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周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8237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周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地理周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地理周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地理周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地理周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周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高考地理周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周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地理周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甘肃武威调研]地铁交通网中的某一个站点通过地铁线路到达各个站点所需的时间之和被称为该站点的通达度。

某一个站点的通达度与所有站点通达度的平均值之比,称为该站点的时间通达系数。

下图为广州市地铁网络中各站点时间通达系数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4~5题。

4.两处断层界线的形成是因为(  )

A.地铁辐射极限B.站点间距离远

C.地铁线路重合D.地面河流流经

A

选项

分析

正误

从时间通达系数空间分布特点可以看出,断层界限是时间通达系数均为1.2及其以上的点的重合处,再结合“断层”这一信息判断断层界限为地铁网络覆盖最大区域的界限,为地铁辐射极限

站点间距离远会增大时间通达系数,但不会形成断层

×

地铁线路重合处时间通达系数应该相等,但时间通达系数相等的地方不一定是地铁线路重合处,故断层界线的形成不一定是因为地铁线路重合

地铁受地面河流影响小

5.甲、乙、丙、丁四地,地铁通达度最差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据材料可判断,时间通达系数越小,即图中等值线的数值越小,则该站点交通越便利,地铁通达度越好。

图中甲地位于地铁时间通达系数断层外,说明甲地无地铁覆盖,因此地铁通达度最差;

乙、丙、丁三地通达度由强到弱依次是丁、乙、丙。

福建厦门模拟]阿瓦什国家公园(图a)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每年旱季开始,园内食草动物逐水草而居,食肉动物随之迁徙。

中国建造的亚吉铁路穿越该国家公园。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工程方建造时在铁路沿线设置了供动物通行的涵洞通道(图b)和路堤通道(图c)。

据此完成6~8题。

6.该地野生动物从北向南穿越通道最频繁的月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本题考查野生动物迁徙规律。

食草动物逐水草而居,食肉动物随之迁徙。

该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北半球7月草木茂盛,10月草木凋零,而10月南半球进入夏季,所以野生动物从北向南穿越通道最频繁的月份是10月,D正确。

7.与涵洞通道相比,设置路堤通道有助于(  )

A.食草动物安全通过B.食肉动物捕食猎物

C.电气列车顺利穿行D.观光旅客沿线游览

本题考查路堤通道与涵洞通道相比的优势。

根据图示,与涵洞通道相比,路堤通道有助于食草动物安全通过,A正确;

涵洞更有利于食肉动物捕食猎物,B错误;

路堤通道不是电气列车穿行通道,也不是观光旅客沿线游览通道,C、D错误。

8.为营造利于动物通过的环境,可在通道表面(  )

A.移植雨林树种B.抛洒动物粪便

C.设游客投食区D.清除沿途杂草

本题考查利于野生动物通过通道应采取的措施。

为营造利于动物通过的环境,可在通道表面抛洒动物粪便,来制造动物熟悉的生活环境,B正确;

该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不适宜移植雨林树种,A错误;

设游客投食区、清除沿途杂草都不能营造利于动物通过的环境,C、D错误。

广东广州测试]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边界(如下图所示),该市从事回收经营的人员达10万人,废旧电瓶年回收量约占全国的30%,再生塑料年回收量约占全国的10%。

2007年界首某工业区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自此,依托再生资源优势,界首培育了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综合利用产业,走出了一条开发“城市矿产”、实现绿色崛起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据此完成9~11题。

9.界首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生产基地的兴起,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

A.交通便利B.土地成本低

C.政策扶持D.接近消费市场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选择。

由材料可知,2007年界首某工业区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该园区依托再生资源优势,培育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说明政策扶持是该地再生资源生产基地兴起的主要优势条件,故C项正确;

交通便利、土地成本低均有利于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生产基地的建设,但不是其兴起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故A项、B项错误;

界首市位于安徽西北边界,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市场)较远,故D项错误。

10.界首经济开发区集聚了国内外数十家生产尼龙绳、尼龙网、塑料彩条布的企业,其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原料B.交通

C.环境D.劳动力

本题考查工业集聚及工业区位。

由题干可知,界首经济开发区集聚了国内外数十家生产尼龙绳、尼龙网、塑料彩条布的企业。

这些企业的生产原料均来自于回收再生的塑料资源,而界首再生塑料年回收量约占全国的10%,可推断出原料是吸引此类企业在此集聚的最主要因素,故A项正确。

交通便利有利于企业集聚,但对生产尼龙绳、尼龙网和塑料彩条布的企业集聚起不到关键作用,故B项错误;

