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和老板说话的艺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3320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场中和老板说话的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职场中和老板说话的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职场中和老板说话的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职场中和老板说话的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职场中和老板说话的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场中和老板说话的艺术.docx

《职场中和老板说话的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场中和老板说话的艺术.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场中和老板说话的艺术.docx

职场中和老板说话的艺术

职场中:

和老板说话的艺术

说话谁都会,但把话说得动听,通过说话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却未必是每个人的专长。

在和老板相处的过程中,懂得说话的艺术极其重要。

老板在公司里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一不留神说错了话,后果你就好好掂量吧!

日前,记者前往上海卡耐基培训学校旁听了一堂人际关系课,学员在课堂上纷纷提出:

如何正确把握和老板说话的分寸?

他们大多有过在老板面前说错话的惨痛经历,对这个问题深感苦恼。

专家们当场予以指点,归纳下来,不外乎以下几个关键,相信对有着同样困惑的职场中人也会有所启发。

关键一:

不要代替老板做决定,

要引导老板说出你的决定

佩佩年轻干练、活泼开朗,入行不几年,职位“噌噌”地往上升,很快成为单位里的主力干将。

几天前,新老板走马上任,下车伊始,就把佩佩叫了过去:

“佩佩,你经验丰富,能力又强,这里有个新项目,你就多费心盯一盯吧!

受到新老板的重用,佩佩欢欣鼓舞。

恰好这天要去上海某周边城市谈判,佩佩一合计,一行好几个人,坐公交车不方便,人也受累,会影响谈判效果;打车吧,一辆坐不下,两辆费用又太高;还是包一辆车好,经济又实惠。

主意定了,佩佩却没有直接去办理。

几年的职场生涯让她懂得,遇事向老板汇报一声是绝对必要的。

于是,佩佩来到老板跟前。

“老板,您看,我们今天要出去,”佩佩把几种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着说:

“所以呢,我决定包一辆车去!

”汇报完毕,佩佩发现老板的脸不知道什么时候黑了下来。

他生硬地说:

“是吗?

可是我认为这个方案不太好,你们还是买票坐长途车去吧!

”佩佩愣住了,她万万没想到,一个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议竟然被打了“回票”。

“没道理呀,傻瓜都能看出来我的方案是最佳的?

”佩佩大惑不解。

专家提示

佩佩凡事多向老板汇报的意识是很可贵的,错就错在措辞不当。

注意,佩佩说的是:

“我决定包一辆车!

”在老板面前,说“我决定如何如何”是最犯忌讳的。

如果佩佩能这样说:

老板,现在我们有三个选择,各有利弊。

我个人认为包车比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经验丰富,帮我做个决定行吗?

老板听到这样的话,绝对会做个顺水人情,答应你的请求,这样岂不两全其美?

关键二:

不要和老板开黑色玩笑,

虽然它只是玩笑

青青是个报关员,更是个聪明的女孩。

她脑子快、言辞犀利,还有丰富的幽默细胞,是公司的一颗“开心果”。

但如此可爱的青青,却得不到老板的青睐。

青青工作非常努力,有时为了赶时间,一大清早就要赶到海关报关。

满身疲惫回到办公室,老板不仅不体谅,还不分青红皂白地说她迟到、旷工,怎么解释都不行。

青青委屈极了,向专家求教。

专家启发她,“你平时有没有在言词上对老板不敬啊?

这么一问,青青想起来了,自己平时就爱与同事开玩笑,后来看老板斯斯文文,对下属总是笑眯眯的,胆子一大,就开起了老板的玩笑。

这天,老板一身簇新地来上班了,灰西装、灰衬衫、灰裤子、灰领带。

青青夸张地大叫一声:

“老板,今天穿新衣服了!

”老板听了咧嘴一笑,还没来得及品味喜悦的感觉呢,青青接着来了:

“像只灰耗子!

又是一天。

客户来找老板签字,连连夸奖老板:

“您的签名可真气派!

”青青恰好走进办公室,听了又是一阵坏笑:

“能不气派吗?

我们老板可暗地里练了仨月了!

