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提升练十五 古今中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2517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提升练十五 古今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提升练十五 古今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提升练十五 古今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提升练十五 古今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提升练十五 古今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提升练十五 古今中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提升练十五 古今中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提升练十五 古今中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提升练十五 古今中Word文档格式.docx

A项说法错误。

B项材料无法体现。

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 C

4.(2018·

广东佛山模拟)明代文学家顾起元《客座赘语》中说:

“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燕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大会则用南戏。

”这反映出(  )

A.明代戏曲中心已转移到南方

B.元杂剧最初在我国南方兴起

C.明中后期元曲发展渐趋衰落

D.明代我国戏曲逐渐走向融合

解析 由材料“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燕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大会则用南戏”可见元代流传下来的北方散曲逐渐被明代南方兴起的“南戏”所取代,可见元曲在明代的衰落,故C项正确。

5.(2018·

河南信阳模拟)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中心南移

B.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

C.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

D.宋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

解析 材料说明宋词的繁荣深受南方词人的影响,故D项正确。

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与之相伴的文化中心随之南移,故A项错误;

宋朝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宋词的繁荣,但不足以说明词人多出自于南方的现象,故B项错误;

经济中心南移后开始文化南移,且材料提及两宋词人多为南方人,故C项错误。

6.(2018·

河北沧州模拟)“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但是十七世纪的神学却有了‘双重性格’;

除了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士之外,它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

”这说明(  )

A.科学思维影响社会进步

B.封建神学受到严重冲击

C.“理性王国”成为共识

D.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

解析 材料神学“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说明上帝被认为是理性的化身,理性思维能够认知自然秩序,表明理性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能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故A项正确;

材料“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士”等信息,不能说明神学受到严重冲击,故B项错误;

“理性王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目标,与神学目标不一致,故C项错误;

材料虽说明神学受到科学思维的影响,但不能证明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8·

四川成都模拟)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

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

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

A.催生了启蒙运动B.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

C.普及了无神论D.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解析 根据题目中“人们因而思考……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得出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这种理性思考正是后来启蒙运动所追求的理性,故A项正确;

牛顿的三大定律属于物理学领域,进化论属于生物学领域,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牛顿的三大定律动摇了上帝的地位,题目设问的是“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更侧重的是人们的理性思考,故C项错误;

D项表述与题目的设问不相符,故D项错误。

8.(2017·

山东青岛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的敌视

B.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侵略提供了理由

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解析 首先,要能准确记忆达尔文的《物种的起源》一书是在1859年出版的,排除B项,然后理解题干中“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段话的意思。

这段话的意思是达尔文的思想之所以在西方有深远影响,是因为他的“适者生存”“生存斗争”能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对外殖民扩张提供一个完美的借口。

1859年这个时间刚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迫切需要对外侵略和扩张来满足迅速提高的生产力要求。

所以,本题选C项。

A项达尔文遭到教会仇视是因为他宣扬的进化论观点与欧洲教会宣扬的上帝造物说相违背。

D项早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提出暴力革命的主张,其思想渊源不可能是进化论。

9.(2018·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与创作风格相同的是(  )

A.《巴黎圣母院》B.《约翰·

克利斯朵夫》

C.《人间喜剧》D.《百年孤独》

解析 据材料“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可知题干的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故A项正确。

10.(2018·

河北邯郸模拟)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封建复辟王朝对这场革命的否定,人们在重新认识启蒙运动及大革命的意义和精神时,极大地激发出反对专制暴政,要求个性解放,渴望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政治热情。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  )

A.侧重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B.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C.注重如实地描写社会底层的心声

D.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解析 材料中“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故B项正确。

答案 B

11.(2018·

湖北武汉模拟)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这种艺术表达形式的特征是(  )

A.反对传统束缚和理性的压制

B.强调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绘

C.重在表现色彩发生微妙变化

D.重视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

解析 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美术,其艺术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故A项正确;

对客观对象准确描绘是现实主义美术的艺术风格,故B项错误;

重视色彩微妙变化是印象画派的风格,故C项错误;

重视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故D项错误。

12.(2018·

云南玉溪模拟)爱因斯坦曾说,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

还应关心人的本身,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他的这一认识主要源于(  )

A.过去的科学缺乏人文性

B.科技终为世界大战所应用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13.(2018·

安徽六校联考)某文章指出:

“电视对社会的毒害也相当严重,它被指责用政治、思想和商业宣传来塑造人的思想。

每天的电视节目中,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和色情场面,因此有人批评它是‘魔鬼的眼睛’。

”由此可知,该文章认为影视艺术(  )

A.不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只能满足人们低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B.不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C.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D.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毒害”“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和色情场面”“魔鬼的眼睛”可知,该文章批判了影视艺术,故选A。

B、C、D三项与材料中的观点不符。

14.(2018·

辽宁抚顺模拟)1954年秋,毛泽东亲自发动了由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而展开的批判胡适派唯心主义的斗争。

1955年,由批判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而变为反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这些斗争(  )

A.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繁荣

B.反映出“双百”方针遭到肆意破坏

C.集中体现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D.有利于确立社会主义思想主流地位

解析 根据材料“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胡适派唯心主义的斗争”、“反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利于各种文化的繁荣发展,故A项错误;

根据所学,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与材料“1954年秋”、“1955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根据所学,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虽然这些批判不利于各种文化的繁荣发展,但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主流文化的确立,故D项正确。

15.(2017·

福建联考)1956年7月,《人民日报》某文章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活动和文化科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已经确定的。

但是,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得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仍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该文章评论的主题应是(  )

A.“双百”方针的实施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56年”“学术问题”“科学研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知,该文章评论的主题应是“双百”方针的实施,故选A项。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1957年发表的,排除B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1978年邓小平提出的,排除C项;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

