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导线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9146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加导线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附加导线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附加导线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附加导线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附加导线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加导线技术交底.docx

《附加导线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加导线技术交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加导线技术交底.docx

附加导线技术交底

附:

附加线安装技术标准

隧道外施工:

一、附加线肩架的安装

1、附加线肩架的型号、安装位置、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高柱信号机两侧支柱的附加线肩架采用长肩架,位于曲线半径≤800m处的支柱及转角处的支柱回流线肩架采用X型回流线肩架。

3、为保证肩架的高度统一,区间平面图上支柱附加线设计安装高度为7.0m的规定肩架安装在腕臂下底座向上400mm处,区间平面图上支柱附加线设计安装高度为7.5m的规定肩架安装在腕臂下底座向上450mm处。

对有特殊要求的,参照平面图和回流线架空地线安装图(西平施网04图)。

4、站场平面图上软横跨柱上附加线设计安装高度为10m的,规定肩架安装在上部定位绳上方1150mm处,对有特殊要求,参照平面图和回流线架空地线图(老安施网10图)。

5、跳线肩架一般安装在回流线肩架上方500mm处,当支柱回流线肩架为X型回流线肩架时腕臂柱、软横跨柱跳线肩架一般安装在回流线肩架下方500mm处,圆柱、硬横梁支柱跳线肩架安装在回流线肩架上方500mm处。

6、附加线肩架安装时,主角钢安装在来车方向,副角钢反之,螺母装在副角钢侧,并垫好垫片,肩架应与支柱密贴,各部螺母必须紧固牢靠。

7、附加线肩架严禁低头,应呈水平状态,安装可抬头0~30mm。

二、附加线下锚安装

(一)下锚角钢安装

1、回流线终端下锚支柱跳线肩架安装高度为顺线路相邻支柱回流线安装高度+200mm,下锚角钢安装高度为跳线肩架安装高度+500mm,但当采用H13、H15、G13、G15支柱时如果相邻支柱回流线悬挂高度≤8m,侧下锚高度仍为8.5m。

2、回流线对向下锚支柱跳线肩架安装高度为顺线路相邻支柱回流线安装高度+200mm,回流线肩架安装高度为跳线肩架安装高度+100mm,下锚角钢安装高度为回流线肩架安装高度+500mm,但当采用H13、H15、G13、G15支柱时如果相邻支柱回流线悬挂高度≤8m,侧下锚高度仍为8.5m。

3、架空地线终端下锚角钢安装高度为顺线路相邻支柱架空地线肩架安装高度+500mm。

4、下锚角钢螺母安装在拉线侧,对向锚螺母安装在来车的反方向,各部螺母,顶丝螺栓必须紧固可靠,拉线角钢应与支柱密贴,并保证角钢水平,防止下滑。

5、回流线下锚拉线采用LXGJ—70镀锌钢绞线,拉线不能有断股,松股,接头和锈蚀。

上部LX楔形线夹安装时,凸肚朝田野侧,螺钉由上向下穿,并安装好副帽及开口销。

UT楔形线夹安装时,凸肚朝田野侧,UT楔形线夹在受力,螺扣外露长度不可少于20mm,但不得大于螺纹长度的1/2,拉线回头露出楔形线夹500mm,并用Ф1.6软态不锈钢丝绑扎100mm,绑扎距回头顶端50mm,绑扎要密实、整齐。

三、附加线架设、绑扎

1、线材不得有露锌层和腐蚀现象,并不得有断股,交叉折叠、硬弯、松散等缺陷。

铝绞线、钢芯铝绞线展放区段的悬挂点,均应采用铝放线滑轮,导线在展放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其发生磨擦,断股、背扣等现象,发现缺陷和损伤时做出明显标志,以便处理。

2、紧线时,导线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规定,弛度测量应在锚段1/2处选择2-5个跨距。

3、导线在同一截面处损伤,符合下列情况时可以不做处理

铝绞线只有一股损伤,其损伤深度不小于直径的1/2。

钢芯铝绞线损伤面积为导线部分截面积的5%及以下,强度损失小于4%。

有轻微松散,受力后能复原的变形。

4、铝导线断股为三股及以下时,可用铝绑线绑扎加固(补强),绑扎长度应超出缺陷部分30—50mm,断三股以上时应间断重接、钢芯铝绞线钢芯断一股时应剪断重接。

有背扣,破股等已形成不易复原的永久变形者,应剪断重接。

5、导线的接头应符合以下规定:

跨越铁路,一、二级公路,重要的通航河流时,导线不得有接头;一个耐张段内接头断股补强处数为:

500m时为1个,500—1000m时为2个,1000m以上为3个。

6、接头位置距导线悬挂点应大于500mm。

7、铝绞线及钢芯铝绞线钳压,接头工艺要求。

将导线锯齐,端头用Ф1.6—2.0mm镀锌铁丝扎紧。

导线搭接部分及钳管内壁应先用汽油清洗干净,清除长度应为连接部分的2倍。

连接部分的铝质接触面应涂一层电力复合脂,用细钢丝刷,清除表面氧化膜,并将污染的电力复合脂擦干净,立即再涂一层薄薄的电力复合脂。

将导线从钳管两端插入,导线的两端头必须露出钳管外20mm;