环境因素一般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对生产尼龙绳、尼龙网和塑料彩条布的企业影响较弱,故C项错误;

生产尼龙绳、尼龙网和塑料彩条布的企业不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故D项错误。

11.界首被列入我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矿藏丰富B.资源循环

C.绿色生产D.科技先进

本题考查界首被列入我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原因。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注重对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故B项正确。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的“矿产”并不是指煤、铁等矿产资源,故A项错误;

绿色生产主要指减少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侧重的是减轻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故C项错误;

该市工业园区中的企业并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科学技术要求并不高,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9·

辽宁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千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由政府斥资七百多亿元,于2010年开始修建,建成通车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小时。

港珠澳大桥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20年,比目前世界跨海大桥普遍使用寿命长20年。

材料二 图a为港珠澳大桥位置图,图b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图。

(1)港珠澳大桥工程宏大,试分析该工程得以实施的社会经济原因。

(6分)

(2)说明影响港珠澳大桥使用寿命的因素。

(3)试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对港珠澳区域的积极影响。

(8分)

(1)合理布局交通网;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金雄厚;

政策支持;

拥有先进的科技及专业人才队伍;

当地经济发达,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高。

(2)高温、高湿和高盐的环境对建筑材料有腐蚀;

台风、海浪等气象灾害及地震等地质灾害;

(海上)交通事故(如船只撞击桥墩等);

(货车)超载。

(3)有利于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区域发展;

有利于提升城市等级,扩大城市服务范围,增加城市服务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有利于缩短行程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完善区域间的综合运输网,加快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维护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有利于拓展城市经济腹地;

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1)题,考查影响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原因。

港珠澳大桥得以实施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经济发展、资金、科技、政策、社会发展等方面展开分析。

(2)题,考查影响桥梁使用寿命的因素。

影响港珠澳大桥使用寿命的因素主要从自然条件、使用方法、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方面展开分析。

第(3)题,考查交通建设对区域的积极影响。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对港珠澳区域的积极影响主要从经济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经济方面主要从区域经济、城市化发展、区域间联系等方面分析。

社会方面主要从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协调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分析。

13.[2019·

海南五校二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材料一 清江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流经多个高山峡谷,自然落差达1430米,在宜都市汇入长江。

清江全长约423千米,流域山明水秀,号称八百里清江画廊,流域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415毫米,并且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与长江其他支流相比,清江含沙量较小。

材料二 清江干流恩施以下河段分三级开发,建成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三大水利枢纽。

高坝洲库区形成以养殖大型匙吻鲟为重点的规模化养殖区。

下图为清江流域图。

(1)分析与长江其他支流相比,清江含沙量较小的原因。

(2)分析清江流域选择梯级开发的原因。

(3)分析高坝洲水利枢纽建成后,水域环境适宜水产养殖的原因。

(4)宜昌市政府在2017年6月底前,取缔清江高坝洲库区约3.4万口网箱。

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

分析渔民不愿意拆除网箱的原因。

问题②:

为顺利拆除网箱,政府部门应怎样做渔民的工作?

(1)植被覆盖率高;

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易下渗,河流中地下水补给量占比大。

(2)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多峡谷,易建坝;

梯级开发可减少水库淹没区及移民数量。

(3)高坝洲水利枢纽建成后,形成面积较大的水库,为规模化养殖大型鱼类提供了空间;

水流速度变慢,有利于网箱固定,提高了养殖的安全性;

泥沙含量减少,水质优良。

(4)问题①:

网箱建设投资大;

养殖匙吻鲟是渔民的主要谋生手段和收入来源。

[或问题②:

宣传库区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政府给拆除网箱的渔民一定的补贴;

对渔民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积极帮扶养殖户就业;

将符合条件的养殖户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流域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1)问,原因主要从植被和河流补给等方面分析。

(2)问,先分析水能开发的条件,即流量、落差等;

再分析梯级开发的原因,主要包括减少水库淹没区、减少移民数量等。

第(3)问,主要从高坝洲水利枢纽的建成改变了水域面积、水流速度等方面分析。

第(4)问,如果选择问题①,主要从网箱投资、渔民收入等方面分析;

如果选择问题②,主要从宣传库区养殖危害、发放补贴、将养殖户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等方面分析。

