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308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安徽省【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活性炭除异味B.

干冰人工降雨

C.

玻璃刀裁玻璃D.

石墨制金刚石

2.【最新】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的主题。

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A.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B.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种草

C.综合利用秸秆,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

D.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3.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直径4.03米的碳化硅反射镜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该类型的反射镜。

碳.硅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的符号为Si

B.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

C.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D.两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B.

添加液体

C.

取用固体粉末D.

塞紧胶塞

5.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气凝胶冰”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D.“气凝胶冰”中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

1

6.南京大学课题组研制出ZnGa2O4催化材料.实现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

B.ZnGa2O4中含有2个氧分子

C.ZnGa2O4中Zn为+2价,Ga为+3价

D.ZnGa2O4中Zn,O元素的质量比为65:

64

7.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减少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堆方法.以下实验没有体现对比思想的是()

A.

探究氧气的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B.

测定CO2的性质

C.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D.

探究水的组成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10.如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乙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

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红磷燃烧放热造成的

C.a点时红磷燃烧刚好停止

D.c→d压强降低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

二、填空题

11.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城填空。

(1)3个铝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和CO可以相互转化.写出CO2与碳反应转化为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些心脏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在心跳骤停时刺激心脏,恢复心跳。

一种用于心脏起搏器的锂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仅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

(4)乙炔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固体和饱和食盐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

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选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流程题

1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时。

反应结束后,利用下列流程分离并回收二氧化锰,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m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______,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操作m后发现溶液1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五、科学探究题

1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膨化食品包装袋内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多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包装袋内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包装袋内的气体为猜想1:

氧气;猜想2:

氮气;猜想3:

二氧化碳:

猜想4:

二氧化硫。

(1)通过分析,大家认为猜想1是错误的,理由是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食品易与氧气发生级慢氧化面变质;猜想4也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为了探究气体的成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镁能在氮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氮化铁(Mg3N2)固体。

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甲同学收集一.瓶该气体,把一根燃着的木条伸人瓶中,发现木条熄灭。

由此得出气体是二氧化碳。

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剩余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方案

①在装有该气体的容器(容器内压强接近大气压强)上连接一个如图装置。

向右拉动注射署活塞,经过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猜想3不成立,猜想2.成立。

②为进一步确认猜想2成立,乙同学又进行了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另取一瓶气体,向其中伸入燃着的镁条,观察现象;

b.取少量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的蒸馏水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

a.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红色的石蕊试纸___________。

猜想2成立

[交流讨论]

(4)试写出镁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15.小明同学为了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选用药品。

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块状大理石、10%硫酸

块状大理石、7%盐酸

大理石粉末、7%盐酸

(1)图中丙对应实验______(选填“Ⅰ”“Ⅱ”或“Ⅲ”)。

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_____________。

[实验二]性质探究。

如图所示。

用软塑料瓶进行实验

(2)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再向瓶中注人足量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有。

浑浊消失,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开始通气时④变红,通气一段时间后①变红.②③始终不变色。

(4)能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也能变红。

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16.AgNO3可用于电影胶片制作.其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如下反应:

试计算:

(1)AgNO3中Ag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2)680g硝酸银完全分解,理论上产生O2的质量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活性炭除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刻划破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C

【详解】

A、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B、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种草,能减少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C、农作物秸秆应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

A、硅元素的符号为Si,故选项正确;

B、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单位为“1”,不为“g”,故选项错误;

C、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碳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硅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两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4.C

【详解】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A、“气凝胶冰”也是由水分子组成,分子均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错误;

B、“气凝胶冰”改变环境条件,可以转化为普通液态水,故选项错误;

C、“气凝胶冰”只是改变物理状态,成分还是水,所以“气凝胶冰”不是新物质,故选项错误;

D、“气凝胶冰”只是改变物理状态,成分还是水,所以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

1,故选项制取。

故选D。

6.B

【详解】

A、以ZnGa2O4催化材料,实现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不符合题意;

B、ZnGa2O4是由ZnGa2O4的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符合题意;

C、在ZnGa2O4中,锌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Ga元素的化合价为+3,不符合题意;

D、ZnGa2O4中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5:

(16×4)=65:

64,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减少,故选项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量均不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该反应的反应物CO2和生成物H2O属于氧化物,共有2种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

8.D

【详解】

A、图中实验,根据硫在氧气、空气中分别产生蓝紫色、淡蓝色火焰,可以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此实验中,通过设计湿的纸花和干得纸花变色对比试验,表明了二氧化碳与水能反应的性质,涉及到了对比实验,不符合题意;

A、向50mL冷水和热水中个加入1个红墨水,温度不同,扩散现象不同,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故选项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图中实验,没有进行对比,没有体现对比这种思想,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

A、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不符合题意;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符合题意;

C、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符合题意;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也带电荷,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

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红磷要过量,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符合题意;

B、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红磷燃烧放热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C、a点气压最高,由此可知,在a点时反应刚好停止,不符合题意;

D、c→d压强降低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3Al3+N2CO2+C

2COS

【详解】

(1)3个铝离子就是在铝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表示为:

3Al3+。

(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气分子,表示为:

N2;

(3)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

2CO;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量不变,由4Li+2SOCl2═4LiCl+X+SO2↑可知,反应前后锂原子都是4个,氧原子都是2个,氯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S。

故填:

S。

12.铁架台2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BE

【详解】

(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了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4)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因此不需要加热,选用装置B;乙炔难溶于水,因此能用排水法收集,选用装置E。

【点睛】

实验室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13.过滤玻璃棒引流2KClO3

2KCl+3O2↑催化作用滤纸破损等(合理即可)

【详解】

(1)操作m的名称是过滤,所需玻璃仅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该仪器的作用是引流。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化学反应式是:

2KClO3

2KCl+3O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如果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合理即可)。

【点睛】

如果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14.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影响食品的质量因为氮气也不支持燃烧,能使木条熄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到试管口变蓝色3Mg+N2

Mg3N2

【详解】

(1)由于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影响食品的质量,所以包装袋内的气体为不可能为二氧化硫。

(2)因为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

(3)②由于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了氮化镁,氮化镁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氨气和氢氧化镁,氨气溶于水生成了氨水,显碱性,能使石蕊试纸变蓝色,故填: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到试管口;变蓝色。

(4)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Mg+N2

Mg3N2。

15.Ⅰ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太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开始通气时,④变红而①未变红微粒不断运动

【详解】

(1)根据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达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图中丙对应实验Ⅰ;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

反应太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3)再向瓶中注人足量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有。

浑浊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沉淀消失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4)能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

开始通气时,④变红而①未变红;

(5)①也能变红,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微粒不断运动;

【点睛】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在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液态二氧化碳减压迅速蒸发时,一部分气化吸热,二另一部分骤冷变成雪状固体,将雪状固体压缩,成为冰状固体,即俗你“干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密度比空气大。

16.

(1)63.5%

(2)64g

【详解】

解:

(1)AgNO3中Ag的质量分数=

×100%=

%

(2)设680g硝酸银完全分解,理论上产生O2的质量为x,

解得x=64g,

答:

680g硝酸银完全分解,理论上产生O2的质量64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