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231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docx

《《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docx

《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

《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

  摘要 《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是在参考国内外一些著名职业适应性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聋人身心特点及其所从事的具体职业类型,设计的符合聋人认知特点的量表。

量表的表达采取了低阅读水平、非文字的图片、答题示例以及简洁书面指导语或录像示范指导语等有利于聋人理解的形式。

本量表以北京市1100名就业年龄段的聋人为被试,从ICF视角出发,既对聋人职业适应性进行评估,同时可依据评估结果,建立支持性评价体系,提高聋人工作品质。

  关键词 聋人 职业适应性 量表

  分类号 G762

  

  近年来,我国新出台了两部关系到残疾人就业的法规:

《就业促进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

如何落实这两部法规是北京市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北京市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如残疾人集中就业的主要形式――福利企业逐渐萎缩,按比例就业已经成为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方式。

但社会上仍有部分人对残疾人就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重视不够,怀疑残疾人的劳动能力,对残疾人就业带有歧视的看法。

还有的单位虽然对残疾人就业的认识上有所转变,但不知怎样给残疾人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因此就出现了单位不愿接纳残疾人就业,或名义上接纳残疾人就业而不给残疾人安排实际工作的岗位,或让残疾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让其下岗待业的现象。

  理论上,每一个工作都要求雇员具备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同样,工作必须给予雇员相应的需要、价值和兴趣的满足。

这就是个体能力与工作需求的匹配。

匹配合适会带来用人单位和残疾人的互赢。

因此,在对残疾人就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各类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研制针对不同类型残疾人的职业适应量表,预测残疾人职业适应的水平,为其就业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1 研究方法

  

  1.1 量表构成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使用工具,从事社会物质生产的人。

劳动者的本质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种以体力与智力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又称为劳动力。

从体力来看,聋人和健听人差异不大,均具有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健康水平。

但是,由于聋人听不见或听不清声信号,因而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要求聋人在其他感知觉获取信息的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以评价其在工作、生活中规避风险的能力。

另外,随着聋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电脑等现代技术手段的普及,选择艺术设计、视觉传媒、房屋装修设计等职业的聋人越来越多,因此,辨认颜色的准确性和速度也应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予以考虑。

智力包括一般智力因素和特殊智力因素,对应为职业能力中的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是存在一切职业中,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具有一定共性的能力。

特殊职业能力表现在某些特定的工作领域中,差异性很大。

考虑以上情况,本量表由感知觉、一般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四个部分组成(见表1)。

  

  基于已有的研究分析,本量表的聋人一般职业能力从言语、数理、知觉和运动协调四个方面构建(见图1)。

  

  

  1.2 项目编制

  第一步,研究者在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参考已发表的测验及其对应的职业索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聋人身心特点及其所从事的具体职业类型,设计出符合聋人职业特点的项目。

  第二步,课题组专家集中讨论,对每个部分的项目逐条筛查,符合要求的保留,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修改或调整,无法修改或调整的则被删除。

  第三步,请北京市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聋教育工作者、聋校资深教师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及一线的残疾人工作者对每个项目从意义、必要性、现实性、可行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证。

研究者依据广泛收集的意见,再做进一步的修改、添加或删减。

  第四步,再一次召开专家组会议,审定测验项目。

  第五步,深入社区,通过残联部门组织聋人预测,并通过手语老师与聋人沟通收集意见。

  第六步,审核、定稿。

  

  1.3 选取样本

  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北京市的调查统计结果,北京市共有聋人22.72万人,其中劳动年龄段的聋人占27.86%,达6.33万人。

按照调查抽样人数占聋人总数1.5%计算,本次应抽取样本为950人,实际抽样总人数为1100人,其中有效样本数在四部分测验中各不相同。

根据北京市就业年龄段的聋人分布特点,样本区域涉及社区聋人(主要是未就业或曾就业现又失业、以及少量就业者)、企业聋人职工、北京市聋人大学生以及职业高中生三个群体。

  

  

  1.4数据处理

  将测验所得数据由专门的录入人员录入到计算机中,在录入过程中剔除无效数据。

按10%的比例对录入数据进行质控,各部分数据质控合格率在99%以上。

然后,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北京市聋人感知觉的测试

  被测试的聋人97.25%嗅觉正常,89.32%实体觉(皮质复合感觉的一种,即嘱被试指出置于其手中物品的名称)正常,85.98%色觉正常。

因此,绝大多数聋人感知觉是正常的,在工作中具备基本的规避风险的能力。

  

  2.2 聋人职业能力测验

  聋人职业能力测验的信度采用经典测量理论中常见的反映题目一致性的同质信度和反映题目取样误差影响的分半信度作为指标。

其结果表明信度系数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总体信度系数在0.82以上,各因素的(同质信度系数都在0.70以上,分半信度在0.72以上,总体和5个因素的信度系数均较高。

