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头肉牛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891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头肉牛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头肉牛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头肉牛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头肉牛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头肉牛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头肉牛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头肉牛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头肉牛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头肉牛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头肉牛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持对象:

农民专业合作社

项目类别:

种养项目(畜牧养殖)

项目代码:

 

3000头肉牛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单位:

养殖专业合作社

建设地点:

编制时间:

2016年3月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一)合作社概况

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9月,法人代表王强。

合作社出资成员35人,出资总额108万元,其中法人出资10万元,占9.25%,其他34人出资98万元。

从事生产成员的持股比例为100%。

合作社的收益每年根据盈余分别按90%、5%、5%比例分配利润、提取公积金、公益金。

公积金主要用于增强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扩大合作社的生产能力和弥补亏损等;公益金主要用于对合作社社员进行科技培训;利润返还按社员在本年度实际工作效益、入股金额进行分配和分红。

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王强,系村农民,1972年7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

1998年以来,从事畜牧养殖、贩运,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技术,并与当地养殖户以及青海、河南、上海等外地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带领社员和养殖户走专业化生产的路子,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合作社现有办公用房350平方米,办公设备配备齐全。

设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

现有社员35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财务人员2人,技术人员6人,后勤人员3人。

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 1人;监事会设2名监事。

社员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为决策执行机构,理事长为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监事会具体对理事会执行成员大会决议和章程、以及生产经营情况等进行监督,形成职责明确、相互制衡的组织体系。

合作社章程、财务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

(二)运营状况

1.主业发展情况

合作社主要从事肉牛育肥、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

2009年,出栏育肥肉牛1300头,实现销售收入650万元,利润43.3万元。

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

2009年经营收入271.3万元;经营支出218.2万元;利润43.3万元,用于会员分配38.9万元,提取公积金2.2万元,公益金2.2万元。

(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2009年区财政及畜牧部门扶持该专业合作社肉牛产业大县项目资金2万元。

二、项目立项背景

(一)必要性分析

农村经济经营体制改革,使农民成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农民在获得市场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承担了市场经济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小经营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需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生产,统一销售,防范市场风险,使农民生产经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肉牛养殖规模和数量逐步增大,但由于养殖风险、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本地肉牛养殖水平低,自给自足的“小农”观念还相当突出,抗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资源优势难以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2008年9月,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愿,互利,平等”的原则,在区畜牧兽医局的支持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了《章程》,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并在工商行政部门进行了登记注册,到目前为止,已吸收社员30人。

通过项目建设,可加强合作社管理,进一步规范合作社运作,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作用和市场中介作用,有利于肉牛产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肉牛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肉牛养殖技术的推广,促进肉牛新技术、新品种成果转化;有利于实现肉牛产业标准化生产,为市场提供无公害绿色产品;有利于拓展优质肉牛产品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养殖成本的核算,强化效益管理,探索出一个肉牛产业生产新的模式,带动其他乡镇肉牛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农民科技队伍,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抗风险意识,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有利于提高肉牛产业生产条件,合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养殖业内部结构合理化,生产科学化,生态环境良性化,产品市场化,推动项目区发展,带动全镇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为此,健全和完善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项目建设地点处于城西南25公里处,信息便利,区、镇科技力量相对集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比较便利。

农民群众接受新鲜事物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意识较强,积极性较高。

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二)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明显。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位居新、甘、青、蒙四省区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国家级商品粮和蔬菜优质基地,其中以金张掖肉牛和金园猪为主的畜产品质量上乘,在省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着雄厚的基础。

区、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国道312线、227线、国家重点兰新铁路横穿全境,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用水、用电及通讯设施完备,境内生态环境及水质资源良好,无污染,南依祁连山,北靠龙首山,是动物疫病天然保护屏障。

2.饲草资源丰富。

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是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

饲草料资源丰富,年种草面积16万亩,按每亩年产1000kg青干草计,年可产优质牧草16万t。

年产农作物秸秆143万t,酒糟等农副产品120万t。

加之国家西部大开发及退耕还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甘州及周边地区草食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目前,全区在16万亩人工草地的基础上,每年将以1万亩退耕还草的速度增加,同时引进10多个适应当地条件、质量优良、产量高的牧草新品种,使得牧草品种和数量均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牧草质量在不断提高,这就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3.养牛基础良好。