 

探究创新卷⑨

四川德阳三校联考]划艇运动因水域性质不同而分为平水运动、白水运动和开放水域运动三大类。

白水即激流之水,白水运动是指在江河中有波浪的激流中行舟,是划艇运动中最具技术挑战性、最有乐趣与刺激的类型。

下图示意我国白水资源核心区的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成为我国白水核心区的主导因素是(  )

A.地理纬度B.河流水量

C.河网密度D.地形地势

白水运动是指在江河中有波浪的激流中行舟,图示区域成为我国白水核心区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落差大,激流多,D对。

地理纬度、河流水量、河网密度不是河流流速快,形成激流的原因,A、B、C错。

2.我国最好的、最合适的白水资源往往用来(  )

A.旅游开发B.水产养殖

C.农业灌溉D.蓄水发电

我国最好的、最合适的白水资源,指落差大,水量大的河流,往往用来蓄水发电,D对。

旅游开发以观赏、娱乐为主,不是开发水能,A错。

水产养殖、农业灌溉所需水源流速平缓,不是急流,B、C错。

河北秦皇岛调研]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千米,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6千米。

岛隧工程是最具控制性的部分,其中连接大桥东、西人工岛的沉管部分是国内首条于外海建设的超大型沉管隧道。

大桥建成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约半个小时。

读图回答3~5题。

3.港珠澳大桥超大型沉管隧道施工难度大主要是由于该地(  )

A.基岩埋藏深B.水面宽阔

C.水流速度不稳D.全年高温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所在区域为河口附近的大陆架,基岩埋藏深度较小,水深较浅;

隧道施工主要在水下作业,受气温的影响很小;

但沿海附近受地形影响,海水运动情况复杂,海水流动方向、水流速度多变,给施工造成较大难度。

4.港珠澳大桥主桥实施岛隧工程主要考虑的是(  )

A.河水流量B.节省投资

C.防御台风D.海陆联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区位。

港珠澳大桥位于珠三角地区,该地区对外贸易发达,海运繁忙。

若全线采用桥梁设计,会影响附近船舶的出入和航行。

主桥实施岛隧工程,既不影响船舶航行,还可利用人工岛进行货物的装卸作业等,便于实施海陆联运。

5.推测港珠澳大桥合理的限速最接近(  )

A.60km/hB.80km/h

C.100km/hD.150km/h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相关计算。

根据材料可知,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5千米,建成后,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缩减为约半个小时,据此计算,大桥合理限速最接近100km/h。

山东济南模拟]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中心位置:

42°

22′N,116°

53′E),海拔1010~1940米。

6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86万亩(一亩≈666.67平方米),创建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图b为塞罕坝机械林场局部卫星地图(图中河谷地带林木稀少);

图a为图b中一处风电铁塔的放大图。

6.该林场人工种植的树种主要是(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承德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但林场位于海拔1010~1940米,热量条件变差,因此温带落叶阔叶林被针叶林取代,D正确、B错误。

常绿阔叶林与常绿硬叶林为亚热带植被,故A、C错误。

7.该林场河谷地带林木稀少的原因可能是(  )

A.地下水位高,盐碱化严重B.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

C.地形不利于机械化造林D.河谷以水田为主

本区多荒漠沙地,说明降水少,蒸发作用强,地下水位高,强蒸发导致土地盐碱化。

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导致植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因此林木稀少可能与之有关,A正确。

河谷地带相对于周边地区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故B错误;

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利于机械化造林,故C错误;

本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故D错误。

8.图a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推断正确的是(  )

A.拍摄卫星位于风电铁塔东南上空

B.拍摄于当地的上午

C.风电铁塔位于图中地势最高处

D.道路沿等高线分布

根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影子位于塔的西北方位,因此太阳位于东南,为上午。

故B正确。

拍摄卫星应位于影子的上方,因此拍摄卫星位于风电铁塔西北上空,A错误;

风电铁塔位于道路旁边,而图中山区道路并没有位于地势最高处,故C错误;

由谷地和坡地可判断,图中弧线与等高线平行,而道路与弧线相交,故D错误。

贵州贵阳摸底]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

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图。

9.乌梁素海对灌溉区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汛期的洪水

C.汇集灌溉后的农业用水

D.发展旅游和水产养殖

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作用。

根据黄河及河套平原上各河的流向可知,图中地区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因此位于东部的乌梁素海地势较低,应是灌溉后农业用水汇集处,A错、C对。

