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4574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ACE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含纯电+插电混)销量为324万辆,渗透率4.2%。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7万辆,渗透率5.4%。

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熟度、政策力度支持、车企未来的规划,我们预计,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保持快速增长,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2025年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提升至16.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2025年达到700万辆,渗透率提升至20%以上(CAGR=38.5%)。

1.2电池成本:

未来有望持续下降,带动电动车的普及

成本结构:

电池取代发动机成为电动汽车中最大的成本来源。

第一电动网数据显示,传统燃油车中,发动机和车身成本占比最大,分别达15%、10%附近。

而在纯电动汽车中,OFWeek数据显示,电池成本占比达38%,为纯电动汽车中最为关键的零部件,也是决定未来产品是否能够持续降价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其中,特斯拉在2020年电池日中公开表示:

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下降速度偏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平均售价由2014年的2.89元/wh降低至2020年的0.84元/wh,降价幅度达70.9%。

特斯拉:

电池成本已降低至100美元/KWh,未来5年有望再下降50%。

据BloombergNEF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0年,特斯拉动力电池的平均售价由2013年的250美元/Kwh降低至2020年的100美元/Kwh,下降幅度累计达60%左右。

未来5年,随着电池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技术的进步,动力电池成本有望再下降50%以上,进一步加速电动车普及。

1.3代工模式:

汽车电动化降低造车成本,加速产业化进程

(1)电动车简化车身结构,降低制造难度

新能源汽车简化了车身结构,使得电动车零部件数量较传统汽油车减少约40%,模块化生产帮助造车新势力在发展初期利用第三方富裕产能或新建产能,实现代工生产,加速产业化进程。

(2)电动汽车代工生产模式已经出现,未来将进一步加速产业化进程

小鹏汽车:

公司首款车型G3是选择海马汽车代工。

后续随着公司收购广东福迪汽车获得生产资质之后,并在肇庆工厂投产。

公司第二款车P7选择自产模式。

蔚来汽车选择江淮汽车代工。

Fisker于2020年12月宣布与汽车零部件公司麦格纳签署合作协议,将由麦格纳独家代工公司首款车型FiskerOcean,计划于2022年投产销售。

2021年12月,公司与富士康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将由富士康为公司生产第二款车型,预计将于2023年底量产销售。

1.4智能化:

软件水平提升,持续改善用户体验

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将成为拉开用户体验差距的主要因素,高端汽车代码量可达1亿行,复杂程度高于PC和智能手机,且代码量仍将快速增长。

智能驾驶:

L1/2技术已相对成熟,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L3技术正处于导入期。

evinside数据显示:

全球L1/2技术的渗透率有望由2019年的8%提升至2025年的35%。

同时,随着特斯拉、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预计L3技术未来几年处于快速导入期,国内市场有望由2019年的4%提升至2025年的60%。

L4、L5技术仍处于试验、封闭或半封闭园区运营阶段,例如XX、滴滴沃芽、文远知行等公司先后在上海、广州、长沙、北京等地区特定场所提供Robotaxi服务;

图森未来在美国高度公路开始了无人驾驶货车配送;

Waymo在美国开始提供Robo-taxi和无人驾驶货车配送等服务。

汽车软件代码程指数级增长。

1)随着智能汽车功能的增加,其代码远超过智能手机和PC。

据新思科技估计,PC操作系统WindowsVista为5000万行,而一辆高端汽车的代码量可达1亿行。

2)据36氪数据,未来汽车代码将大幅增长,其中预计安全类软件将大幅增长四倍、网联类软件将增长3倍、信息娱乐类软件将增长1.5倍、数据分析类软件将增长3倍。

二、智能电动汽车的2025:

智能将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

电动车结构相对简单且动力差异不大,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等)不再是关键竞争力。

我们认为软件定义的智能化水平是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2.1特斯拉:

