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陆地和海洋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34648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陆地和海洋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二、世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地形的概念:

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类型

高度

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

一般在200m以下

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高原

一般海拔较高

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地区

丘陵

海拔500m以下,相对高度100m以下

地形起伏、坡度较缓

山地

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度100m以上

地表起伏大

盆地

无一定高度

四周高中间低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

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3、七大洲地形特点

地形特点:

一般从海拔、地势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

欧洲:

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平均海拔最低

单一非洲:

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由于高原不高平均海

拔低于南极洲和亚洲

南极洲:

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

北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三大地形区南美洲:

西部山地、山脉以东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澳大利亚: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复杂:

亚洲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区面积广、平均海拔次于南极洲

4、海底地形

大陆架:

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海底地形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

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5、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

(1)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西西伯利亚平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贝加尔湖、咸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加里曼丹岛、伊里安岛

(2)欧洲:

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欧平原、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比斯开湾

(3)非洲:

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维多利亚湖

(4)大洋州:

大分水岭、艾尔湖、珊瑚海、塔斯马尼亚岛

(5)北美洲:

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西印度群岛、中美地峡、加勒比海

(6)南美洲:

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火地岛

(7)南极洲:

南极高原、横贯南极山脉

三、高中知识联系材料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循环

1.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矿石之间的关系

 

2.地壳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

(2)地壳物质循环

组成地壳的物质在内力作

用和外力作用下,处于不断的

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

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上升冷却

凝固,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在

外力作用下,经过侵蚀、搬运、

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已

生成的岩石经过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这就是地壳物质循环的主要过程和环节。

上图中箭头上的数字表示某种地质作用:

①一岩浆活动;

②一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③一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

一地壳上升。

画地壳物质循环略图时,先画大循环;

岩浆一岩浆岩一沉积岩一变质岩一岩浆。

再补充小循环:

地下岩石随地壳运动上升至地表;

地下岩石的变质等。

例题1:

写出右图(地壳的物质过程)

中各字母和各数码所代表的含义

答案:

A-D: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

①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成岩);

②变质作用;

③高温熔化(重熔再生高);

④冷却凝固(岩浆活动);

3.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内部圈层划与地壳结构特征:

A为横波

B不纵波

D为莫霍界面

F为古登堡界面

C为地壳

E为地幔

G为外核

H为内核

地壳结构特征:

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状态。

(2001广东、河南,5)地壳的平均厚度

A.约为120千米       B.约为8~9千米

C.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D.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C

(2)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全球岩石圈(地壳和上地漫顶部)被一些构造带(海岭或中脊、海沟、断层等)分割成若干板块。

全球共划分出大板块,大板块内又划分出若干小板块。

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表的基本面貌。

(3)板块边界与地貌

(4)板块学说的应用:

解释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矿产的分布等。

(二)陆地地表形态变化及成因

1.内力作用-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

分类

岩浆运动方向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种运动的辩证关系

水平运动

平行于地表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横断山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两者相伴发生,在不同区域或不同时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升降运动

垂直于地表

使岩层隆起或凹陷,从而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2)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壳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

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影响

判断依据

对地貌影响

实例

形态

岩层顺序

地形

成因

褶皱

背斜

上拱

中心老两翼新

岩层上拱而成山

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弧形山系)、阿尔卑斯山脉(系)

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谷

向斜

下弯

中心新两翼老

岩层下弯而成谷

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

断层

地垒

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上升

块状山地

庐山、泰山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下降

裂谷、凹陷地带

东非裂谷、汾河谷地

(3)地质地壳演化史:

地年代-成矿-代表性生物(动物与植物)

地质年代

生物发展阶段

成矿种类

时间(距今亿年)

动物界

植物界

新生代

第四纪

0.02-0.03

人类时代(冰期)

被子植物

石油

第三纪

0.07-0.03

哺乳动物(猿猴)

中生代

0.25-0.7

爬行动物时代

(恐龙、始祖鸟)

裸子植物

煤石油金属

古生代

晚期

3.3-2.5

两栖动物(青蛙)

陆上孢子植物(蕨类植物繁生)

煤矿

中期

4.0-3.3

鱼类时代(鱼类)

早期

6.0-4.0

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珊瑚)

元古代

25-6.0

海生藻类、海绵

太古代

38-25

铁矿

地球初期发展阶段

46-38

例题1(1997全国,23)大量形成煤和石油的地质时期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地质成矿时期的识记能力。

中生代量巨今2.5亿~0.7亿年,爬行动物盛行,出现了大量的裸子植物。

植物被埋入地下后,在复杂地质作用下形成煤,而低等生物被埋入地下后,其遗体经过复杂地质作用,形成石油。

所以中生代是一个大量的形成煤和石油的地质时代。

(4)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应用)