”此言一出,老板和客户同时陷入尴尬。

专家提示

开玩笑的确可以拉近同事间的距离,缓和人际关系,但如果玩笑有人身攻击的成分,就是黑色玩笑了。

黑色玩笑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力很强,青青对此却浑然不觉,这就是她聪明能干,却得不到重用的原因。

其实,黑色玩笑体现着一个人性的弱点:

面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时,会不自觉地挑刺,这是一种思维习惯。

在生活中,爱开黑色玩笑的人一定是热衷于挑刺的人,这类人往往被视为“刻薄”,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同事可能笑过就算了,但冒犯老板尊严的后果是严重的。

如果想在老板面前留下好印象,就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人性弱点,学会宽容,学会发掘别人的优点,慢慢改变“刻薄”的形象。

关键三:

在无话可说的时候,

不妨谈谈对方衣着的变化

刘强老实、木讷,很少出声,永远引不起大家的注意。

所以,尽管他工作勤勤恳恳,可在公司里总是中不溜秋,几年如一日地呆在当初的位置上。

老板最近出差,要带几个员工一道去。

在火车上,刘强的铺位刚好在老板的旁边,两人寒喧了几个问题后,就陷入了沉默。

刘强感到,这种大眼瞪小眼的气氛简直让人窒息,一定得说点什么打破僵局。

可是他从来不和领导打交道,实在不知道从何谈起。

突然,刘强瞥见老板脚上穿着一双锃亮的皮鞋,非常显眼,于是就说:

“老板,你这双鞋子很有品位,在哪里买的?

原本只是没话找话,但老板一听,顿时眼睛放光。

“这双鞋啊,我在香港买的,世界名牌呢!

”老板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在服装搭配上的心得,还善意地指出刘强平时在工作中着装的不足,两人言谈甚欢。

下车的时候,老板意味深长地说:

“刘强啊,看来以前对你的了解太少了,今后你好好干。

专家提示

“皮鞋”这个话题,用到了人际关系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法则:

赞美对方衣饰细节的变化,能迅速拉近双方间的距离。

刘强歪打正着。

看看,就是看出老板穿了双新鞋,刘强和老板之间的僵局马上被打破,关系也改善了,顺便还了解到不少老板的个人喜好,这可是别的同事梦寐以求的啊!

从老板最后的态度来看,刘强也通过这个机会展示了自己,给老板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工作中,不妨多用用这个方法,观察对方的衣饰变化,并进行适度赞美,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杨柯)

来源:

市场报

不管上司怎样,做一名好的下属?

 2004-07-1711:

24:

37.710

如果不能马上成为一位老板,那么,今天你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做一名好的下属。

下属与上司保持融洽关系的首要是,认清你的上司。

你是否有这样的上司?

1、整日无所事事,只知道盯着下属,一点小毛病也不放过。

2、妒贤嫉能,对你的成绩或者掩盖、或者否定,很怕你超过他。

3、业务水平很低,却外行领导内行,整日不着边际地瞎指挥。

4、老板是虐待狂,每天给我无数的工作去作,看着我累昏了他才高兴。

5、他根本不懂得如何采纳下属意见,只知道一意孤行。

6、缺乏开拓精神,谨小慎微,缺乏创新改革的魄力。

……

如果你说“是,上面这几点和我的老板像极了”,那么你应该想一想,差不多有60%的下属都对他们的上司抱有同样看法。

“天下乌鸦一般黑”可能没错,但是天下老板是不是也一般坏呢?

上司在一个群体中的特定位置,几乎决定了他的这个职位在众下属的眼中绝对不是一个讨好的角色,“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所有的下属都有同感。

所以,早晨一觉醒来,你应该想清楚一个问题,今天我要去工作,而不是去打仗。

与同事需要合作,与上司更需要合作。

不求左右逢源,也不要四处碰壁

“你以为你是谁呀?

你原来不也就是……有什么了不起!

”一位下属在暗骂上司的时候,心底常常会想到这么一句话。

那么,上司到底是谁呢?