完成对消费者的智能驾驶教育

特斯拉加大在智能驾驶领域中的布局,FSD功能不断丰富,已完成消费者教育。

公司于2014年推出FSD(FullSelf-driving)功能,并于2015年10月通过OTA正式推送给消费者。

此后,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功能不断完善,自动驾驶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关注度不断提升。

伴随着公司算法的迭代升级,后续FSD自动驾驶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2智能座舱:

汽车行业智能化进程

汽车座舱经历了机械仪表盘、电器仪表盘时代,逐渐进入智能辅助座舱时代。

未来随着AR/VR、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持续发展,有望助推智能座舱发展。

当前智能座舱正经历类似于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迁移,汽车亦正在经历智能化进程。

未来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其市场规模将快速提升。

据ICVTank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364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461亿美元(CAGR为8.2%);

预计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44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739亿元(CAGR为23.0%)。

2.3自动驾驶算法:

研发强度和自动驾驶里程数是关键

算法是自动驾驶系统可靠性、准确度的决定性因素,将直接影响驾驶体验。

按照自动驾驶算法框架的不同,可分为感知、决策、执行控制三大部分算法。

1)环境感知类算法主要是指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观测环境了解自己与周围环境中交通参与者的位置与状态,主要包括SLAM算法、自动驾驶感知算法。

2)决策算法主要是车辆依据感知算法后,通过训练好的模型,依托车载计算平台规划对应的驾驶路径或驾驶决策,以保证车辆驾驶的安全性。

主要包括自动驾驶规划算法、自动驾驶决策算法。

3)执行控制算法主要是通过控制线控系统控制车辆按照规划的路径执行行驶操作。

为把握智能驾驶行业发展机遇,造车新势力、传统整车厂、科技公司以及初创公司加大了在此领域中的相关布局。

如: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推出了FSD智能驾驶系统;

以奥迪为代表的传统整车厂,推出了AudiAI智能驾驶系统;

以Waymo为代表的科技公司,推出了WaymoDriver智能驾驶系统。

不同的发展途径,技术分化。

特斯拉独树一帜,依靠众多的数据不断迭代软件算法能力,进而希望实现由L2+的自动驾驶能力向L4自动驾驶能力的跨越。

而其他整车厂采用“渐进式”的路径。

研发强度和自动驾驶里程数是增强算法的关键,特斯拉行驶里程数远超竞争对手。

自动驾驶神经网络算法的训练离不开大量的数据,特斯拉通过Autopilot直接采集用户的行驶数据,行驶里程数呈指数级增加。

造车新势力加大研发投入。

特斯拉2018-2020年研发支出稳定在90-100亿人民币附近。

蔚来、小鹏、理想2018-2020年研发支出在7-44亿人民币附近波动。

得益于2020年较好的资本环境,各家公司分别通过发行股份或债券获得大量融资,预计后续将加大在智能汽车领域中的研发投入。

其中,蔚来和理想预计公司2021年的研发支出分别为50亿元(同比+101%)、30亿元(同比+173%)。

但与传统整车厂相比,造车新势力的研发强度依旧具备提升空间。

造车新势力的成立时间通常在10年以内,技术研发积累时间不长,产品迭代次数有限。

由于累计销售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强,甚至持续处于亏损状态,造车新势力的研发支出主要依靠融资,规模相对有限。

2020年,蔚来、小鹏、理想的研发支出分别为25亿元、17亿元、11亿元,而2019年吉利、长城、比亚迪的研发支出就分别为54亿元、42亿元、84亿元。

特斯拉2019年研发支出为13.4亿美元,但相对于传统汽车公司依然偏低。

丰田汽车、戴姆勒、大众汽车、通用汽车2019年研发支出分别为96、74、169、68亿美元。

2.4数据:

智能汽车保有量与里程带动数据增长,反哺自动驾驶算法迭代

特斯拉产品在过去8年的时间里,ASP降幅达55.7%。

自2014年推出Autopilot(于2019年更名为FSD)以来,特斯拉不断丰富其功能。

为了获得更多的数据以训练对应的算法,领军企业特斯拉持续推出更高性价比产品:

2017年7月开始交付Model3、2020年3月开始交付ModelY,未来仍有Cybertruck、Semi等多款车型处于产能规划中。

产品ASP由2013年初的11.3万美元/辆,降低至2020年底的5.0万美元/辆,降价幅度达55.7%。

特斯拉累计销量已达140万辆。

伴随着特斯拉中国上海工厂投产进度的超预期,以及中国产品的降价,公司在华销量大幅提升,由2019年的4.5万辆增长至2020年的14.4万辆。

中国地区销量的提升,带动特斯拉全球销量由2019年的36.75万辆增长至2020年的49.95万辆,基本完成公司50万辆的销量目标。

自2012年量产以来,特斯拉在全球销量持续增加。

据Marklines数据,特斯拉全球销量累计约140万辆,逐渐接近需求的引爆点。

公司未来仍有多款车型处于产能规划中,并在全球积极扩大产能。

我们预计特斯拉产量有望于2025年达225万辆。

1)自成立以来,特斯拉前后共发布了多款车型,其中已批量生产交付Roadster、ModelS/X/3/Y共5款车型。

同时,公司未来仍有Cybertruck、Semi等多款车型处于产能规划中。

2)为进一步加快其产品、产能投放速度,特斯拉在美国、中国、德国等多地建厂。

目前,公司在全球共有5个汽车工厂产能规划,分别为加州福利蒙特工厂、荷兰蒂尔堡工厂、中国上海工厂、德国柏林工厂、德州奥斯汀工厂。

依据公司后续产能规划,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产量有望达225万辆。

2.5商业模式:

从“购买产品”向“订阅服务”演进

以特斯拉FSD的商业模式为例:

随着FSD功能的逐步增多,全球FSD价格不断上涨。

在美国市场,其售价由2019年4月的5000美元增长至2021年1月的1万美元;

在中国市场,其售价由2019年的2.78万元增长至2021年1月的6.4万元。

据公司CEO马斯克在2020Q4电话者会议中透露,公司一方面会继续考虑提升FSD售价的可能;

另一方面拟于2021年第二季度推出针对FSD的订阅服务,有望进一步拓宽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变现模式,使得软件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尽管目前,特斯拉FSD产品在中国渗透率较低,仅有1%-2%的用户选择了特斯拉FSD系统,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但我们认为未来公司依靠软件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在软件领域中的算法和能力,客户选购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进而带动软件服务收入的增长。

三、智能电动汽车的2025:

竞争将显著加剧

三种力量交汇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一是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有一定积累的造车新势力,二是加速入局的新科技企业,如小米集团、XX、华为、富士康,一级潜在可能入局的公司,如苹果等。

三是传统车企觉醒后,加速智能电动领域的投资和产品投放。

我们判断,2021-2023年将有更多科技公司涉足汽车领域。

伴随着传统车企的加速转型,2023-2025年可能成为电动车产品竞争最激烈的阶段。

2021-2022年将有多款明确的智能汽车车型投放市场。

3.1造车新势力:

销量快速提升,持续获得资本和产业界认可

2020年特斯拉与中资三家造车新势力累计销量达60.29万辆。

2020年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汽车销量分别为49.96万辆、4.37万辆、3.26万辆、2.70万辆,相较于2019年的36.8万辆、2.06万辆、0万辆、1.27万辆分别增长36%、113%、32倍(理想汽车2019年销量为0.1万辆)、112%。

2020年四大造车新势力市值涨幅惊人。

特斯拉市值由年初的757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年底的6689亿美元,累计上涨7.8倍,年度最高涨幅达7.84倍;

蔚来市值由年初的43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底的762亿美元,累计上涨16.72倍,年度最高涨幅达17.09倍;