钳压钢芯铝绞线时,须在两线间加垫条。

钳压铝绞线从管的一端开始,上下交错的压向另一端,钢芯铝绞线从管的中间开始,依次上下交错地压向另一端,压完后再压向另一端;

钳管两端的第一个压坑必须在导线的短头侧,钢芯绞线短头侧压两个坑,压完后管的两端出处、合缝处及外露部分应涂刷电力复合脂。

钳管因压接而发生弯曲时,其弯度不得不大于1%,如弯曲度在1%—3%时可用木锤轻轻敲击校直。

否则切断重接;

并沟线夹处,导线不得包缠铝包带,导线表面清除干净氧化膜,涂电力复合脂。

8、LGJ—120钢芯铝绞线钳压扣数为24个,

LGJ—185钢芯铝绞线压口数为26个。

硬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钳压连接尺寸

导线型号

钳压部位尺寸(mm)

压后尺寸

(mm)

压口数

a1

a2

a3

LJ-95

48

32

56

23.0

10

LJ-120

52

33

59

26.0

10

LJ-150

56

34

62

30.0

10

LJ-185

60

35

65

33.5

10

LGJ-50

38

48.5

105.5

20.5

16

LGJ-70

46

54.5

123.5

25.0

16

LGJ-120

62

67.5

160.5

33.0

24

LGJ-150

64

70

166

36.0

24

LGJ-185

66

74.5

173.5

39.0

26

LGJ-240/30

62

68.5

161.5

43.0

14×2

LGJ-240/40

62

68.5

161.5

43.0

14×2

9、导线在针式绝缘子或杵座鞍子上的固定应牢固可靠且符合下列要求:

应用1×10mm铝包带紧密缠绕后,固定在杵座鞍子内或用LJ—70的一股本线十字交叉绑扎在绝缘子上,缠绕长度应超出鞍子或绝缘子两端出口各不小于20mm。

在曲线外侧支柱上安装时,导线应放置在绝缘子的田野侧进行绑扎,在曲线内侧支柱上安装时,导线应放置在绝缘子的线路侧进行绑扎。

10、耐张线夹(螺栓型)的螺栓应安装在导线的无张力侧,不得反装,该处导线应缠绕1×10mm铝包带,缠绕方向与导线绞制方向一致,缠绕长度应超出线夹两端出口大于20mm。

四、既有线接地改造接地安装技术标准

一)、接地极制作技术标准:

1、扁钢的搭接长度为宽度的2倍,四面施焊;

2、圆钢的搭接长度为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3、圆钢与扁纲连接时,其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4、扁钢与钢管焊接时,除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有钢带弯成的弧型(或直角形)与钢管焊接。

5、接地圆钢3级热浸镀锌。

6、接地极的制作见老安施网10-28图。

7、接地极均应镀锌防腐处理。

二)、接地极安装注意事项:

1、接地极安装后,其扁钢上沿距永久性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0mm。

2、避雷器接地极与通信、信号电缆的距离应>3m,在地形条件限制达不到3m时,应加绝缘防护,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m。

3、接地极钢管与通信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垂直距离不得小于1m,并应加绝缘防护,交叉角为900,施工时必须确认此距离,严防损坏电缆。

4、接地体埋设与建筑物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5m。

5、垂直接地体应垂直打入(必须确认与电缆的距离),并与土壤保持良好接触。

6、φ12圆钢露出地面部分应紧贴支柱田野侧翼缘内侧位置,且圆钢焊接部分必须填在原始地面600mm以下,同时保证露出地面的φ12圆钢不少于300mm。

7、水平接地体应平直,无明显弯曲。

8、接地沟地面应平整,不应有石块或其它影响接地体与土壤紧密接触的杂物。

且应尽可能避开路肩硬化的水泥面,否则回填夯实后应及时修复,在回填前,施工负责人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9、全管段在隧道口埋设接地极时把接地引线引至隧道壁,引线时若隧道口全是混凝土浇制地面或者为边坡砌石。

距接地极有很长一段距离的。

接地极引线参照以下方式连接:

引线全部用Ф12圆钢连接,在混凝土浇制地面或者为边坡砌石上凿一宽15MM,深20MM的小沟,要求凿的小沟横平竖直,转角900埋设接地线,埋设完毕后用水泥砂浆封面。

跨隧道小沟的在水沟底凿一宽15MM,深20MM的小沟埋设。

其余土质地面按不小于600MM埋设。

10、接地体应按要求进行防腐,圆钢地上、地下部分及接地极镀锌防腐,接地线所有连接部分,均应除锈,并涂一层导电膏,且连接牢靠。

11、接地极安装好后,应测量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必须达到规定的阻值(见附表),若电阻达不到要求,可接长接地网络,每增加一垂直接地体时,水平接地体扁钢相应加长5m,直至达到要求。

