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82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

20XX年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

新村位于店村镇中心地带,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490户,1968人,有党员63人,耕地面积2498亩,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10元,是市列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也是市列的科学发展示范点。

近年来,该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坚持以党支部建设为抓手,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党建和产业发展联袂共进,设施建设和文明程度比翼齐飞的喜人局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奏出了一曲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凯歌。

  

一、大力发展村域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

  

该村始终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按照“三蒜兴村、养殖富村、劳务稳村、项目强村”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结合生产传统,抓产业,兴劳务,落实惠农政策,全方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村域经济发展,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一是围绕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该村党支部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确立了“三蒜”为主的蔬菜产业和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

目前,全村“三蒜”蔬菜年种植面积已达1200亩,发展20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18户,存栏100头以上养猪大户20户,同时,深入推进“支部+协会”的管理模式,成立“店村镇蔬菜协会”,注册了“店村大蒜”商标,成功引进引进天水蔬菜种植大户创办新村蔬菜产业示范园,全面带动了全村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新渠道,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二是围绕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依托村农校,利用农闲季节,采取集中办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富余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年劳务输转剩余劳动力达400人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

三是围绕落实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按照县、镇工作部署,及时把国家给予农民的各种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户,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硬化村庄道路12条5.2公里12000平方米,疏通排水渠6条 3600米 ,新修水泥排洪渠 900米 ;二是新建卫生厕所150座,实施沼气一期工程260户,完成自来水入户490户,受益人口1969人,受益面100%;三是投资8万元,硬化集中重建点庭院90户,投资18000元为重建点农户修建大门30户。

目前全村已基本实现自来水入户,村庄道路硬化,村容美化亮化目标,村庄面貌发生显著改变。

  

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一是丰富文化生活,唱响文明之歌。

新村党支部把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投入,有序推进,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搭建了坚实平台,推动了全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利用中央重建基金30万元,镇村两级自筹资金25万元,于5月份完成了总投资55万元的二层560平方米的集开会议事,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村级活动场所,并配置了办公设施,硬化了院落;在县委组织部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拥有各类图书3000册的农家书屋;注重文化队伍建设,组建了文艺队,经常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革陋习树新风,绽放文明之花。

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了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树新风“三讲一树”教育活动。

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热爱家乡、爱护环境,规范行为,增强环境卫生公德意识,培养文明习惯;加强感恩教育,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教育引导群众知恩感恩;经常开展移风易俗教育,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

通过教育引导,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精神面貌、生活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友爱的村风民风。

三是开展环境整治,打造文明新村。

村党支部按照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村民素质提高的要求,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打造生态新村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环境整治“三到位”。

净化到位:

党支部先后6次发动全村党员群众对村庄道路、田间道路、房前屋后、学校、商铺门前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清理,集中解决了杂物、垃圾、建材乱堆乱放问题,做到了不留死角。

设施到位:

在村上购置了1辆垃圾手推车、修建了8个垃圾池,聘用了1位保洁员,做到了村社卫生时时有人管,生活垃圾天天有人清、有处堆、按时处理。

绿化到位:

绿化村庄道路 4600米 ,新建绿化带 300米 。

同时,大力开展生态庭院建设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花卉树木。

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已成为全村群众的自觉行动,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观,生态文明新村初见成效。

四是培育典型树模范,争做文明之星。

在全村普遍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着力培育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

村民参与面广,创评意识强,文明农户数量多,质量高。

截至目前,共发展“十星级文明户”340户,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道德自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过去“要我文明”为现在的“我要文明”,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新风尚的形成。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近年来,新村党支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扎实开展“四大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8年被列为省级党建示范点创建单位。

一是健全机制抓班子,争做创业先锋。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一好双强”的标准,通过“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方式,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

同时,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村党支部工作职责》、《村委会工作职责》,扩大了党内民主,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是创新载体带队伍,争做服务先锋。

努力构建农村党组织党员作用发挥新平台,深入推行“双推”工作,不断创新工作载体。

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让党员有位而为。

按照组织设岗、党员选岗、组织审岗、党员认岗“四步走”的设岗程序,为每位无职党员量身定做岗位,一改过去“支书唱戏,党员看戏”为“支书唱主角、党员唱配角、大家一台戏”现状。

