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0270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82 大小:18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最新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最新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最新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最新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精品.docx

《最新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精品.docx(1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精品.docx

最新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精品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课本承接前9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在课本开头安排了有关自主修改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图片,作为全套教材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之十。

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培养,把它们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比如,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2、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春光无限”。

本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通过诗歌、散文的形式,让学生们充分感知春光的美好。

乃至感受到春光也来源于自己----有儿童的地方就有春天!

古诗的描绘更加证实了这些,那飞入菜花得意的蝴蝶,十分懊恼的儿童,二者相映成趣,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

春光在哪里?

春光在青山碧岭之间——“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春光在小天使般的儿童身上——“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春光在喷花的海棠树间——“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华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在冰清玉洁的梅花的花瓣上——“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

”春光在红杏枝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春光在黄蝶飞舞的菜花丛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诗歌,描绘了植树造林对于改造荒山野岭,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少年儿童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科学的认识,抒发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

《暖流》这篇课文讲的是江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说明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关怀。

“暖流”原来指一种自然现象,显然文章课题有着全新的深刻的含义。

怎样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暖流”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是本课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纯真的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古诗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和追逐黄碟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习作1》是一次写景状物类习作。

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

《练习1》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其中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本单元2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通过朗读,理解文本,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4、学生能学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和种种趣闻以及相关诗歌。

5、能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6、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7、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8、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向别人请求帮助,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篇目名称

训练点

《培养良好的

学习习惯》

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培养,把它们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比如,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春光染绿

我们双脚》

教学应以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含义,体会少年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反复朗读,细细体会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儿童的勃勃生机。

《暖流》

“暖流”原来指一种自然现象,显然文章课题有着全新的深刻的含义。

怎样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暖流”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是本课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运用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法,应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对江主席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进行阅读体会,成立学习小组,放手让学生自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中教师可努力创设情景,采取学生交流等方式,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进一步感悟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早》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在朗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绪,从而把自己当成作者,靠朗读代替作者讲话,代替作者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抒发情怀。

《古诗两首》

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配画或采用多媒体音像手段,帮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要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涵。

《习作1》

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

《练习1》

着重指导学生积累,激发创作的兴趣。

在反复诵读诗文中感悟文章渗透着的饱满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些意境。

能在具体的模拟情境中感受“如何请人帮忙”及“如何面对别人的求助”。

二、篇目教学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文本解读】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好习惯是人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生活资本,人在一生中都可以不断享用它的利息。

和语文相关的好习惯很多,自主、认真地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学习语文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项。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把这两项习惯培养安排在五年级下期,适时而可行。

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培养,把它们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比如,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分析】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资源运用】

1、教师搜集有关自主修改文章的生动案例。

2、引导学生想一想:

以前自己是从哪些渠道来学习语文的?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总课时:

两课时

【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

(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

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

(板书:

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

2、提示"厌"、"百"的意思,:

厌,满足。

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

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

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师讲小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

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

于是,他写了-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

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

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

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

修改的结果怎样?

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

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

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

(生答:

更应该)为什么?

教师指点:

我们小学牛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1、图上是谁?

在干什么:

是怎么做的:

生答:

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

(1)坐姿端正。

(2)握笔姿势正确。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

(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

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

用修改符号修改。

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

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

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

2、清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清同学们一句-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

再渎修改以后的。

想一想:

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4、明确:

第一处和第六处:

语句多余。

第二处:

标点错误。

第三处:

意思不完整,不连贯:

第四处:

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

第五处:

错别字。

5、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

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明确:

(1)错别字

(2)标点不当(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等

6、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

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明确以下修改符号:

删除插入更换调序

7、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

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

2、总结谈话:

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

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

(生答:

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

二、观察插图2

1、观察第2页的上面这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从圆形图上的麦克风、投影仪可以看出老师站在讲台前;同学们桌上的文具摆放整齐,书本还没有打开,可以看出老师正在给学生作课前谈话;同学们坐姿端正,专心听讲,可以想象老师的谈话很精彩,已经把同学们带进课文的情境之中)

(2)一节一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修改作文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

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

2、观察第2页的下面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①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

②同学们在参观航模表演。

③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阿姨讲解武器装备。

(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突出同学们热爱解放军的感情)

④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

(2)教师小结:

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

三、观察插图3

1、指导观察第3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

 

(1)请同学们把这些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两位同学利用电脑打字、查资料。

②同学们在阅览室读课外书报。

③同学们在图书馆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

④两位同学在家看电视。

2、指导观察第3页下部的组插图。

(1)观察插图,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在采访学校校长。

②班级兴趣小组举行猜谜语活动。

四、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板书:

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想到了吗?