小鹏汽车市值由IPO以来的153亿美元提升至2020年底的335亿美元,累计上涨1.2倍,年度最高涨幅达2.41倍;

理想汽车市值由IPO以来的138亿美元提升至2020年底的259亿美元,累计上涨85%,年度最高涨幅达163%。

特斯拉为全球市值第一大车企。

自2010年6月上市以来,特斯拉市值不断增长。

2020年6月,公司市值达1861亿美元,首次超越丰田汽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特斯拉市值6,689亿美元,远高于第二大车企丰田汽车2,507亿美元的市值。

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进入中国市值前十大车企。

考虑到中国本土庞大的智能电动车市场,乐观的投资人期待中国智能车市值有望比肩特斯拉的量级,相关公司估值快速显著提升。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分别为国内的第二大、第六大和第七大市值车企,三家公司加总市值达8,845亿元(1356亿美元)。

市值大幅上涨助推相关公司融资规模提升,加速自动驾驶和智能电动产业链发展。

2020年以来,蔚来汽车累计获得约415亿元(约46.8亿美元)的股权&

债券融资;

2020年以来,理想汽车累计获得约207亿元的股权融资(约20亿美元);

2020年以来,小鹏汽车累计获得约304亿元股权融资(约47.0亿美元)。

2020年以来,特斯拉累计获得约123.4亿美元股权融资。

至2020年末,蔚来、小鹏、理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高达425亿元、353亿元、299亿元。

高现金储备提升造车新势力的研发强度,有助于公司技术积累。

造车新势力未来有多款车型规划。

1)截至目前,特斯拉已批量生产Roadster、ModelS/X/3/Y多款车型,未来仍有Semi、Cybertruck、以及价格更便宜为2.5万美元/辆的车型(车型名未公布)。

2)据理想汽车在2020Q4电话者会议中透露,公司将于2022年及以后,每年推出2款车型;

2023年推出纯电动平台车型。

3)蔚来汽车将于2022年推出公司第四款量产车型ET7。

4)小鹏汽车将于2021年底推出公司第三款量产车型小鹏P5。

其他造车新势力:

主力车型将在未来1-3年释放。

从全球海内外其他造车新势力的产品规划来看,未来1-3年将是集中释放车型的时间。

2021年,Lucid和Rivian将分别推出电动轿车LucidAir(售价6.99万美元)、电动皮卡R1T(售价6.9万美元起)和SUVR1S(售价7.25万美元起)。

2022年,①Fisker计划推出公司的首款车型FiskerOcean,定位SUV,售价3.75万美元起;

②法拉利未来计划推出公司的首款车型FF91,定位SUV,售价10-18万美元;

③智己汽车计划推出两款车型,分别定位电动轿车和电动SUV。

2023年,①Lucid将推出公司的第二款车型和第三款车型,分别定位SUV和轿车;

②Fisker将于2023-2025年累计发布三款新车型,分别定位SUV、皮卡和超跑轿车;

③法拉利未来将推出FF81,售价5.9-9.5万美元。

3.2科技公司:

主流科技公司正在加速入局

小米造车。

2021年3月30日,小米公告表示,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苹果拟进军智能汽车造车领域。

1)2018年苹果与大众宣布将合作开发PAIL(PaloAltotoInfiniteLoop)自动驾驶班车技术服务,具体内容为:

在大众T6Transporter客运车上安装自动驾驶软件,作为大众员工的班车。

其中T6Transporter无人驾驶客运车由Apple设计,并由大众汽车制造。

2)2020年12月22日,路透社发布消息称,苹果计划在2024年生产一款纯电动乘用车,包括其使用自己的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

华为以Tier1身份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2019年6月任正非签发公司组织变动文件,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BusinessUnit)部门,进军汽车领域。

华为称,公司并不造车,而是基于ICT技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零部件供应商,业务主要覆盖覆盖与智能汽车相关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5大业务领域。