附表1:

接地极接地电阻(Ω)

项目

接地电阻值

距接触网带电体5米以内的金属结构

30

隔离开关、避雷器

10

架空地线

10

附加导线远离铁路、行人多站台上支柱

30

避雷线

10

五、各作业班长、带工人员在回流线、架空地线肩架、下锚安装前,必须详细查阅回流线、架空地线安装图,如有疑难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解决。

附表2:

接触网连接螺栓紧固力矩标准

序号

配件名称

配件代号

需紧固的

螺栓型号

紧固力矩

(N.mm)

备注

1

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

JL03-89

M12

44

2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

JL03(C)-00

M14

44

3

接触线电连接线夹

JL04-03

M12

44

4

承力索电连接线夹

JL05-89

M12

44

5

T型电连接线夹

JL05-89

M12

44

6

整体吊弦

25

7

可调式整体吊弦

25

吊弦线夹螺栓

8

44

调整螺栓

9

承力索吊弦线夹

JL02-89

M10

25

10

定位线夹

JL01-94

M10

25

11

线岔固定线夹

25

12

套管双耳

JL14-96

M12

44

13

定位环

JL12-96

M12

44

14

长定位环

JL13-96

M12

44

15

承力索支撑线夹

JL18(SC)-03

M12/M14

44/70

16

锚支定位卡子

JL40-89

M12

25

17

旋转腕臂底座

JL28-89

M16

与支柱连接

18

定位环线夹

JL21-96

M12

44

19

杵座鞍子

JL17-04

M10

25

20

支持器/长支持器

M12

44

21

接地线夹

M16

59

22

接地线连接线夹

JL34-89

M12

25

23

钩螺栓

JL47-89

M16

59

24

定滑轮装置

M16

59

底座U螺栓

25

承/线锚角钢

JL51-03

M22

98

26

底座槽钢

JL69-03

M16

59

底座U螺栓

27

长定位立柱

M16

70

U螺栓

28

吊柱连接螺栓

M16/M20

59/

附表3:

空气绝缘间隙值(mm)

序号

有关情况

正常值

困难值

1

绝缘锚段关节两悬挂点间隙

一般情况(适用于任何高程)

450

---

吸流变压器处

300

---

2

同一回路自耦变压器供电线带电体距接触悬挂或供电线带电

500

450

3

25KV带电体距固定接地体间隙

300

240

4

25KV带电体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间隙

350

---

5

受电弓振动至极限位置和导线被抬起的最高位置距接地体的瞬时间隙

200

160

6

隔离开关引线,电连接接线(包括跨另一支接触悬挂时)及自耦变压器供电线,供电线跳线距接地体间隙

330

---

7

在对向风吹,风速为13m/S时,25KV带电体与自耦变压器中线或保护线的间隙

250

---

8

绝缘元件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间隙(适用于任何高程)

瓷及钢化玻璃绝缘子

100

75

复合绝缘子

50

---

9

25KV带电体距跨线建筑物底部的静态间隙

500

300

注:

1、污秽地区的绝缘泄漏距离增大时,表中所列的空气绝缘间隙值可不增大;

2、在高程大于1000m的地区,表中所列空气绝缘间隙值应进行修正;

3、在既有的低净空隧道、跨线桥等建筑物范围内,采用正常间隙确有困难时,方可采用表中的困难值,并应相应采取防雷措施,但重雷区及海岸线10km以内的区段的空气绝缘间隙,应采用正常值。

安全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2、布置作业前,必须核对图纸、勘察现场。

既有线施工中,应有相应的施工方案及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确保作业现场的带电线路、设备及物体彻底停电,保证人身安全。

3、在既有线隧道施工作业,必须按规定执行工作票制度,并按规定办理要点施工手续。

二、根据既有线电化施工特点,为了保证既有线运营稳定,强调以下安全措施:

1、隧道施工的的安全措施;

1)进入隧道的施工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及照明用具,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和防沉用具。

2)每天作业前应有专人检查作业台的安全稳定性,检查作业台的螺栓是否坚固,防止作业台的松动造成施工人员的危险。

3)照明用发电机,各类电线均应使用电力电缆,防止发生漏电现象,漏电伤人,各类电线不得生拉硬拖防止扯坏电线电缆。

4)检查发现电线有破损现象应及时用绝缘胶布包扎,各类用电设备,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5)施工人员如需超出作业台框架作业必须扎好安全带。

6)使用电钻等打孔工具,应先慢后快,要防止钻头折断把施工人员从高空闪下,造成高空坠落。

7)用梯子作业时,梯子角度要适当,并应有专人扶梯。

8)高处作业必须使用工具袋,以防止掉东西。

9)使用工具、材料等必须用绳索传递,不得抛掷。

10)做好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保护工作,发放的保护镜,防尘口罩要正确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