牛肉产自于天然草场和农区粮草丰富地区,是典型的节粮型畜牧业,符合人们崇尚自然食品的发展趋势。

养牛业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被列为全省黄牛冻配改良试点,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养牛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个体生产性能、整体生产水平、科技水平、经济效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9年全区牛的饲养量达到45.13万头,比1996年增长1.82倍;牛存栏量达到30.5万头,牛出栏量14.63万头,比1996年分别增长1.45倍和3.82倍;繁殖母牛存栏达到12.5万头,增长54.7%,繁殖母牛占全区牛存栏数的40%。

改良牛占存栏牛的95%以上。

5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发展到136户。

规模养牛农户科技投入高,饲草青贮、氨化,配合饲料、暖棚养畜、短期育肥、品种改良等技术均被农户所认识,并得到广泛推广运用,商品意识走进了千家万户,养牛业在全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4.良种繁育体系初具规模。

张掖市是位居全省第二的肉牛改良繁育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初推广黄牛冻配改良工作以来,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建成黄牛冻配改良点116处,培训和配备技术服务队伍200多人,年冻配改良母牛6万头以上,分别占全市和全省黄牛冻配任务的5/6和1/8,年繁活杂种牛犊4万多头,分别占全市和全省年繁活杂种牛犊的5/6和1/8。

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5.技术支撑雄厚。

近年来,通过公开竞争,聘用了一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并将聘用人员的工资纳入区财政预算,充实了力量,稳定了队伍,建立完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建成了区、镇、村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220多人。

先后参加完成农业部和省列科研、推广项目20多项,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并与甘肃农业大学、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省家畜繁育中心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

成立了肉牛产业联合会,乡(镇)、村建立了养牛协会,在上秦、大满、沙井、小满等乡镇建立了科技示范园,服务体系配套完善,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6.政策保证有力。

委、区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牛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2008年,开始实施“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确立了把建成“河西肉牛”基地和“养牛大区”的奋斗目标,2008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肉牛优势主产区,被农业部、财政部列入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2009年被列为牛产业大县。

区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扶持肉牛养殖的发展。

一是对新建规模养牛场的农户无偿划拨土地,并减免有关税收。

二是给予资金或贴息扶持。

被确定为核心群的母牛,由政府出资购买保险;养牛户每购买一头母牛提供70%的信贷资金;三是存栏牛实行“零费用免疫”;繁殖母牛实行“零费用”冻精授配。

四是为发展养牛业成立了担保公司,为农民发展养牛业解决贷款担保问题;五是对养牛小区(场)建设和青贮窖建设给予财政资金补助。

同时,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发改委、农办、财政、畜牧及有关乡镇为成员的肉牛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和工作责任制,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以推动牛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三)市场分析

1.市场分析

全球看,世界发达地区牛肉占肉类比例为一半以上,而我国仅占10%左右.牛肉人均占有量,世界发达国家在50公斤以上,世界人均10公斤,而我国却不足5公斤,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不足2公斤。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牛肉是小康指标的组成部分,人们越加注重膳食质量和结构的改善,对牛肉特别是优质牛肉需求将与日俱增,肉牛一直供不应求。

牛是草食动物,饲料利用率高、转化率也居家畜之首,成本低、回报率高,因其食草不与人类争粮,而且安全卫生指标相对较高,近乎于天然绿色食品。

养牛业是个古老长远稳定的产业。

牛肉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其营养价值高于猪肉及其它肉类产品,而被注重营养保健的现代家庭生活所重视,其肉质鲜美细嫩而不肥腻,易消化。

牛皮是制革工业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肉的开发利用被普遍受到重视,食品工业和制革工业对肉牛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市场对牛肉和牛皮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

2、市场风险分析

(1)政策风险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提出了“十五”期间及今后十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方针、目标、任务及要求,明确提出:

把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作为重点任务。

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积极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

同时,国家“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改良畜禽品种,加快畜牧业发展,到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

可见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上,国家历来是处于战略角度上认识其重要性,将其当成是关系到国家安定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大事来抓。

