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墨法三家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
。
脱胎于殷周家族血缘社会的儒家,因为要守护当时主流社会贵族阶层世代传承的家族利益,所以需要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需要尊崇祖宗制定、世代承袭的礼仪制度;也需要提倡祖宗崇拜、先圣崇拜;在社会治理上坚持德主刑辅,用人上主张亲亲尊尊;儒家认可有条件的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未置可否,也无非是要表明家族传承的天意神圣,并使人们对先祖的灵魂保持某种敬畏。
其所有观念无不反映着儒家从社稷本位出发,在时代变革中有所损益的家族传承意念。
墨家以下层民众为本位,因为小生产者没有稍微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也没有世袭的利益需要守护,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因而要反对奢靡、节用节葬,意在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社会交往活动中,小生产者只能在对他人利益的维护中才能避免伤害,最终保护自身的利益,所以要破除等级,无差别地兼爱,利人利他;频繁战争的最终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只有反对战争才能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所以要倡导“非攻”;墨家宣扬鬼神的存在,认为天的意志不可违逆,是要用某种方式保证人们对兼爱原则的信奉和实行;社会治理上主张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表达着他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墨家把大禹打扮成摩顶放踵、苦行救世的圣人,要人们崇奉效法,正表达了对兼爱精神的打造和推崇。
法家代表正在成长的权势阶层的利益追求,韩非构建了以君主个人权势为本位的“法、势、术”相结合的政治学说。
在韩非看来,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君主就要利用人们的利已之心,以物质利益为诱饵,以隐秘的权术为手段,监督臣属和天下人遵照所颁布的法规行事;他反对先圣崇拜,不信鬼神,推崇权势与暴力,就是为了保证君主个人权势意志的伸张。
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三家在思想体系的诸多逻辑节点上具有不同的理念
在道德观、天命观、圣人观、生活观、人才观和鬼神观诸多多问题上具有不同的见解,也决定了它们对爱、德、贤、圣等概念赋予了不同的意蕴和内涵。
(摘编自冯立鳖《儒法墨观念差异的根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反映世袭贵族阶层的理念,守护家族利益,注重血缘关系,尊崇祖制礼仪,强调平等仁爱。
B.墨家维护他人利益,主张节用,倡导非攻,崇尚教化,尚贤使能,这些都表现出对兼爱的信奉。
C.法家认为人有利己之心,治国应诱以利益,施以权术,让所有人都推崇权势和暴力,遵循法规。
D.儒、墨、法三家的社会治理观有所不同:
儒家注重家族社稷,墨家关心下层民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理论本位出发分析儒、墨、法三家的思想,指出理论本位的不同是三家形成不同观念的缘由,也是三家划分的根本依据。
B.文章先提出儒、墨、法三家理论本位不同的观点,然后概括性说明三家思想体系的不同理念,最后强调理论本位的决定性作用。
C.文章从道德观、天命观、圣人观、生活观、人才观和鬼神观等方面阐述儒、墨、法三家所持的不同见解,说明它们理论本位的不同。
D.第三段以墨家圣人大禹为例,来说明墨家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个人能力的看重,表达了当时社会众多小生产者的利益诉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思想体系具有不同的理念,也使其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
B.儒家对鬼神的存在不置可否,墨家宜扬鬼神的存在,法家不信鬼神,由此可见,在鬼神观上,儒、墨、法三家各持己见。
C.儒家为传承贵族阶层的家族利益,墨家为表达对兼爱的推崇,都提倡崇拜先圣,而法家为保证君主的权势反对崇拜先圣。
D.儒、墨、法三家不仅在道德观、圣人观、人才观等诸多方面有不同的见解,而且对爱、德、贤、圣等概念内涵的理解也不同。
【答案】1.D2.D3.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A项,根据原文第二段“倡导以血亲炎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可知,选项中强调平等仁爱”说法不当。
B项,根据第三段“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表达着他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可知,选项中“崇尚教化,尚贤使能,这些都表现出对兼爱的信奉”说法不当。
C项,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他反对先圣崇拜,不信鬼神,推崇权势与暴力”可知,选项中“让所有人都推崇权势和暴力”说法不当。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根据原文第三段“墨家把大禹打扮成摩顶放踵、苦行救世的圣人,要人们崇奉效法,正表达了对兼爱精神的打造和推崇”可知,选项中“第三段以墨家圣人大禹为例,来说明墨家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个人能力的看重”说法错误。
点睛: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
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此题D项论据的作用分析错误。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偷换对象,根据原文第一段内容“儒、墨、法二冢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可知,选项中“也使其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说法不当。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一匹马两个人
迟子建
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
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
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
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
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
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
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
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
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
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
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
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
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
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
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经到了。
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乎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
“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
”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
“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
”老头子叫道。
老头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
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
他责备自己太粗心,边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
马听见老头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
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
可是老头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
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
老头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
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路上。
老头叫了一声:
“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
”
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
它不像老头子那么乐观。
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
老头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
当老头子看见路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像笋尖一样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咆哮着,使劲踢那石头,而石头就龇着血红的牙望着老头子。
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石头迸溅出一串串火花,瞬间分崩离析。
他们朝那村庄走去。
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老头子想不明白。
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
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声。
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
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
它在责备自己。
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想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在地上的。
而且,在拉扯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
它是个废物了。
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
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尽,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
(节选自迟子建《一匹马两个人》有删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
B.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
C.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作者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
D.本文讲述了一匹马和两个人的故事,老人和老马相伴的平静生活被一块石头突然打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却耐人寻味。
5.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6.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
从“马”的视角叙事,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4.D5.①“凄凉”表现为人生的悲苦无常:
儿子两文人狱,老大婆猝然去世,老头子晚年孤单、凄凉。
②“温情”表现为人与人、人与马之间的深情:
老头子对老太婆感情深厚,老马与老两口相依相伴,令人感到温暖。
6.①)把马人格化,马的心理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相结合,更好地推动情节、强化情感。
②用“马”这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们熟悉的世界,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休验。
③“马”的视角与传统视角相结合,互为补充印证,增强小说的表现力。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A项,“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使文章显得有章法”错,其主要作用是点明小说主要形象,引出故事情节。
B项,“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错,主要为下文“打盹”“睡觉”及后来老太婆出现意外和老头没及时察觉铺垫。
