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2697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鹭》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白鹭》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白鹭》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白鹭》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白鹭》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鹭》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

《《白鹭》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鹭》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鹭》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

《白鹭》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白鹭》人教部编版

《白鹭》教学设计

课题

白鹭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

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

(板书:

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

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

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

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

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

清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

黄昏低飞图。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也是在扫清阅读的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

背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字词。

1.她衣着朴sù(),但是让人感觉很美。

2.这个xiázi()里装着一只kǒushào(),那是老师送给我的礼物。

3.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áihè()非常喜欢在这里停留。

二、选词填空。

嗜好爱好

1.打篮球是我的(),因为打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大家的友谊。

2.他有吸烟这个不良(),因此身体很不好。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答案】

一、1.素2.匣子口哨3.白鹤

二、1.爱好2.嗜好

三、1.我们祖国的花朵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四、示例:

美往往蕴含在常见的事物中,我们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

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常见事物中的美。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复习生字,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明白作者的情感。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

(板书:

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

精巧色素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

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

3.抽查背诵。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把握情况,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

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

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

1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

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

精巧的诗

2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

色素美:

雪白铁色青色

评价: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3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

身段美:

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

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

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图画之美:

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

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

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

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

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

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

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

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

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

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

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

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

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设计意图: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把握,体会白鹭的美,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从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主旨,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参与度,同时还能让学生从别人身上学到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

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目标,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们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色素美:

雪白铁色青色

外形美

白鹭(精巧的诗)身段美:

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图画美---清田独钓图喜爱赞美

悠然美---清晨望哨图

清澄美---黄昏低飞图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色(素速)适(宜以)白(鹤贺)(兼嫌)气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2.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

3.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它却很悠然。

()

三、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B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句话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A比喻B对比C拟人

【答案】

一、素宜鹤嫌

二、1.适合2.平常3.悠闲

三、1.A2.B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我注重学生的朗读。

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感受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2.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关注较少,造成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讲解课文的写作手法时一带而过,部分同学不能很好把握。

总之,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教学中,要在注重朗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比如默读,希望这样能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能更快地理解课文。

同时我还要多多关注这些学困生,使他们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白鹭(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图)人教部编版

1白鹭(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图)

【诗意解读】: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

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

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

不是吗?

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文末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作者: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任。

朗诵:

梅园,辽宁艺术家协会会员,丹东戏剧家协会理事,丹东朗诵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有声语言学会认证朗诵教师,中国新诗百年优秀朗诵艺术家,中国诗歌春晚签约朗诵艺术家。

【同步练习题】: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常--(    )   忘记--(   )  悠闲--(  )

2.文中第二自然段写到了朱鹭和苍鹭,这样写的作用是(   )

A.为了和白鹭形成比较,突出白鹭的精巧。

B.想说它们长得太大了。

C.突出它们的太不寻常。

3.第四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把清水田说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用“  “画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的句子。

5、阅读课文,回答文后题目

小题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画面名称

画面形象

画面特点

白鹭钓鱼图

和谐自然

枝头闲立

悠闲舒适

白鹭晚飞图

黄昏低飞

小题2:

文中划线句中的“它”是不是在“望哨”?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小题3:

评论家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中说“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请结合文中语句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

小题4: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阅读下面的文段,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发现平常之景、平淡之人的美。

只要心存一份热爱与向往,一丘秀峰一片流霞,一帘飞瀑一脉河流,都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涌动。

挺拔的大树,葳蕤的小草,芳香的泥土,美丽的田舍,都能让我们领悟到美的极致。

就是清晨的一滴露珠,傍晚的一缕炊烟,山林的一声鸟鸣,村巷的一声狗吠,也觉得有韵有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

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

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

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

  2、交流:

  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

平常。

嗜好:

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

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

含蓄的意味。

  每每:

每一次。

  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

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

  1、老师示范。

鹤、蓑、喙、嵌、框、嗜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

(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意味无穷的诗?

  a、自读2~9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原因。

  b、第2~5节写的是白鹭的精巧,第2节是概括地描写,第5节是具体的描写。

  c、第6-8节写的是白鹭的韵味无穷,作者从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韵味。

  (细细揣摩第七节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在瞭望吗?

》为题目,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说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d、小结:

静态的精巧、动态的韵味,都是一幅幅值得欣赏、口味的画。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

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三、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段的背诵:

觅食-栖息-低飞-不会唱歌)

  四、总结全文,巩固提高

  1、作家郭沫若以诗人独特的眼睛和诗心,善于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生动、形象、简洁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借鉴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创造了气韵生动、情景俱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流动的音乐,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地再现了白鹭不同角度的美,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2、鸟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

  五、作业

  背诵课文

  小作文《白鹭真的在望吗?

  板书1:

2白鹭

  美

  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人类的朋友

板书2:

      白 鹭

          精  巧    

  一首诗,  一首      的诗

       韵味无穷  

课文图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2《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

12 盘古开天地

导学案设计

课题

盘古开天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翻、劈”等13个字,会写“黑乎乎、上升”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能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经过。

3.读懂课文,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经过。

2.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勇于献身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学生)

3.回忆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

3分钟)

1.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3.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课题之后,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

1.根据谈话内容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2.齐读课题。

3.根据课题说说自己的理解或提出问题。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果有时间,可以读读。

 

2.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课题的停顿和重音。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

20分钟)

1.出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学习。

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2)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3)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2.出示生字词卡,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再次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1.按照要求学习。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字词,自学字词,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可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老师交流解决。

(2)小组内自学生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如:

采用换偏旁法记忆“劈”“液”;运用数笔画法记忆“丈”“血”;运用比较法记忆“缓、暖、援”等。

2.指生认读,纠正字音。

尤其是“血液”“混浊”“四肢”“躯干”几个词的发音。

3.再读课文。

1.“血”是多音字,要提醒学生注意。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引导学生再次读文时,可采用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读文兴趣,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三、指导书写,培养习惯(用时:

7分钟)

1.出示“翻、劈”等13个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说说书写注意事项。

2.范写生字“丈”“茂”“滋”。

3.指导学生书写。

1.观察字的结构,说出这些字的结构特点,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2.认真观察老师的范写,一起书空。

3.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提示学生“竭”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茂”字的下边不是“戍”。

书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用时:

10分钟)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说说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2)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语“创造”的意思。

3.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1.边读文边理清思路。

本文先写盘古醒后抡斧劈天地(第1、2自然段);再写天地分开,盘古顶天蹬地(第3、4自然段);最后写盘古倒下化作万物(第5、6自然段)。

2.交流汇报: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到中心句。

3.

(1)围绕“创造”理解并提出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质疑问难时,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用时:

7分钟)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朗读。

3.听写“劈、竭、茂”三个生字。

4.引导学生读文并概括主要内容。

1.学生齐读课题。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在听写本上规范书写生字。

4.边读课文边回顾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字词时要相机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

2.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提示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概括。

二、品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