洪水主要发生在图中甲河段以南,与乌梁素海相距较远,故乌梁素海难以调节洪水,B错;

受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污染的影响,灌溉后的农业用水不适合发展水产养殖,D错。

10.为防治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广耐旱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土壤盐渍化是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造成的,因此防治土壤盐渍化的主要措施应是灌排结合,完善排水系统,B对、C错。

推广耐旱作物属于节水措施,虽然减少了农业用水,但作物仍需要灌溉,无法防治不合理灌溉造成的土壤盐渍化,A错;

施有机肥只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影响不大,D错。

11.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流量小于乙处B.乙处为地上河

C.乙处冬季水位高于夏季D.甲处有凌汛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判断。

甲处河水由南向北流,冬季河流结冰,秋末初冬和春季易发生凌汛现象,D对。

河套灌区引黄河水灌溉,使得黄河从甲处流向乙处过程中,水量不断减少,A错;

黄河上游河水含沙量较少,泥沙不会淤积形成地上河,B错;

冬季,黄河流域进入枯水期,乙处冬季水位低于夏季,C错。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一 图中A地区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业县之一,海拔在2066~4299米之间,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有多条支流由北向南注入湟水干流。

材料二 图中B地区绝大部分海拔在4000米以上。

该地区农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11172平方千米,分为四、五、六三个等级,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数的9.26%、52.13%和38.61%;

1997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10793平方千米,四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五级、六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8.3%和51.7%。

材料三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东部地区进行加工。

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

(1)说出A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

(2)说出B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针对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3)据下图说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并说明其具体表现。

(1)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2)草场退化(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

具体表现:

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

措施:

科技——促进畜牧业科技发展,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优良品种培育;

放牧方式——科学轮牧(围栏封育、季节性休牧、舍饲和半舍饲、积极推行牧区繁育、农区育肥);

数量——适度放牧;

减灾防灾——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清洁生产。

环境效益:

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经济效益:

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深度开发(循环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

(1)题,A地区可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

(2)题,B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草场退化。

第(3)题,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4分)

材料一 中美洲及相关地理事物示意图。

材料二 数千年前,中美洲茂密的热带雨林曾经是玛雅文明纵横的天下。

玛雅文明发展了天文学、象形文字及复杂的历法体系,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文明。

然而,奇怪的是,辉煌灿烂的玛雅文明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材料三 由于运河闸室的限制,巴拿马运河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商业机遇。

鉴于此,巴拿马运河开始动工扩建,预计于2014年竣工。

届时可让世界最大规模的船只通过。

材料四 尼加拉瓜南部有风景秀丽的尼加拉瓜湖,太平洋与尼加拉瓜湖之间有低平的地峡相连,湖水通过与哥斯达黎加的界河圣胡安河流入加勒比海。

尼加拉瓜运河是尼加拉瓜计划开凿的跨洋运河,按计划将比巴拿马运河更深、更宽,工程预计耗资300亿美元,于2019年部分竣工。

(1)指出玛雅末期原生森林的分布特征,并简述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

(10分)

(2)说明巴拿马运河建成为船闸式运河的主要原因及由此给当地带来的主要问题。

(4分)

(3)针对尼加拉瓜运河的开凿,你是否支持。

请说明理由。

(1)分布特征:

加勒比海沿岸狭窄地带。

生态脆弱性的表现:

长期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贫瘠;

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植被最易遭受破坏;

雨林被毁,养分淋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2)海陆水位差。

淡水资源消耗过多。

(3)支持。

开凿区地势低平,并可利用天然河道、湖泊,工程量小,成本低;

运河运营收益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尼加拉瓜的经济发展;

运河开通大大缩短大型油轮的航运距离,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或不支持。

投资巨大,国内财政不足;

与巴拿马运河的市场竞争激烈;

存在火山隐患,地质条件不稳定;

与南部国家界河纠纷,可能引发外交纷争、战争。

影响森林、湖泊、河流、沿海等生态环境。

(1)题,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应从高温多雨气候,有机质分解快,淋失作用强、土壤贫瘠;

植被易受破坏、养分淋失,导致雨林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2)题,运河会导致淡水资源消耗过多,淡水缺乏。

第(3)题,明确答出支持或不支持及其理由,从地形地势、工程量大小、经济收入、就业缩短航运里程,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对生态环境影响,国际合作摩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