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防御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如: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盆地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

见下图

(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是雨水汇集区,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6)利用背斜找油: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见右图

2.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貌

(1)流水作用:

侵蚀—冲刷:

沟谷、峡谷、瀑布等;

溶蚀:

溶洞等喀斯特地貌

堆积—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2)风力作用:

侵蚀—风蚀洼地、戈壁等

堆积—沙丘、沙垄、黄土等

(3)冰川作用:

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

堆积—冰碛丘

(4)波浪作用:

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

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

3.七大洲的地貌特征

名称

地 形 特 征

亚洲

地形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3/4,平原大多分布在大陆周围(河流中下游)地区

欧洲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比较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

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号称“高原大陆”

南极洲

平均海拔超过2350米。

地面多被冰雪覆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洲

北美洲

西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高原与古老山地

南美洲

西部为山地、东部平原与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西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

4.海底地貌

大陆架:

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在大陆坡以外的大洋底部,分布着面积广大洋盆、很深的海沟以及绵延很长的海岭。

5.世界13个分区的地貌特征

(1)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

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等13个分区的主要地貌特征见下表:

分区

东亚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地势西高东低,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

东南亚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中国西部山水相连,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两种流水地貌是河流上游形成的河谷成V字形和两岸高耸的流水侵蚀地貌。

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

南亚

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山地、平原和高原。

北部是地势很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一部分;

中部主要是由印度河、恒河冲积而成的平原;

南部主要是印度半岛中南部的德干高原

中亚

深居亚洲内陆,以丘陵、平原为主。

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

东部为天山山脉,北部为丘陵,西部和中部是广阔的平原

西亚和北非

以高原为主,高原的边缘有较高的山岭耸立。

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

地中海沿岸地带也有狭窄的平原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整个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

该区高原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比北非地势高。

东部高原上有断裂下陷的东非大裂谷和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由盆地凹陷而成。

中部偏西的高原之中,有刚果盆地。

高原逼近海岸,海岸线比较平直,海湾、岛屿较少

欧洲西部

以平原、山地为主。

平原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地形呈波状起伏。

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较广,北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有阿尔卑斯山脉

欧洲东部和北亚

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

乌拉尔以西为东欧平原,向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北美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由落基山等几条平行并列的山脉组成,东部高原、山地区,有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部平原区,面积广大,地形平坦

拉丁美洲

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为绵长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山间有盆地、高原,并多火山地震。

南美大陆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排列,其中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

巴西高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

冰雪高原,海拔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在2350米以上

(2)主要国家的地貌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的地貌特征。

6.中国地形

(1)地形特征

①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这一特征一方面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又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另一方面,由于呈阶梯状分布,在阶梯处河流落差很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②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的走向和分布有一规律可循,主要有两组:

东西走向和东北一西南走向。

这种格局是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

各有三列山脉,分布在东部地区,相互交织,形成明显的网格状形态。

(2)各类地形区的特征和分布

①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和特征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为“世界屋脊”,突出一个“高”字;

内蒙古高原广阔坦荡,突出一个“平”字;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岩溶广布,崎岖不平。

四川盆地山清水秀,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

准噶尔盆地形似三角;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为高原盆地;

②了解每一个平原的特征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山水环绕,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有“水乡”的美誉。

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

(三)海洋的温度、盐度及运动

1.海水的温度

(1)海水温度

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支状况,收人大于支出,温度就升高,反之就降低。

其中,海水热量的收人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就海水的热量收支状况看,世界海洋每年总的热量收支是平衡的,但不同海区和同一海区不同季节收支又是不平衡的。

(2)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

①太阳辐射:

导致不同纬度的海区温度不同,同一海区不同季节温度也不同。

②洋流:

同一纬度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低。

③海深:

水温随深度变化,但幅度不大,尤其是1000米以下几乎无变化。

此外,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状况还受沿岸地形、气象等因素的影响。

(3)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4)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海洋面积广,海洋的水量大,海水的热容量比土壤、岩石、空气都大,因而海水温度的变化比陆地温度的变化小得多。

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2004江苏,28-29)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量净收人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人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1)AD  

(2)BD

2.海水的盐度

(1)分布的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分布曲线呈马鞍形或双峰驼式。

(2)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因 素

影      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量越大,盐度越高。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

蒸发量>降水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如大江大河入海口处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的海水盐度低。

