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24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3.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doc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doc(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doc

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P2~P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表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学难点:

用自已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一些几何图形的某些特征。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归纳法。

教学技术与教具:

几何画板、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实物教具。

活动准备:

1、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

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等。

并展示实物教具和第3页下图,让学生系统回忆这些几何体的形状。

2、就是由这些基本图形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下面是一幅城市一角的

街景照片,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实投)从而引出新课——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板书)

教学过程:

1、课件展示一些建筑物照片和一些邮票(有建筑画面),让学生感受立体

几何图形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同时让学生观察每幅图中,能找到哪些熟悉的几何体(让学生上台说明,看谁能找到最多和最准确,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2、展示课本第2页各图(实投),让学生仔细观察回答又有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力。

3、展示第3页上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分小组讨论,再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课件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台、球的几何透视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5、课件展示棱柱和圆柱,分组讨论这两个几何体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分组讨论交流中形成对棱柱比较全面的认识。

6、练习: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和球。

分组比赛,看哪一组举的例子多。

(如:

机器零件的六脚螺母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桶开头茶叶盒,茶杯的开头类似于圆柱,有些冰琪淋的开头类似于圆锥,蓝球,足球等的开头类似于球,台灯的灯罩的开头类似于圆台。

7、练习:

将下列的几何休分类,并说明理由。

小结:

提问: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认识了什么图形?

你发现了你的周围都存在着数学吗?

作业:

1.动手做一做,想一想:

①画一个半径为5cm的圆,从圆中剪下一个扇形,(扇形要大些才好)

②把扇形的两条半径对齐,卷成一个几何休。

③你能说出这个几何体是什么吗?

2.做一个边长为3cm的正方体。

(注:

做好后请保留)

教学后记:

学生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感兴趣,气氛极好,能认识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也能分别举出生活中的物体哪些是属于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通过观察比较实物棱柱与圆柱,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它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但对于给几何体分类,却不会分,学生不知根据什么分,只有通过指点按平面与曲面分或按柱、椎、球分,则大部分同学会分。

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P5~P7)

教学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

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教学难点:

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教学方法:

观察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工具:

扇子、笔、常见的立方体

准备活动: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常见的几种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1.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面和曲面(学生常见的高速公路和海浪),并由此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图形例子。

2.拿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除了面以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从而引出线和点,由此让学生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先让学生想象面面相交,线线相交会得到什么?

再板书画出,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

4.思考:

平面与平面相交得到什么线?

曲面与曲面呢?

5.让学生找找具体模型的面和线,顶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的初步认识,通过笔来演示加深这个认识。

(做相应的课本上的练习议一议)

6.通过动画演示,举例下雨,水笼头,以及扇子的展开,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初步认识。

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做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7.练习:

课本P7第2题

小结:

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作业:

1P7:

1

2为明天上课准备做课本上的几个平面图形。

教学后记:

先让学生想你线线相交,面面相交会有什么结果?

再通过示范,线线相交即得到点,面面相交则得到线,举点动成线的例子。

再让学生举例: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学生能积极思考,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能初步想像出某一个平面动会得到什么几何体。

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第1课时(P8~P10)

教学目标:

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

3、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教学重点:

在实践操作的活动中观察、发现棱柱的特性,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通过先实践后观察,总结棱柱的特性,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渡到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

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证明猜想,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教学用具:

实体模型,自制的教具及多媒体电教平台。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剪课本第8页的图1-2;第9页图1-3及第10页第一题的图形

2、创设一些引导问题,为新课做好准备:

你自做的第8页图能否折叠成棱柱?

能折叠成棱柱的同学是怎样剪的?

若不能,发现了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动手折叠已准备好的图1-2,不能够折成棱柱的,发现什么问题?

那里出错了?

学生思考。

再针对情况逐一分析。

通过讨论,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棱柱。

2、可能的情况:

(1)底边的边和对应的长方形的宽不相等;

(2)长方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不相等;

(3)两底面相等,但是没有对应起来。

提出问题:

长方形的长与棱柱的底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多边形的边与折痕的关系?

回忆前几节课我们学过的棱柱的性质:

(1)上下两个底相同,都是多边形。

(2)侧面都是长方形。

二、新课

3、学生用尺子度量各自棱柱的各条边,发现了什么?

