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十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374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十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十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十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十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十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十三.docx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十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十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十三.docx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十三

[考纲要求] 常见金属元素(Na、Al、Fe、Cu等)与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l等)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热点一 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物质推断

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CO:

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SO:

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SO:

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

(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I-:

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H+―→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题组一 离子检验的直接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2017·江苏,13A)

(2)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2017·江苏,13C)

(3)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2017·江苏,13D)

(4)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

(2017·山东理综,12B)

(5)用BaCl2溶液鉴别SO与SO(×)

(2017·广东理综,9B)

(6)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中一定含有SO(×)

(2017·江苏,13B)

(7)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2017·新课标全国卷,7B)

(8)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2017·新课标全国卷,7C)

(9)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2017·新课标全国卷,7D)

题组二 离子检验的综合应用

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K+、NH、Ba2+、SO、I-、CO。

分别取样:

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CCl4振荡后静置,下层呈无色。

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A.K+B.SOC.Ba2+D.NH

答案 A

解析 根据①可知溶液中不含CO;根据②可知溶液中不含I-;溶液中至少要含有一种阴离子,即SO;SO与Ba2+不能大量共存,则不含Ba2+;溶液呈弱酸性,则含有NH;只有K+不能确定,还需要加以检验。

热点二 物质的特殊转化关系及框图推断

1.直线型转化关系

ABC

(1)X为O2

Na―→Na2O―→Na2O2

N2―→NO―→NO2或NH3―→NO―→NO2

S―→SO2―→SO3或H2S―→SO2―→SO3

C―→CO―→CO2或CH4―→CO―→CO2

醇―→醛―→羧酸

(2)X为CO2

NaOHNa2CO3NaHCO3

(3)X为强酸,如HCl

NaAlO2Al(OH)3AlCl3

Na2CO3NaHCO3CO2

(4)X为强碱,如NaOH

AlCl3Al(OH)3NaAlO2

2.交叉型转化

3.三角型转化

4.注意反应形式与物质的关系,特别是置换反应

(1)金属―→金属:

金属+盐―→盐+金属,铝热反应。

(2)金属―→非金属:

活泼金属+H2O(或H+)―→H2,2Mg+CO22MgO+C。

(3)非金属―→非金属:

2F2+2H2O===4HF+O2,2C+SiO2Si+2CO↑,C+H2O(g)CO+H2,X2+H2S===2HX+S↓。

(4)非金属―→金属,用H2、C冶炼金属。

通过反应形式梳理化学反应,培养归纳、整理能力。

5.抓住化学反应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多数化学反应需要一定条件,条件不同化学反应也不同。

(1)“催化剂”,无机化学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同,但是根据“催化剂”这一条件,可将氯酸钾分解、双氧水分解、工业合成氨、SO2催化氧化、氨气催化氧化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

(2)“通电”或“电解”,可以锁定在电解水、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铜、硫酸铜、硝酸盐等溶液,熔融氯化钠和氧化铝范围内。

(3)“高温”,常见的有碳酸钙分解、SiO2和C的置换反应、制造普通玻璃的反应、铝热反应等。

6.抓住特征颜色和特殊状态

(1)(淡)黄(棕)色固体:

Na2O2、S、FeCl3、CuCl2;黑色固体:

MnO2、C、CuO、FeO、Fe3O4;紫(黑)色固体:

KMnO4、I2;红色固体:

Cu;绿色固体:

Cu2(OH)2CO3。

(2)有色气体:

NO2(红棕色)、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SO2、NH3、HX(X为F、Cl、Br、I);无色无味气体:

H2、N2、O2、CO2、CO、CH4、NO。

(3)常温下呈液态的特殊物质:

Br2(非金属单质)、Hg(金属单质)、H2O、H2O2等。

(4)易升华的物质:

I2。

(5)溶液中的有色离子:

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紫(红)色]。

(6)Br2在水中显黄(橙)色,在有机溶剂中显橙(红)色;I2在水中显黄(褐)色,在有机溶剂中显紫(红)色。

(7)有色沉淀:

①白色沉淀:

H2SiO3、AgCl、BaSO4(不溶于酸)、BaSO3、Mg(OH)2、Fe(OH)2、Al(OH)3、BaCO3、CaCO3、CaSO3、MgCO3等;②(淡)黄色沉淀:

AgBr、AgI、S;③红褐色沉淀:

Fe(OH)3;④蓝色沉淀:

Cu(OH)2;⑤砖红色沉淀:

Cu2O。

7.抓住特征反应现象

(1)燃烧:

H2+Cl2(苍白色火焰),C2H2(C6H6)+O2(明亮火焰,大量黑烟),Al+O2(耀眼白光),Mg+O2(白色固体生成),金属焰色反应。

(2)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NH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l2、SO2。

(4)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气体的是NO。

(5)Fe3+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遇苯酚显紫色,遇SCN-显血红色。

(6)Fe2+遇OH-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2+遇

SCN-无明显现象,在通入Cl2后溶液显血红色。

(7)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中一般含NH。

(8)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并产生气体的物质:

Al、弱酸的铵盐(碳酸铵、硫化铵等)、弱酸的酸式铵盐(碳酸氢铵、硫氢化铵等)。

(9)燃烧能生成烟:

Na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烟,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红棕色烟,Cu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题组一 网络验证型

1.如图所示甲~丁四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甲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气态氢化物,丁是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共同含有的元素可能是(  )

A.ClB.FeC.CD.N

答案 D

解析 根据分析可知丁是一种强酸,排除B选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碱);C选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Cl的气态氢化物不能被氧气氧化,Cl2不能通过两步反应生成最高价氧化物,则排除A选项,故D选项正确。

2.甲、乙、丙、丁、戊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箭头表示一步转化)。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Cu

FeCl3溶液

CuCl2溶液

Fe

B

H2O

Fe

H2

O2

C

Al

NaOH溶液

H2

Al2O3

D

CH3CH2OH

O2

CH3CHO

H2

答案 C

解析 A项,正确;B项,正确;C项,,H2和Al2O3不能生成Al,错误;D项,正确。

方法归纳

(1)注意总结反应规律,熟记特殊转化关系。

(2)做此类题目,往往是把选项一一带入,按照箭头指向看是否能转化,选出正确答案。

题组二 寻找“突破口”,破解“框图”推断题

3.X、Y、D、E、F……都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Y是单质,X是化合物,溶液E中滴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

这些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如框图所示,根据框图及提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Y和X的浓溶液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而该反应在常温下很难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F―→G+X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L转化为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试管中制备L,为了能观察到L的颜色,需要进行特殊的操作,该特殊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Cu放入0.1mol·L-1Fe(NO3)3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

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思路导引 物质名称正确解答。

解析 该题推断的突破口是E,即题目提供的“溶液E中滴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证明E为三价铁盐,由此逆推Y为铁,或X为铁的化合物,而且是能溶于水的化合物。

假设Y为铁单质,在一个反应中过量的铁与适量的铁导致的反应产物不完全相同,而且产物各为三种,由此可以联想到Fe与HNO3的反应,故H为亚铁盐,结合已知的E为三价铁盐,可知I、L分别为Fe(OH)3、Fe(OH)2,Fe(OH)2转化为Fe(OH)3需要氧气、水,故J、D一种是氧气、一种是水。

观察框图中F、G、X、J的关系及前面对其他物质的推断,可以联想到2NO+O2===2NO2与3NO2+H2O===2HNO3+NO两个反应,所以F、G、X、J分别为NO2、NO、HNO3和O2,因此D是水。

答案 

(1)加热 Fe遇浓硝酸表面被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2)3NO2+H2O===2H++2NO+NO (3)4Fe(OH)2+2H2O+O2===4Fe(OH)3 (4)用长胶头滴管吸取FeSO4溶液缓缓插入盛有稀NaOH溶液的试管中,胶头滴管口位于溶液中,慢慢挤出FeSO4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3∶4

方法归纳

“框图”推断题的答题要领

1.思维要有整体性

解答时必须认真研究题目的总体要求,仔细推敲每一个环节,结合限制条件,弄清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串联整个过程,回答力求完整。

2.假设推断要合理

在框图推断中,抓住关键环节,进行合理假设是必须的,按照题目要求理顺后再确定,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3.检验一遍很重要

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推断出结果后,将结果放入原题中进行检验,完全符合才正确,如有一处不符,可能是哪个环节出现了纰漏,则需再思考。

4.思维发散有必要

注意多解,有时符合题意的解可能不止一种或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