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复习新高考专题4电化学基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513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1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复习新高考专题4电化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复习新高考专题4电化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复习新高考专题4电化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复习新高考专题4电化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复习新高考专题4电化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复习新高考专题4电化学基础.docx

《届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复习新高考专题4电化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复习新高考专题4电化学基础.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复习新高考专题4电化学基础.docx

届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复习新高考专题4电化学基础

专题四 电化学基础

[学业要求] 1.能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等角度对物质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和表征;能基于物质性质提出物质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应用的建议和意见。

2.能依据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的原理,提出利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储存和释放的有实用价值的建议。

3.能说明化学科学发展在自然资源利用、材料合成、环境保护、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依据“绿色化学”思想分析某些化学产品生产和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或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案。

自主排查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原电池中,负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比正极材料强。

(  )

答案 ×

解析 镁、铝与氢氧化钠组成的原电池,是活泼性较弱的铝作负极。

2.在原电池中,正极本身一定不参与电极反应,负极本身一定要发生氧化反应。

(  )

答案 ×

解析 有些原电池的正极参加反应,如铅蓄电池的正极。

而燃料电池中正负极本身都不参与电极反应。

3.在锌铜原电池中,因为有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有电流产生。

(  )

答案 ×

解析 电子不能进入溶液。

4.相同情况下,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电流持续时间长。

(  )

答案 √

解析 带盐桥的原电池中的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氧化剂)不直接接触,两极反应发生在不同区域,电池效率提高,产生电流的持续时间长。

5.电解CuCl2溶液,阴极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  )

答案 ×

解析 电解CuCl2溶液,阴极Cu2+得电子,析出Cu。

6.粗铜电解精炼时,应将粗铜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  )

答案 √

7.燃料电池中加入燃料的电极一定是电池的负极。

(  )

答案 √

8.在生产生活中,为保护钢铁器件免受腐蚀,应将该器件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  )

答案 ×

解析 受保护的器件应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9.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阳极区得到NaOH溶液。

(  )

答案 ×

解析 在阴极区得到NaOH溶液。

10.工业上可用电解MgCl2溶液、AlCl3溶液的方法制备Mg和Al。

(  )

答案 ×

解析 工业制备Mg、Al用以下方法:

MgCl2(熔融)

Mg+Cl2↑,2Al2O3(熔融)

4Al+3O2↑。

11.电解精炼铜和电镀铜,电解液的浓度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

答案 ×

解析 电镀铜时,电解液的浓度不变。

12.在轮船船体四周镶嵌锌块保护船体不受腐蚀的方法叫阳极电化学保护法。

(  )

答案 ×

解析 此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13.不锈钢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因为在钢铁表面镀上了铬。

(  )

答案 ×

解析 不锈钢有较强抗腐蚀能力是因为添加铬改变了内部组成和结构,而不是表面镀铬。

14.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速率加快。

(  )

答案 √

15.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发生反应:

4OH--4e-===2H2O+O2↑。

(  )

答案 ×

解析 阴极反应:

2H++2e-===H2↑。

16.电解冶炼镁、铝通常电解熔融的MgCl2和Al2O3,也可以电解MgO和AlCl3。

(  )

答案 ×

解析 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熔融态没有阴阳离子,无法电解生成铝。

17.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若保护层破损后,就完全失去了对金属的保护作用。

(  )

答案 ×

解析 若用锌覆盖,保护层破损后,能保护活动性比其弱的金属。

18.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两个电极均不能用金属材料。

(  )

答案 ×

解析 阴极可以用金属材料。

19.电解MgCl2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Cl2↑+H2↑+2OH-。

(  )

答案 ×

解析 电解生成的OH-要和溶液中的Mg2+反应生成Mg(OH)2沉淀。

20.Cu+H2SO4===CuSO4+H2↑可以设计成电解池,但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  )

答案 √

命题角度一 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化学电池

1.(2020·天津高考)熔融钠-硫电池性能优良,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储能电池。

下图中的电池反应为2Na+xS

Na2Sx(x=5~3,难溶于熔融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2S4的电子式为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xS+2Na++2e-===Na2Sx

C.Na和Na2Sx分别为电池的负极和正极

D.该电池是以NaβAl2O3为隔膜的二次电池

答案 C

解析 Na2S4属于离子化合物,4个硫原子间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A正确;放电时发生的是原电池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xS+2Na++2e-===Na2Sx,故B正确;放电时,Na为电池的负极,正极为含碳粉的熔融硫,故C错误;该电池可通过充电、放电循环使用,属于二次电池,故D正确。

2.(2020·山东高考)微生物脱盐电池是一种高效、经济的能源装置,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获得电能,同时可实现海水淡化。

