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性评价与学校效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2029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值性评价与学校效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增值性评价与学校效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增值性评价与学校效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增值性评价与学校效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增值性评价与学校效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增值性评价与学校效能.doc

《增值性评价与学校效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值性评价与学校效能.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增值性评价与学校效能.doc

增值性评价对学校效能的影响分析

吉林省实验中学吴龙军

增值评价方法是应改进政府大规模评价学校效能或教师效能的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已成为当前教育评价研究的热点之一。

增值评价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学生的学业成就的发展水平为评价依据,通过相关的统计分析技术,将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从生源、规模、经费、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诸多相关因素中分解出来,进而将可能比较精确地测量一定时间内学生的进步幅度,计算出学校的效能,即对学生的“净影响”,以此试图发现一些学校的学生是否比其他学校的学生能获得相对较大的发展。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学校作为制度化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1966年美国社会学者科尔曼的一纸报告《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的报告》却凡乎使人们对这一信念产生动摇,从而拉开了有效学校和学校效能研究的序幕。

自此,如何客观、准确评价学校效能成为学校效能评价致力于解决的核心问题。

伴随着研究方法和统计技术的改进,学校效能的增值评价以其客观、精确地评价理念与技术日益成为学校效能评价的主流。

在国外,学校效能增值评价的研究结果已经成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和学校质量评估标准的依据、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和可靠手段。

比如1992年美国田纳西州政府率先采用增值评价系统作为州教育促进法案的一部分。

随着达拉斯、北卡罗莱那等州将增值性评价应用于其教育问责制主体框架之中,增值评价正逐渐成为美国教育评价的主流方式。

英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接受增值评价法,2006年学校效能的增值评价模式全面推行,并将增值评价指标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性指标加入到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目前,我们评价学校效能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是,以原始分数或升学率、优秀率为主要的评价指标确定学校的工作是否有效。

社会对这种方法的批评之声同样不绝于耳。

以原始分数为关键指标的评价方式,导致人们过于关注一次考试的结果,对那些生源不好的学校不公平。

同时,又会导致学校抢好生源,损害教育资源的均衡,导致学校过于关注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损害教育过程中的公平。

为了更客观、科学地评价学校效能,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新的评价方法。

例如,有的地方采取了名次比较的方式,即根据学生人学时的成绩给学校计算一个名次,当学生毕业时,根据学生毕业成绩计算一次名次,根据两次学校排名考察学校的效能。

有的地方采取了平均数比较的办法。

学校每次考试的平均数除以全区平均数,对学校前后两次的除数进行比较,判断学校是否取得了进步。

有的地方将学校效能评价分成若干指标,分项打分,比较前后两次评价的分值之差来衡量各学校的进步幅度。

这些方法显然比仅根据学生成绩或者升学率来考察学校效能进步了很多,含有增值思想的萌芽。

但是上述方法存在众多的缺陷,仍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效能评价中生源差异的问题,学校进步幅度,即增值的计算存在几个根本性问题:

第一,没有基于学生个体的增值进行计算。

学校增值的计算是将所有学生笼统地作为一个整体参与计算,而不是在学生个体增值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也没有将起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计算。

因此,仍旧是高分学生对学校排名贡献大,从而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

第二,没有学校间的比较。

在学校增值计算的过程中只有学校自身的纵向比较,没有与其他学校的横向比较,更没有与其他学校类似起点的学生进行比较.学校间的比较是在增值计算完成后进行的。

第三,难于将所有学校放在一个标准上进行评价。

以发展性评价为例,增值是在分项打分的基础上计算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必须考虑占大多数的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

评价标准对于优质资源学校常常比较低,因此评价指标需要不断更新以满足优质资源学校发展的需求。

但是评价指标的变化又破坏了连续的年度纵向比较的基础,有的地区将优质资源学校的评价体系与其他学校分开,但是不同的评价标淮造成了学校间进步幅度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在教育评价领域中,增值性评价是指通过追踪研究设计,收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不同时间点上的标准化测验成绩;基于学生自身测验成绩的纵向比较,并考虑其他不受学校或教师控制的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如学生的原有成绩水平、人口学因素、家庭背景信息以及学校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使用多水平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将上述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与学校或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效应分离开来,追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业上的变化,考察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净效应,进而实现对学校或教师效能较为科学、客观的评价。

 

进行增值评价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它以每个学生的原始成绩作为基准,测量学生在学校里的进步幅度来计算学校的增值。

这样一来,既可以屏蔽掉生源质量的差异,从而公正、客观地反映学校效能,又可以使得不同起点的学校在同一标准下比较,找出那些最有效能的学校。

因此,学业发展水平测量与增值评价的方法对于创新学校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与以往基于平均测验分数的横断性评价相比,增值性评价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第一,增值性评价实现了关注点的变化。

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是使用学生成绩原始分数的平均分或升学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学校或教师的工作是否有效。

有研究发现,使用原始分数作为学校或教师效能的指标是不准确的,甚至会有误导作用。

此外,这种评价方式导致人们过于关注一次考试的结果,过分关注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损害了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性。

而增值性评价则是基于每个学生的进步来计算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学业增长的影响,这样就使学校和教师的关注点从个别学生身上转移到更加实质性的问题——每个学生的进步状况如何。

