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6065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肥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土壤肥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土壤肥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土壤肥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土壤肥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肥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土壤肥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肥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肥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土壤—植物营养学原理和施肥》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谭金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土壤肥料学》农业出版社《作物营养与施肥》农业出版社

《蔬菜施肥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

《园艺植物营养与肥料》马国瑞主编,农业出版社1994

教学进程

第次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授课章节

绪论,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土粒

土壤有机质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土壤水

土壤空气及热量状况

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植物氮营养与氮肥施用

植物磷营养与磷肥施用

植物钾营养与钾肥施用

植物钙、镁、硫和微量元素营养及其肥料施用

有机肥料、复混肥料

学时

备注

土壤肥料学教案

第1次课2学时

课目、课题

绪论、第一章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了解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土壤与肥料的基本概念

3、了解矿物质土粒的大小分级——粒级与粒级分类

4、了解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和质地分类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土壤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2、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发生、发展;

3、矿物质土粒的大小分级;

4、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和质地分类。

教学难点:

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质地及其与肥力的关系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

1、启发式教学;

2、板书为主

师生互动:

提问

学时分配:

2课时(100分钟)

板书设计:

绪论

第一节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第三节肥料的概念、来源、分类及基本特征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第一节形成土壤母质的岩石和矿物

第二节岩石矿物的风化和土壤母质

第三节土壤矿物土粒的组成与特性

土壤矿物颗粒的粒级,土壤机械组成与质地

作业布置

什么是土壤和土壤肥力?

肥料的概念、来源、分类及基本特征。

岩石矿物、母质、土壤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什么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主要

参考资料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总结本章内容,归纳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绪论:

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肥料的概念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土壤肥料学的作用和任务。

一、土壤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

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

3.土壤是人类生存的条件和环境。

二、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1.土壤:

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本质属性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产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水肥气热。

(1)肥力使土壤具有再生能力即能不断产生植物产品。

(2)肥力高低与四因素协调状况、本身组成有关,也有人类活动有关。

(3)肥力与生产力不是一个概念。

3.生产力:

二、肥料的概念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肥料:

是指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改良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2.肥料的分类

(1)按肥料来源分:

有机肥(农家肥)、化肥(无机肥)和生物肥料(含有益微生物的菌剂,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所接种的微生物的繁殖、调整作物与微生物相互间的关系,利用后者的活动或代谢产物,改善作物营养状况或抑制病害,从而获得增产)。

(2)按肥料的作用分:

直接肥料(施用肥料能直接供应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如氮、磷、钾肥和微肥)和间接肥料(施用肥料能改善外界环境条件,特别是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促进作物的生长)。

(3)按营养成分:

单质肥料(仅含有一种营养元素)、复合肥料(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完全肥料(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所有营养元素)。

3.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三、土壤肥料学的作用和任务。

自然成土条件及其与土壤形成的关系,土壤质地及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征与改良措施;

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土壤肥力的影响,了解耕作土壤形态特征的方法

第一节形成土壤母质的矿物、岩石

一、自然成土条件与土壤形成:

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产物。

1.母质:

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原始材料,其组成和理化性质对土壤的形成,肥力高底有深刻影响。

如:

岩石风化物:

残积物,堆积物;

山地风积物:

风力作用形成的“大沙堆”,颗粒均一;

河流冲积物:

水作用形成,具有成层性,沙粘相间;

黄土壮母质。

2.气候:

主要是温度和降水,影响岩石风化,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分解及其产物的迁移,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

南方:

高温多雨、风化强烈,有机质分解快土壤中一、二价盐淋失。

3.生物:

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特别是绿色枯物将分散的,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

4.地形:

主要起再分配作用,使水热条件重行分配,从而使地表物质再分配。

不同地形形成的吐壤类型不同,其性质和肥力不同。

5.时间:

决定土壤形成发展的程度和阶段。

时间长短不同,土壤中物质的淋溶和聚集长短不同。

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类型。

(举例说明土壤多样性)

二、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 

人类生产活动:

耕作、灌溉、施肥等。

2. 

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具有双重性。

(举例:

高产田建设;

土壤五大公害;

强调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大)。

三、耕作土壤的形态特征:

表土层:

厚度、特点、作用;

心土层:

3. 

底土层:

厚度、特点、作用。

四、了解耕作土壤形态特征的方法:

挖掘土壤剖面。

简述作用、位子选择、规格、方法、观察内容、注意事项等实习详讲。

第二节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矿物质的颗粒组成

1.土壤矿物质的概念:

指土壤中无机物质的总和,既组成土粒的物质。

(1)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占95%以上;

(2)提供植物矿质营养,不包括N元素。

2.土壤的矿物组成:

(1)原生矿物:

来源于岩石风化,组成土壤中的粗粒,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

抗风化能力强。

(2)次生矿物:

成土过程中重新形成,组成土壤中的细粒,主要是次生硅铝酸盐矿物(如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

具有胶体性质年。

3.粒级:

土粒大小级别;

分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

土粒越细,土壤养分含量越丰富,比表面积越大,对土壤肥力的作用越大。

二、土壤质地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土壤质地的概念: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所占的比例及其表现出的物理性质。

分砂土、壤土和黏土。

2.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砂土:

粒粗、孔隙大—通气能力强,保水性差;

养分含量少;

温差大;

耕作省力。

(2)黏土:

粒细、孔隙小—保水性强,通气能力差;

易吸收养分含量少;

耕作费力。

砂土、黏土优缺点:

(3)壤土:

兼有砂、黏土的优点,是最理想的一种土壤质地。

3.质地层次:

由于自然及人类的活动,是土壤表现出层次性,有上砂下粘,上粘下砂,夹砂或夹粘型。

鉴别时看各层的厚度

三、土壤质地的利用和改良:

1.土壤质地的利用:

根据土壤质地,选择种植适宜作物。

(举例、互动)

2.土壤质地的改良:

(1)客土法;

(2)增施有机肥;

(3)水利措施

第2次课2学时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组成

2、了解土壤腐殖质的分离、组成及性质

3、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其调节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性质;

2、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其调节

土壤腐殖质的肥力及组成

1、启发式教学2、板书为主

3课时(150分钟)

第一节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

第二节土壤有机质

1、来源及类型2、组成及性质

第三节土壤腐殖质

1、分离与组成2、性质

第四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1、矿质化过程2、腐质化过程

第五节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其调节

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与其分解速度、土壤氮素供应状况之间的关系?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农业生产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哪些措施?

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及其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二)土壤有机质的形态

新鲜的有机物指那些刚进入土壤中未被微生物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半分解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它们失去了原来的形态学特征,呈分散的暗黑色小块。

腐殖质是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和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的胶体物质。

(三)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及性质

1.糖类、有机酸、醛、醇、酮类以及相近的化合物

2.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半纤维素(C6H10O5)n

3.木质素

4、含氮化合物。

5.树脂、油脂、单宁等物质

构成植物体除有机物外,还有一些灰分元素:

钙、镁、钾、钠、硅、磷、硫、铁、铝、锰等。

灰分内亦可见有少量的碘、锌、硼、氟等元素。

二、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各种动、植物有机残体进入士壤后,进行着多种多样的复杂的转化过程,这些过程可归结为两个对立的过程,即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

这两个过程就是有机质的腐解过程。

(一)不含氮的碳水化合物的转化

在通气不良的土壤条件下,最后产生甲烷、氢气等还原性物质。

(二)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转化

1.水解过程蛋白质在微生物所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简单氨基酸类含氮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蛋白质消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2.氨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