洋流

同纬度地带。

寒流经过的海区。

盐度偏暖流经过的海区。

盐度偏高

海域封闭性

海域封闭性越强。

盐度会趋于更低或更高。

在分析一个海区盐度或高或低的原因时,一般要从上述几个方面考虑,但并不是所有因素都要分析,而是要具体海域具体分析。

3.洋流与“厄尔尼诺”现象

(1)洋流分类

成因分类

热力分类

风海流

暖流(比流经区水温高):

从低纬流向高纬、下降流

密度流

补尝流

水平补尝

寒流((比流经区水温低):

从高纬流向低纬、上升流

上升流或下降流

(2)洋流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环流方向

环流的形成

南、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北半球:

顺时针

南半球:

逆时针

(大洋东岸暖流,西岸寒流)

赤道两侧海水在信风推动下,由东向西流动,形成赤道洋流;

受陆地阻挡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迫使海水向较高纬度流去,形成暖流;

在盛行西风推动下,海水由西向东流动,形成西风漂流,受陆地阻挡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又迫使海水折回赤道,形成寒流,从而形成反气旋型环流系统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逆时针(大洋东岸暖流,西岸寒流)

南极大陆外围,南纬40º

附近的西风漂流

自西向东流,是赛流

终年受西风

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夏季:

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 

冬季:

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

受季风的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  响

实  例

气候

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大意义

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

高纬度海区水温不会持续下降

影响大陆沿岸气候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巨大作用

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荒漠环境的形成,沿岸寒流起一定作用

海洋生物分布(形成大鱼场)

寒暖流交汇

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等渔场

上升流

秘鲁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

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水污染范围

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农药成分成分

海洋航运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最佳航线的选择

(4)“厄尔尼诺”现象

如道南北两侧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驱动着低纬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形成了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

而表层的海水温度较高,于是在太平洋西部的低纬地区便形成了一个水温较高的“暖水地”。

当东部的海水向西流走以后,邻近及下层的海水前来补充,形成补偿流,尤其是往上升的洋流,水温偏低,因而东部海区则相对来说形成了“冷水地”。

当海水与大气进行热量交换以后,便形成了正常年份的大气环流,即沃克环流。

这样,由于西部海域水温高,气温也高,形成上升气流,因而降水丰沛;

而低纬的东太平洋地区则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较少,致使南美洲的低纬西海岸地区较干早(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在有些年份,这两个海域的水温出现了异常。

如果与上述情况相反,则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西部海域的水温不如往常高,这样上升气流减弱,甚至出现下沉气流,于是就使得该地区及邻近的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等地出现干旱天气、严重的时候还会带来森林火灾。

反观东部.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以往干旱的南美洲西海岸成了多雨的大气,有时出现水灾,而由于沿岸的上升流(洋流)难以形成,渔场大大减产。

当然,“厄尔尼诺”所带来的气候反常远不止这些,这里不再—一赘述。

而“拉尼娜”现象正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东西部海水的温差比正常年份要大,也会引起气候的异常变化。

(1997上海,4)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中,

A、B、C、D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大洋环流。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环流   、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环流   、   流经大陆西岸时应

为寒流。

(3)在环流B的       都是形成大

渔场的理想海区。

假如该图为大西洋,此处应

是    渔场。

(4)假如该图为大西洋,环流B的西部洋流

名称是       ;

环流C的南部洋流名称为         。

(1)B  D  

(2)B  C  (3)西北纽芬兰

(4)墨西哥湾暖流  西风漂流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世界大洋洋流模式图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B、C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B在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C在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B、C在大洋的东岸是由高纬流向低纬,按性质分属于寒流,在大洋的西岸是由低纬流向高纬,按性质分为暖流。

A、D属于分布在中高纬度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在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

A、D在大洋的东岸是由低纬流向高纬,按性质分为暖流;

在大洋西岸是由高纬流向低纬,按性质分为寒流。

假如该图在大西洋上,西北部的纽芬兰渔场是世界上四大渔场之一,是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的交汇处。

环流C南部是西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海流—一西风漂流。

5.四大洋概况

位 置

面积/万k㎡

主要特征

主要边缘海和内海

主要岛屿、群岛、半岛

太平洋

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18000

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白令海、日本海、勃海、黄海、东海、南海、珊瑚海等

台湾岛、新西兰南南北二岛、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西亚、美拉尼西亚、朝鲜半岛等

大西洋

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9300

岛屿不多、呈S形

比斯开湾、几内亚湾、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等

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西印度群岛等

印度洋

位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7500

大部分位于热带

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等

斯里兰卡岛、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半岛等

北冰洋

位于北极圈内,被亚、欧、北美三大洲所包围

1300

海岸线曲折,多岛屿、浅面宽的边缘海,大部分洋面终年结冰

巴伦支海等

新地岛、北地群岛等

6.我国的近海和领海

我国的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18000多千米,从北到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