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1001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邢台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邢台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邢台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邢台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河北省邢台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邢台三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3、“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4、史载:

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土地兼并严重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6、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

”材料中反映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治腐败B.土地兼并严重C.土壤日益贫瘠D.人口增长迅速

7、《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减三等。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B.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C.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8、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下列对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江浙地区蚕丝业兴盛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商品经济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这一观念的形成()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0、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

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

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

这说明(  )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11、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

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B.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C.中国的银矿开采突飞猛进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12、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

13、《汉书》中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③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④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14、“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

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

15、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6、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

万海关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1865年

1894年

增幅

进出口总值

12019.7

28605.9

137.99%

进口值

6003.6

14605.4

143.28%

出口值

6016.1

14000.5

132.72%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

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

17、下图是19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进口棉纱、棉布数量变化图。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清政府放宽了设厂限制D.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18、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

试举例明之。

19、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B.31C.73D.133

20、1916年1月《农商公报》记载,“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

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

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致电大阪询问行情者。

”这反映出中国()

A.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B.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

C.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提高D.政府和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

21、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行业

1912年

1920年

平均年增长率(%)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509564

1598074(1922年)

12.1

机器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1966(1913年)

8316(1921年)

19.8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38

1680

36.7

电力业

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

12013

29602

11.9

机械采煤业

华商矿产量(吨)

416558

3279757

29.4

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

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

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3、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

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

这种变化是由于()

A.《马关条约》的签订B.民族工业的繁荣C.抗日战争的爆发D.国共内战的开始

24、下表是近代中国1873--1910年农产品出口比例表,数据的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经济

1873年

1883年

1893年

1910年

农产品出口总额(万元)

286.6

2844.2

8949.6

23195.7

占出口货物总值的比例

2.6%

15.6%

26.8%

39.1%

A.农业近代化程度不断提高B.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对外贸易发展迅速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

25、1932年,荣氏兄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这主要得益于

A.政府的经济政策B.稳定的国内环境C.优越的社会制度D.提倡国货运动

26、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27、有人说: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究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份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8、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l952年到l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

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

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③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 

 

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

29、图8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30、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31、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

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的纠左措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B.苏联撤走专家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下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