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17年19491965中小学教科书的规整策略 教育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863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17年19491965中小学教科书的规整策略 教育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中国17年19491965中小学教科书的规整策略 教育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中国17年19491965中小学教科书的规整策略 教育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中国17年19491965中小学教科书的规整策略 教育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中国17年19491965中小学教科书的规整策略 教育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中国17年19491965中小学教科书的规整策略 教育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新中国17年19491965中小学教科书的规整策略 教育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17年19491965中小学教科书的规整策略 教育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中国17年19491965中小学教科书的规整策略 教育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规整并非一帆风顺,在如何规整上,从借鉴、模仿到自主探索,规整之路充满了艰辛。

一、借助统一的名义规整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接收教会学校,接管私立学校,处理民间教育社团组织等,对旧中国遗留的教育,进行接管、整顿、改造,逐步形成了大一统的、高度集权的国家教育体制。

另外,我这些都直集中。

国出版图书的新华书店也从分散经营走向统一、.

接影响到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发展。

1.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

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各科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上述文件全面规范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确定我国中小学校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

以政治课程为例:

取消了民国时期的“党义”、“公民”、“军训”等课程;

开设了“革命常识”、“共同纲领”、“时事政策”等政治课,强调在各门学科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

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旧课程的反动性,彻底改变了中小学课程的性质。

2.公布中小学教科用书表,逐步统一中小学教学用书

1950年7月5日,教育部和出版总署联合颁发《关于1950年秋季中小学教科用书的决定》,同时公布了《1950年秋季中小学教科用书表》,并从1950年下半年开始,每年分春季、秋季两次联合发布“关于×

×

年春季(秋季)中小学教科用书的决定”,并公布该年度秋季或春季中小学教科用书表。

这一措施一直延续到1958年,直到各地自编教材后,才停止颁发教科用书表。

对于表内各用书,最初是供各大行政区参考采用。

但后来越来越严格,要求一律用表列课本,教科用书表的公布,逐步改变了建国初期全国各地中小学教科用书供应紊乱、版本不一的情.

形。

3.成立教科书统一编审出版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

早在1949年3月,中央指示“出版工作需要统一集中,但是要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在有利和可能的条件下,有计划的、有步骤的走向统一集中”。

4.统一全国教科书的售价及供应(发行)

1950年7月5日,教育部和出版总署共同发布了《关于1950年秋季教科书减低并划一售价及供应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

教科书售价全国划一,教科书一律用人民币定价(东北用东北币定价)。

各地售与学生及学校的课本,一律按照书面标明的货币价格计算,不得根据任何理由,加成或加价出售。

教育部和出版总署于1951年4月18日共同发布了《对教科书供应情况报告的指示》,同年10月29日共同发布了《关于改进1952年春季教科书供应工作的决定》。

这些通知,规范了全国教科书的供应或发行。

总之,通过一系列措施,教科书由各自为政逐步走向统一,这有力地保障了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适应国家对国民教育的要求。

当然在规整过程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二、仿效苏联的模式规整

以俄为师,是我国建国初期的基本方针。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一激动人心口号的鼓舞下,全从意识形态到制它是在国家层面上,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度、组织、理论、教材、方法等系统地全盘移植。

教科书的规整也表现出对“苏联模式”的强烈依赖。

1.建立中央集权、高度统一的教科书管理制度

苏联推行的是高度集权而统一的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纲和标准教科书、固定课程表,也就是教科书建设的标准化和统一化。

仿效苏联的做法,我国先后由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1953年11月26日)、“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1954年4月8日)等通知,也由政府统一全国中小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及固定的课程表和教学进度。

具体说: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共颁布了4个小学教学计划,5个中学教学计划。

另外,教育部先后制定并颁发了建国后第一套齐全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其中小学10种,中学25种。

而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不少是在以苏联大纲为蓝本编订而成的。

这样,规范了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使得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有了科学的依据。

2.参照苏联的做法改革中小学课程的设置

依照苏联的做法,小学从1952年开始,将“美?

课改为“图画”课(此后“图画”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1978年才改称“美术”)。

1955年将“音乐”改为“唱歌”课(这一名称也一直到1963年才重新以“音乐”相称)。

另外,由于苏联没有政治课,所以小学取消了政治课。

中学在1953年将生物中的“生理卫生”改为“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理论基础”改为“达尔文主义基础”,将“美术”改为“图画”。

1956-1958年也曾仿效苏联的做法将语文科改为汉语、文学两门学科进行教学。

此外,中学外语,这段时间也以授俄语为主,英语为辅。

3.以苏联的教科书为蓝本,编写教科书

以数学教科书为例:

