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制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8637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docx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素质评价制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docx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篇一: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王青墩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评价目的:

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成长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及调控功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过程,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保障素质教育顺利实施

2、评价内容:

低年级以学生活动空间为评价范围制定标准,围绕“上学去、入校来、课堂上、课间时、活动中、社区内、家庭里”七个活动场所进行评价;中、高年级学生评价主要从“品德行为、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审美表现”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3、在三个层次评价指标的指导下,以月目标的形式分阶段有所侧重地提出细化的,便于操作的目标,让学生翘足可及,一般以2——4条为宜。

月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分阶段有所侧重,分阶段地覆盖全面。

4、非测试指标的终结性评价。

非测试指标的学期末总评主要依据过程评价,所以指标不宜过细,按照几个大的方面评价即可,不再细化到具体指标。

如:

小学低年级只压缩为“在学校表现”和“在家庭表现”两大项;小学中高年级压缩为“品德行为、学习习惯、心理素质”三大项。

5、评价主体为学生自评、合作者评、家长评、教师评。

教师应作为学生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班主任既是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项评价过程的组织者,又是评价的参与者,根据学生自主评价结果及班主任所掌握的情况,定期给学生评价,并负责在学期、学年结束时统计整理学生过程评价的资料和数据,做出终结性评价结论。

其他任课教师负责本学科对学生的评价。

6、评价方法

(1)非测试性指标,如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情感态度等评价指标,两周一次。

组织学生按照学校指出的月目标,进行自评,小组同学互评。

自主评价后,小组长当场向班主任汇报评价结果,班主任发表意见。

(是否同意小组评价意见,如同意,就按小组评价的分数记在班主任评价栏目中)由组长及时记录小组评价结论和班主任意见,受评人自己填写自评结论,形成过程性评价积累,终结性评价每学期一次,将过程评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终结性评价结论。

(2)可测性指标,如学科成绩、健康状况、运动与艺术表现等,都是可以通过检测手段测试的项目,可按学科单元,教学或活动周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口试

或笔试,知识或技能,竞赛性或展示性测评,形成过程评价记录积累,学期末按照期末平时成绩分配的比例,进行终结性评价。

7、评价权重的衡量

(1)非测试指标过程评价的权重与终结评价的构成比例,每两周进行的过程评价采取记分方法,过程评价项目中,每一项指标满分为10分,略有不足为8分,明显不足为6分,做得不好或很差为5—0分,(尽量以鼓励为主)。

学期末进行汇总,汇总公式:

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评),总分÷过程评价次数=学期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评)分数。

总评按分配比例统计出总分之后,折合成等级(优、良、合格、待合格或)9—10分“优”;7—8分为“良”;6分为“合格”;6分以下“待合格”。

非测试指标的评价构成人员的权重分配:

小学高年级:

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40%,教师评占50%

小学中年级:

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占60%

小学低年级:

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占70%

“上学去”,“家庭里”两部分完全交给家长评。

(2)可测性指标的分配比例:

平时占30%,期末占70%。

8、评语。

班主任每学期在学生等级评价的基础上,给每名学生写出评语。

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注意以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客观描述学生进步,潜能及不足。

9、发展计划。

在等级评定和老师评语的前提下,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制订出发展计划,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确定发展目标,不断进步。

小学中、低学生写出自己发展的小目标,

10、评价结果的处理。

评价实行“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级制,作为相关评比的依据。

评价结果要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方式通知家长。

11、各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和评价心理的转变。

12、学校要对教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检查和指导,每学期至少1次,肯定成绩,纠正不足,不断提高评价质量,发挥其作用,把开展的学生评价工作情况作为年度班主任评比和村小评比的重要内容。

篇二: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

闻韶镇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推进素质教育小学生评价体系。

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为学生确定个体化发展性目标。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通过评价,不但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基础上提高,更要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评价原则

在实施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坚持如下原则:

1、多元性原则。

学生素质发展不是孤立的,而多元性的、整体的。

根据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学习品质与能力、体育活动与健康等方面素质设计出多种因素,多层次评估体系,在单项评价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反映学生的实际。

2、主体性原则。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

评价整个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发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动力。

3、过程性原则。

使用中注重评价过程,使评价成为对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习惯与言行,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评价的指标

(一)思想品德素质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

2、遵纪守法,遵守公德,诚实守信意识。

3、文明礼貌,关心集体,友爱同学,乐于助人。

4、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生活俭朴。

5、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旷课。

6、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二)科学文化素质

1、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注意力集中、有钻研精神。

2、学习习惯良好,作业细致认真。

3、有毅力,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成绩不断提高。

4、兴趣广泛,爱观察,爱思考感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5、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不断丰富知识。

6、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实践能力。

7、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心理、审美素质

1、团结、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

2、情绪乐观,主动活泼,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3、胜不骄,败不馁,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改正。

4、语言文明,热情大方,性格开朗。

5、对艺术有兴趣,并有一定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四)劳动技能素质

1、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

2、劳动态度、劳动习惯。

3、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上四项采用a、B、c、d四个等级评估记载。

(五)学业水平

主要以“平时”、“期末”和“总评”三大方面评价,“平时”占40℅,“期末”占60℅,得出“总评”,以“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次评估记载。

