底端至导管底端间距(m);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一般取大于1m;d—导管内径(m);h1—钻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

式中:

Hw—桩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桩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kN/m3)。

水下砼的灌注工作要连续进行,不得中途停顿。

灌注过程中要经常用测锤探测孔内砼顶面到达的位置。

通过测量及时调整导管的埋深,埋深控制在2~6m。

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离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降低灌注速度。

混凝土顶面上升到钢筋骨架底部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钢筋骨架底部2m以上后在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

为保证成桩质量,水下砼灌注面需高出设计桩顶面标高0.5~1.0m,灌注过程中指定专人认真详细填写灌注记录。

灌注的砼强度达到5MPa以上后即可拔出护筒,修整后可重复利用。

并对场地进行清理,将钻机移至下一孔位施工,钻孔桩应循环间隔施工,相邻的两根桩在前一根桩砼灌注结束24小时后才能开始后一根桩的钻进工作。

4.3施工注意事项

1、测量队对桩基进行放样,然后引桩埋设护筒,护筒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护筒采用钢板钢板卷制。

内径应大于桩径至少200mm,壁厚应能使护筒保持圆筒状且不变形。

(2)护筒在埋设定位时,护筒中心与桩中心的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0mm,护筒在竖直方向的倾斜度不大于1%;护筒采用挖坑埋设法实测定位,护筒的底部和外侧四周采用黏质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使护筒底口处不致漏失泥浆。

(3)护筒的埋置深度宜为2~4m,护筒顶高于地面0.3m。

2、钻孔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钻机就位前,应对钻机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钻机安装后,其底座和顶端应平稳。

开孔的孔位必须准确;钻进时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正常钻进。

钻机在钻进施工时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否则应即时处理。

(2)钻孔时,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用相应的钻斗。

钻进过程中应保证泥浆面始终不低于护筒底部50cm以上,并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进尺过快造成坍孔埋钻事故。

钻斗的升降速度宜控制在0.75~0.8m/s。

在粉砂层或亚砂土层中,升降速度应更加缓慢。

泥浆初次注入时,应垂直向桩孔中间进行注浆。

(3)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及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黏度。

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时,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

3、钻孔泥浆应符合以下规定:

(1)钻孔过程中,应随时对孔内泥浆的性能进行测试,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

(2)钻孔泥浆宜进行循环处理后重复使用,减少排放量。

(3)施工完成后废弃的泥浆应采取先集中沉淀再处理的措施,严禁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和水域。

4、清孔应符合以下规定:

(1)钻孔深度达到设计高程后,应对孔径、孔深和孔的倾斜度进行检验。

各项检验指标见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标准。

(2)在清孔排渣时,均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3)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的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渣厚度,如果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4)严禁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

(5)安装钢筋骨架时,应按设计桩顶标高和护筒顶标高算出吊筋长度,把钢筋笼吊挂在孔口的钢护筒上,不得直接将钢筋骨架支承在孔底。

(6)清孔后泥浆指标应符合相对密度:

1.05~1.08;黏度:

17~20pa·s;含砂率:

<2%;胶体率:

>98%。

5、声测管连接技术要求

当声测管材料或安装工艺较差时,可能造成漏浆、堵管、断裂、弯曲、下沉、变形等事故的发生,对超声波透射法进行桩基完整性检测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于无法进行超声波透射法检测。

声测管接头要求牢靠不脱开,密封不漏浆;管壁平整不打折,平顺无变形;管体竖直不歪斜;管内畅通无异物。

 每节钢筋笼下放入孔之间,必须对声测管接头逐一进行检查,灌注混凝土之前,必须将声测管注满清水,并加盖密封盖,以免浇灌混凝土时落入异物,致使孔道堵塞。

若声测管需截断,必须采用切割机切断,切割后应对管口进行打磨消除内外毛刺,严禁以电焊烧断。

6、灌注水下砼

(1)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以上的需要;

(2)首批混凝土入孔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得中断;

(3)在灌注过程中应保持孔内的水头高度,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并应随时测探桩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4)灌注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骨架上浮。

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宜降低灌注速度;混凝土顶面上升到骨架底部4m以上时,宜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后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5)混凝土灌注至桩顶部位时,应采取措施保持导管内的混凝土压力,避免桩顶泥浆密度过大而产生泥团或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松散等现象;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灌注的桩顶高程应高出有效长度不少于0.5m,当存在地质较差、孔内泥浆密度过大、桩径较大等情况时,应适当提高其超灌的高度。

5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1)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2)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过程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否则应及时处理;

(3)钻孔作业班连续进行,填写的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要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的事项,经常对钻孔泥浆进行检测和试验,不合要求时,随时改正;

(4)钻进时,开孔的孔径必须准确。

开钻时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正常钻进;

(5)埋设的首节护筒必须竖直;

(6)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必须将钻具提出孔外;

(7)清孔排渣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位,防止坍孔;

(8)清孔后,应从孔底提出泥浆试样,进行性能指标试验;

(9)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控制坍落度在180~220mm以内;

(10)砼运至灌注地点,应检查其稠度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第二次拌和如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11)在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位;

(12)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控制在2-6m,经常测探井孔内砼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

(13)灌注的桩顶标高比设计高出0.6m,以保证砼强度,灌注结束时,核对砼的灌入数量;

(14)灌注中发生故障时,应查明原因,合理确定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附: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6确保安全的措施

6.1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本工程施工生产安全,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

组员为项目部的安全管理人员。

组长:

蔡勋林、彭元发

副组长:

卢国军

组员:

章明、钱斌、蒋裕恒、赵春、张耀、周小辉、王小林、刘志明、王永祥、代民

6.2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6.3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力争零伤亡。

6.4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监督制度:

施工现场设置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牌。

(2)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施工前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具体要求,明确项目分部各部门、岗位人员以及架子队、专业队各工班及操作工人的安全职责,在实际施工生产中加以落实;项目分部、专业队及架子队与施工班组、班组与操作个人层层签定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提高施工安全责任意识,并按照年度兑现奖惩。

(4)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为提高工程施工全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新进场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工班转序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每月对工班进行安全意识、案例教育,提高安全操作意识或操作技能。

按照施工进程对钢便桥施工应对其相应班组进行安全技能培训,以提高操作人员施工水平,严禁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发生。

(5)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项目分部根据工序转换和新班组上场情况坚持季节性、专业性的不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认真分析,找出原因,立即整改。

(6)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安全技术交底,工序转换必须进行下一道工序安全施工技术交底。

(7)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规定,从事金属焊接、切割作业,高空作业等特种作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