建国初期,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基本上与解放前相同。

1953年参照苏联课本编写教材,初中代数只学一次方程,平面几何只学到相似形。

高中代数删去了行列式、概率论、级数和速分式等内容。

1953-1958年问,初高中的数学程度比建国初降低了将近一年的水平。

此外,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教科书也完全是以苏联十年制学校教学大纲和课本为蓝本,适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改编的,有的几乎是原封不动的移植。

据统计,“一五”期间,从俄文译为中文的教科书约有1400种,其中包括一些小学和中学用的教科书。

中小学教科书的“全盘苏化”,增强了教科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中小学教科书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但内容偏深,有的教学内容脱离中国实际。

三、借鉴延安的经验规整

1956年后,由于中苏两党两国政府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更由于学习苏联时的机械照搬,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

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所以促使中国开始纠正学习苏联的偏差,走自己独立自主之路。

1958年3月,毛泽东在同七省市教育厅长的谈话中明确地表示了对照搬苏联教育制度的不满和对解放区教育的怀念,他说:

教育部是苏联的教育部还是中国教育部?

教材为什么不用老解放区的东西为蓝图。

在这种情况下,教科书的规整借鉴延安经验也就顺理成章了。

1.改革教科书管理制度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事业管理权下放问题的规定》中指出,今后教育部的任务之一是“组织编写通用的基本教材、教科书”,“各地方根据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可以对教育部和中央主管部门颁发的各级各类学校指导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通用的教材、教科书,领导学校进行修订和补充,也可以自编教材和教科书”。

9月,教育部通知:

今后各地可以自编教材,教育部不再颁发教学用书表。

1958年10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来改革教材》,宣传和推荐河南省农业林业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材的经验,并指出:

教育是人民的事业,办教育要走群众路线,编教材也要走群众路线。

编教材也要两条腿走路,中央编、地方编,专家编、教师和群众也可以编。

在这种形势下,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结合各自的情况,采用增、删、补、改等方式,对原来通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

出版的教科书进行修订和改编,掀起了自编教科书的热潮。

其中有18个省市和师范院校编写了整套或部分九年制、十年制中小学新教材。

2.强化政治教育,逐步规范中学的政治课及教科书

1957年3月,毛泽东就中学政治课问题写信给周恩来、陆定一等同志,提出:

“要恢复中学方面的政治课,取消宪法课,要编新的思想政治课本。

1957-1959年,教育部就中学政治课程的设置及名称进行了多次调整,直到《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的颁发(1959年7月16日),我国中学政治课盼没置才基本定型。

初中设政治常识课,包括共产主义道德、社会发展简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常识;

中等专业学校、师范学校、高中设政治课常识、经济课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课,四年制中专可增设中共党史课。

此外,中专、师范、高中和初三另设时事政策课,初中一、二年级定时进行时事教育。

3.加强劳动教育,注重农业知识教材的编写

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

为此教育部在1957-1958年度的中小学教学计划里做了一些调整。

在中小学高年级增加了一些农业常识课或手工劳动课。

要编写全国适用的教材是很由于各地区农业生产情况不同,

困难的。

但是为了规范小学的农业常识教材,教育部于1957年颁布的“小学农业常识教学要点”,供全国各地编写这一教材时参考。

至于中学的农业基础知识科教材则由各地参照初级中学实验园地实习教学大纲的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写。

4.强调乡土教材、补充教材的编写

1958年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编写中小学、师范学校乡土教材的通知》,要求各地编写乡土教材。

乡土教材顾名思义,是由与本乡本土关系密切的素材形成,内容往往涵盖当地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族风情习俗、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等。

另外,政治常识(代用教材)、农业知识、农业基础知识等教材的出现,体现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教科书的体系。

当然,编教材权利下放,搞群众运动;

教科书突出政治,强调为生产劳动服务等,这一切正是延安经验的体现。

积极之处:

一是尝试教材多样化,弥补了高度中央集权制的不足,二是权利下放,广大群众参与编写,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

弊端在于各地大干快上,自编的教科书大多难以保证质量。

四、以质量的名义规整

新中国17年,教育部在如何规整中小学教科书上也是颇费心思。

在苏联的模式遭批判,延安的经验受挫折之后,教育部不

得不参照民国的视角来规整。

民国的教育体系实际上是师承西方正规的、现代化的学校教育体系,追求的是高质量的教育。

但碍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加之左倾思潮的泛滥,所以,参照民国的视角是非常隐晦的,它是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名义出现的。

1.颁布中小学工作条例,规范中小学教学工作

从1960年下半年起,党中央逐步认识到“大跃进”带来的一些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反复强调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陆续规范各行各业的工作。

1963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系统地总结了建国13年来我国教育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培养目标、教学工作、日常管理等基本问题做了具体的规定。

教育部根据这两个条例制定了《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各学科根据新的教学计划制定了教学大纲,编写新的教材。

2.重新修订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

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和中小学工作条例的颁布,教育部开始着手制订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