有几点需要明确,上司并没有独立在你的群体之外,上司同你一样,需要为这个群体工作。

上司不仅仅是一个上司,他同样也是他的上司的下属,对他的上司,他可能与你抱有同样的心态。

上司并不是因为不通人情、不学无术而得到提拔的,他们中应该有90%以上的确是因为能力、业绩高人一等才被提拔为上司的。

他们和你一样,需要工作,挣薪水,支撑家庭。

只不过他们充当了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而已。

正是这一角色,决定了作为一个下属,应尽量不要期待上司把你看成是同一战壕的亲兄弟,但是你可以把他看成是需要你协助完成某个群体任务的伙伴。

作为一个下属,对老板不要有更多平易平等的心理期许。

他没有义务容忍你一错再错,他也同样没有义务为你的失误开脱。

下属对于上司的种种意见,归纳起来,不过是以下几种:

一、能力低下;二、性格或个人习惯令你难以接受;三、对于你的个人业绩评判不公。

当然,这其中的任何一点都足以让你无法忍受,但是,换一个角度,如果他不是你的上司,而是你的同事,这些缺点是不是足以影响你无法与之共事?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他具有上司这个特定的身份才会令你产生了某种特定的评价。

记住,为上司工作应该意味着与上司更好地合作。

正如对一份职业的认同一样,对于自己的上司,同样需要认同。

你最好不要这样对你的上司

1、当着他的面评判同级同类部门的领导。

2、过于关注他的私生活和个人经历,并由此推导出其行为方式的心理成因。

3、在接受任务的时候,尽量少提困难和客观原因,把任务转给别人,因为你此后还得去完成它。

4、向领导暗示你有另谋高就的打算,并暗示有的伯乐已相中了你这匹千里马。

5、尽管他说你屡次犯了同样的错误,但你坚持认为那是你的行事原则。

6、在行使意志的权利和效力上,期待与上司平起平坐。

7、认为上司应该像父母、像师长,或者像亲密朋友。

8、时时提醒他,你已经完成了那么多工作,取得了那么多成绩,他应该心里有数。

9、与上司进行过于亲密的接触。

兴趣与职业孰重孰轻?

 2004-07-1709:

06:

56.437

每个人都希望做自已喜欢的工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兴趣与职业常常存在矛盾。

管理专业毕业的小B就遇到了此类问题。

小B五年前大学毕业,一直搞业务工作,单位对他评价不错。

经过几年的积累,小B的客户越来越多,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但他却渐生郁闷———对工作越来越提不起兴趣。

原来小B的愿望是当一名教师。

并想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改行,实现教师梦。

一个人选择职业,往往由多种因素促成。

从事与个人兴趣不符的职业的现象经常发生。

然而,通过改行来解决兴趣与职位的矛盾,却需要慎之又慎。

前不久,W先生参加了浦东的一次大型招聘会。

W先生本科学的是历史专业,被分配到一所学校做教师,由于不喜欢教师职业,他工作得别别扭扭,不久便报考了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

硕士毕业后,W先生找工作遇到了麻烦,一是年龄偏大,做一般员工缺乏年龄优势,而搞管理却无管理经验;二是硕士学历成了求职障碍,用人单位担心他学历高,不安心于一般岗位而把他拒之门外。

直到现在,W先生还奔波于人才市场找工作。

改行最大的风险是就业难。

对于小B来说,即使考出了教师资格证书,因为没有教师的工作经验,被聘用的机会不大。

改行的另一个风险是可能会损害自身的职业发展。

如果改行,过去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客户资源会荒废,职业发展从头再来,这样在职业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

即使改行成功,作为刚入行的新手,与别人相比,做出业绩的难度大,抗挫折能力要求高,职业发展肯定艰难。

面对兴趣与职业的矛盾,最好的态度是对自已有一个客观的分析。

如果没有很大的把握,则不可盲目改行,而应立足现有岗位,挖掘自身潜能,通过良好的工作业绩激发自已的工作兴趣,从而实现兴趣与职业的有机统一。

兴趣与职业孰重孰轻?

(楚言)

来源:

市场报

面对欠薪,你该怎么办?

 2004-07-1708:

54:

14.393

记者经常听到读者反映,他们遭受着用人单位形形色色的欠薪损害,面对各种各样的欠薪行为,权益受侵害者该怎么办?

