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2981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的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比的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比的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比的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比的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的意义.docx

《比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的意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的意义.docx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48页~49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3、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的求比值。

4、渗透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如老师手里拿的是长15cm、宽10cm的一面小红旗,看谁最聪明,比较这面红旗长和宽的关系,可以怎样提出问题,并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后教师板书。

比差关系:

用减法15-10=5(分米)

比倍关系:

用除法15÷10=

10÷15=

师:

从同学们对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知,比较数量的意义和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比差关系)用减法,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比倍关系)用除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

比)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学比的意义。

师问:

15÷10是红旗的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长和宽比较)

师述:

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求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板书: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那么10÷15又可以怎么说呢?

(学生口述)

师启发: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比较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

(用除法)又可以用什么方法?

(比的方法)那么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又可以怎样说呢?

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自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

(1)教师范写范读一例,学生练习:

10比15记作()6:

5读作()

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0比15可以写成

(2)比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板书:

15:

10=15÷10=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指名让学生说说比各部分的名称,并说说什么是比值,同桌商讨该怎样求比值。

试做两题。

3、教学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

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各小组汇报交流后得出:

(1)比和除法的关系:

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出除法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2)比和分数的关系:

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比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学生口述后用下表来表示)

除法

分数

前项

被除数

分子

后项

除数

分母

比值

分数值

比号

除号

分数线

引导学生根据比值的定义,弄清比值是一个数。

(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接着引导学生跟据比除法的关系,想一想: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足球比赛中的0:

0和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讲评)

2、练习十一第1题(分组练习)第2题(口答完成)第3题(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3:

2=3÷2=3/2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除法

分数

前项

被除数

分子

后项

除数

分母

比值

分数值

比号

除号

分数线

教学反思: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前项、后项、比值的意义,会求出比值,分清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通过学习,让学生在经历和探索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3.加强学生对我国国旗的认识,培养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四、教具准备:

大小不同的三面国旗,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比的意义,谁来说说什么是两个数的比?

2.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合作探寻,得出规律

1.初步感知规律。

(1)同学们请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出示最小的一面红旗)

这面国旗和杨利伟叔叔在神舟五号中向人们展示的国旗一模一样,长都是15cm,宽都是10cm,长和宽的比是几比几?

(2)同学们再看一看,这又是什么?

——还是一面国旗。

这面国旗的长是60cm,宽是40cm,长和宽的比是多少?

(3)咱们每个星期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升旗时同学们的心情如何?

我们升旗所用的国旗的长是180cm,宽是120cm,它们的比是多少?

2.合作交流,寻找异同,探寻规律。

(1)根据三面国旗的长与宽,我们写出了三个比,它们都一样吗?

发生了什么变化?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三个比的前项和后项,是怎么变化的?

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生分组讨论,师适当参与。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性的板书)

(3)谁能更概括的说说这三个比中存在的变化规律?

板书: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4)这三个比的前后项变了,什么没变?

(板书:

比值不变)

(5)不通过计算比值,你能不能用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来证明比值不变呢?

板书:

15:

10=(15×4)÷(10×4)=60÷4060:

40=180:

120

(6)小结:

新旧知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7)大家都知道,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无论摆放在哪里的国旗,它的长和宽的比都不能改变的。

(8)我们总结,这里相同的数,是任何数都可以吗?

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后补充“0除外”。

(9)这条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叫“比的基本性质”。

(板书)

(10)你认为这个规律中哪些词最需要我们注意?

根据生的回答在词的下方标上重点符号。

(三)自主探究,初步运用

1.领会比的基本性质的用途。

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大家一起来看看这题:

填上适当的数:

2.层层深入,运用性质,化简比。

(1)这么填越填越麻烦,可以填得简单些么?

(2)我们把像5:

4这样,前后项都是整数,且互质的比较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3)在今后我们写比时都要写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样简单明了又能解决问题。

(4)我们回过头来看这几个比,15:

10,60:

40

它们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

谁来把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5)谁来说说整数比怎样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6)这个180:

120的前后项都是以cm作单位的数,谁能把它转化为以m作单位的比?

小数比怎样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7)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上所用的国旗,长是500cm,宽是cm,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多少?

这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

生独立化简,师板书。

小结:

当比不是整数比时,先化成整数比,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8)大家看,这几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后,都是多少?