C项,“责怨对方的心理”错,“老马”只是深深的自责,没有“责怨对方”。
点睛: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
(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结合小说情节内容、形象描写来分析,小说中老马拉车,老马挨打,老人的儿子入狱,老人孤独无依,老太婆猝然离世,都让人产生悲苦、凄凉之感。
但老头寻找老太婆的急切,看到老太婆死去时的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了老头子对老太婆感情深厚;老马在寻找老太婆时“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在朝那村庄走去深深自责,表现老马对主人的深情;这一些人间的真情,让人感动。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技巧的能力。
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
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
小说的叙事视角的选取,同样是为情节、人物、主旨服务,解答时要扣紧这几点。
还要注意叙事角度的选取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与联想,更好地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受。
本文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
从“马”的视角叙事,从小说的内容看,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体现世间的深情,凸显主旨;从读者的角度看,主要是视角新颖,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体验。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
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
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
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
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
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
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
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
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
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
黄阿二常说:
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
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
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
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
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
有位老茶友对他说:
“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
”“我只一双手。
”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
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
“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
”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
“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
再说了,自己做放心。
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
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
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
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
古庙镇的人都说:
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
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
“可以。
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
那怎么行。
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
只能一天三十钵头。
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
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
“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
”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
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
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
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
“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
“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开始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由于“酒酿黄”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加上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最好最受欢迎,因而人们干脆叫他“酒酿王”。
B.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黄阿二以“自己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为理由拒绝了这个要求。
C.黄阿二卖酒酿打出了牌子,不允许顾客挑拣,只能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挑拣,他就不卖。
这是出于黄阿二个人的习惯,也说明他对自己酒酿的品质和重量十分自信。
D.从情节方面看,这则小小说缺乏故事情节,主人公黄阿二的性格,主要不是通过故事情节,而是通过黄阿二的语言来展现的。
8.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黄阿二的性格特点。
9.黄阿二坚持不扩大经营规模,每天只卖三十钵酒酿,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做法?
请结合小说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7.C8.①讲诚信:
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
②有原则:
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
③勤劳质朴:
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
④易满足:
听到吃客对酒酿肯定的评价,感觉比吃人参还补。
(每个要点必须有观点与原文信息)
9.示例一:
赞同他不扩大经营规模的做法。
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黄阿二就必须雇佣工人来做酒酿,这样,酒酿制作过程就不再是全由黄阿二亲手操作,酒酿的质量就有可能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来赚钱既不是黄阿二所要追求的,也与他的性格特点不相符,这样做反而会使黄阿二心中不安,生活过得不踏实。
示例二:
不赞同他不扩大经营规模的做法。
一方面,他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酒酿,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要求,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古庙镇以外的人来讲,就很难吃到他做的酒酿;另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即使自己不能亲手做酒酿,只要指点的方法得当,管理到位,不仅可以保证这酒酿的质量,还可以使这项传统的文化技巧传承下去。
不然,一旦黄阿二有个三长两短,这种传统的酿酒技艺就会失传。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D项考核手法,其余选项考核内容,其中A项,“人们干脆叫他酿酒王”说法错误。
文中是说“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
B项,有关拒绝理由概括错误。
黄阿二不肯多做酒酿,主要是怕酒酿的品质得不到保证。
D项,这篇小说通过情节、细节和人物语言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叙述的是小人物的琐事,这样的写法,真实生动,也不能说缺少故事情节。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的性格特征。
“黄阿二的性格特征”,立足文本,找出相关表现人物的语句,“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有原则;“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勤劳质朴等。
点睛:
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的对象是对文中主人公不扩大经营的看法,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明理由,如赞同他不扩大经营规模的做法。
可从从情节的角度分析,扩大经营规模,酒酿的质量就有可能难以保证;从人物性格的角度分析,扩大经营规模来赚钱既不是黄阿二所要追求的,也与他的性格特点不相符,这样做反而会使黄阿二心中不安,生活过得不踏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
B.臣等不肖,请辞去没有才能
C.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D.顾吾念之回头
11.下列对原文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翻译:
积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积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会在这里生长。
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翻译:
士卒们相互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C.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翻译:
今天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恐惧什么呀!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黄金也能刻出孔。
12.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第二段文字的特点,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A.学习只要不断积累,细水长流,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B.学不可以已;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在任何时候都应学习,终身学习。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10.D11.A12.B
13.
(1)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
(2)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D项,顾:
只不过,表转折。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B项翻译:
最终相互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C项翻译:
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害怕得太过了!
D项翻译: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此题注意抓住文段的段首句“学不可以已”,确定论述中心。
由此得到答案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此题注意,“先”,以……为先;“急”,危急、危难;“后”,以……为后。
第
(2)句中,“故”,所以;“跬步”,一步两步的路程;“致”,到达。
参考译文: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抗议说: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