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8666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精品解析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答案】B

A、煤、石油燃料中含有大量碳元素,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增大“碳足迹”,错误;

B、使用一次性筷子,需要多砍伐树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减弱,吸收二氧化碳量就少了,所以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节省了原料,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减小“碳足迹”,正确;

C、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应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会增大“碳足迹”,错误;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就会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汽车燃烧的是汽油,能产生二氧化碳,这样做会增大“碳足迹”,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看该做法是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者是吸收了二氧化碳。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倾倒B.

取用固体

C.

加热液体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D

【详解】A、液体的倾倒时瓶塞应该倒放,错误;

B、取用固体颗粒时,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试管,让固体滑落,错误;

C、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仪器,把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一端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正确;

故选D。

4.2020年6月2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卫星,在火箭的制造中使用了钛和钛合金。

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2

B.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钛的元素符号是Ti

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2,不是中子数,选项A错误;

B、由“钛”的偏旁“钅”可知,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选项B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钛的元素符号是Ti,选项C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选项D正确。

5.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有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

C.汉黄芩素由汉黄芩素分子构成

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汉黄芩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

(16×

5)=12:

5,正确;

C、汉黄芩素是由分子构成,正确;

D、汉黄芩素是由分子构成,应该说1个汉黄芩素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错误;

6.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观:

构成氧气和液氧的分子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元素观:

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C.守恒观: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微粒观: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详解】A、结构观:

构成氧气和液氧的分子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正确;

B、元素观: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C、守恒观:

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法正确;

D、微粒观: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故选:

D。

7.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

3

根据图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CO2+3H2

CH3OH+H2O;

【详解】A.丙为CH3OH,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6=32,故选项A说法不正确;

B.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1,故选项B说法不正确;

C.由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系数可知,反应后分子数目减少,故选项C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

(3×

2)=22:

3,故选项D说法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8.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⑦D.③④⑥⑦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

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故①原子数目;

⑥物质的总质量肯定没有变化。

9.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

A.氧气可用于焊接金属——氧气具有可燃性

B.石墨用于作高铁的电刷——石墨滑腻

C.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一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详解】A、氧气可用于焊接金属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错误;

B、石墨用于作高铁的电刷是因为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错误;

C、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正确;

D、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错误;

故选C。

10.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B.CO2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CO有毒,它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 

CO和CO2

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

B、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

C、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液失去运输氧的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正确;

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其结构不同,正确。

11.氯气(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在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固体与X的溶液反应可制得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X=2KCl+2MnCl2+5C12↑+8H2O,关于该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计量数是12

B.X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定含有氯元素

C.X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l∶35.5

D.该实验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反应前:

2K,2Mn,8O

反应后:

2K,16Cl,2Mn,16H,8O

故X的化学式为:

HCl,计量数为16;

氢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1:

35.5,故AB错误,C正确;

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装置不同,故D错误;

C。

12.现有两份纯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石灰石,其中①小块状石灰石;

②粉末状石灰石。

它们分别跟足量的相同的盐酸充分反应,则反应时间和CO2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B.

D.

两份纯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石灰石,分别跟足量的相同的盐酸充分反应,因为反应物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相同,故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同;

化学反应速率和接触面积有关,故①小块状石灰石的反应速率比②粉末状石灰石的反应速率慢;

【详解】由分析得:

A、①小块状石灰石的反应速率比②粉末状石灰石的反应速率慢,错误;

B、②粉末状石灰石的反应速率比①小块状石灰石的反应速率快,正确;

C、因为反应物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相同,故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同,错误;

D、因为反应物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相同,故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同,错误;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3分)

13.2020年,新冠状病毒席卷全球。

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和消毒液进行防护。

能杀死这种细菌的化学药品有70%-75%的酒精溶液、含氯消毒液等。

其中“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的有效消毒物质,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口罩的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

(2)次氯酸钠(NaC1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C1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价。

(3)次氯酸钠在物质分类上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类。

(4)使用酒精消毒液时要注意安全,禁止喷洒,应进行擦拭消毒。

喷洒消毒比擦拭消毒更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过滤

(2).+1(3).化合物(4).喷洒的酒精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遇明火更容易燃烧

【详解】

(1)口罩的防护原理是分离出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或病菌,与化学中的过滤相似;

(2)次氯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正一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则(+1)+x+(-2)=0,x=+1;

(3)次氯酸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物质分类上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4)喷洒消毒比擦拭消毒更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喷洒的酒精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遇明火更容易燃烧。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还需补充一种用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证明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长颈漏斗

(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B(4).

(5).把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1)仪器的名称:

b长颈漏斗;

(2)使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还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B;

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4)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从长管进,故证明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实验操作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15.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做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

方案一:

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

方案二:

小刚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观察到______,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

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______,

并在小烧杯中加入______,点燃酒精灯

①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______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

原因是______。

【答案】

(1).氧气也能提供氧元素

(2).玻璃管壁上有水雾生成(3).氧气(4).澄清的石灰水(5).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

或C+O2

CO2(7).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

【详解】实验验证:

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氧气也能提供氧元素;

(1)观察到玻璃管壁上有水雾生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单质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操作:

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并在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点燃酒精灯;

实验现象:

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小烧杯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和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O2+Ca(OH)2=CaCO3↓+H2O或C+O2

CO2;

拓展交流:

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产生干扰。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实验设计】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查阅资料】Ca(OH)2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中Ca(OH)2含量较少。

【讨论交流】该小组同学对该装置进行了讨论,提出意见如下:

(1)乙同学认为B中纸花是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其变红。

(2)丙同学认为二氧化碳会被澄清石灰水吸收,D中蜡烛不会熄灭。

【现象分析】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1)与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B中干燥纸花变红,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D中蜡烛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__________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4)自然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水蒸气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大约占26%,温室气体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一氧化碳b甲烷c臭氧d二氧化硫

【表达和交流】

(5)请你提出一条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该小组利用温度传感器验证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温室气体。

用集气瓶收集相同体积的三种气体样本(分别是①干燥的二氧化碳②湿润的二氧化碳③干燥的空气),经太阳灯光源等距离照射,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得出结论】

(答对本小题奖励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6)曲线a、b、c对应的气体样本依次是______________(填数字)。

(7)通过曲线a和b的对比,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是温室气体的结论:

通过曲线b和c的对比,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是温室气体的结论。

【答案】

(1).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净,含有从溶液带出的水和氯化氢气体

(2).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是微溶物质,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3).下层(4).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5).bc(6).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新能源使用(7).③、①、②(8).二氧化碳(9).水蒸气

(1)生成

二氧化碳气体不纯净,含有从溶液带出的水和氯化氢气体,氯化氢遇水形成酸性盐酸、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碳酸都能使石蕊变红;

(2)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是微溶物质,所含的氢氧化钙的量很少,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也很少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所以D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4)c臭氧、b甲烷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故选bc;

(5)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新能源使用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6)题干提供: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温室气体;

故②湿润的二氧化碳中温度升高最大,①干燥的二氧化碳温度升高次之,③干燥的空气温度升高最小;

观察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曲线a、b、c对应的气体样本依次是③干燥的空气、①干燥的二氧化碳、②湿润的二氧化碳;

(7)曲线a和b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气体,故通过曲线a和曲线b的对比,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结论;

曲线b、c中变量是水蒸气,故通过曲线b和曲线c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气是温室气体的结论。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5分)

17.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称量50g过氧化氢溶液和1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分析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求50g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答案】

(1)0.8g

(2)解:

设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答:

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7g。

(1)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气体的质量;

由图像可知,生成氧气质量为51g-50.2g=0.8g;

(2)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