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1707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人民版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人民版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人民版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人民版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人民版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人民版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人民版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人民版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人民版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小组交流。

刚才说了我们当地冬季的风景,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调查的关于北国风光的资料拿出来(如:

关于风景的,雪雕的,在雪中娱乐的……)在小组内一起欣赏交流一下。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各自的资料,讨论感受北国风光特有的韵味,小组内相互交流发表感想。

5.交流结束,学生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北国风光的迷人和带给人们的快乐,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各抒己见,畅谈冬季生活

1.在这么美丽的冰雪世界中,你知道东北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

谁能先起来说一说我们当地的人们如何过冬的?

(穿衣、交通、室内、饮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小组内交流东北人的冬季生活。

补充:

在东北,冬天人们出门时要穿上皮衣,戴上皮帽、手套、耳罩。

为了保暖防寒,房屋的玻璃都是双层的。

一家人围坐在烧得暖烘烘的火炕上吃饭、唠嗑、其乐融融。

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从生活习惯、饮食、穿着、娱乐……等方面展开。

3、学生汇报资料

(1)冬季生活习惯:

冬天农村的生活。

室外滴水成冰,室内温暖如春。

因为东北人的屋子里都有暖汽,火炕,火墙等取暖设备,时刻散发着热量。

在外边冻得直打哆嗦的人们,一进到屋子里,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用不了几分钟就全身发热了。

一家人围坐在火锅旁边,都选用重庆的麻辣火锅底料,涮着羔羊肉,喝几杯当地的老白干,头上冒出热汗珠,述说着明年春天的生产计划。

东北人过冬天大多喜欢到农村去吃地道的土炕火盆,也就是坐在烧得烫屁股的炕上,吃着一个铁坑里放着炭上面坐着的大黑铁盆里的菜。

滑冰车,吃冰糖葫芦,吃雪糕,看树挂,看冰雕。

冷了就进屋吃小鸡炖蘑菇,喝烈酒,吃野味。

(2)饮食:

每年的十月末十一月初,东北地区的居民就开始准备过冬的蔬菜了,这是东北过冬前的一件大事。

它甚至有着过节一样的气氛,大型厂矿还专门给职工放蔬菜假呢。

现在东北的冬天虽然是什么新鲜的蔬菜都能吃到了,也有好多家庭不再大量购菜了,但是这个习俗仍保留下来。

而且秋菜购买的声势还是很大的,每家买上几百斤蔬菜也是正常的。

酸菜是东北人冬天的主要菜,所以很多人家都开始购买大白菜,准备绩酸菜,在绩酸菜之前,白菜需要在阳光下晾晒。

所以楼前楼后到处是大白菜.(还有些人家做辣白菜,酸菜白肉血肠炖宽粉是东北的名吃)

青萝卜,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也是东北人冬天常见菜,主要是把萝卜切成花或条用盐侵后晾晒,晾干后,加作料可以蒸吃,或凉拌,味道好极了!

(也可以做酸辣萝卜)(牛肉,羊肉炖萝卜味道也不错,还可以包萝卜虾皮饺子),倭瓜或南瓜,也是北方人喜欢储藏的菜。

(3)娱乐

二人转(可适当拓展赵本山、黄宏、巩汉林、潘长江……《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植根于东北黑土地的文化积淀和风土人情。

四、课外拓展

1.出示图片,介绍东北人民利用当地气候严寒的特点,开发冰雪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纷纷前往,并利用这一时机,举行贸易洽谈,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经济。

2.“我眼中的东北”(小组内交流),每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

小结:

东北可以说是人杰地灵,不只有迷人的北国风光,勤劳而又聪慧的人民,更有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这部分内容我们下一节课来一起探讨。

3.你还知道东北地区人们的那些生活特点?

4.考虑我们当地的气候如何,人们是怎样过冬的?

鼓励学生注意勤思考多观察并养成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好习惯。

3.1.林海雪原:

资源宝库

了解这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树立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同学们,欣赏完图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2.学生谈感受(树木多,像林海……)

3.总结:

东北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天然林区,是天然林分布最集中的森林资源宝库。

二、小组交流,深化认识

1.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大兴安岭的各种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在学生交流期间,教师巡视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A、大兴安岭的木材种类……

B、大兴安岭的面积大小……

C、大兴安岭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 

D、大兴安岭林区开发 

3.谈感受

4.总结:

大兴安岭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林区,木材储量占全国的一半。

这里雨水较多、土壤肥沃,特别适合植物生长,所以漫山遍野都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

因为气候寒冷,林木生长比较缓慢,所以木质优良。

落叶松、红松、水曲柳、胡桃楸等,都是优质林木,其中红松有“木材之冠”的美称。

三、看谁知道得多

在东北除了林业资源外,还有哪些丰富的资源呢?

