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799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docx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docx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

1/5

期中考试之前内容

一、地球仪

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④月食现象⑤站的愈高看的愈远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是南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但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西经20度)和160°E(东经160度)

6)经纬线的区别

二、地图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世界的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的两大半岛地区

寒带气候南北纬66.5°到极地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地区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纬线

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1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相等

夏至

气候类型

6月22前后

北回归线气候主要分布地区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

秋分热带雨林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9月23前后

赤道赤道附近地区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

全球昼夜相等

丁温带大陆性气候

至地中海气候

12月22前后

南回归线北纬30°附近地区的大陆东岸南北纬35°附近地区的大陆西岸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中部地区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相反

9)地球的公转与自转

名称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现象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变化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

时差现象;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1)如何分析东西半球:

分析东西半球看经度,东经并非都是东半球,小于160度才是东半球,大于160度却是西半球,西经并非都是西半球,大于20度才是西半球,小于20度却是东半球。

12)0°纬线上一年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地球公转示意图:

1)比例尺的三种表达形式:

1.数字比例尺2.线段比例尺3.文字比例尺

3)在同样大小的两幅地图上,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所反映的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所反映的内容越略。

1.一般定向法: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高原:

海拔高,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纬线经线

形状是圆是半圆

长度有长有短一样长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2/5

平原:

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地面起伏和缓。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下,地面起伏和缓。

6)山谷:

等高线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山脊:

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

山顶:

等高线呈闭合的状,且四周低,中间高的地方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

陡崖:

等高线密集到重合一处的地方

三、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路块。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

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

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7)全球海洋共有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8)亚洲与欧洲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界线:

苏伊士运河,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进一步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

亚洲与北美洲界线:

白令海峡。

它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

11)南美洲与北美洲界线:

巴拿马运河。

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12)赤道穿过的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其中赤道穿过的大陆有有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

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有北冰洋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

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南极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13)20°W主要穿过大西洋和北冰洋。

160°E主要穿过太平洋和北冰洋。

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太平洋大部分位于西半球。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

兼跨南、北、东、西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

14)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是南极洲。

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抱的大洋是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不濒临大西洋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

不濒临太平洋的大洲有非洲和欧洲。

15)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

16)全球分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17)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18)红海的不断扩大,是因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造成的。

地中海不断缩小,是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运动造成的

阿尔卑斯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19)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

3/5

三、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气候描述时间长短不同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变化大小不同经常变化的一般变化不大

2)降水可能性的大小用降水概率表示,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弱,共分13级。

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雨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污染指数表示。

空气质量一方面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3)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4)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北半球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5)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表示高温中心。

6)气温分布的特点: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填出

五带

和分界线填出大洲、大洋和分界线

7)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8)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

9)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0)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

11)乞拉朋齐是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

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

12)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通常从气温和降水量方面描述。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13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北纬40°附近亚欧大陆的东岸地区

14)气候的特点

4/5

气候类型气候的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高原山地气候终年低温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四、居民与聚落

房屋建筑特点

北方

墙体较厚,利于防寒保温;年降水量较大,民居多为斜顶房。

南方

高大宽敞,利于通风散热;年降水量较少,民居多为平顶屋。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夏季稍多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寒带气候终年严寒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5)北方与南方房屋建筑特点的区别

1)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用自然增长率来衡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人口分布的疏密用人口密度表示,公式为面积人口人口密度?

2)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位于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主要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

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适中。

3)欧洲和北美洲是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的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是农业发展较早,自然条件优越的人口稠密区。

4)世界的人种

分布地区

黄种人亚洲东部

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大洋洲、美国境内

5)联合国主要语言

语言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

俄语俄罗斯、中亚、欧洲东部

法语法国、非洲中部和西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6)三大宗教

名称发源地分布地区

基督教亚洲西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古印度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7)聚落分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乡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城市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生产。

5/5

8)乡村人口众多,村落中的房屋密集的是亚洲;乡村人口较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村落中房屋较分散的是欧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村落的是非洲。

9)有利于形成聚落的条件是: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等。

10)人口增长→要求增产粮食→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水土流失和土地粮食单

↘土地得不到休耕→土壤肥力下降产下降

恶性循环

11)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12)在世界人口增长的同时,许多国家还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