单位拖欠我工资,因此我想辞职,可是单位没有与我签过劳动合同,现在还欠我两个月工资,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拿回我应得的工资。

点评:

你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或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

我于2003年11月初至2004年4月底在一家公司担任设计职务。

在职期间未曾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和有关待遇的书面协议(曾与公司老板提出过,被老板拒绝)。

老板向设计部所有人员多次公开承诺2004年2月1日至3月31日的设计提成为材料款的2%,2004年4月1日到4月31日的设计提成为材料款的2.5%。

我在此期间共设计4套图纸,现均已完工并且全部100%收回货款。

按提成规定公司应付我提成工资2499元。

我现已离职,老板以各种理由不给我结提成工资。

我现已申请劳动仲裁。

因为我手上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我应该取得相应的提成工资。

(公司好像没有相应的书面文件,即使有也是没有老板签字的;我在结账时,设计部主管在提成工资结账单签了字,当我面交给了会计。

)请问劳动仲裁会支持我吗?

点评:

提成工资也是你报酬的一部分,你有权要求。

根据你所述,手上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你应该取得的提成工资,但是老板多次公开向设计部所有人员承诺,那你可向设计部同事寻求帮助,证明公司有提成工资。

我是北京一私立学校的一名老师,自去年以来我在此学校上班快一年了,可我们的工资到现在连去年的都没有发全。

今年自开学以来,二月份的工资只给了我们一部分,到现在为止,三、四、五月份的工资还没有任何音讯,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人怎么讨个说法?

点评: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

根据《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工资的,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保障部门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应当全额支付劳动者应得工资,同时支付所欠工资25%的补偿金。

(刘静)

来源:

北京人才市场报

新人比你强,怎么办?

 2004-07-1708:

20:

20.633

  你是资深员工,经验丰富,能力强,很有可能是下一任主管的候选人。

可是突然某一天,办公室来了新面孔。

她可能是公司重金挖来的同行高手,也可能是聪明伶俐、勤奋肯干的后起之秀……总之,她的到来为办公室带来了新气象,也让你明里暗里感到了扑面而来的巨大压力……

  延伸阅读:

职场新人:

同行未必是冤家 职场新人怎样表现受欢迎

  两个月前,人事经理带着一位俊秀、干练的女子走进办公室,介绍说这是新同事,是公司为了拓展南方市场从其他公司挖来的市场推广“高手”。

  “我叫伊娜,请各位多多关照。

”“高手”笑容可掬地跟大家打招呼。

  高手?

有多高?

杰琳也像其他同事一样对“高手”伊娜好奇并观望着。

杰琳还靠自己的老关系从人事部门了解了伊娜的背景资料:

名牌大学毕业,原公司驻华南总部的资深职员,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客户资源。

  就这些吗?

也没有什么突出之处啊,杰琳想。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杰琳对伊娜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第一次策划会上,主管让伊娜先发言。

伊娜摊开策划书,不慌不忙地宣读,条理清晰,思路新颖,关键之处还做了详尽周到的说明,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如沐春风。

待她发言结束,主管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总结道:

“新人来了就是不一样,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更广阔的信息来源,好,好。

  伊娜的出色不仅表现在工作上,在最近一次公司PARTY上,她那近乎专业水平的美妙歌喉赢得了全场掌声,让她大大出了一回风头。

  如果仅仅是这些,杰琳倒也没放在心上,新人嘛,总会带来一些新气象,可是上周发生的一件事情,就让杰琳感到了压力。

  为争取到泛英公司这个大客户,杰琳已经跟踪了3个月,可总是差那么一点不能达到目的。

为此主管把杰琳单独叫到办公室,说有一个新的项目要让她做,至于泛英公司的项目嘛——“就移交给伊娜吧,让她锻炼锻炼。

  主管说得很诚恳,杰琳也也知道,有时换一个人换一种思维可能会加速项目进度。

但多少有点赌博的味道,谁也不敢保证什么。

何况伊娜是新人,她能行吗?