全村已设立4大类14个岗位。

推行党支部和党员承诺制,让党员身份亮出来。

扎实推行党支部和党员公开承诺制,使每名党员都能找到为群众服务的落脚点,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先锋。

目前,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共向群众承诺事项132项。

三是维护稳定保平安,争做和谐先锋。

结合“平安村”创建活动,建立了村组干部下访互动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矛盾调处成功率和群众满意率达100%。

同时,投资3万元,在全市农村中率先安装监控摄像头4个,提高了村民的安全感。

全村18年无一起越级上访案件发生,18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新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平安村。

18年新村调解委员会被省高院、省司法厅联合授予“优秀调解委员会”称号。

四是强化教育重管理,争做科技先锋。

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掀起了党员群众重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高潮,现已培养致富能人220人,实现户均1名科技明白人的目标。

  

  

---------------------------------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宕昌县南河乡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南河乡位于宕昌县西北部,距县城17公里,全乡辖12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1628户7696人。

全乡耕地面积11340亩,人均耕地1.5亩;林地21万亩,牧草地9.1万亩。

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60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环境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乡情,紧紧围绕南河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按照“一线(南腊公路村社沿线)两点(南川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寺卜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五区一通道”(即扶贫开发示范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区、小城镇建设实验区、特色养殖推广区、精神文明建设样板区和官鹅沟、南河沟及腊子口相连接的大旅游通道)的工作思路,结合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灾后重建、整村推进、产业培育、环境整治、依法治村有机结合起来,健全了乡村两级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从农民群众要求最急迫、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事情入手,分村制定了建设规划,以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寺卜寨村为龙头,借助外力,整合财力,激活民力,整体推进全乡新农村建设。

三年多来,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其中群众自筹3520万元),组织实施了公路建设、住房建设、村道硬化、新能源推广、特色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的做法是:

  

一、以生产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把生产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任务贯穿到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深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立足于发挥各村不同的自然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产业,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全乡建成万只放养鸡场1个,扶持贫困户放养土鸡10000只,养蜂3600箱,圈舍养猪1400头,圈舍养羊2860只,栽植核桃1200亩,种植大黄440亩、马铃薯600亩、蚕豆600亩、当归500亩、牧草300亩,引进养殖、加工等企业5个,初步建成了以脚力铺村为主的养猪专业村,以寺卜寨、大族等村为主的养羊专业村,以任藏、上漳湾等村为主的养鸡专业村,以八路川、花儿坡等村为主的养蜂专业村,组建了养猪、养蜂协会,形成了以规模养殖大户、养殖企业、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多层次发展的养殖业布局,为农民增收培植了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产业。

同时,大力实施劳务增收工程,通过组建机构,加强技能培训,拓宽输出渠道,向外培训输转劳务工2250人,输送工业移民20人,户均输出1人,劳务收入突破900万元,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以生活宽裕为目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一系列关系民计民生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初步构建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建设新体系。

依托灾后重建、整村推进等各类项目,实施完成了南河市场、兽医站、林业站、卫生院、南川茹东小学、文化体育中心、敬老院等建设项目,并已投入使用,建成了10个村卫生所、11个农家书屋和8处五保家园,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使乡、村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备,发展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两免一补”,对农村卫生院和重点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了农村医疗救助体系,解决农民因大病致贫返贫的问题。

  

三、以乡风文明为根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升群众素质。

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了思想道德、政策法纪和科技知识三类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政策法纪意识和科技文化素质。

近年来,积极推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及“村村通”工程,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成立村计生协会12个,建成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12个;成立了南河乡农民体育健身协会和南河乡农民民间民俗美术协会,建立了11个农家书屋,连续三年举办生动活泼的农民运动会,制作了文明公约和内容丰富多样的文明新风宣传标语、壁画,在全乡范围内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20户,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留守儿童“爱心妈妈”、致富带头人、公而忘私当家人、公益事业热心人等100名,为群众装裱成形书画作品100幅,制作生育健康宣传品1628份。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淳化了示范区民风,提高了农民文明程度,形成了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民风淳朴、文明和谐、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新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