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

(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

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

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

(1)家中学语文。

①网上学语文。

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3)校外学语文。

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

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3、总结:

"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课时作业设计】

用学到的修改作文地方法修改老师提供的两篇文章。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文本解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欢快的诗,同时也是一份植树造林的倡议书,这首诗描绘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一片新绿,改变生态环境的情景。

文章的整体结构也非常明显:

“向荒山野岭进军——变化、快乐——让青山碧岭永驻”。

教学这篇课文,我想应该抓住两个关键之处:

一是变化,二是快乐。

变化很明显,由“荒山野岭”成为“青山碧岭”,这个变化具体体现在“裸露的山岩”“披上了绿袍”、“寂寞的荒山”“枝繁叶茂”、“混浊咆哮”的河水变成了“荡漾的碧波”……荒山变得热闹了,草茂林丰,小动物们到这里安了家。

变化带来了快乐,小鸟快乐、松鼠快乐、小兔快乐、小猴快乐,人更快乐。

人的快乐不仅仅是这样的情景让人赏心悦目,还是因为这一切的变化是自己双手劳动的结果。

于是,读完这首诗我明白了:

快乐,是自己创造的。

【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能用“枝繁叶茂”、“青山碧岭”等词语描绘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训练想象能力,培养语感。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能感受到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资源运用】

1.搜集植树活动以及植树节的资料

2.准备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件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总课时:

两课时

【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三月我们有什么节日(植树节)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出示课题: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

一起听课文录音。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

  裸露咆哮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荒山野岭:

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

指劳动工具。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裸露:

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

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

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共几节?

各写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几部分?

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

第一部分(第1节):

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

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部分(第8节):

写"我们"有绿化祖国的决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应。

  教学中应该抓住诗歌的对比因素,进行对比教学。

诗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第九册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结构就是这样)。

  三、指导写字

  鼠:

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课时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写话:

植树的场面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第一部分(第1节)

第二部分(第2-7节)    首尾呼应

第三部分(第8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

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动画,画面思示:

少先队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一片。

“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

  (5)怎样读好这节?

自己试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

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当时的场面。

(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我们”“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表现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

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孩子们共享他们的快乐。

  (3)解释水土流失,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怎样的变化?

  交流(相机板书:

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

为什么?

  (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

写出了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

  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歌的意思。

在这篇诗歌的教学中,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林涛”“煎熬”),意象(如“小鸟”、“松鼠”、“小兔”、“小猴”)展开想象,进行情境设置,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丽的景色、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

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课时作业设计】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活。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

  要求:

  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2、暖流

【文本解读】

《暖流》这篇课文讲的是江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说明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关怀。

“暖流”原来指一种自然现象,显然文章课题有着全新的深刻的含义。

怎样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暖流”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是本课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分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资源运用】

1、引导学生搜集课文中出现的诗词,并通过多种渠道理解诗词的意思。

2、搜集有关江泽民的资料。

3、教师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课件。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总课时:

两课时

【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暖流”是什么意思?

本文中的暖流是指天气情况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心情十分激动)为什么会这么激动?

(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再读生字词。

2、讨论识记方法。

3、描红、临写。

【课时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拼音,写词语。

和蔼抑扬顿挫沉浸阅览致意视察

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第二段,思索:

江主席来到了南开,主要做了什么?

(具体写了江主席与王辉等同学交谈)

2、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怎样回答的。

3、结合课文谈感受。

(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

平易近人:

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

……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

(2)分组朗读、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程序:

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朗读。

4、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