  但事情完全出乎意料,一个月后,伊娜微笑着把合同书放到了主管的办公桌上。

  主管在全部门同事的面前对伊娜大大表扬了一番。

所有人都欢欣鼓舞,杰琳也不例外,可是杰琳的满脸笑意中却透着一点尴尬,别人看不出来,但是她自己知道——伊娜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她3个月都未搞定的事情,能不让人窝火吗?

杰琳明显感到一股来自伊娜的压力正向她滚滚涌来。

  延伸阅读:

当朋友变成竞争对手 没有竞争对手是种幸福?

  如何面对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呢?

杰琳有点困惑——

  Healthworld建议:

  1、首先要冷静,千万不能因为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就心慌意乱;冷静的好处不单能让你调整状态思考对策,还能显出你的理智和遇事不乱的大将风度。

  2、然后是仔细观察新人的能力与个性,建议你从正面的角度看,并至少持续三个月,这不但能让你充分了解他们的优势,更能了解他们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工作,做到知己知彼。

  3、充分了解对方的同时,也要坚定地相信自己,毕竟自己在公司的时间长,路遥知马力,这其中的优势不是某一个人仅用一两次出色的表现就能掩盖得了的;你能在公司工作这么长时间,也足以说明公司对你的认可程度。

  4、万一遇到对手恶意进攻或带有挑衅的言行,要尽量以委婉又不卑不亢的态度化解与对手的正面冲突,这样可以显示你有极强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一颗做大事所需要的宽容之心。

  5、如果对方是具备职业道德的优秀职业人,你就要以同等的正面竞争迎接挑战,既要有赢的信心,也要有输的准备,职场成败是很正常的事,不必气馁,承认并能够承受别人比你强,才是一个成熟的职业人。

  切记:

  1、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因为这种失去冷静和理智的愚蠢做法往往会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势,招致上司对你的负面评价,使别人看低你,很多事例表明人们常常会后悔自己在盛怒之下的所作所为。

  2、等待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当新人急着表现自己的时候,也常常会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时你再调整竞争策略,会加大胜利的把握,同时又显得光明磊落,何乐而不为?

  3、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采取低劣恶性的竞争方式,更不要把职场竞争转化为个人恩怨,因为这涉及到你的品性和职业道德;况且,万一你失败了,对手就可能成为你的直接上司,如果你在此之前有过什么过分的言行,想想看,你现在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延伸阅读:

如此办公室新人 3721周鸿祎:

竞争对手是我们的磨刀石

  上司会怎么想?

  看到主管现在对待伊娜的态度,杰琳想起自己刚到企划部时也曾受到的重视,那时杰琳连创佳绩,主管也是这样当着全部门同事的面大大表扬了她一番,而且还把她叫到自己办公室里,对她的能力和业绩给予充分的肯定,那时,杰琳对自己在主管心目中的位置很有把握。

  可是现在……自从伊娜出现以后,至少分去了主管一半的目光。

这次庆功会上,主管虽然仍没忘端起酒杯向杰琳致谢,可是除此而外再没有任何表示,当然了,功劳主要是伊娜的,可是这一次的功劳到底有多少分量呢?

难道在主管的心目中,自己和伊娜真的已经平分秋色了吗?

或者伊娜更胜一筹?

杰琳越想越觉得心里没底,她真想知道,在主管的心中,自己这位老员工到底还有多少分量?

假如主管真的像传说的一样出国留学,他将为公司推荐谁作为这个位置的候选人呢?

她还是伊娜?

  Healthworld建议:

  1、如果你想晋升,一定要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上司听,你不说出来,上司怎么会知道你的想法呢?

花一些时间构思、改进工作计划,找机会跟上司会面,陈述你的目标,而且要得到上司肯帮助你的确切回答,这才是会面的关键所在。

这样做是因为,上司的支持和提携通常是必不可少的。

  2、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揣度上司对下属的综合评价,通常能够坐上主管位置的人不仅仅是业务能力强,这只是众多素质之一而已,青春活力、正确的是非观念、团队精神、宽容之心等等都是很重要的,所以你要做的是全面发展,而不要与对手较一时一事之短长。