第二,增值性评价保证了更加公平的比较。

增值性评价将每个学生的当前成绩与过去成绩进行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而不是学生成绩的绝对水平,从而改变了以往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平均值或任意制定的标准进行比较的做法。

由此对学校或教师效能的评价都是基于学生的进步或增值,这一评价标准的确立,实现了教育评价过程中比较的公平性,有利于激发生源质量差的学校促进学生进步的动力。

  第三,增值性评价与绩效责任紧密相连。

问责制目前已成为各个国家进行学校效能研究的主要方面,它要求使用学生标准化测验的成绩作为评价对象,以使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负责。

评价是问责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问责制实施的效果。

增值性评价本身的特点,为问责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价框架,能够提供对学校和教师更为公平的考察。

 第四,增值性评价具有潜在的诊断性功能。

单纯的增值性评价不能识别学生成绩差的原因,但是增值性评价是基于追踪设计的研究,因此它能够根据详尽的数据描述识别出学生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这将成为学校和教师发现问题作出决策的起点。

此外,利用增值性评价的信息,可同时为教师提供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信息,从而为教师的自我提升提供依据。

第五,增值性评价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增值性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学校和教师应该保证所有水平的学生都以相同的速率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即每个学生在一年内的学业增值幅度应当相同。

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要兼顾所有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增值性评价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多水平回归分析模型。

“增值评价在计量方法上是通过建立投入与产出变量间的回归方程,量化研究影响学生学习成就的各项因素,增值即为回归方程的残差值。

在统计方法上起初是采用描述性的统计分析以及常用的多元回归分析,随着对教育活动的多层次嵌套结构的深入认识,即教育问题中存在着学生属于班级,班级嵌套于年级,年级嵌套于学校等现实结构,而普通的多元回归分析只能对单一层次进行分析的局限,例如只能在学生层次和学校层次中选择一个层次进行回归分析,从而丢掉另一层次的详细信息。

多水平回归分析模型在近20年中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并已应用于增值评价分析,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效能研究的发展。

增值评价在学校内的应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潜在的诊断功能

线性标准分数Z——是将原始分数与其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

它是“以标准差为单位度量原始分数离开平均数的量数,它可以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即告诉我们它在平均数上多少个标准差,或是在平均数之下多少个标准差”。

标准分数T计算公式:

T=50+10*Z。

利用“正态分布常模”实现个体内差异评价方法之一——对“个体诸侧面的比较”(不同科目之间)而做出的评价。

图中的“0”平面为全市平均水平。

在下述的“团体个体内差异评价图”中,可以分析出长春东师附属实验学校在高三理科三模考试中的优势学科(生物、语文),薄弱环节(化学、英语)。

在下述的“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图”中,可以分析出长春第九中张也同学在高三文科三模考试中的优势学科(政治、语文),薄弱环节(地理、英语)。

班级标准分变化趋势的描述(北京四中09班多个学科10次考试举例)详细记录和描述了该学校09班级入学以来10次考试正态化标准分Z的变化趋势。

对高二年级各班级8次考试化学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形成每个团体学业发展进程的“一个连续的影像”。

高二10班呈上升趋势

高二09班呈下降趋势

百分等级分数——百分等级分数是一种相对地位量数,它把参加测验的全体人数作为一百分来计算,从而以某一原始分数换算出其在全体中所占的位置,说明分数比他少的人占人数的百分之几。

如一学生的测验成绩为80分,经换算某百分等级分数是73分,即表示参加测验的73%的人低于他。

百分等级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的地位,还可比较某学生多个学科测验或多次不同测验的成绩。

常模10条百分等级线变化趋势的描述(长春德惠实验学校举例)

长春二模、三模考试语文学科,校内常模的10条百分等级线上,(上图)描述了德惠实验学校全校学生变化趋势,(下图)描述了该校46班学生变化趋势。

长春二模和三模两次考试,在常模表中的10条百分等级线附近,描述出每个学校总分的变化趋势:

A学校(上图)明显优于B学校(下图)。

长春xx学校二模、三模英语成绩均为全市第二名,看似持平?

实际在多条百分等级线上呈退步趋势,净增值Z排名为44名,诊断出该校英语学科教学存在问题?

长春某学校二模、三模考试学科诊断:

“常模—等值”法分析多层次学生发展变化。

语文:

多条百分等级线上呈退步趋势

数学:

低等级退步人数增加,高等级进步人数增加

英语学科:

多条百分等级线上呈退步趋势

政治:

多条百分等级线上呈进步趋势

历史:

多条百分等级线上呈进步趋势

地理:

各条百分等级上略有小幅度进步

二模、三模备考阶段数据分析——数学试卷难度增加(平均分60.73——47.70),从增值评价的角度,分析原排名前列几个学校的不同反应。

实验中学、十一高中:

高水平学生适应难题的能力很强,高水平学校仍然可以有“高增值”。

A学校、B学校:

多条百分等级线上呈大幅度退步趋势,各层次的学生适应难题的能力都很差。

我国教育评价领域中,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多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即以学生测验成绩的均值为标准进行评价。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反映的信息并不准确,已受到各方面的批评。

为更加科学和准确地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效能,教育评价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近三十多年来,教育评价领域逐渐兴起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增值性评价(value-addedAssessment)。

  一、增值性评价的起源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