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武昌实验小学零家庭作业班鼓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2958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武昌实验小学零家庭作业班鼓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为武昌实验小学零家庭作业班鼓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为武昌实验小学零家庭作业班鼓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为武昌实验小学零家庭作业班鼓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为武昌实验小学零家庭作业班鼓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武昌实验小学零家庭作业班鼓掌.docx

《为武昌实验小学零家庭作业班鼓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武昌实验小学零家庭作业班鼓掌.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武昌实验小学零家庭作业班鼓掌.docx

为武昌实验小学零家庭作业班鼓掌

为武昌实验小学“零家庭作业班”鼓掌!

 

姚国华 

 

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这是一种拯救。

新学年开始,武昌实验小学实施与“高考指挥棒”相左的举措,开办“零家庭作业”实验班。

小学6年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代之以劳动、锻炼、阅读、思维、组织和鉴赏等作业。

400多一年级学生家长中有88位选择了这个项目,原计划一个班也增为两个班。

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有如释重负之感。

其实,这个实验与我们几个朋友还有点关系。

去年9月,楚天都市报邀请华中师大张三夕教授、武昌实验小学张基广校长,还有我,在文化实业家张先冰开办的武汉国际青年旅社座谈,另有十多位小学生家长参加。

张先冰谈起刚上一年级的女儿每天七节课,回家还一大堆作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做不了,起码的休息都成了问题。

张三夕说他上小学就没有做过家庭作业,我说我1970年代上小学每天只有五节课,有家庭作业,但在课间10来分钟就能解决。

我们给张校长建议,可否开一个实验班,完全取消家庭作业。

没有想到这个建议引起张校长很大共鸣,当即表示,当年来不及了,来年一定认真考虑。

果然,学校作了综合的周密的计划,取得了教师、家长及主管部门支持,今年正式启动。

前不久,我们再次受邀讨论此事。

社会上多数人持怀疑、犹豫态度是可理解的。

因为升学的压力影响,小学生课业繁重是全国性的难题,多年来减负都是雷大雨小。

不做家庭作业在大多数老师看来简直是不负责任,很多家长也认为是拿孩子一生的命运做赌博。

把孩子当人来培育,而不是当狗来训练。

最大的困难来自家长。

有些家长虽然自愿选择零作业班,但并不是出于减轻孩子负担,而是要从学校占用孩子时间里,挤出一部分来,参加各种培优、考级,有的家长是为了自己另行安排家庭作业,甚至抓得比学校更紧。

一位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母亲,竟以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为单位安排女儿每天的作息时间,简直跟工厂生产计划科长一样一丝不苟,还随时督促,不禁让人为一个本来天真烂漫的孩子担忧。

生存焦虑是我们时代的集体病兆,源自成年人,是他们把这种焦虑强加于孩子身上,让他们从小服从功利主义的需要。

什么事情都想从娃娃抓起,大家都恨不得出个“神童”,为此残酷地剥夺了孩子烂漫的童年,这样的孩子长大身心是病态的,能指望有任何作为吗?

人不是工具,也不是产品。

把人当“人才”来加工,而不是当“人”来培育,这是中国教育最根本的误区。

人与万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是自由的,由自己内心世界支配。

因此,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自立。

中国当下的应试教育体系扼杀人心智的程度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我认为,对此任何的放松就是一种拯救,而认真的变革更是功德无量!

爱因斯坦说,人不能像一条狗那样来训练,一切都由外部力量操纵,而应当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来成长,这取决于自由而全面的教育。

的确,人类成功地将野狗训练成家狗来服务于人,但这些狗一离开人,大多难以生存,因为他们丧失了自己长期进化而来的生命自立能力,都转化为特定的工具性能力了。

我们千万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训练自己的孩子,以牺牲孩子的内在热情、独立思考、个性情趣为代价,将孩子培养为适应某种社会需要的“人才”。

这些孩子长大了没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是为自己的内心活着,而是为一个与自己无关的目标服务来养活自己,要么完全沦为某种需要的工具、奴才,行尸走肉,要么成为遗弃者、破坏者,那将一代不如一代。

自主阅读、欣赏才是智力成长的关键。

不写家庭作业,人们担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得不够。

人的智力与知识成长当然首先是需要老师的启发,因此实验班的具体操作,教师很重要。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老师只需要以生动的方式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领悟一些基本的道理。

其实,课堂讲授并不需太多时间,切忌填鸭式灌输,应该更多引导孩子们去阅读。

听讲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解,也给老师以学生理解的反馈信息。

但做习题只是辅助性的学习环节,并不需要太多,有些习题一看就会,何必一遍又一遍写出来给老师来检查呢?

过多的作业、考试、评分、排名,恰恰把学习与探索的乐趣掩盖了,让孩子们淹没在无休止的竞争与成败得失之中,这反而成了孩子智力成长的藩篱。

学生成长最关键的、时间最长的应当是阅读,而不总是被动听讲,更不是过多重复性的课程练习。

阅读成为习惯,它不是外加的任务,而是趣味和启迪引导的自主行为,因而是可持续的。

当然,阅读习惯的形成,一开始需要一些引导、督促,但只要有了兴趣,就完全可以靠自己内心的动力了。

大量阅读,这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化人必要条件,甚至可以说也是充分条件,一个能长期保持阅读习惯的人一定有不俗的修养。