相等的棱我们给它一个名字:

侧棱。

观察棱柱,那些棱是侧棱?

它们是由哪些面相交得到的?

(叫学生做小老师,上讲台讲。

让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得到侧棱的概念:

相邻的两个侧面相交得到的棱叫做侧棱.

4、这个侧面和底面的区分,同学们会吗?

是不是在底下的面就是底面呢?

学生思考(学生看到会判断,但是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怎样判断是需要一定的锻炼的.)

用正六棱柱来展示不同的放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想法.

可能的情况

(1)两个一样的面就是底面.<把正六棱柱横放让学生观察,肯定有学生反对该说法

(2)还要两个面平行.<会有一部分的学生赞同,同是用上例反驳

我们上节课说过,侧面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啊?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可以根据底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特殊地,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三、练习(课本P9)

另加:

寻找底面、侧面。

(每个面都可以做底面,特殊情况)

5、课本“想一想”中的第一题,先判断,再动手验证。

第二题,投影课本,集体观察并要求快速回答问题。

6、习题1。

3,先看看,再想想,最后动手折折。

问题:

把六边形的位置换换,还能折叠成六棱柱吗?

7、放映光碟中有关折叠的内容,要学生注意看,寻找对应面。

小结:

棱柱的棱、侧棱的定义及其它的特征。

作业:

(1)课本P10EX2

(2)做一个圆柱、一个圆锥的侧面(3)做三个正方体,及课本P11图1-6的两个图形(4)带剪刀回校。

教学后记:

学生根据自己剪的五棱柱展开面,能折叠成五棱柱,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棱柱及引导说出棱柱的上、下底面一样,侧棱的长度一样长,侧面都是长方形,并发现侧面的个数、侧棱的条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一样多。

即可根据底面的边数判断侧面个数及侧棱的条数。

在关于棱柱的练习中大部分学生完成得较好。

学生做的模型有的太小了,不好观察、量度。

教师要在课前准备时提醒一下学生。

效果可能更好。

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P11~P12)

教学目标:

1、经过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教学活动经验。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

如何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成平面图形,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一个正方体剪成一个规定的平面图形。

教学用具:

正方体、圆锥、圆柱及其它们的展开面和五棱柱、半球的展开面。

准备活动:

1、回忆正方体、圆锥、圆柱是如何做的?

2、对做正方体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利于学生做事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

你能剪成什么图形呢?

你看看你的同桌及邻桌剪成什么图形?

有什么不同?

l提醒:

展开后所成的6个正方形中的每一个至少有一条边与其他的正方形的某条边重合,即相连。

2、展示11种正方体的展开平面。

3、你剪到平面图形有和老师的一样吗?

请找出来!

并展示你自己的作品。

4、教师教学生如何把一个正方体剪成规定的一个展开平面,边剪边讲解剪了一个棱边下一步该如何剪。

5、让学生尝试将另两个正方体剪成规定的平面图形。

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

如何剪?

这样剪行得通吗?

下一步该怎么办?

鼓励学生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6、课本P11的方法把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

先让学生想象能剪成什么样的图形,进行提问。

然后让学生自己沿着圆柱和圆锥的母线剪开,从而证实是否正确?

7、练习:

P12:

1,2,让学生想象是什么几何体展成的展开面,再让学生画展开面,再折,从而证实想象的是否正确?

充分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8、通过展开与折叠,发现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出正方体的特征。

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

小结:

1、如何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成平面图形,如何判断一个展开图形是由什么几何体展成的?

2、方体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说,及时反馈,加深印象

作业:

课本P12试一试:

1,2。

教学后记:

学生都能随意剪出立方体的展开面,而且全班学生剪出了立方体的11种展开面,但规定一个展开面让学生剪,就很困难,但能初步判断展开面是由什么几何体展开的。

这说明学生的空间想像力还不强。

第一章第三节《截一个几何体》(P13~P15)

教学目标:

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思维.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面图形的学习转变到三维空间的想象.

教学方法:

实践法,启发式引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教平台。

活动准备:

1、用萝卜制作正方体,圆柱,棱柱,圆锥.

2、分小组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