(其中85分以上为优,70~84为良,60~69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学生个人测试成绩只通知到学生本人,不在班级和学校公布。

“学科课程成绩”还要评估学生的“爱好特长”、“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情况”、“学科竞赛获奖情况”以及“学得较好的科目”“学有进步的科目”等情况。

这几项不能用等级评估的,则如实填写。

(六)身体素质状况

包括身高、体重、视力、体育达标等情况,如实填写,不用等级评估。

(七)教师评语

四、评价的方法

1、采用“四级制”评价方法。

测评时由学生本人评、他评、教师评分别对照评价标准,按“四级制”(思想品德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采用a、B、c、d四个等级,学业水平

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确定等级。

2、采用记实评价测评方法。

爱好特长、竞赛获奖、评优情况等项,要依据记载的实际情况评定。

五、评价步骤

1、自评。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按照相关的评价要素,依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给自己写出评价性的语言——“自己的话”,并做出等级评价。

2、他评、师评。

同学及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给学生写出评价性的语言,并做出等级评价。

3、由教师汇总三方面的评价结果,为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学生和家长反馈。

六、学生素质评定的组织实施

1、要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评语评价目的,联系到教育观念转变、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要向社会广泛宣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意义,引导社会、家长支持评价工作。

2、在评价过程中强调质性评价,全面、深入、真实的再现学生的特点和发展

趋势。

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增进了解和理解,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

强调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面向学生的“未来”,重在发展。

3、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实施办法、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等。

校长负责本校各领导班子成员,各领导班子负责本校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层层培训,明确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实施办法,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程序化、规范化,提高评价的时效性。

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开展一次。

评价要重视自我评价和形成性自评为主;参

加评价人员一是班主任、科任教师;二是同学、家长。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作用。

评定办法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

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协调全面发展。

学生的评价结果记载入《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中(分1-3年级、4-6年级两个阶段),反馈给家长,并放进“学生成长记录袋”中,建立对学生评价的跟踪制度。

附:

闻韶镇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表

班综合(学业、行为)素质评价表

指导教师:

时间:

年月日.

说明:

1、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分为:

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请在相应的栏里打√);2、教师综合学生自评、小组评定情况,通过对学生的总体观察,给出一个综合考核

等级;

3、学业成绩的呈现方式为等级制,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85

分以上为优,70~84为良,60~69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4、每学期填写一次,并将填写的手册放入“成长记录袋”中;5、教师评一栏由班任征求科任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

闻韶镇泰学校

篇三: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一、指导思想

对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发展的重要政策与制度保障。

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实现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为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学校、教师转变教育行为和方式,同时,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科学的学生成长发展观。

二、组织领导

学校组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完善监督机制。

三、评价内容和标准

1、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学生间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

采用定性的方式记载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信息和结果,用定量的方式记载和分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评价工具得出的评价结果。

注重评价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关注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关注学生的将来。

2、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行综合评定时,既要参考学生以前的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当年的素质发展状况,

给予综合评定。

3.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依据,结合实际,将“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综合为“品行修养”,将“学习能力”、“交流合作”综合为“实践探究”,并拓宽“实践探究”考察范围。

可结合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和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进行评价。

4.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包括两个方面:

⑴综合评语。

主要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等进行定性描述,尤其要突出学生特长、发展潜能以及各方面的成就。

⑵等级呈现。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表示为优、良、合格、待提高。

综合素质表现很好的评为a等,综合素质表现好的评为B等;综合素质表现一般的评为c等;综合素质表现不好的评为d等。

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为“待提高”时应非常慎重,并给予发展性指导意见。

四、评价方法与要求

(一)评价工作的程序与方式:

1、组织学生自评;

2、组织小组内同学互评;

3、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并作出综合性的描述;

4、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核。

评定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避免以偏概全。

(二)评价要求

1.对各项评价指标确定明确的操作要点和统一评价标准。

2.对评价过程制订明确的操作规程,体现公开、公正、公平。

3.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提交的实证材料,建议主要提供以下六项实证材料:

学科学业成绩;关键的代表性作品、作业或照片、复印件;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证书;关键性评语(班主任、课任老师);学生自我描述的材料。

4.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全过程,审核毕业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五、制度保障

(一)制度保障

1.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时应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实行严格的制度、诚信制度、评价质量监控制度、举报和申诉制度、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2.建立健全分工协作制度。

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要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机结合,根据各自的职能,承担相应的学生发展评价任务。

3.建立健全诚信服务制度。

学校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有关人员,要讲诚信做到实事求是。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4.建立健全学校向家长公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学校可采用

网络、家长通知书向家长汇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二)实施步骤

1.加强宣传。

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利用宣传窗、墙报、广播台等形式向家长、学生、教师全面宣传建立规范化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制造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评价的良好环境,达到消除顾虑,形成共识的目的。

2.形成细则。

召开班主任会议,讨论形成“等级+特长+评语”学生评价的实施细则,包括各类科目的具体内容、评价指标、运行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