说明本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作为聋人职业能力的测量工具是稳定可信的。

  在测验编制以前,研究者查阅了与职业能力有关的文献,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职业能力测验,探讨职业能力的内涵和结构。

在量表编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测试项目进行反复的讨论、筛选和修改,并经过特殊教育专家、聋校老师以及残联工作人员的多次审查和修订,基本保证了测验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北京市聋人职业能力测验八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3―0.8之间,各个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73―0.87之间,相关较高。

结构效度分析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数据要求(见表3)。

  

  

  2.3 北京市聋人职业兴趣测验

  北京市聋人职业兴趣测验,总体α系数为0.7795,分半信度为0.7728。

各量表的α系数在0.7050―0.7989之间,各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6268―0.7781之间。

总体和6个因素的信度系数均较高,说明了本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作为聋人职业兴趣的测量工具是稳定可信的。

  北京市聋人职业兴趣测验的各因素和题项主要来源于《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在该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聋人的认知特点进行修改和编制,以利于聋人的理解。

在编好初始测验以后,又对测试项目进行反复的讨论、筛选和修改,并经过资深特殊教育专家、聋校老师、残联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及聋人朋友的多次审查和修订,基本保证了测验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本量表各个因素之间相关全部都在0.397―0.498之间,呈中等程度的相关;各个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707―0.767之间,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见表4)。

  

  2.4 北京市聋人价值观测验

  聋人职业价值观问卷的编制以萨帕的职业价值观的三维度划分为依据,结合聋人认知、语言理解特点和聋人的经验,从智力激发、利他主义、成就、独立性、工作环境、同事关系、安全性、声誉、经济报酬九个价值尺度进行评价。

  聋人认为择业中最重要因素自高到低的选择率为“工作稳定,有保障”、“工作有较高的收入,可以使自己过着安稳的生活”、“能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有所作为”;而认为择业中最不重要的前三位因素为“工作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工作不紧张,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和“能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见表5)。

由此可见,聋人择业重视经济报酬、工作的安全性和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认为同事间的关系也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成分;而对工作的独立性、工作环境和工作所带来的声誉表现出不积极的态度。

  

  

  3 讨论

  

  3.1 定位明确,引导聋人就业

  健全人的职业测评与残疾人职业测评的定位不同。

前者定位于选拔人才,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优中选优,竞争上岗;后者定位于了解每个残疾人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为残疾人就业指明方向。

本研究旨在研制一份适合聋人使用的职业适应性量表,使就业指导的服务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聋人参加测试的过程也是自我认识的过程,有助于个体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测试的结果有助于用人单位能用人所长,使工作者快乐地工作。

这样,用人单位和雇员之间形成一个互动、平衡的关系,双方都获得最大的利益。

  

  3.2 针对性强,注重聋人身心特点

  本量表基于北京市1100名聋人被试进行研制,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针对聋人的认知特点,本量表在内容上突出了言语理解、表达能力和知觉能力的测试,用以评估聋人的有效交流程度以及职业选择和就业中的能力倾向。

增加了感知觉的测评,强化规避外界风险的能力;针对时代的发展,选择美术、动画等视觉性工作的年轻聋人越来越多,因此增加色觉的测查;针对多数聋人阅读能力较低的特点,在形式上,采取低阅读水平、非文字的图片等呈现方式的设计,并为每一部分的测试配备了简洁明了的书面指导语,在个别部分提供了答题示例;由于每个聋人的交流方式不同,为避免沟通困难所带来的对测验要求的理解困难,部分测验通过放映示范录像呈现指导语。

  

  3.3 ICF视角,提高聋人工作品质

  残疾本身不是残疾人个人的问题,是社会环境让残疾成为一道障碍。

只要为其提供一定的条件,残疾人是可以很好地完成任何工作的。

本量表依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简称ICF)提出的概念,对聋人职业适应性进行评估,同时依据评估结果,建立支持性评价体系,提高聋人工作品质。

测试结果不仅有助于个体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建议用人单位为聋人提供无障碍的工作环境,排除环境中各种有形与无形的障碍,如聋人接受声音信息的途径障碍,需要将一些听觉性的信号作视觉性的调整,才方便聋人接受信息;聋人的工作环境要光线充足,以便于聋人读唇和观察表情以及聋人之间的手语沟通,等等,使聋人和健听人一样享有各种社会资源并奉献于社会。

由于聋人的交流方式特别,可能带来工作环境适应的困扰,建议职介部门做好跟踪性的随访以及协调性工作。

  

  (责任编校:

赵小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