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1482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通过观察出土化石和遗迹,进而合理推断远古人类生活,培养科学求实的精神;

通过学习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感悟人类进步过程的漫长与艰辛,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要点

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难点: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

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讲授新课:

一、北京人的生活

师简介1929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发现,强调指出:

1、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块头盖骨

2、迄今已出土的北京人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以及大量骨骼碎块北京人个体。

3、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

由此可见,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生活痕迹址。

4、看书完成下表

代表文化 

生活年代 

外貌特征 

工具制造 

生产生活 

观 

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5、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6、距今年代 

约70万年至20万年。

7、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

(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

8、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

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

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⑶过着群居生活。

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

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

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

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

(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

)(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

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

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

所以说:

劳动创造了人。

二、山顶洞人

1、看书完成表格

2、想一想:

骨针的出土说明了什么?

山顶洞人为什么要制造和使用装饰品?

(骨针的出土说明了山顶洞人已穿上衣服,已有相当的缝纫能力。

山顶洞人制造装饰品证明了他们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使用装饰品说明他们懂得爱美。

三、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看书完成下表

名 

称 

生活年代 

生 

活 

地 

元谋人 

170万年前 

云 

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山顶洞人 

1.8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

复习巩固:

完成与本课相关的练习。

教学后记: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课程目标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

通过实物图片或考古纪录片,让学生观察、复述原始农耕文化产生、发展的概况。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与前人在衣食住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出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境内河姆渡、半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们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类由采集到农耕生活的转变过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状况,说明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探索和艰苦的劳动实践取得的。

通过学习感受劳动和创造的艰辛与价值,培养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要点 

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所反映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

这是属于知道和了解层次的知识。

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的概括。

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课前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来回答。

)――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

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

  讲授新课:

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

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页看图“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

这两个遗址展现了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学习比较来认识两个时期在距今年代、生活地区、原始农耕工具、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等方面的不同。

文化

代表 

距今

时间 

生活

地区 

原始

农耕 

原始家畜

饲养业 

手工业 

房屋

式样

河姆渡

居民 

半坡

居民 

让学生看课本第9页“河姆渡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这说明了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填表)

生回答师归纳为:

出土的约7000年的水稻说明河姆渡居民距今月7000年,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水稻生长,河姆渡居民逐渐掌握水稻种植技术,农耕生产成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9页下面的图,让学生说出河姆渡居民最普遍使用的工具和北京人使用的工具作比较,总结出河姆渡居民所使用的工具的特点。

同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工具也是有了很大进步。

河姆渡的磨制石器,主要器形有、骨耜、石斧、木铲。

人们把使用磨制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耕时代也就相当于石器时代的新时期时代。

思考课本第10页的“想一想”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师归纳:

农耕确实是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出土实物证明采集和渔猎在他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仍十分重要,农耕并不能彻底解决河姆渡居民的生存问题。

学生自学半坡居民部分的内容,完成下表。

河姆

渡居民 

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骨耜、石斧、种植水稻 

饲养猪、狗、水牛 

制造陶器

织布制衣 

干栏式

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

种植粟 

饲养猪、狗、羊、鸡 

制造彩陶

刻画符号

半地穴式

  指导学生回答北方和南方的不同特征。

学生在回答时进行以下的说明。

  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原始人类的影响很大。

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科学技术有限,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的种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自然的依赖。

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祖先们都创造了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

无论从工具的制造还是生产方面,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拿着两个时期的居民住的房子一样吗?

看课本11页至12页。

房屋样式的不同,也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要定居下来的人们,在北方和南方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北方主要是解决取暖的问题,南方主要是解决雨水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解决的方式就不一样。

  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特征,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

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

教学后记:

第3课 

中华祖先的传说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炎帝和黄帝是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部落的首领。

知道炎帝部落和黄帝盟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简述尧、舜、禹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历史传说和历史史实进行初步比较,做出分析、判断和解释,培养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正确论证的科学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培养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智慧的民族,学习中华祖先身上的高贵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懂得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道理,培养正确的环境意识。

炎帝和黄帝是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部落的首领;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感是这节课的重点。

“传说”与“史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让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别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了解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炎帝、黄帝、尧、舜、禹都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

他们生活在什么历史年代?

他们为祖国做出过哪些贡献?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炎帝和黄帝

1、相传距今年代:

四五千年前

2、生活地点:

3、部落和部落战争

黄帝←——————————————→蚩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