同时,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可预见的将来,本项目基本不存在政策风险。

(2)人力资源风险

由于本项目涉及到肉牛养殖行业中相关科学的系统利用及配套技术,科技含量较高,技术要求高。

项目实施的核心人员的素质是项目完成的关键因素之一,项目承担单位将紧紧依靠技术依托单位――畜牧兽医局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负责项目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的拟定,项目的组织实施,基本无人力资源风险。

(3)技术风险

从本项目的技术风险上看,主要是肉牛疫病的风险,通过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全力支持,享受动物零费用免疫政策,实行定期集中免疫和常年补针相结合的系统化免疫,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同时项目单位聘请专门的兽医,加强牛病监测预防,可以有效地化解疾病风险。

(4)市场风险

本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为肉牛产品及副产品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一要通过加强市场预测,降低市场风险;二要加强新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应用,降低生产成本;三要积极推进养殖产业化,提高产业链的增值效率,分散风险,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把市场风险降低到最低。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一家一户散养户因为比较效益差逐渐放弃养殖行业,而被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户)所取代。

从市场竞争来看,本项目从商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强劲的竞争优势。

产品凭借其价格、质量优势,可参与国内市场竞争。

(四)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经2013年9月23日合作社成员大会讨论通过,一致同意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同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并请专家着手编制项目申报书以及实施方案。

项目自筹资金由合作社全体社员分担以二次入股形式筹集,项目产生收益按照社员持股金额比例进行分配和分红。

三、项目目标

本项目由合作社负责筹建。

计划在现有3栋牛舍,存栏320头肉牛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成年集中存栏1000头,年出栏3000头规模的养殖场。

本着以合作社为龙头,市场为导向,辐射带动周边550农户发展绿色、健康、环保的肉牛养殖基地。

四、项目建设方案

(一)主要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张掖城西的25公里甘、临、肃三县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辖区内土地肥沃,三面环滩,饲草丰富,是畜牧养殖的理想地方。

另外由于玉米制种业的发展,秸杆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牛、羊新品种的引进和畜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从养殖业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至2009年底,全镇肉牛饲养量达到5.2万头,已成为张掖市的养牛大镇之一。

肉牛养殖场建设地点位于前进村二龙滩,占地面积350亩,其中养殖场占地50亩,其余为饲草地,土地为合作社租赁村五社荒地,租赁期20年(2007年12月至2024年12月)。

专业社采取入股社员集中养殖、分户经营管理方式,户均存栏肉牛不少于30头。

2.技术路线及流程

1.总工艺流程

本项目是以肉牛育肥生产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

肉牛生产工艺大致分为三个饲养阶段,即6月龄以前的犊牛阶段、7~18月龄(或7~12月龄)的架子牛生长阶段、18月龄(或12月龄)以后的强度肥育阶段,各阶段分群分舍饲养。

采用“引进良种、科学育肥、封闭管理、全进全出”的生态标准养殖模式。

2.技术方案

(1)育肥牛品种选择

a.西门塔尔牛:

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兼用牛品种,以体格高大粗壮,生长快,肌肉充实,适应性强,乳品质量好,产乳量仅次于世界著名乳牛品种而受到广泛重视。

成年公牛体重1000~1300kg,体高140cm,成年母牛体重650~800kg,体高125~140cm。

标准泌乳期产奶量4070kg,乳汁率3.9%。

舍饲育肥日增重800~1000g,1.5岁活重440~480kg,公牛育肥后屠宰率65%,净肉率55%,胴体中脂肪少,优质切块率高。

引入甘肃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作为第一父本杂交本地黄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显著的产肉产乳性能。

b.皮埃蒙特牛:

是世界著名的终端杂交父本,二十世纪末引入甘肃后,其杂种一代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据测定,皮黄杂种牛18月龄体重可达550k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可达1.6kg,屠宰率67~70%,净肉率66.2%,胴体中肌肉比例高达80%,眼肌面积高达121.8㎡。

同时,皮埃蒙特肉牛后躯发达,肌肉丰富,体形紧凑,骨肉比例在6:

1以上。

也是世界上生产高档肉牛最理想的品种。

c.夏洛莱牛:

原产于法国中西部到东南部的夏洛莱省和捏夫勒地区,由当地牛选育而成,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大型瘦肉型肉牛品种。