把你的调查表拿出来吧,让我们看看谁的发现最多,谁的调查表设计的最具个性。

小组内交流填写相关内容。

A、动物资源、

B、植物资源、

C、金属资源、

D、石油资源(师顺便出示大庆油田的图片)

E、钢铁工业、

F、化学工业、

G、汽车制造业、

H、东北平原的农产品,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产品是小麦,玉米和大豆;

东北平原的农产品产量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能大量运往祖国各地。

(1)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调查表,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说法有错误,小组中的其他同学一定要一起把它改过来。

整理好后选一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并进行讲解。

(给同学们充分的分析、整理的时间,教师进行适时地指导)

(2)整理好后小组代表进行展示讲解。

(第一小组以后的小组展示全部内容但只进行补充讲解。

(3)谈谈活动之后的感受。

(4)分组总结展示本小组的调查结果: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大庆油田在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油田。

在东北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也都闻名全国。

四、北大荒的开垦

师:

现在的东北风景迷人,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可是这一切人们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1.学生阅读课本57页的内容。

2.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

五、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知道东北地区林海雪原的自然环境,以及这里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绝对不能乱砍乱伐,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2.江南水乡:

水上人家

1.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通过了解江南水乡的资料,使学生认识这里的环境特点,明确“水乡”得名的原因。

活动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江南水乡六古镇”的资料。

一:

创设情境,走进江南

1.课件出示挂图“江南水乡”景象图,问:

你所看到的画面主要有哪些景物组成?

(河、村镇房屋、农田、山丘、桥、船等)如果让你给图起一个名字是什么呢?

为什么?

(板书课题)

2.说到江南美丽的景色,不得不使人想起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忆江南》,集体朗诵。

3.江南的美丽景色能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感,那你有些什么感想?

想知道有关江南的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学生质疑,教师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板书:

江南水乡指的是哪里?

在我国有怎样的经济地位?

这个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讨论交流,了解江南

1.教师出示课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图)

(1)看地图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和地理环境。

(2)在图上找出主要河湖、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

2.课件出示太湖人家的生活环境(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让学生看后交流对太湖人家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

3.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江南水乡六古镇”的资料。

4.教师小结: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出门坐上小船,辗转于城市、乡村和田野之间。

风格多样的小桥映衬在水面上,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风景画啊!

三:

感知江南变化,赞美江南

1.课件出示图片:

(家庭居室、新村面貌等),学生交流体会。

2.教师小结:

现在,江南水乡的经济发展很快,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城乡之间的差异正日益缩小。

鱼米之乡

1.引导学生探究“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了解长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

2.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主要物产,明确这里的物产丰富,树立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

师生搜集江南地区的主要农副产品,调查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农副产品或水产品来自江南水乡。

一、观看天气预报

出示一则江南地区天气预报,学生分析这里的气候特点。

二、小组交流,探究江南

1.小组交流,江南水乡为何被称为“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要求阐述理由,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辩论,产生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明确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的天然条件。

2.小结:

江南水乡四季分明,夏季气温高,冬季不太冷,雨水充足,土壤肥沃,江河湖泊众多,灌溉便利,经过人们的长期开发,这里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最丰富的“鱼米之乡”。

三、我是小导游

1.江南水乡的农副产品你还知道哪些?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开展农副产品知多少的知识竞赛。

(教师注意调控并适时做好评价)。

2.调查汇报:

自己家乡有哪些农副产品或水产品来自江南水乡。

3.让学生作导游向游人介绍江南水乡。

四、南北话差异

1.讨论交流北方人的主食和水乡人的主食不同的原因。

江南水乡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一年可以两种两收,因此,米饭成了水乡人民的主食。

3.3.黄土高坡:

走进窑洞

1.了解黄土高原的大体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探究这样的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

知道黄土高原对我国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发学生爱黄土地、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使学生明确黄土高原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一:

认识黄土高原

1.师: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了解一下我国黄土高原的情况,(教师指地图黄土高原部分)同学们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子的呢?

(黄土很多、水很少、经济不发达等。

2.出示中国地形图,介绍黄土高原位置。

(在太行山西侧;

秦岭以南;

在我国的中部地区。

二、交流资料,了解黄土高原

1.分小组交流课前同学们收集到的黄土高原风俗人情的资料,并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汇报资料分类情况。

大体分为:

窑洞特点、民间工艺、名胜古迹、水土流失等几类。

3.根据学生资料分类情况,让学生重新分组,分别命名为:

窑洞组、民间工艺组、名胜古迹组、水土流失组等。

4.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准备在班内进行汇报交流。

5.班内进行汇报。

窑洞组:

问答式:

在黄土高原地区,各种各样的窑洞随处可见。

一孔孔,一排排,构成了黄土高原独特的风貌。

那么,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为什么大多居住窑洞呢?

