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的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802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废为宝的研究性学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变废为宝的研究性学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变废为宝的研究性学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变废为宝的研究性学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变废为宝的研究性学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废为宝的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变废为宝的研究性学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废为宝的研究性学习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废为宝的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变废为宝”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重复利用,从我做起

班级:

温州市第五十八中学高二

(1)班

组内成员:

叶喜喜吴淑真林逸祯杨众蔡鹤鸣袁娴娴

提出课题: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摘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以“变废为宝”的眼光来看待各种垃圾,不能盲目、随意地丢弃,要看到它的深层次价值,最大限度开发它的价值。

什么是节约?

变废为宝就是最大的节约。

关键词:

垃圾分类;合理利用;重新利用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说到“垃圾”,人人都不陌生。

在人类日常生活过程中,会制造出许许多多的垃圾,而且,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还会不断地增多,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无形杀手。

从而我们应该更好的做到垃圾回收利用。

关于“废物”的回收利用,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时扔下的废料,公开向社会招标。

但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

正在法国度假的一位犹太商人得知消息后,立即从巴黎飞往纽约,在仔细查看了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垃圾”后,未提任何条件便欣然签约。

随后,犹太商人开始组织工人对“垃圾”进行分类:

将废铜溶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将废旧木块加工成铜像底座;废铅、废铝制作成纽约广场的钥匙……就连从女神像身上扫下来的尘土,都加工后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

不到3个月的时间,如山的“垃圾”创造出了350万美元的价值。

“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这位犹太商人在清理女神废料中的做法和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是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理念。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物尽其用,即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

对看似无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节约了能源,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可谓一举两得。

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查找资料理论分析动手实验

报告如下:

1.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主要以温州纱帽河(女人街)、五马街、开太百货、银泰百货为主。

2.问卷调查

我们在纱帽河等地方发放了100份问卷调查,在大家的努力之下,100份问卷全部收回并且每张都为有效问卷。

3.文献查阅

除了“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外,小组还进行了文献查阅。

通过网络和书籍等方面,搜集到了垃圾分类额标准以及可回收垃圾可以如何重复利用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分析

此次调查我发现尽管有了“限塑令”,但是每个家庭对塑料袋的依赖性都很强,塑料袋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没有意识到塑料袋所产生的“白色污染”的危害。

并且对于垃圾,并没有进行分类处理,这个我们的环保工作带来的重重阻扰。

通过网上的回收到113份有效问卷中了解到女性相比男性会更加注意家庭垃圾的分类,或许,这也是由于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影响的吧!

同时,我发现文化水平越高,垃圾分类越完整,在能够对垃圾进行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分类的人在,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到了85.25%。

多数家庭每天会产生2~3袋垃圾,而且大部分人对垃圾都不会进行分类处理,仅12.63%。

同时,我发现居民对于周边垃圾处理现状的满意度并不高,仅6.2%的人对现状非常满意,然而,对于我们现在目前的环境状况,要使大家满意也是有难度的,比如说,居民素质、以及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以及居民自身的配合问题,这些都很难立刻得到改善。

再者,有36.4%的人都不会按照垃圾桶的分类来投放垃圾,而且,大家也认为对于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阻碍,注意是居民环保意识淡薄、设施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普及环保知识也相当重要。

另外,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分会定期将家里的或单位里废弃的纸类、塑料、饮料瓶等变卖,只有13.7%的人不卖直接扔掉,但是,或许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多余时间料理这些废弃物,48.2%的人只是偶尔变卖废弃物。

但是通过问卷结果分析得出图

(1)

(2)可知,其实居民的垃圾分类处理其实主要还是停留在常识方面,但是更深一步的处理的知识还是较少的。

另外,其实要对废品回收利用,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回收也很重要,但是,在被调查对象中,57.6%的人认为,公共场所垃圾分类设施虽有但是没有得到利用,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中资源浪费,更是一种对自己居住的环境不负责任表现,其实说到底还是居民的环保意识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去。

至于废品回收行业,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到有些人踩着三轮车,挂块牌“收废品”,这些人多数都是来自外地,靠收废品为生。

其实,你不要小看这些人,尽管看似又脏又累,也有靠这个发财致富的,最重要的是,他对于当地的环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料浪费,变废为宝。

那当地居民是怎么看待这些人这些事的呢?