16.(2017·

山东临沂模拟)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此表反映了(  )

阶段

时间

人数

第一阶段

1950~1953年

1708名

第二阶段

1954~1956年

5853名

第三阶段

1957~1958年

1654名

第四阶段

1959~1965年

很少

A.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

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

C.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

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解析 材料呈现的是1950~1965年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这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冷战的格局下,“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从而获得苏联的援助和承认,中国派遣苏联的留学生数量增多(1950~1956)但是伴随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派遣留学生减少(1957~1965),故A项正确。

17.(2018·

四川德阳模拟)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

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

这一转变的政治背景是,中国(  )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新的意识形态权威建立

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

D.受美苏争霸形势的影响

解析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教育部取消美国的教育制度,采用苏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反映了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说明新的意识形态权威的建立,故B项正确;

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美苏争霸出现在50年代中期,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8.(2018·

湖南邵阳调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并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对旧知识分子进行革命的政治教育,同时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

这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教育(  )

A.朝着人民教育方向发展

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C.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解析 材料“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体现出建国初期教育的人民性,故A项正确;

这一规定还未付诸实践,不能推断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故B项错误;

C项是改革开放以后,而《共同纲领》制定于1949年,故C项错误;

D是1965年,而《共同纲领》制定于1949年,故D项错误。

19.(2017·

河北唐山模拟)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这种做法(  )

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

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

D.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

解析 1977年恢复高考,故A项错误;

文革期间高校招生对象素质不高,故B项正确;

文革教育体现了阶级斗争的特点,故C项错误;

材料中教育执行“左”倾思想,故D项错误。

20.(2018·

云南昆明模拟)毛泽东在1958年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

这主要说明了(  )

A.“两弹一星”的开展受国内外形势所迫

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

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

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8年”“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我国相对落后,集中力量发展“两弹一星”是受国内外形势所迫,A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25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2分,共50分)

21.(2017·

广西桂林中学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1830年以后,出现了少年儿童涌入小学的高潮。

美国马萨诸塞州于1852年颁布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法令。

美国1870年后又出现了涌入中学的高潮。

到1898年美国实行普及义务教育的32个州已有17个州把义务教育限定为9年。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初级中学的程度。

法国于1959年把义务教育延长为10年,英国从1969年起延长为11年,美国多数州延长到12年,原苏联从1984年延长到11年。

——整理自《中国义务教育学制改革大思路》

材料二 随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我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只有普及义务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适应祖国的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

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决定因素,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

理论工作者强调,不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能是纸上谈兵。

法律工作者指出,法盲和文盲有很大的相关性,不普及义务教育,真正的法制是难于实施的。

——整理自杨海榕《试论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普及义务教育对我国的重大意义。

(9分)

(3)综合上述分析,如何认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

(4分)

答案 

(1)趋势:

义务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

原因:

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

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

提升国民民族素质的需要。

(8分)

(2)意义:

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力的需要;

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广大劳动者素质,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3)关系:

教育进步需要经济发展来支撑,其进步也必然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2.(2018·

云南师大附中月考)(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

故天瑞应诚而至。

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贱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

刑罚不中,则生邪气;

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

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

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二 在一切的正中,坐着太阳,如登宝座。

在这最美的神庙里,要这个发光体能同时照明一切,还能有更好的位置来放它吗?

它被叫做明灯、精神、宇宙主宰,都很正当。

……他如坐在皇座上,管理他的儿女们,就是绕着他转的那些行星。

地球有月球为她服务。

——哥白尼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背景。

(6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并判断其出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哥白尼主张的不同影响。

(7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归纳概括。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董仲舒提出主张的服务对象、儒家思想学术本身以及其他学派思想的发展等角度分析。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在一切的正中,坐着太阳,如登宝座”得出太阳中心说;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来自于哥白尼的著作《天体运行论》;

第三小问,(董仲舒)结合所学可从儒学的服务对象和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的角度进行分析,(哥白尼)结合所学,可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解放以及封建王权的确立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观点: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大一统;

罢黜百家。

(3分)

背景:

汉武帝中央集权政治大一统;

此前法家、道家的思想主张无法适应统治的需要;

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继承与改造。

(2)观点:

太阳中心说;

(1分)

出处:

《天体运行论》。

董仲舒:

维护政治统一;

形成儒学独尊的地位。

(2分)

哥白尼:

解放思想,冲击教会的权威;

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推动欧洲近代专制王权的兴起。

23.(2017·

河北衡水中学摸底)(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网站的网页截图。

网讯:

从国家级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小组获悉,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已出版,并于2015年秋进入课堂,开展新课程实验。

其中,《道德经》已在高二全本讲解。

课题组秘书长张健表示,传统文化进入高考是必然趋势。

在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中,全国25个省份高考要统一命题。

并已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国学以高姿态进入教材,进入课堂,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道德经》。

学习国学,对陶冶学生情操,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大有禆益。

然而,把国学文化纳入高考,是不是太急了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2分)(要求:

观点明确,说理充分,史论结合)

解析 根据材料中呈现出两个观点:

观点一“课题组秘书长张健表示:

传统文化进入高考是必然趋势”得出国学纳入高考十分必要,需要分析肯定传统文化的意义;

观点二“国学文化纳入高考,是不是太急了点?

”得出国学不易纳入高考,陈述不易于纳入高考的理由。

答案 示例 观点:

国学纳入高考十分必要。

理由:

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学术,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不断发展的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国学不等于儒学,国学中的优秀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将国学文化纳入高考,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国学文化的普及,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的自豪感;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学习传统文化、宣扬传统美德,有助于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10分。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