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精编部编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2031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精编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精编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精编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精编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精编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精编部编版.docx

《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精编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精编部编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精编部编版.docx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第一课《白鹭》

重点句段填空:

1.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

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

1. 主题:

《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本文描写了白鹭的颜色配合与身段

大小精巧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本文作者是郭沫若。

3. 作者根据白鹭活动于水田等生活习性,巧妙地把它置于三幅优美的画中,这三幅画可命名为:

白鹭钓鱼图、白鹭望哨图、白鹭低飞图。

4. 课文开头用“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总起,结尾用“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来总结。

这样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落花生》

重点句段填空:

1.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2. 父亲说:

“花生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

1

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

1.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是许地山,笔名是落华生。

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学习花生的好处的品格的主旨。

告诉我们: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 课文以“落花生”为话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其中详写了议花生。

3. 一家人在议花生时,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

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味道、作用、价钱这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于赞美花生的品质。

4. 父亲跟“我们”议花生的目的是借谈论花生的好处,来教导“我们”如何做人。

从写法上看,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选文是用对话的形式把这一道理表达出来的。

赞扬了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

5.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一句话中“体面”的意思是:

好看、美丽。

这句话的意思是:

做人不能只讲外表,更应该看看自己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有用的人”指:

对他人和社会主义有好处和贡献的人。

“只讲体面的人”指:

只注重外表美而不注重内心美的人。

第三课《桂花雨》

重点句段填空:

1.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

1

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 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

1. 《桂花雨》回忆作者童年时在家乡“摇花乐”和“桂花雨”时的情景,借桂

花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2.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的写出了:

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同样香气弥漫。

3.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的意思:

因为在母亲的心里,故乡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所以她认为家

乡的桂花最香。

作者通过母亲的这句话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第四课《珍珠鸟》

重点句段填空:

瞧,多么像它的父母:

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

的圆圆的白点。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

1. 《珍珠鸟》是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按时间顺序,作者为我们生动地描

述了珍珠鸟在“我”细心照料、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表现了作者

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表达了: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2. 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体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3. 文中的“美好境界”是指人与动物及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友好共处的境界。

珍珠鸟逐步依赖“我”是因为“我”真诚、无微不至地关爱珍珠鸟。

语文园地一

1. 《蝉》中“表现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界的凭借,自能声明

远扬”的诗句是: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 诗中描写蝉的形体与饮食习惯的一句是:

垂緌饮清露。

描写蝉声远传的一句是:

流响出疏桐。

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的两句是: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 诗中作者以蝉自喻,从形状、习性、声音三个方面写出蝉的特点,用一个“疏”

字写出了蝉所栖息树干的高峻挺拔;“流响”一词则写出了蝉叫声的特点;全

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内在品格的赞美。

第五课《搭石》

重点句段填空:

1.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

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

好的情感。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

1. 主题:

《搭石》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

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

2. 全文的写作顺序:

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

3.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协调有序”这个词看到了一

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我从“嗒嗒”这个词听到了走搭石声音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走搭石的画面美。

4. 课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

两个人面对面过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从中要可以体会出乡亲们相互谦让、相亲相爱、尊老爱幼的感情。

5.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一排排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联结着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第六课《将相和》

重点句段填空: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

1.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2. 文中的“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将相不和”是因为廉颇居功自傲,忌妒蔺相如,后来“将相又和好”是因为蔺相如和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

3.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过程。

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

4.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

廉颇的性格特点:

勇于改过,知错就改。

5《.将相和》一课讲的三件事,第一件事的起因是秦王要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1

结果是完璧归赵;第二件事的起因是秦王在渑池会见时让赵王鼓瑟;第三件事的起因是蔺相如立功封官,廉颇不服气,结果是将相和好如初。

6.“完璧归赵”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的精神;“渑池会见”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负荆请罪”表现了蔺相如为国家着想,顾全大局的精神;廉颇背着荆条到蔺相如的府上认罪,说明他具有知错就改的高尚品质。

第七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重点句段填空:

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超过320千米每小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

1.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介绍事物运动速度的说明文,一文写了几种比猎豹更快的事物,分别是:

游隼、喷气式飞机、声音、火箭、流星体、光。

我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每秒可达30万公里。

2. 课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 按运动速度给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是:

人、鸵鸟、猎豹、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

4. 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是奔跑的世界冠军,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光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

第八课《冀中的地产战》

重点句段填空:

1. 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1

2.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地道战

这一新的斗争方式。

3.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

1. 主题:

本文从冀中地产战的出现的原因、作用、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的智慧和顽强斗志。

2. 本文中介绍的“地道战”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

3. 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

比如洞口准备土和沙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孑口”上装吊板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各个村子的地道相通,方便转移。

4. 地道的作用:

一是保护自己;二是打击敌人。

第九课《猎人海力布》

重点句段填空:

1.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最后为了救乡亲们,他变成了一块石头。

2.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

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

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

1. 主题:

本文主要讲述了善良的猎人海力布为拯救乡亲,不惜牺牲自己变成1

大石头的故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2.海力布变成石头的原因是:

因为他为了救乡亲们说出了听到的动物的话。

第十、十一课《牛郎织女

(一)

(二)》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

1. 主题:

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勤劳善

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揭露了封建制度对人民的压迫,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2. 《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本文由叶圣陶整理。

我还读过他的文章《稻草人》《火灾》。

3. 七夕指的是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4. 分布在银河两侧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

遥远。

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牛郎织女》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

我读过的民间故事还有《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

5. 牛郎的性格特点:

心地善良、勤劳能干。

老牛:

知恩图报、善解人意。

织女的性格特点:

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王母:

心狠手辣、无情无义。

6. 《牛郎织女》中的牛郎和织女代表勤劳善良、追求幸福的人,王母娘娘代表专横、残暴的人。

7. 本单元所学课文《牛郎织女》属于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我还知道其他三个分别是《孟姜女哭长城》《梁山泊与祝英台》《白蛇传》。

8. 读《中国民间故事》,我知道了《田螺姑娘》《梁山泊与祝英台》《八仙过海》等精彩的故事。

第十二课《古诗三首》

《示儿》

1.题目的意思:

这首诗是写给自己的儿子的。

2. 主题: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父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3. 诗意:

我本来就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

只是悲伤的是没有

看见祖国的统一。

进行的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时可不要忘记了告诉你的父亲。

4. 诗中充分体现了诗人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 诗中,诗人的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的遗嘱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