有68.9%的人认为,他们的时间和地点不固定,使居民的废品回收处于被动状态。

令人可喜的是公众对于这个行业也没有很大的偏见,被调查对象中77.2%的人对此行业都有较为正确的认识。

在问卷中,大家对于提高废物分类循环再利用意识,都提出的自己的看法,80.1%的人认为需要在社区提供便利的回收设备,71.6%的人认为要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加强政府政策,以及有必要的奖惩措施效果可能会更好。

2.结论与建议

垃圾回收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民参与、企业加盟及政府决策三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公众参与作为这个工程能否完成的一个关键,需要一系列的社会条件,需要在各个环节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宣传教育。

通过垃圾分类,公民容易理解自己与环保的关系,每个人都是垃圾公害的制造者,也同时是垃圾公害的受害者,更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行为,也是一种公民行为个人行为,要保护民族的生存根基,必须从每个人做起。

要做到这一点:

一是运用传媒手段呼吁垃圾分类;二、是把宣传与建立试点的工作结合起来。

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讲演、漫画、送宣传材料、提供咨询等形式.如组织大学生进入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出版垃圾分类系列广告宣传画、举办垃圾分类展览等:

三是联络企业。

由于长期以来垃圾分类的清运还难以由政府完成,联络了一些回收企业来支持公民的垃圾分类的行动。

不断探索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分类垃圾回收处理的新途径:

四是提出政策建议。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

垃圾分类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当人们意识到垃圾分类是一个人文化素质和文明教养的标志时,这种行为就容易被人接受了。

事实上,环境意识,在现代社会正成为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不论你受过多高的教育,有着怎样的学位,如没有环保行为,就如同文盲一样;不论你多么富有,都有责任回收,这种不起眼的琐事事实上是一种时尚,一种很荣耀、很时髦的事。

要加强宣传效果,应该加强民间教育的力量。

进行垃圾分类教育不应理解为仅仅是政府环卫环保部门和新闻界的事,各类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及一些愿意为之投资捐助的企业和个人都能发挥作用。

由于是民间人士自己主动来做,也有特殊的感染、影响和示范作用。

要加强宣传效果,必须有新闻工作者的广泛参与。

新闻界的优势是媒体的传播威力。

要想广泛实施垃圾分类,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还必须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如深入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将垃圾分类落实到家庭,建立与垃圾分类有关的家庭档案;组织社区的垃圾分类培;组织市民参观有关“垃圾与环境展”、垃圾分拣站及垃圾填埋场,亲身感受垃圾给环境造成的危害;组织更多的“大学生绿色讲演团”到社区,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通过中小学教育,让孩子带动家庭;组织媒体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单位、社区进行跟踪报道,并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家庭和个人给予宣传和鼓励;立垃圾分类热线电话,解签有关垃圾分类问题的咨询,收集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和有关部门沟通,使垃圾分类工作顺利进行;印制“垃圾分类手册”、宣传资料、招贴画、发到单位、学校、社区,方便群众切实实施垃圾分类。

在社区、校园、机关等张贴垃圾分类宣传画,制造宣传氛围。

垃圾回收分类不同于其他环保问题,如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那样受技术、资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过去中国的经济技术远比现在落后,却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回收系统。

垃圾分类更的多的是取决于社会组织工作和社会文化的基础,而这正是中国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中国人,毕竟有着废品回收的传统和习惯,这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的一种生存毅力和生存智慧,无论新闻工作者,还是政府官员,首先者是中国文化氛围和土壤中的一员。

而文化是一种历史,一种积淀,一种潜力,只要我们教育、法及政策到位,这种潜力就能被燃发出来。

完全有理由发挥文化传统的优势,尽快建立垃圾分类体系,在环保的这一个具体的领域,走到全国的最前面,它是为了生存和可持续的发展。

3.组员感想

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掌握了好多的变废为宝制作,加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强化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

我们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我们会做领头人,带领同学一起回收垃圾,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垃圾回收处理流程图

四.废弃垃圾重复利用的小窍门

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设想。

用更多的废弃物,节约更多的资源,尽量减少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1.自制羽毛球

准备材料:

空饮料瓶一只,泡沫水果网套两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弹子一只。

制作过程:

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3.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

4.将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子,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饰后,一只自制羽毛球完成了。

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么样?

2.自制香皂纸

制作材料:

吸湿性较好的白纸,小块香皂,一支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

制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杯子放在炉上加热,等香皂融化,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阴干就成了香皂纸。

3.自制热气球

制作方法:

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

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

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

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4.自制手电筒

制作方法:

将一只废易拉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

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

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

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

取一段寻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

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

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

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制太阳灶

制作方法:

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

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

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

将一根细竹签的两头削尖,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

把该装置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然后,耐心调节竹签长度,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