现以NaCl溶液模拟海水,采用惰性电极,用如图装置处理有机废水(以含CH3COO-的溶液为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为CH3COO-+2H2O-8e-===2CO2↑+7H+

B.隔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

C.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模拟海水理论上除盐58.5g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答案 B

解析 据图可知a极上CH3COO-转化为CO2和H+,C元素被氧化,所以a极为该原电池的负极,则b极为正极。

CH3COO-失电子被氧化成CO2和H+,结合电荷守恒可得电极反应式为CH3COO-+2H2O-8e-===2CO2↑+7H+,故A正确;为了实现海水的淡化,模拟海水中的氯离子需要移向负极,即a极,则隔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钠离子需要移向正极,即b极,则隔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海水中会有1molCl-移向负极,同时有1molNa+移向正极,即除去1molNaCl,质量为58.5g,故C正确;b极为正极,水溶液为酸性,所以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所以当转移8mol电子时,正极产生4mol气体,根据负极反应式可知负极产生2mol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2=2∶1,故D正确。

3.(2020·全国卷Ⅲ)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如下图所示,其中在VB2电极发生反应:

VB2+16OH--11e-===VO

+2B(OH)

+4H2O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负载通过0.04mol电子时,有0.224L(标准状况)O2参与反应

B.正极区溶液的pH降低、负极区溶液的pH升高

C.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20OH-+6H2O===8B(OH)

+4VO

D.电流由复合碳电极经负载、VB2电极、KOH溶液回到复合碳电极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示的电池结构,左侧VB2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VO

和B(OH)

,VB2电极为负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如题干所示,右侧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OH-,复合碳电极为正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VB2+11O2+20OH-+6H2O===8B(OH)

+4VO

,C正确。

当负载通过0.04mol电子时,正极也通过0.04mol电子,根据正极的电极方程式,通过0.04mol电子消耗0.01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为0.224L,A正确;反应过程中正极生成大量的OH-使正极区pH升高,负极消耗OH-使负极区OH-浓度减小pH降低,B错误;电池中,电子由VB2电极经负载流向复合碳电极,电流流向与电子流向相反,则电流流向为复合碳电极→负载→VB2电极→KOH溶液→复合碳电极,D正确。

4.(2020·全国卷Ⅰ)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

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4OH-===Zn(OH)

B.放电时,1mol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

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Zn(OH)

===2Zn+O2↑+4OH-+2H2O

D.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浓度升高

答案 D

解析 由题可知,放电时,CO2转化为HCOOH,即CO2发生还原反应,故放电时右侧电极为正极,左侧电极为负极,Zn发生氧化反应生成Zn(OH)

;充电时,右侧为阳极,H2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O2,左侧为阴极,Zn(OH)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Zn。

放电时,负极上Zn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Zn-2e-+4OH-===Zn(OH)

,故A正确;放电时,CO2转化为HCOOH,C元素化合价降低2,则1molCO2转化为HCOOH时,转移电子数为2mol,故B正确;充电时,阳极上H2O转化为O2,负极上Zn(OH)

转化为Zn,电池总反应为:

2Zn(OH)

===2Zn+O2↑+4OH-+2H2O,故C正确;充电时的阳极即为放电时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4H++O2↑,溶液中H+浓度增大,溶液中c(H+)·c(OH-)=Kw,温度不变时,Kw不变,因此溶液中OH-浓度降低,故D错误。

5.(2020·全国卷Ⅰ节选)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2)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

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u∞)应尽可能地相近。

根据下表数据,盐桥中应选择____________作为电解质。

(3)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

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________电极溶液中。

(4)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mol·L-1。

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

可知,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________。

(5)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________,还原性小于________。

答案 

(2)KCl (3)石墨 (4)0.09mol·L-1

(5)Fe3++e-===Fe2+ Fe-2e-===Fe2+ Fe3+ Fe

解析 

(2)Fe2+、Fe3+能与HCO

反应,Ca2+能与SO

反应,FeSO4、Fe2(SO4)3都属于强酸弱碱盐,水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

能与Fe2+反应,根据题意“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盐桥中阴离子不可以选择HCO

、NO

,另盐桥中阴、阳离子的电迁移率(u∞)应尽可能地相近,根据表中数据,盐桥中应选择KCl作为电解质。

(3)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则铁电极为负极,石墨电极为正极,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石墨电极溶液中。

(4)根据(3)的分析,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mol·L-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0.04mol·L-1,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0.05mol·L-1+0.04mol·L-1=0.09mol·L-1。