  3、不要以为过去的表现总会得到晋升的奖赏,这可能是较为残酷的提醒,但事实的确如此,因为在上司那里,你所有优秀的表现也许会传递给他这样的符号——你在这个职位发挥了异常重要的作用,太有价值了,无法把你从这个职位移走;相反最后得到晋升的倒是一些不太重要、能走得开的人。

  4、要相信时间的力量,你与上司相处的时间长,他心里对你有底,有把握,长时间的感情积累也非朝夕可破。

  切记:

  1、不要在上司面前说对手的不是,既然你已经把她当作对手,上司也一定有所察觉,这时你若夸夸其谈别人的缺点,反而暴露了你的狭隘和尖刻,容易弄巧成拙。

  2、即使对手有什么攻击言行,你也可以冷淡处理,以不变应万变,也许这样会给人造成软弱可欺的印象,但这只是暂时的,在那些能够慧眼识金的上司眼里,对手的尖刻恰恰从侧面反衬出你的大度。

  延伸阅读:

高手过招:

新上司VS老员工 

  如何平衡自己的位置?

  经过一段焦虑和困惑,杰琳渐渐平静下来,她明白了自己和伊娜的较量非朝夕能决胜负,就算真的输给她,也不能就此乱了阵脚,说到底,这个“部门主管”的位置也不过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棵小树而已,不能因为它而忽略大局,她要打起足够的精神,拥抱整片森林。

  Healthworld建议:

  树立有才有德的个人品牌是在职场中长足发展的关键:

  1、个人品牌是无法复制的,它是优秀人才的关键性标志,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业务技能上的高质量,另一方面是人品质量,也就是德才兼备。

  2、个人品牌讲究持久性和可靠性,不应因为公司的某一次人事变动而受到影响;建立了个人品牌,证明你做事态度和工作能力在团队的价值,团队的领导者对这样的人是信任和放心的。

  3、品牌形成是一个慢慢培养和积累的过程,个人品牌的建立更要经过各方检验、认可才能形成,不是自封的,而是被大家所公认的。

  4、个人一旦形成品牌后,他跟职场的关系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如同企业一样,深入人心的品牌无须过多解释和宣传,人们对它是认可的;同样,人才有了品牌,就是在职场中有了信赖标志。

  专家点评:

  其实,在职场中类似的现象很普遍,特别是年龄在30-35岁左右的中层管理者。

他们面临来自公司上层和部下的双重威胁:

公司上层用业绩考核,而年轻有为的部下,随时可能取而代之。

  从个人角度看,他们基本上都成家立业,每月需要供房、供车,还要负担孩子的教育费用。

稳定的收入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他们对压力非常敏感。

  不过也不要低估自己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在职场打拼多年的经历,以及在一个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所获得的信任和成熟的人际网络,都让他们更具备超越新人的竞争力,无形的财富,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还要认识到,压力大并不一定是坏事,处理好了,压力可以转变为动力。

杰琳大可不必为新员工的能干而担忧,关键是,重整旗鼓,坚定信心,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好的业绩。

(鸣蕾、张梅)

来源:

健康世界

克服傲慢与偏见之道:

制度化融合

 2004-07-1710:

28:

13.907

  聪明的跨国公司,懂得实现集权的同时而不忘民主决策和集体智慧。

面对大中华区独特的市场,跨国公司最明智的做法是成立由内地系、港台系及国际系职业经理人共同组成的管理委员会,作为大中华区的最高决策团队,在大中华区CEO的领导下,行使大中华区的经营管理权。

  全球范围看,西门子、施耐德、欧莱雅等众多著名500强公司已经是管理委员会制的成功实践者。

至于大中华区来说,管理委员会成员应该按照科学的比例来自内地系和港台系以及海外系职业经理人阵营,并综合协调各个业务部门和事业部。

  虽然欧莱雅中国公司目前还没有实施大中华区战略,但欧莱雅中国公司的管理委员会制值得跨国公司借鉴。

欧莱雅中国管理委员会是欧莱雅中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由12名成员组成,其中50%是来自内地系,另一半来自国际系和港台系。

在次一级别的扩大的管理委员会的近50名成员中,90%以上都是中国本土员工。

当然,这个比例是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而并非人为设计。

欧莱雅中国的实际经营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