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及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6818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及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及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及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及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及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及复习资料.docx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及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及复习资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及复习资料.docx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考点解读】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庄子;主张:

无为而治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观点见后面)

墨家,代表人物:

墨子;主张:

兼爱、非功、节俭、尚贤

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韩非子;主张:

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学创始人为春秋末期的孔子(“至圣”“万世师表”)。

主张和贡献:

(1)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

(保守性的体现)(3)政治思想: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民本思想)(4)教育思想:

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5)整理古籍:

“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

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

孟子(“亚圣”)主张:

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②民本思想: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

主张“性本善”。

荀子主张:

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关系。

③伦理观:

主张“性恶论”,但可以通过后天礼仪法治改造成为君子圣人。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

(1)经济: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2)政治:

周王室的衰微(3)阶级关系:

士的活跃,受重用。

(4)思想文化:

学在民间

2.主要代表

3.意义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道家和法家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解读】

★知道“罢黜百家”史实

董仲舒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以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汉武帝

(1)思想方面: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政治方面:

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

兴办太学,立博士,传五经,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全国各郡设学校,推广儒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结果:

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知识梳理】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

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

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

和徭役等。

 

4.结果: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

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1)内:

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2)外:

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第3课宋明理学

【考点解读】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宋朝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

陆王心学代表人物:

南宋的陆九渊和明朝中期的王阳明。

★说明宋明理学时期儒学的发展

宋明理学特点:

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儒学。

二程思想:

(1)核心思想: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起来。

(3)认识论上,提出“格物致知”,主张外在的探求。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即三纲五常。

他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他的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南宋的陆九渊: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反省内心。

明朝中期的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更多吸取佛教禅宗思想。

思想主张:

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②致良知,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

【知识梳理】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

(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2)发展:

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有了新发展。

2.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的时期

概况:

(1)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发展。

(2)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推动儒学的发展。

二.宋朝的程朱理学

三.陆王心学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考点解读】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李贽,明朝后期人,自称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黄宗羲,明末清初人,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炎武,明末清初人,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明末清初)主张唯物思想。

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建立唯物主义体系。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

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带有民主性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

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知识梳理】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代表作:

《焚书》《藏书》

3.思想主张

3.评价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共同的生活背景:

明末清初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处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动荡年代,资本主

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2.各自代表作: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

3.进步思想主张

4.共同影响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考点解读】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苏格拉底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知识梳理】

一.智者学派(诡辩学派)

1.历史背景: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文化中心。

面对人在社会中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有些学者开始把研究重点转到人本身。

2.研究领域:

从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

3.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4.影响

二.三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

2.柏拉图:

代表作:

《理想国》;意义: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考点解读】

★知道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薄伽丘,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

他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使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知识梳理】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原因

(1)政策:

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工商业城市,他们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位置:

地中海航运中心。

2.表现:

佛罗伦萨的繁荣——它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手工业发达,欧洲的金融中心。

3.影响:

新兴资产阶级兴起(金融家、工场主、商人)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二.文艺复兴

1.时间:

14-16世纪

2.旗号:

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3.实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表现领域:

(1)文学—文学三杰:

薄伽丘《十日谈》、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歌集》、但丁:

《神曲》。

(2)艺术—美术三杰:

拉斐尔(善画圣母像)、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

5.进程:

开始于意大利,16世纪拓展至西欧。

6.影响:

①把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②挑战教会权威③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

三.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1)文艺复兴的影响

(2)教会对德意志的压迫

2.导火线:

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3.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4.结果: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

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5.影响

第7课启蒙运动

【考点解读】

★简述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

伏尔泰:

《哲学通讯》《路易十四时代》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主张三权分立。

卢梭:

《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德意志的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继承弘扬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法律应保护个人权利,但他又提出自由也要自律。

★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知识梳理】

一.历史背景:

1.经济基础:

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3.政治因素:

17世纪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引起广泛关注。

4.法国社会现状:

18世纪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教会势力很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对封建统治和教会越来越不满。

二.概况

1.进程:

17世纪开始于英国——18世纪中叶法国成为高潮——扩展其他国家(德意志的康德)

2.主要内容:

呼唤理性的阳光,抨击教会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平等。

核心是理性,即人自己思考。

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构建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三.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德意志康德

四.影响:

1.性质:

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影响:

(1)对欧洲:

破除对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思想,自由平等日益深入人心,冲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2)对法国:

启蒙运动影响下,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专制王朝,建立共和国。

(3)对世界:

启蒙运动波及全世界,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

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

(包括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考点解读】

★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发明

概况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

①西汉:

发明植物纤维纸;

②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①地位: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②作用: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印刷术

①隋唐:

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

②北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火药

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丹经》;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知识梳理】

一.四大发明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

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四大农书: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元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明朝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考点解读】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其特

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句式自由灵活。

(屈原《离骚》)

汉赋:

在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唐诗:

诗歌的繁盛时期

时期

人物

名篇、名句

备注

初唐

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初唐四杰之一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反映社会现实,雄健

盛唐

高适

大漠穷秋塞草哀,孤城落日斗兵稀

边塞诗人

岑参

孟浩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山水诗

王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李白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杜甫

《石壕吏》等三史三别。

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其诗被称为“诗史”。

中唐

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

强调诗歌反映民生疾苦

宋词:

又称“长短句”,能灵活自如的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①婉约派: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代表人物:

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

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代表人物:

苏东坡、辛弃疾。

元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明清小说:

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

代表作品: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

【知识梳理】

一.诗经和楚辞

二.汉赋和唐诗

1.汉赋

2.唐诗:

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三.宋词、元曲

1.宋词

词起源于唐代,宋代称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宋词繁荣的原因:

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元曲

四.明清小说

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宋代说话人的话本创作,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清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小说。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考点解读】

★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

汉字起源:

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图画文字”。

中国画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

楷书:

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

行书: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朝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书法,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管弦打击乐器伴奏;角色分生旦净丑,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戏曲歌舞并重,唱念做打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体系。

【知识梳理】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图画文字”。

商代形成完整体系。

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发展

魏晋前为“自发阶段”(重实用功能)。

魏晋以后“自觉阶段”(隶楷草行书法艺术化,重审美功能)楷书艺术:

始于东汉,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唐朝楷书步入盛世。

特点: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有实用价值。

草书艺术:

起源于东汉,成熟于东晋。

特点: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行书艺术:

东汉到西晋,书体完全成熟。

特点: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代表作:

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

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

代表作: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和河南洛阳东汉墓《夫妇宴饮图》,是工笔重彩的杰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总结出绘画理论。

代表: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代表: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写意画精品:

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三.京剧的出现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17th-20th)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考点解读】

★了解伽利略和牛顿的主要成就

意大利人伽利略成就:

(1)物理学:

发现落体定律,确定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两个概念,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

(2)天文学:

用自制望远镜证明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牛顿的成就:

(1)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2)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了近代科学的形成。

经典力学及其后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1)内容:

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2)意义: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1)内容:

物质辐射能不是连续的,而是以能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

(2)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

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知识梳理】

一.经典力学的形成和发展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意大利人)

2.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牛顿(微积分+经典力学)

(1)标志: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特点:

注重实验和数学化。

(3)影响:

科学预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