(5)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电池总反应为Fe+2Fe3+===3Fe2+,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则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Fe3+,还原性小于Fe。

1.原电池的闭合回路形成原理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1)一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复杂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

复杂的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较简单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如CH4碱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

CH4+2O2+2OH-===CO

+3H2O……总反应式

2O2+4H2O+8e-===8OH-……正极反应式

用总反应式-正极反应式得负极反应式

(CH4+2O2+2OH-)-(2O2+4H2O+8e-)===(CO

+3H2O)-(8OH-)

整理得:

CH4+10OH--8e-===7H2O+CO

……负极反应式

关键能力

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由于电池总反应式与燃料燃烧方程式相似而得名,由于条件不同,燃料并非真的燃烧。

另外,燃料电池的考查重点在不同条件下的电解质溶液,如酸性、碱性、中性、熔融碳酸盐、熔融氧化物等,其书写关键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什么环境下用什么离子平衡电性。

”如正极反应式书写:

1.(2020·浙江金华十校4月高三模拟)关于下列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反应式:

O2+4H++4e-===2H2O

B.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

C.加入少量NaCl,会加快Fe生锈

D.加入HCl,石墨电极反应式:

2H++2e-===H2↑

答案 A

解析 电解质溶液不是酸性的,所以相当于铁的吸氧腐蚀,石墨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A错误;原电池放电时会放出热量,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故B正确;加入少量NaCl,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会加快Fe生锈,故C正确;加入HCl,溶液呈酸性,在正极石墨上是H+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D正确。

2.(2020·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H2S废气资源化的原理为:

2H2S(g)+O2(g)===S2(s)+2H2O(l) ΔH=-632kJ·mol-1,如图为H2S燃料电池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a为电池的正极

B.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4H++4e-===2H2O

C.电路中每流过4mol电子,电池会产生632kJ热能

D.22.4LH2S参与反应时,2molH+经质子交换膜进入正极区

答案 B

解析 H2S燃料电池,通入H2S的电极a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b为正极,故A错误;由于存在质子交换膜,因此溶液为酸性条件,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

O2+4H++4e-===2H2O,故B正确;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不是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没有标明是否为标准状况,不能计算22.4LH2S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3.(2020·海南省普通高中高考调研)中科院科学家们研究开发了一种柔性手机电池,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多硫化锂(Li2Sx)中x=2、4、6、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纳米层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材料

B.放电时,Li+移向Li2Sx膜

C.电池工作时,正极可能发生反应:

2Li2S6+2Li++2e-===3Li2S4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答案 D

解析 能作为电极材料,说明碳纳米层具有导电性高和循环稳定性好的特点,故A正确;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Li2Sx为柔性手机电池的正极,则Li+移向Li2Sx膜,故B正确;电池工作时,Li2Sx做正极,Li2Sx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x值会减小,正极反应式可能为2Li2S6+2Li++2e-===3Li2S4,故C正确;电池充电时,Li2Sx做阳极,Li2Sx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x值会增大,则Li2S2的量减小,故D错误。

4.(2020·天津市河北区高三质量检测)某微生物电池在运行时可同时实现净化有机物污水、净化含Cr2O

废水(pH约为6)和淡化食盐水,其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中,D和E为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Z为待淡化食盐水。

已知Cr3+完全沉淀所需的pH为5.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E为阴离子交换膜

B.X为有机物污水,Y为含Cr2O

废水

C.理论上处理1mol的Cr2O

的同时可脱除6mol的NaCl

D.C室的电极反应式为Cr2O

+6e-+8H+===2Cr(OH)3↓+H2O

答案 A

解析 根据装置图,电子由生物膜流向碳布,生物膜是负极、碳布是正极;该装置可实现淡化食盐水,Z为待淡化食盐水,说明Na+能移向C室、Cl-能移向A室,所以E为阳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该装置能把Cr2O

还原为Cr3+,Cr2O

应在正极通入,Y为含Cr2O

废水,故B正确;理论上处理1mol的Cr2O

,转移6mol电子,所以B室有6molNa+、6molCl-通过离子交换膜,即可脱除6mol的NaCl,故C正确;C是正极室,发生还原反应,C室的电极反应式为Cr2O

+6e-+8H+===2Cr(OH)3↓+H2O,故D正确。

命题角度二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2020·山东高考)采用惰性电极,以去离子水和氧气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制备双氧水的装置如图所示。

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阳极反应为2H2O-4e-===4H++O2↑

B.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室的pH未变

C.电解过程中,H+由a极区向b极区迁移

D.电解一段时间后,a极生成的O2与b极反应的O2等量

答案 D

解析 a极析出氧气,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做电解池的阳极,b极通入氧气,生成过氧化氢,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电解池的阴极。

