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0824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州市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鄂州市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鄂州市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鄂州市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鄂州市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州市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鄂州市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州市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州市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要坚持规划的科学性,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不能搞一刀切。

要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历史习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突出特色。

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

城中村新农村建设参照城市社区建设要求进行。

  循序渐进,试点先行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找准切入点,集中力量,办好试点,循序渐进。

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办法,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

“十一五”期间,要按中央“五句话、20个字”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

  生产发展方面:

  --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达到4800元,年均增长6.5%以上。

  --农业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

板块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水产、畜牧、蔬菜、林果四大支柱产业形成优势,四大支柱产业产值之和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5%以上。

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占50%以上,农民人平非农收入占总收入40%以上。

  --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配套,“六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垃圾堆放;

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实现阶段性目标。

农田水利设施更新改造95%以上。

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水田机耕机整、机播机插、机收面积分别达到耕地总面积的75%、30%、75%以上。

  --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持续提高。

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无公害化,农产品优质率达90%以上。

  --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对青壮年劳动力普遍进行致富技术培训,对转移劳动力培训60%以上。

  --农业服务体系健全,有技术队伍,有信息渠道,有营销网络,有服务手段,有服务组织。

  生活宽裕方面:

  --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恩格尔系数降到45%以下。

文化、教育、卫生等消费支出比重逐年增加达到15%,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95台、电话(含移动电话)95部、电脑6台,人均生活年用电量达120千瓦时。

  --住房质量提高,土坯房改造率100%,村庄型住宅户平达到140-180平方米。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起步。

  --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彻底消除学校D级危房。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初中辍学率低于2.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比重达25%。

  --循环利用畜禽粪便和农业废弃物,20%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建池总量达到3万户。

  --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安全饮水率达100%。

  --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每千人拥有医护人员2人,做到小病不出村。

儿童“五苗”接种率达95%,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0%,婴儿死亡率下降到2.6‰以下。

  --农村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5%以上,95%农村学生和80%村民体质状况达到及格标准以上,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5岁。

  乡风文明方面:

  --文明乡镇、文明村土弯、平安乡镇、平安村土弯、“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程度得到提高。

  --建有村级文化室和“文化中心户”,村级体育活动室、篮球场覆盖率达95%以上,每千名农民拥有2名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均体育健身面积达1平方米。

  --农村中小学2007年秋全部免除学杂费,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通村(20户以上自然村)率100%。

  --计划生育率95%以上,禁止选择性终止妊娠,使性别比在现有基础上逐年有所下降。

  村容整洁方面:

  --全面完成乡镇、中心村的总体规划编制,自然村建设规划率达80%以上。

试点村建设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新农村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村(组)通公路,通村主干公路达四级以上标准,村组内主干道硬化率达90%以上,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班车,农村渡口实现全面改造达标或渡改桥。

  --森林覆盖率达20%以上,荒山绿化率100%。

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得到绿化。

有条件的农户通过种花、种草,美化生活环境。

  --村内保洁制度健全,基本消除柴草乱堆、粪土乱放、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现象,垃圾、污水得到处理。

卫生厕所普及率、改圈、改灶率达60%以上。

  管理民主方面:

  --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程度达85%以上。

  --建立和健全人民调解制度,加强普法教育,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每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在20件以下,农民对社会治安环境比较满意。

  --建立村民理事会,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及村民议事制度,农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加强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不少于150平方米。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措施

  

(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1、抓好产业板块基地建设。

以产业板块为依托,做强做大四大支柱产业。

水产业以东沟10公里珍珠走廊、杜山和蒲团10公里名优水产品走廊为核心,全面推进50万亩无公害水产板块基地建设。

蔬菜业着力建设好40万亩、八大无公害蔬菜板块。

畜牧业充分发挥湖北鄂州原种猪场和武昌鱼猪场等12家万头猪场的带动作用,加快30个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推进畜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

林果业在抓好退耕还林的同时,重点抓好10万亩胡柚、黄金梨基地、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和2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

继续实施优质粮油生产,建设好以蒲团、泽林、太和等乡镇为中心的50万亩优质粮基地,以沙窝、临江、沼山等乡镇为中心的40万亩优质双低油菜基地,以临江、长农、东沟等乡镇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芝麻出口基地。

  2、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着力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有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支持武昌鱼集团、正源科技、华苑米业、嘉禾粮油、凤凰薯业、梁子岛食品等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做大做强。

力争形成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的龙头企业1个,5000万元的5个,3000万元的10个。

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来鄂州落户,积极培植具有鄂州特色的农产品商标品牌。

  3、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不断提高蟠龙市场辐射力,推进全市农村现代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2010年,力争全市农村每个乡镇建设1个营业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农家超市”,85%以上的村建设1个营业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的“农家店”。

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和发展农村经纪人,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推行规范化订单农业,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风险化解和纠纷调解机制,力争90%以上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解决好农民买难卖难问题。

  4、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认证等服务体系。

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网络,完善疫情处置应急预案,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营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加强农业灾害和农村气象预警预报体系建设,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二)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强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加强涉农政策的落实力度,确保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奖励政策。

  2、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

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星火富民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帮助农村劳动力每人掌握1-2门致富技术。

因地制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各种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

  3、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

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改善老区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继续动员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

加大扶贫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率。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从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着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基本实现全市自然村通油(水泥)路;

配套完善农业板块基地的水、电、路;

积极发展农村沼气;

抓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2、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加大排涝泵站技术改造力度,对全市单机容量55千瓦以上的固定排涝泵站和单机容量30千瓦以上的固定灌溉泵站进行更新改造。

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提高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

继续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

  3、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切实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指导和规范村庄建设。

加强宅基地管理,节约村庄建设用地。

开展村庄整治,解决住宅和畜禽圈舍混杂现象,治理农村污水和垃圾,控制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做好“两打两晒”工程,解决好农民打场晒粮问题。

  (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的支持力度,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城镇教育支持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完成21个建制乡镇卫生院新一轮三项建设,巩固完善农村335个卫生室,为2008年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好基础。

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做好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其它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加强血吸虫病的综合治理。

  3、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加快推进以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活动中心)、文化中心户为载体的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基层文体协会,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康工程。

大力发展民办文化,培育多元文化主体,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产业较快发展,努力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4、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扩大“五保”老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员集中供养的比例,妥善解决孤儿生活、就学等方面的困难。

全面提升农村灾害应变能力。

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积极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