以体格大、增重快、肌肉发达、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而著名。

成年公牛活重1000~1200kg,成年母牛活重700~800kg。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后,对改良本地黄牛或与其杂种牛杂交,均能明显地提高母系生产性能,育成牛15月龄前的日增重超过其它品种。

因此,常用来作为经济杂交的父本。

杂种犊牛出生重42~45kg。

断奶后的幼牛经12个育肥,体重可达350kg以上,屠宰率达68%以上。

d.德国黄牛:

原产于德国和奥地利,是著名的肉乳兼用品种。

品种毛色为浅黄色、黄色或浅红色。

体格大,体躯长、胸深,背直,四肢短而有力,肌肉强健。

成年公牛体重1000~1100kg,母牛体重700~800kg。

母牛年产奶量4164kg,乳脂率4.15%。

该牛肥育性能好,去势小牛肥育到18月龄体重可达600~700kg,增重快,屠宰率高,平均屠宰率62.2%,净肉率56%。

(2)肉牛育肥技术

现代肉牛生产系统是一种精心饲养管理和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系统。

在改扩建设施设备条件、推广应用先进生产工艺的同时,一方面通过降低肉牛生产的固定成本,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项目区品种优势和青绿多汁饲料、秸秆饲料的优势,实行标准化营养,加强肉牛育肥期的饲养管理,以加快肉牛生长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a.育肥模式。

本项目采用适合农区肉牛生产的舍饲强度育肥技术。

根据当前生产条件和消费市场实际,在育肥生产上采取幼牛育肥和架子牛育肥两种模式。

幼牛育肥:

由育肥场(育肥大户)从基地农户收购6月龄断奶的杂种牛犊,经过6个月育成,体重达215kg左右,进行强化育肥4个月,到16月龄出栏上市,活重达350kg。

净增重135~150kg,日增重1000~1200g。

架子牛育肥:

由育肥场(育肥大户)从基地农户收购活重在300~350kg的架子牛,经过120天育肥,20~22月龄出栏上市,活重达500~550kg,净增重200kg,日增重1500~1700g。

b.肉牛育肥工艺流程。

见图4-1,4-2。

图4-1幼牛育肥工艺流程

6月龄12月龄18月龄

图4-2架子牛育肥工艺流程

c.饲养管理策略。

参照国家《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T5127-2002)、《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NY/T5128-2002)、张掖市地方肉牛饲养技术规范和《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技术规范》(DB62/T1444-2006),制定适宜本项目条件的饲粮配方和肉牛饲养技术操作规程,探索总结现代肉牛生产管理机制和安全生产措施。

同时,引进推广犊牛早期断奶技术,缩短幼牛的饲养周期,提高肉牛的集约化饲养水平及优质肉牛生产水平,加速畜群周转。

(3)饲草料加工技术

a.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是一种既简单可靠、品质优良,而又经济的饲料;也是肉牛饲料的主要组成。

①原料:

以含糖量多的青玉米、玉米秸、块根茎叶及禾本科牧草等。

②方法和步骤:

执行张掖市地方标准《青贮饲料技术规范》(DB/6200B463-88)。

b.精饲料的加工配制

①配合饲料的设计加工要求。

本项目采用先进的全自动成套配合饲料生产设备,应用饲料营养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计算机技术,设计制定适宜当地经济条件的肉牛系列饲料配方,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同时,严格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有关绿色食品生产《准则》,保证饲料源头的质量安全,以满足畜群增长、增重的营养需要。

②工艺流程

总体工艺:

采用先粉碎后配合的工艺。

粉碎工艺:

采用单一料一次粉碎工序。

混合工艺:

采用批量混合方式。

粉料为一次加工,粒料为二次加工。

成品处理:

分为袋装和散装两种方式。

c.粗饲料的加工利用。

牛的食性广,按照饲料多样性搭配的原则,凡调制的青干草、麦秸、玉米秸等,全部经粉碎机加工成混合草粉,进行综合利用。

为了提高优质牧草的利用价值,购置成套粗饲料加工机组,设计草系列配方,进行草颗粒、草粕生产,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高饲草料的转化利用率。