学生出示收集到的窑洞图片。

(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水土流失,干旱缺水,不利于农业生产。

人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总要想办法去适应,这里的人们居住的窑洞就是适应自然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民间工艺组:

解说图片:

黄土高原的人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装扮着自己的生活。

这是我查找的几幅图片。

(学生出示相关图片或实物。

如:

泥塑、剪纸、布老虎枕头等,边解说边上台展示。

名胜古迹组:

图文音像资料展:

正是这片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

这里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这里有中化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黄帝陵;

这里还有世界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

还有革命遗址枣园……(学生可以出示图文资料进行解说。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引导学生找一部分音像资料进行展示。

水土流失组:

图文展示:

神奇的黄土高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却非常严重。

根据遥感普查资料,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有45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

黄土高原地区仍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学生出示水土流失图文资料,并解说。

三、献计献策

学生互动:

治理水土流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欣赏歌曲《黄土高坡》,在歌曲中体会当地人的豪放、泼辣,并互相交流感受。

开发热土

1.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

2.通过“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的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开发西部的资料。

一、介绍物产,了解西部资源

1.西部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且蕴藏着宝贵的资源。

请你把它告诉给大家。

2.学生汇报了解到的西部资源

(1)有许多矿产资源。

被称为“黑色金子”的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

黄土高原地下有丰富的煤藏,仅山西和陕西两个省的煤储量,就占全国煤储量的80%左右,所以有我国的“煤海”之称。

各种矿产资源也丰富,如鄂博稀土矿集中了全国稀土储量的90%。

(2)有着充足的水力资源。

(介绍“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张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3)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

(介绍“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骨干工程是我国西部开发的关键项目之一。

这个工程将跨越4200千米的长路。

初期年供气量12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

2004年1月,“西气东输”完成了向沪、浙、苏、皖、豫四省一市用户全面商业供气,标志着“西气东输”开始进入商业运营。

3.畅谈感受:

你觉得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感受贫困,探讨西部前景

1.感受西部地区人民贫困的生活,分析原因。

2.讨论:

我们东部发达地区可以做些什么?

三、学习“决策”,知道东西双赢

1.学习“决策”,了解“西部大开发”(阅读课本71页的资料)

2.为西部开发献计策。

(西部交通比较落后,开发需要交通,要优先发展交通。

西部地区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应该先开发。

开发西部,需要大量的人才……)

3.4、雪域高原

知识目标:

了解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布达拉宫的建设了解我国长时间以来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做出的努力。

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习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上交通面貌的巨大变化,体会我国交通发展的迅速,感受交通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通过对藏族生活习俗和文化的探究,学会欣赏和接纳其他民族的习惯与文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教材分析:

本活动主题包括领略雪域风情,走进布达拉宫和雪域变通途三个部分。

这样从生活各个方面的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探究,在探究实际生活中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气候民族习惯和独特的文化。

了解他们的宗教文化了解唐卡等文化。

了解高原的交通情况,特别是了解青藏铁路的通车对西藏的影响。

课时安排:

3~4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情引入

(播放李娜的《青藏高原》的歌曲)

同学们,李娜的一曲高歌把我们带进了青藏高原。

对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衣食住行等方面讨论交流

分组说说。

让我们一起努力解决这些疑问。

二、交流认识

针对前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学生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全体交流,在资源共享中解决一部分问题

三、问题探究

多媒体出示图片:

藏族同胞的穿着。

学生们观看后说一说藏族同胞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件藏袍,让学生亲自穿一下,介绍藏族人穿着藏袍的习惯,说说感受。

讨论:

为什么藏民要这样穿着藏袍。

请学生用真实的藏袍为大家一边演示一边分析藏民如此穿的原因。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藏民的主食,分析青稞的生长特性,明确藏民生活与环境的关系。

小组讨论:

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四、了解展示.课前布置学生对藏族人民的文化活动进行了解和研究。

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藏民的习俗和文化(宗教习俗、待客习俗、歌曲、舞蹈等)。

交流对藏族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辨析:

如果我们不习惯藏族的生活习俗应该怎么办。

五、引导结合语文中的课文

让学生讲讲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学生对相关的历史背景进行补充、交流。

讨论汉藏通婚的好处。

学生根据自己对布达拉宫的了解讲讲其他与布达拉宫相关的故事。

六交通发展

从牦牛到汽车火车飞机

投影青藏铁路的图片

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和通车

了解西藏经济的发展与交通的关系。

学唱有关藏族的歌曲了解藏族文化。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