XX联合吉利造车。

2021年1月11日,XX宣布与吉利控股合作,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从XX官方的披露以及对媒体的回复,新公司独立于XX母公司体系,覆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

根据XX官网的披露以及公开回应,新组建的智能汽车公司由XX主导,吉利控股作为唯一外部出资方,合资新公司独立于XX母公司体系,保持自主运营。

3.3传统车企:

加速智能电动车投放进程

(1)大众汽车:

电动化布局加速,聚焦平台化战略

大众汽车:

提出加速战略,预计将于2022年累计推出27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车型、2022年推出首款PPE高端电动平台车。

1)自2015年10月,大众宣布将斥资70亿美元打造MEB纯电平台。

2020年10月,大众在美国发布了L2+级别的ID.4,售价3.99万美元。

未来MEB平台除了ID系列产品,还将发展包括斯柯达、西雅特品牌在内的电动化车型。

2)2021年3月5日大众推出“加速战略”(ACCELERATEstrategy),将加速转型为软件驱动型移动出行供应商。

公司规划到2030年,电动车销量预计占公司欧洲汽车销量的70%以上;

2030年在美国和中国的电动车销量占该品牌总销量的50%以上。

至2022年,大众计划在全球共推出27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车型,最早将于明年推出首批基于PPE高端电动平台打造的车型,同时计划在2025年前后开始研发SSP可扩展化系统平台,这将是一个集纯电动、全面互联和高度可扩展性于一身的全新汽车平台,适用于旗下所有品牌和所有级别的车型。

电池和充电的平台化战略:

2023年起,集团将启用标准电芯,预计2030年约80%的电动车型将搭载标准电芯。

软件集成和数字化用户体验将成为大众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大众计划到2030年大规模推行自动驾驶,其将于2026年推出的旗舰项目Trinity就将支持L2+级自动驾驶,随后实现L4级自动驾驶,并且从该项目开始,大众将构建类神经汽车互联网络。

加速扩建电池产能,掌握电池技术核心竞争力。

公司计划到2030年在欧洲建立6座电池工厂,总产能240GWh。

第一家与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合作建立的超级工厂将于2023年投产,产能40GWh,第二家位于德国萨尔茨吉特的工厂将于2025年投产运营。

在电池成本方面,公司在PowerDay发布会上提到将于2023年引入全新的标准电芯技术,并于2030年开始应用于旗下各品牌约80%的电动车型,叠加集团内部协同效应,集团旗下入门级车型搭载的电池电芯成本将减半,量产车型的电池电芯成本将降低30%。

另外大众向美国固态电池技术公司QuantumScape投资1亿美元,并与其组建一家合资企业以实现工业级固态电池的生产,目前研究表明采用固态电池技术可使电池重量大幅降低,续航里程增加30%,充电时间减半,12分钟充电证实可行。

增强市场攻势,车型迭代出新。

2020年大众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超过两倍,并计划2030年电动车销量达到公司汽车总销量的60%,预计2029年前推出75款纯电动车型、60款插混/混合动力车型。

2021年上半年,大众将推出四驱ID.4GTX,并于下半年推出运动型的ID.5。

大众计划在2021年内推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纯电动SUVID.6X和ID.6CROZZ,到2025年MEB在中国有15款车型,并研发一款级别低于ID.3的纯电动车型。

(2)长城汽车:

升级组织架构,全面布局智能电动

长城汽车:

“咖啡智驾”战略发布。

2020年12月30日,长城汽车发布“331咖啡智驾”战略,即在3年时间里,目标实现“用户规模行业第一、用户体验评价最好、场景功能覆盖最多”。

咖啡智能系统计划在2021年年初于WEY品牌“摩卡”车型上量产,并且后续将陆续应用于更多车型;

2021年下半年公司计划推出搭载IBEO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实现全车冗余的L3级自动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