从来没有听说哪个人光是靠听讲就成了文化人。

而一个读书时有如饥似渴感受的人没有文化,那也很稀奇。

好多人床头堆满书,旅途中捧着书,边厕所里也放着书。

因此,我们认为,要大幅缩短讲课时间,减少书面作业。

在目前中国的学制下,老师应当把所有的练习安排在课堂内,剩下的时间交给课后阅读,让孩子每天都在好奇和求知的渴望驱使下读书,形成阅读习惯,作为终身性的学习方式,这才是小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丰富的关键。

 

考试并不可怕,少做作业未必考不好。

有一些人虽然在道理上赞成减少学生作业负担,但又认为中国国情特殊,理想主义的教育过不了考试一关,学生有被考试制度淘汰的危险。

我们认为这一担心也是肤浅的、短视的、多余的。

考试本是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因此健康成长的学生,有扎实的思维能力,有灵活的领悟能力,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当然不害怕考试,只需要将自己具备的内在素养表现出来。

不可否认,大型的考试也需要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这在临考前的一两个月,至多一两个学期里完全可以解决。

中国考试有时走入偏、难、怪、刁的歧途,异化为整人、卡人的手段,让一些临时性的死记硬背,以及应考技能变得更加重要,甚至还需要一些专门的助考、舞弊的职业。

这种病态现象历来不是主流,也不会持久。

这种现象在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抨击下,未来也不至于更加恶化。

那些从小被题海战术训练出来的孩子,每天溺于枯燥乏味的作业和考试的人,内心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不到应有的滋养,即使勉强学习下去,人的灵性和理性会丧失殆尽,神情会变得越来越呆木迂傻,人格越来越扭曲畸形,心智越来越不健全,不要说长大以后有开拓性的生活,就是应付以后的升学考试,恐怕也会力不从心。

 

孩子贪玩不是坏事,只要引上积极的轨道。

欧美很多国家小学生只有半天课,其它时间大多在玩。

有家长担心一旦放任,孩子没人管,自己会玩得昏天黑天,或者被电视、电脑游戏吸引去。

当然孩子需要约束,更重要的是安排有趣又有益的活动。

武昌实验小学的安排是很好的。

譬如要求孩子每天为自己、为家庭、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多参加户外体育活动,还有与他人交往等等。

但有一项安排值得反省,提倡小学生常看新闻联播和百家讲坛,似乎不大妥当。

看电视和看书不同,前者是被动的消遣,感性的满足多于智力的欣赏。

因此,除了个别重要的事件报道,个别专门适合小儿的节目外,一般的电视节目少儿不宜看。

新闻联播完全是成人看的,娱乐综艺节目更对孩子有害而无益,即使百家讲坛也要具备相当的历史文化知识才能看懂。

孩子要看电视,最好是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自然专题片、历史动画片来播放。

我的朋友创办的今日学堂,收集大量国家地理频道的专题片给小学生播放,我很赞同这一做法。

博物馆是孩子应当去的地方,尤其是那些鲜活地展现自然和历史演变进程,却在日常生活里看不到的陈列,能激起孩子们强烈的兴趣。

我曾在博罗尼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博物馆里,看到几十个孩子,坐在地上,几个老师站在一边给学生讲解化石标本,这样的上课,孩子们的印象该会多么深刻。

农村的孩子可以在野外玩耍,接触大自然的春华秋实,夏收冬藏,感受土地的质朴与生机,生命的丰富与执着。

城市的孩子也应当多到野外活动,有条件的家庭可安排孩子假期的旅行,增加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

 

人生有时会与人赛跑,更多的应是自由旅行。

在去年的讨论中,张校长向家长们指出,人生不应当看作一场短跑赛,而应当看作一场长跑赛,要看谁有毅力和后劲,坚持到最后,赢在最后,笑在最后。

我完全赞同张校长这个比喻中的道理。

不过我还认为,人生偶尔有长跑,也有短跑,但除了赛跑之外,更全面的说,人生更应当像自由的旅行。

旅行不同于赛跑,不是要跟人争先后,不是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也不需要向人炫耀什么,完全是自己安排的行程,探索和追寻自己的目标,欣赏一切进入视野的景物,交际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自己的快乐并与人分享。

人一生固然有很多竞争——有的是短跑赛,也有的是长跑赛;不仅要跟他人竞争,还要跟自然竞争,更还要跟自己竞争,自己要有意志和毅力,不断超越自己现有的状态。

但竞争毕竟只是一个契机,获得一个坐标,不论是胜利还是失败,最后都要落实在自己的充实和提高,发挥更大的潜能上。

而且,光有竞争还不行,不能什么事都要跟别人比出一个高低与赢输,不能总是讲征服、超越,还要有对他人,对事物的理解、关切、欣赏、交流、协作,达成和谐与共进。

在更深一层里,人首先是为自己而活着,应当有自己的理想、志向、情趣,心中要有的目标,思想要有主见,表现要有个性,寻求自己目标的实现,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获得丰富、完整、幸福的人生。

那些一味追逐时新潮流的人,成天追求各种耀眼的泡沫,投机钻营,争权夺利,唯利是图,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就会沦为拜物教、虚荣心、时尚的奴隶。

这些年里,我们太多的竞争、考试,生怕被淘汰,大学少年班,奥林匹克竞赛,从娃娃抓起,从胎教起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些争先恐后、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观念和潮流,目的不是提升人的心智,只是把人训练成某种外部需要的工具,严重偏离了人与社会的正常轨道,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强迫症。

这些现象愈演愈烈,反映着我们时代的心灵空虚与焦虑,病因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在教师,在教育部门。

这是社会的公害,严重地扭曲下一代的心灵,摧残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断送民族的未来。

是改变是时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