3.设备购置

本项目设备主要包括肉牛饲养设备、饲草料生产加工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

主要设备的选型在进行初步设计时依据市场和建设规模详细选定。

见表4-3。

表4-3主要设备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单价(万元)

复价(万元)

1

场内运输机械

轮式拖拉机

2

1.5

3

2

喷雾器

便携

5

0.02

0.1

3

兽医器械

2

0.05

0.1

4

饲料机组

1

3.2

3.2

5

铡草机(大)

1

2

2

6

铡草机(小)

2

1.3

2.6

7

工作车辆

1

6

6

合计

14

17

4.设施建设

本项目生产设施主要包括肉牛场、饲草料生产建筑物及供水供电辅助设施等。

见表4-4。

 

表4-4主要生产设施及辅助设施

序号

工程项目

规格

建筑规模

(M2、台、件)

单位投资

(元/M2)

复价

(万元)

1

办公用房

砖混

200

600

12

2

牛场

 

 

187.6

2.1

新建牛舍

砖木

2600

350

91

2.2

病牛隔离舍

砖木

60

350

2.1

2.3

消毒室

砖混

30

500

1.5

2.4

兽医室

砖混

30

500

1.5

2.5

青贮池

砖混

2500

100

25

2.6

草料棚

砖木

150

300

4.5

2.7

围墙及大门

砖混

500

100

5

2.8

道路硬化

水泥

1000

100

10

2.9

粪污处理场

水泥

500

80

4

2.10

饲料加工车间

砖混

200

400

8

2.11

供电

10KV

1

150000

15

2.12

机井及配套

190m

1

200000

20

合计

199.6

5.科技措施

详细说明新品种、新技术(包括新工艺、新材料)的来源,先进性及技术引进、示范方案,技术培训方案。

(1)育肥牛品种

合作社育肥牛品种主要选择本地适应性强,性能好,增重快,屠宰率高的西门塔尔、皮埃蒙特、夏洛莱及德国黄牛等牛种。

育肥架子牛主要从本地周边乡镇收购。

(2)肉牛育肥技术

充分发挥项目区品种优势和青绿多汁饲料、秸秆饲料丰富的优势,采用适合农区肉牛生产的舍饲强度育肥技术,在育肥生产上采取幼牛育肥和架子牛育肥两种模式。

(3)饲草料加工技术

青粗饲料的加工利用。

按照饲料多样性搭配的原则,凡调制的青干草、麦秸、玉米秸等,利用青贮、黄贮、微贮等技术进行综合利用。

为了提高优质牧草的利用价值,购置成套粗饲料加工机组,设计草系列配方,进行草颗粒、草粕生产,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高饲草料的转化利用率。

精饲料的加工配制。

采用先进的全自动成套配合饲料生产设备,应用饲料营养科学的最新成果,设计制定适宜当地肉牛生长的系列饲料配方,采用先粉碎后配合的工艺,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二)主要技术参数

该项目实施后母牛授配率达到96%,成活率达到98%以上、死亡率减低到0.2%以下、肉牛育肥个体出栏体重达到500千克以上,料肉比达到4.1:

1,屠宰率达到60%以上。

(三)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

本项目肉牛养殖属生态保护性舍饲圈养项目,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和破坏,污染物为肉牛粪便,采取集中堆放自然生物发酵后,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周围林地、农田农作物施肥,对改良土壤、农田加肥等都有很大好处。

(四)项目组织与管理

1.建设期机构设置及职责

为抓好项目实施,该专业合作社拟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社长任组长,成员代表参与,作为项目建设的决策机构,对项目建设实行全面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有关职能部门,专门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协调以及处理和解决涉及与地方有关的疑难问题。

2.运营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本项目采取“合作社+基地”的模式进行运作和经营。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实行法人负责制。

在整个项目的运行中,饲草料基地为养殖基地提供饲料,育肥牛由培训后的饲养人员进行饲养和日常管理,聘请当地畜牧技术部门技术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项目各环节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

3.进度安排

(1)项目建设期

项目计划1年完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

(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2016年10月-12月,完成项目的报批手续和实施方案,并做好土建动工前的准备,2017年10月投入经营。

 

表4-5项目工程实施进度示意表

序号

建设内容

2016年

2017年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