国际法中明文规定,无论是多大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后,都是3:

2。

放学后,你可以把今天学到的有关国旗的知识告诉你的家人和朋友。

(四)多层练习,发展思维

(1)请同学们自己试试化简下面的比:

18:

120.75:

2180:

120

请3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最后一题的结果可不可以写成,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

是这个比的比值,而不是这个比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如果写成一个数,就变成求比值了,所以要写成比的形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比的基本性质。

(2)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谁能再给我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

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4题、第6题。

六、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最简单的整数比15:

10=(15÷5):

(10÷5)=3:

2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探究中自学了,化简比,尤其是对于化简的过程,能够自己探索出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页例2,做一做和P50页练习十二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纸条、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出示小黑板)

1、只列式不计算。

(1)甲数是200,乙数是甲数的

,乙数是多少?

(2)苹果有60箱,梨的箱数是苹果的

,梨有多少箱?

(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全班有44人,男生有多少人?

过程要求:

①逐一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列式。

②说一说以上3道题的数量关系和问题结构。

一个数(单位“1”)×=具体量

(已知)(已知)(未知)

2、某校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8:

7。

师:

从这句话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生: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3)男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

(4)女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等等。

其他的不做要求,不一一列出。

【设计理念:

以上过程既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1、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路道题——(纸条贴出例2题目):

某种清洁剂浓缩液和水按1:

4的比可以配制成稀释液,如果配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各有多少毫升?

(1)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说一说1:

4表示什么?

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水的体积是浓缩液的4倍;

②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

③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

(引导提问:

稀释液是几份的数?

“5”是怎样得出的?

④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的。

(3)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你想怎样列算式表示?

①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

师巡视辅导

②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请板演的学生):

“你先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

”等学生汇报后,问:

“这个结果,大家同意吗?

”再请其他同学复述:

“还有谁也是这种做法的,你也来说说。

学生可能的解答方法是:

方法一:

每份是:

500÷(1+4)=100(ml)

浓缩液:

100×1=100(ml)

水:

100×4=400(ml)

追问:

为什么要“÷(1+4)”?

方法二:

稀释液的份数:

1+4=5

浓缩液:

500×=100(ml)

水:

500×=400(ml)

2、引导小结:

好,还有其他做法吗?

这些方法都可以,但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呢?

我个人觉得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都不错,建议大家都掌握。

(以方法2为例讲解)这种方法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每种物体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以方法1为例讲解)这种方法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平均分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数。

像这种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我们通常把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课题:

比的应用

3、问:

在按比例分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4、看书回顾。

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书的49页的例2。

【设计理念:

这一环节的教学融思考、讨论、交流、计算、归纳和概括于一体,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地掌握有关信息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践应用

1、师:

刚才我们共同探讨解决了这样一道“按比分配”的问题,觉得有困难吗?

有信心独自完成一道这样的题目吗?

好,请大家自己读题分析完成,有几种方法都可以把它写下来。

小黑板出示题目——

“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

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

“好,已经完成的举个手?

谁愿意带着你的本子到台前来介绍你的方法?

师:

这道题是分哪个量?

(70棵树)

按什么比来分?

按人数46人、44人、50人来分

师:

他做得对吗?

师:

凭什么说做对了?

(由学生说出检验方法)还有其他做法吗?

你也来介绍一下。

2、小结: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就可以找出多种解题方法。

看,我们集体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一人只要说一种,就凑成了这么多种解题方法。

其实,就算是“神七上天”那么伟大的事,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所以说,只要继续发扬这种“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六年级学生也一定会是最棒的。

四、拓展延伸

1、师:

(边说边贴题)一般情况下,1克的盐要搭配20克的水。

问题是,“如果我现在要配制一杯210克的盐水,你能告诉我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克吗?

”好,请你用心帮我搭配。

独立完成,请学生口头说,教师板演,并说清“比”是怎么得来的。

2、小结:

很多时候,题目里并不会明明白白告诉你“比是多少”,需要我们用慧眼去判断分析,找出它们是按什么比来分,再找出它们之间的比来进行计算。

五、评价总结,促进发展

师:

同学们,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师:

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建筑业、农业、医药等方面都需要非常精确应用比的知识,所以同学们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通过实践应用,拓展延伸,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六、课外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

1.第1、3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2.第2题:

(1)“1份蜂蜜和9份水”说明什么?

3.第4题:

从2:

3:

5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你是怎样解答的?

用作业本完成这题。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