依据分析可知a极是阳极,由图得知阳极产生O2,所以阳极的反应式是2H2O-4e-===4H++O2↑,故A正确;电解时阳极产生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阴极,所以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室的pH值不变,故B、C正确;电解时,阳极的反应为2H2O-4e-===4H++O2↑,阴极的反应为O2+2e-+2H+===H2O2,整个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相同的情况下,a极生成的O2与b极消耗的O2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错误。

2.(2020·浙江高考)电解高浓度RCOONa(羧酸钠)的NaOH溶液,在阳极RCOO-放电可得到R—R(烷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总反应方程式:

2RCOONa+2H2O

R—R+2CO2↑+H2↑+2NaOH

B.RCOO-在阳极放电,发生氧化反应

C.阴极的电极反应:

2H2O+2e-===2OH-+H2↑

D.电解CH3COONa、CH3CH2COONa和NaOH混合溶液可得到乙烷、丙烷和丁烷

答案 A

解析 因为阳极RCOO-放电可得到R—R(烷烃)和产生CO2,在强碱性环境中,CO2会与OH-反应生成CO

和H2O,故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RCOO--2e-+4OH-===R—R+2CO

+2H2O,阴极上H2O电离产生的H+放电生成H2,同时生成OH-,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因而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2RCOONa+2NaOH

R—R+2Na2CO3+H2↑,故A不正确,B、C正确;根据题中信息,由上述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可以确定下列反应能够发生:

2CH3COONa+2NaOH

CH3—CH3+2Na2CO3+H2↑,2CH3CH2COONa+2NaOH

CH3CH2—CH2CH3+2Na2CO3+H2↑,CH3COONa+CH3CH2COONa+2NaOH

CH3—CH2CH3+2Na2CO3+H2↑。

因此,电解CH3COONa、

CH3CH2COONa和NaOH的混合溶液可得到乙烷、丙烷和丁烷,D正确。

3.(2020·全国卷Ⅱ)电致变色器件可智能调控太阳光透过率,从而实现节能。

下图是某电致变色器件的示意图。

当通电时,Ag+注入到无色WO3薄膜中,生成AgxWO3,器件呈现蓝色,对于该变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g为阳极

B.Ag+由银电极向变色层迁移

C.W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总反应为:

WO3+xAg===AgxWO3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可知,当通电时,Ag+注入到无色WO3薄膜中,生成AgxWO3器件呈现蓝色,说明通电时,Ag电极有Ag+生成,然后经固体电解质进入电致变色层,说明Ag电极为阳极,透明导电层为阴极,故Ag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致变色层发生还原反应。

由上述分析知A、B正确;过程中,W由WO3的+6价降低到AgxWO3中的+(6-x)价,故C错误;该电解池中阳极即Ag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xAg-xe-===xAg+,而另一极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WO3+xAg++xe-===AgxWO3,故发生的总反应式为:

xAg+WO3===AgxWO3,故D正确。

4.(2017·天津高考)某混合物浆液含Al(OH)3、MnO2和少量Na2CrO4。

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见下图),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

回答Ⅰ和Ⅱ中的问题。

固体混合物分离利用的流程图

Ⅰ.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反应①所加试剂NaOH的电子式为________,B→C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C→Al的制备方法称为________。

(2)该小组探究反应②发生的条件。

D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Cl2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Cl2。

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素有(填序号)________。

a.温度b.Cl-的浓度

c.溶液的酸度

(3)0.1mol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H2O的液态化合物,放热4.2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含铬元素溶液的分离和利用

(4)用惰性电极电解时,CrO

能从浆液中分离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后含铬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阴极室生成的物质为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 

(1)

 加热(或煅烧) 电解法

(2)ac

(3)2Cl2(g)+TiO2(s)+2C(s)===TiCl4(l)+2CO(g) ΔH=-85.6kJ·mol

-1

(4)在直流电场作用下,CrO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室移动,脱离浆液 CrO

和Cr2O

 NaOH和H2

解析 

(1)由题给流程图可知,溶液A为偏铝酸钠和铬酸钠的混合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沉淀B为氢氧化铝,最终生成的是铝单质,因此固体C为氧化铝,氢氧化铝生成氧化铝需要加热(或煅烧)。

由氧化铝制备铝时,用的是电解法。

(2)起始时,不加热不反应,加热后反应,说明温度对反应有影响;后期加热条件下也不再反应,加入硫酸后又开始反应,说明溶液的酸度对反应有影响,所以a、c选项正确。

(3)根据反应物中元素的种类,可判断还原性气体为CO;另一种物质肯定含有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